三峽,搭一艘慢船看風景
四月之旅,搭一艘慢船,從重慶下宜昌,一路慢慢看風景。
傍晚在朝天門碼頭的濛濛春雨中上船,便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春意。到達奉節(jié),棄舟登岸。陽臺對著江水,正面一柱高樓聳立。早晨的江上濃霧彌漫,左側(cè)遠處,夔門隱約可見,白帝城如臥龜,如下扣的碗,漂浮水面。一橋向左連接而來。想起十多年前來時,正是舊城最后的時光,從江邊過去,下面的碼頭已經(jīng)清理完畢,空空蕩蕩,白帝城高高的臺階豎立眼前……
一行人登上白帝城頭,踏訪杜甫的足跡,遙想千余年前詩圣在夔州的衣食和嘆息,背誦“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體會“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的心境,更有“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的快樂。同行中有一位精研杜甫的兄長,便在江邊的亭子里給大家細細講解杜甫的《白帝城》:“白帝城中云出門,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峽雷霆斗,古木蒼藤日月昏……”
從白帝城出發(fā),兩小時車程后,再沿山路走上片刻,滿目是亮黃炫目的油菜花。走到崖邊,前方突然凹陷,此即所謂天坑也。盡頭兩側(cè)山崖如大門高高聳立,只是無水而已,人說此處又名旱夔門。下面田地層層盤旋而下,谷底并排兩處房舍掩映在綠竹與樹木之間,儼然一處桃花源。一位同行告訴我,武陵一帶,由于地質(zhì)條件,類似的桃花源有十余處之多。談起陶潛筆下的桃花源,他說:或許在武陵一帶,但一定要坐實在某個地方,則繆矣。其實,倘使清平之世,人心安閑,何處不是桃花源?倘使生逢亂世,禮崩樂壞,何人不似喪家之犬?正所謂:“細看取,屈平陶令,風韻正相宜?!?/p>
既是慢船,看山川風景、尋當?shù)匦〕浴⒃L古人足跡之余,還有大量時間,于是講杜詩,說陸游,品三國,挖掘三峽文化,探討旅游創(chuàng)新……有人擺起了龍門陣,講三峽一帶的袍哥文化、國外常用的羅伯特議事規(guī)則,還有因人制宜,現(xiàn)編劇本,拍起電影來,即使如我這般口笨舌拙,也可以扮演一個詩人丙之類……想起蘇軾《承天寺夜游》所說:“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蔽依斫猓颂幍摹伴e”,實乃內(nèi)心的寧靜、純真和堅守。正如三峽常在,但少人以純真之眼相看耳,以寧靜之心相看耳?;蛟S,擺脫這個時代常見的至此一游的游客心態(tài),而是慢慢看,慢慢品,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