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裕盛 謝 彥
新《保險法》中受益人變更后理賠服務之探究
卓裕盛 謝 彥
保險合同確定受益人的方式包括依法定繼承順序或指定受益人。在保單有效期內,依保全作業(yè),被保險人或者投保人可以變更受益人并書面通知保險人。投保人變更受益人時須經被保險人同意。保全與理賠已經在行業(yè)內被視為客戶服務的兩個重要的相關環(huán)節(jié),兩者存在相互關聯(lián)性。受益人變更后的理賠更是人壽保險合同處理過程中一種較為常見的實務。受益人非保險合同的當事人,僅為保險合同的關系人,系根據(jù)保險合同享有受益權、單純享有保險合同利益的人。基于意思自由的原則,處分權人可以將保險合同利益讓予受益人,因此而取得受益人地位的人成為享有保險金給付請求權的主體。因此,新《保險法》對此設有相應條款予以規(guī)定。
我國新《保險法》第十八條規(guī)定:“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險合同中由被保險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險金請求權的人,投保人、被保險人可以為受益人?!毙隆侗kU法》涉及受益人變更的法規(guī)主要是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本文依據(jù)新《保險法》中關于受益人的規(guī)定,闡釋保險受益人的變更情形。
(一)基于投保人或被保險人的重新指定而變更
從保險合同的當事人來看,保險合同是復雜合同。保險合同是投保人與保險公司基于雙方當事人的意愿為被保險人的利益而訂立的。保險合同具有射幸性、繼續(xù)性、屬人性等特殊特征。新《保險法》第四十一條規(guī)定:“被保險人或者投保人可以變更受益人并書面通知保險人。保險人收到變更受益人的書面通知后,應當在保險單或者其他保險憑證上批注或者附貼批單。投保人變更受益人時須經被保險人同意?!庇蛇@條規(guī)定可知,變更受益人是投保人或被保險人的一項權利。但是,為了避免因變更受益人而產生不必要的糾紛,《保險法》對被保險人或者投保人的行為做了一些限制,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1.被保險人或者投保人變更受益人需要書面通知保險人。
2.投保人變更受益人須經被保險人的同意。
(二)基于自然事件的受益人變更
受益人死亡又無其他受益人,導致受益人變更。對此,新《保險法》第四十二條的規(guī)定:“被保險人死亡后,受益人先于被保險人死亡,沒有其他受益人的,保險金作為被保險人的遺產處理?!笔芤嫒讼扔诒槐kU人死亡時,他不可能再領取保險金。這時若無“其他受益人”(指后繼受益人),保險金只能歸于被保險人自身了。保險金在被保險人身故后將被作為被保險人的遺產,由保險人向被保險人法定繼承人履行給付保險金的義務。
(三)保險受益人變更后理賠疑義
新《保險法》對保險受益人規(guī)定非常全面、清晰。受益人變更后保險金處理的手續(xù)紛繁復雜,對于易引起消費者爭議的情況應該體現(xiàn)新《保險法》精神,謹慎操作,以維護被保險人及受益人權益。
1.投保人、被保險人遺囑變更受益人,但因特殊情形未通知到保險人時,保險金的歸屬問題。
通知保險公司是變更受益人的生效要件。但缺少通知要件,被保險人遺囑如是真實意愿并經公證,是否應該遵循投保人、被保險人意愿于受益人變更后再履行給付保險金的義務?
