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高校法學課程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探究*
        —— 以電子商務法律課程為例

        2014-04-09 06:54:38沈月娣
        湖州師范學院學報 2014年6期
        關鍵詞:改革評價課堂教學

        沈月娣

        (湖州師范學院人文社科處,浙江湖州 313000)

        高校法學課程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探究*
        —— 以電子商務法律課程為例

        沈月娣

        (湖州師范學院人文社科處,浙江湖州 313000)

        高校法學課程課堂教學具有理論性和職業(yè)性的雙重屬性,現行的課堂教學模式存在著內容滯后性和局限性、交流單向性、方法單一性、評價重結果輕過程的缺陷。本文通過對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效果的調查分析,圍繞教學前、教學中和教學后三個階段,提出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宗旨,以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為基礎,借鑒德、美等國的經驗,構建創(chuàng)新型立體式課堂教學模式。

        法學課程;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改革

        “為什么我們的學??偸桥囵B(yǎng)不出杰出人才?”錢學森之問成為中國教育界有識之士關注的焦點,引起上至國務院總理下至普通學生的深思,人才培養(yǎng)是一個綜合性的課題,課堂教學方法是這個課題中的一個主要方面。為了培養(yǎng)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需要的高素質法律人才,2011年12月23日,教育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政法委員會聯合頒布了《關于實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的若干意見》(教高〔2011〕10號),提出了“經過10年左右的努力,形成科學先進、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學教育理念,形成開放多樣、符合中國國情的法律人才培養(yǎng)體制,培養(yǎng)造就一批信念執(zhí)著、品德優(yōu)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法律人才”[1]的總目標,在此意見的指引下,各高校依托“本科教學工程”,對法學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強化實踐教學,提高學生運用法學與其他學科知識方法解決實際法律問題的能力。

        本課程的改革是針對當前高校教師普遍感受的“學生提不出問題”和大學生普遍反映的“老師課堂上所教的現實中沒用”兩大對立問題而展開的,力求改變以教師為中心、以講授為主的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以問題為核心,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精神,在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催生“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另一方面,通過組建團隊的方式,倡導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一、高校法學課程現行課堂教學模式的缺陷

        作為社會科學學科的分支,法學需要學習者在掌握大量社會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專業(yè)知識的學習。[2]高校的法學教育兼具了傳授法律理論知識和進行法律職業(yè)教育的雙重屬性,其課堂教學具有教學內容更新快時代性強、教學對象個性化特征明顯、授課教師律師職業(yè)化程度較高等特點。根據筆者二十多年的法學教學經驗積累,以及相關學者的研究發(fā)現,現行法學課程的課堂教學依然沿襲著傳統(tǒng)模式,重演繹推理,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不能有效地實現高等教育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目的,主要存在著以下缺陷:

        (一)以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導致教學內容的滯后性和局限性

        隨著社會實踐的不斷發(fā)展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也正在不斷完善[3]。法學課程課堂教學內容時代特征明顯、知識更新快的特點,導致課堂上使用的法學教材不能跟隨法律制訂和修改的步伐及時更改?,F行的教學模式以教材為中心,必然會造成知識的陳舊和滯后性。

        (二)教師與學生間的單向交流導致師生間缺乏有效溝通

        據相關學者對在校大學生的調查發(fā)現,在課堂教學中,認真聽課的學生所占比例偏低,主要原因在于學生普遍認為課堂教學枯燥乏味。[4]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為客體的師生關系,使課堂教學異化為教師表演的舞臺,重教法輕學法,缺乏學習策略的教學,教的方法和學的方法不能相互促進。師生之間缺乏良性溝通。如何學習依然是一個難題,教學效果難以保障。

        (三)單一的講授式教學阻礙了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

        現通行于各法學院系的教學方式,仍主要是系統(tǒng)講授,教師在臺上海闊天空地宣講,學生埋頭筆記忙個不停,與中學“填鴨式”教學并無大異。[5]

        講授式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培養(yǎng)的主要是學生傾聽和思考的習慣。但單一的講授式教學方式過分強化教師的作用,忽視對學生的應用和創(chuàng)新等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異化成命令式教學,導致學生因對教師的過度依賴而怠于獨立思考和探索,質疑意識和知識的再生能力嚴重匱乏。即使是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老師也顯得過于主動,從介紹案情、提出問題到展開分析、得出結論,整個過程均由教師主導和把握,真正讓學生討論和思考的內容并不多。[6]

        (四)現行的教學評價機制導致學生重競爭輕合作,重結果輕過程

        現行的法學教學存在的“知識化”傾向過分強調 “傳授知識”,而忽視能力培養(yǎng)。只重視學生能否最終通過各種閉卷考試這一結果,卻忽視了如何讓學生獲得一種新知識的方法訓練。[7]以一次筆試結果作為最終考核成績的評價機制忽視了對大學生在教學中的過程性評價,以及應用、思維和創(chuàng)新等能力的評價,導致大學生輕視課堂教學的過程性、怠于與他人合作,缺乏團隊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法學課程課堂教學模式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高校教學質量的提高、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培養(yǎng)。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建立,法學教育正面臨著從傳統(tǒng)走向現代的轉型,而法學課程的課堂教學是轉型的核心和關鍵。唯有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國國情的法學課程課堂教學模式,才能培養(yǎng)出適應法治化進程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

        二、法學課程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具體思路

        (一)改革的宗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創(chuàng)新、獨立和批判精神是大學的精神理念,法學課程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應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宗旨。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問題意識是學生思維的動力,創(chuàng)新精神的基石。近代英國科學哲學家K.R.波普爾說:“科學只能從問題開始”,“科學知識的增長永遠始于問題,終于問題——越來越深化的問題、越來越能觸發(fā)新問題的問題”。[8]法學課程課堂教學應積極實行啟發(fā)式和討論式教學,課堂教學不僅要教授專業(yè)知識,更要教授學習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人格和創(chuàng)造能力。

        (二)改革的基礎: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平等的師生關系是課堂教學中進行有效互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基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具有獨立的人格,只是各自發(fā)揮作用的形式不同。教師不僅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督促者,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是同一學習共同體,共同學習探索,在此基礎上進行教與學的合作,實現教學相長。

        (三)改革的方案:構建創(chuàng)新型立體式課堂教學模式

        1.問題式教學模式在法學課程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現行的問題式教學主要是就學習內容,由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解決問題來獲得相應的知識?;诎咐膯栴}教學法是哈佛法學院教學方法的最大特色,這是一種蘇格拉底式的問題教學法(Socratic-Method),通過師生對話,在老師的問題啟發(fā)下,共同探討法律世界的各種現實問題,通過對案例與問題的研討,促進學生學習法律知識、接受法律的系統(tǒng)熏陶。[9?筆者認為這種方法還是建立在以老師為主體的前提之下,法學課程課堂教學中應將提出問題的主體從老師轉為學生,通過讓學生提出問題的方式來扭轉老師主動學生被動的局面。為此,筆者選取了大二、大三兩個班級作為試點,實行了電子商務法律課程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

        法學課程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旨在解決教與學之間脫節(jié)的矛盾,即教師認為學生缺乏探求問題的主動性、學生認為教師缺乏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這二者之間的突出問題,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核心,通過學生組織學習團隊發(fā)現和提出問題——教師和學生共同篩選問題(對問題進行矯正)——討論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方案的提出——方案論證——解決問題——團隊互評——教師點評的教學過程