2.關于被保險人在精神或意識障礙情況下表示“同意”,投保人變更受益人,保險金的歸屬問題。
投保人變更受益人須經被保險人的同意。保險公司如何審核被保險人是否知情且真實表述,將體現(xiàn)保險人之專業(yè)與責任。
本文對于新《保險法》實施后工作中所遇到的1922件受益人變更案例進行分析。案件涉及變更內容為“依法定繼承順序變更為指定受益人或指定受益人的變更”。變更后受益人與被保險人關系以父母、子女、配偶等直系親屬為主。其中變更后發(fā)生索賠事故案件37件。經典案例敘述如下。
【案例一】2009年10月,投保人(被保險人)A購買了一份保額2萬元的分紅型終身壽險。A與其兒子B共同生活,相互照顧,關系融洽,于是指定其兒子B為受益人。后因B結婚生子,住房緊張引發(fā)矛盾,關系不斷惡化,最后父子反目。A遷至其女兒C家居住。其女孝順,悉心奉養(yǎng)其父。2010年,A病危,彌留之際,想起保險合同一事。追想其子之行,A憤憤難平,遂召集親戚、朋友為證,決定以其女兒C取代其兒子B為身故受益人。遺囑由他人代寫,親友多人簽字、蓋章以證明。因病情嚴重,未及通知保險人,A即身故。后其女兒C與兒子B同時向保險公司提出保險金及分紅給付請求。保險公司對于向誰給付的問題產生了分歧。
第一種意見認為,老人A臨終前向家人宣布由其女兒作為受益人,合乎情理。同時,其作為投保人(被保險人)亦有權變更受益人。因而,保險公司應向其女兒C履行給付保險金及分紅的合同義務。
第二種意見認為,A雖然有權變更受益人,但他并未書面通知保險人,因而變更行為無效,所以保險公司應向原受益人B給付保險金。
【案例二】2009年11月,甲某為其兒子乙某購買了一份5萬元保額的意外保險,身故受益人指定為甲某的配偶丙。2010年1月,乙某結婚另組家庭。丙某因病于2011年4月去世。2011年6月5日,乙某遭遇一次意外車禍受傷,經搶救成植物人,處于昏迷狀態(tài),并最終于2011年8月13日不治身故。2011年8月1日,投保人甲某向保險公司提交“指定甲某為身故受益人”的書面申請。申請書有投保人甲某、被保險人乙某之簽章,投保人簽名為甲某本人,因乙某昏迷,故被保險人簽名為甲某代乙某蓋章,申請時間填寫為2011年8月1日。保險公司未知曉被保險人真實情況,認為申請文件齊備,即同意更改身故受益人并在保險單上附上“更改身故受益人”的批單。2011年9月2日,投保人甲某以受益人身份向保險公司提出理賠申請,要求保險公司賠償被保險人乙某的身故保險金5萬元。理賠部門審理后,認定身故保險金應予賠付,但是賠付給誰,產生了爭議。
第一種意見認為,投保人提出“指定甲某為身故受益人”的更改受益人書面申請,申請時間在被保險人身故之前,且保險公司已經認可并附有批單,更改受益人的行為應認定為有效。
第二種意見認為,投保人提交更改受益人書面申請是發(fā)生在被保險人昏迷之后,且被保險人自發(fā)生意外以后一直處于昏迷,無法確認更改受益人為其真實意愿,故受益人變更行為應該視為無效;同時,因受益人也在被保險人之前身故,身故保險金應給付給被保險人的法定繼承人。
(一)從法律條文解讀
受益人的變更,系指對先前已經確定的受益人進行更換。其構成要件包括:更換前保險合同已經指定了受益人;現(xiàn)予更換先前已經確定的受益人;須由具有變更權的人為之。
新《保險法》第四十一條規(guī)定,“被保險人或者投保人可以變更受益人并書面通知保險人”。依此看來,似乎被保險人與投保人都有變更受益人的權利。這極有可能在投保人與被保險人就變更受益人有不同主張時,引發(fā)究竟以誰的意見為準的問題。但是,新《保險法》同時規(guī)定,投保人變更受益人時須經被保險人同意。據(jù)此,新《保險法》將受益人的最終決定權分配給被保險人。因人壽保險旨在保障被保險人的生命、身體利益,故真正享有保險金、有處分保險合同利益的主體實為被保險人。
本文案例一中,投保人(被保險人)在生命彌留之際,以遺囑形式,在有證明人蓋章確認情形下,提出受益人變更,符合投保人經被保險人同意之條件。雖因病情嚴重而采取特殊形式,但也符合新《保險法》重點關注保護被保險人權益的精神。本文案例二里的被保險人處于無意識狀態(tài)(昏迷),無法真實表述對受益人變更之保全申請同意與否;同時,投保人在未獲得被保險人授權同意情形下變更,不符合新《保險法》保障被保險人權益的精神,故該變更應視為無效。
(二)從變更行為解讀
變更受益人的行為是變更權人根據(jù)自己的意思自由選擇誰可以享有受益權,屬于私法自治的領域。權利人以變更受益人的法律行為來處分保險合同利益。變更受益人在私法的意義上屬于法律行為,且是法律行為中的單方法律行為,是主體在私的法律利益范圍內,對自己私人利益的處分。私法應最大程度地肯定、認可當事人之間變更行為的效力,使其變更發(fā)生相應的法律后果。但如這種變更違背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則應否認其效力。
根據(jù)新《保險法》第四十一條的規(guī)定,變更受益人的,應以書面形式通知保險人,保險人應在保險單上批注或者附貼批單。但是,該條并未詳示書面通知的具體內容、法律效力,以及保險人在保險單上批注的法律效力。因此,在《保險法》的理解和適用上需要進行多角度、不同方位思考。在法律適用的實踐中,針對該條規(guī)定存在以下解釋。
第一,變更受益人的行為系書面要式行為。該書面要式行為的內容包括書面變更受益人的意思表示的記載,再加上通知保險人的行為,即將該書面的、載有變更受益人意思表示的文件送達保險人即為完成。書面變更行為需要考慮包含特殊情形下在非保險單上進行,或無法利用保險人的特定申請單證的情況。特殊情形理應可以通融。
第二,書面要式行為包括變更受益人的意思表示與書面通知保險人行為。即便書面申請變更系在保險公司變更申請書上進行,但意思表示非被保險人意識清醒情況下的確切表達,簽章也為他人代辦,則雖有文書記載并交予保險公司,仍不應認可。
如本文案例一所述,投保人、被保險人為同一人。其在被保險人彌留之際,召集相關親屬朋友,告知變更受益人事宜。變更權人迫于形勢,不能利用保險人的申請單證,僅在遺囑中書面記錄并由證人簽章證明且提交保險人。保險公司應該考慮到,保險人提供單證的條件實際上限制了變更權人的權利行使,發(fā)生變更的意思表示與變更的書面形式完成之間存在較大的時間差。在特殊情形下,只要變更申請是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同意之申請,在公證機構認可確認遺囑真實性后,應可以將遺囑認同為投保人(被保險人)書面申請,變更受益人符合投保人(被保險人)意愿且有效。
反觀本文案例二,投保人提交之變更申請書資料齊備,投保人簽章、被保險人蓋章,雖看似符合所有規(guī)范,但其實質并非被保險人之真實意愿。被保險人身故,且受益人已身故,保險金應視為被保險人的遺產。依新《保險法》規(guī)定,投保人未真正獲得被保險人同意,變更申請盡管已書面通知保險人,但應該視為無效。
(三)從被保險人、投保人角度解讀
變更受益人是被保險人自主意思表達的范疇,必須是投保人或被保險人的真實意思的體現(xiàn),且必須經被保險人同意。具體表現(xiàn)在以變更受益人申請書上的書面簽名及日期認可為準。
案例一里,投保人(被保險人)雖沒有書面通知保險公司,但確實是被保險人的真實意思表達且有多名無利益相關人證明。本文認為,經相應的核實或公證后,確認變更為投保人(被保險人)之真實意圖,遺囑內容涉及的變更即應該視為有效;身故保險金應給付給變更后的指定受益人,以達到情、理、法相容,更符合新《保險法》精神。
案例二里,投保人書面向保險公司提出更改受益人。經核實,投保人提出更改時,被保險人已處于昏迷狀態(tài),無自主意識,因此變更非被保險人的主觀意愿;申請書之蓋章,也是投保人代為蓋章,非被保險人之真實意愿??梢哉J為,投保人申請變更受益人的行為是無效的,身故保險金應為被保險人的法定繼承人所有。
(四)從保險公司角度解讀
變更受益人為保險合同持續(xù)存在的一種保全過程。本文案例一的投保人(被保險人)在遺囑中明確表述變更受益人的意愿,且有相關證人確認,保險公司經審核遺囑公證真實后,同意變更受益人并進行保險金給付,是基于新《保險法》保障被保險人權益之要求。對投保人(被保險人)提出受益人變更的書面申請,不應拘泥于保險公司的制式申請單證,理應認可獲得公證遺囑的事實性。從客戶至上原則出發(fā),應為特殊情形下的、符合客戶真實意愿的受益人變更作靈活處理,從而確保被保險人生前提出的受益人變更申請得到實現(xiàn),確保保險金最終送到符合客戶利益的受益人手中。
再看案例二所述情況。投保人在向保險公司提交更改受益人書面申請時,被保險人已深度昏迷,已經無自主意識。且車禍為突發(fā)事件,當事人根本不及考慮更改保險合同身故受益人事宜。投保人代替被保險人簽章,保險公司卻認可保全變更事宜,存在一定的疏忽。當發(fā)生賠付身故保險金時,保險公司調查發(fā)現(xiàn)受益人變更未考慮其他法定繼承人的利益,再行告知客戶不能賠付予變更后的受益人,自然會引起客戶異議。因此,保險公司對于保險合同受益人的確定務必嚴謹、細致。
(一)結論:新《保險法》更加關注客戶權益
本文運用新《保險法》的相關規(guī)定,通過對保險公司實務中受益人變更后理賠案例的分析,認為應從有利于消費者的角度出發(fā),更加關注客戶權益。
在保險合同持續(xù)有效時,投保人、被保險人在申請更改受益人時,應及時通知保險公司并獲得確認,使變更及時完成。
作為保險人,保險公司特別是第一線客戶服務人員需要經常主動地關心客戶,服務客戶。
第一,要宣導受益人確認的重要性。認真解釋,增強客戶的法律意識,真正保護被保險人的真實意愿。
第二,要善意提醒。及時了解并確認被保險人是否有指定受益人或更改受益人意向。
第三,要關注客戶本意。當投保人或被保險人提出更改受益人書面申請時,保險公司需要注意與客戶交流、溝通,尤其是投保人提出而非被保險人本人申請時,更需謹慎辨別,應建議投保人同時提供被保險人的有效身份證明、戶籍證明及受益人與被保險人的關系證明等,有效地辨別被保險人的即時狀態(tài),并及時回訪,以確認是否是被保險人的真實意愿、是否是被保險人本人簽名蓋章認可,從而使保全變更申請符合新《保險法》保護被保險人、受益人權益之精神。
第四,特殊情形下應遵循客戶至上原則。在被保險人因有特殊情況來不及向保險公司申請變更受益人的情況下,保險公司應從保護被保險人真實意愿的角度出發(fā),全心全意地為客戶服務。
保全理賠服務的快捷高效離不開每個環(huán)節(jié)、每個部門的支持和嚴謹規(guī)范的操作。
(二)展望:新《保險法》的實施,促進保險業(yè)不斷發(fā)展
新《保險法》的實施,對保險公司的運營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是人壽、意外、健康保險的承保、保全、理賠服務應更注重時效、快捷、合理、規(guī)范,同時也更需要提升保險公司的全面服務能力。
如果所有保險公司從業(yè)人員都以新《保險法》嚴格要求自己,遵循新《保險法》的規(guī)則,保險營銷與服務將是很有意義的專業(yè)性工作,是保險公司回報社會的具體體現(xiàn),也必然會進一步提升保險公司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從而使保險進入一個良性循環(huán),保險也將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作者單位:國泰人壽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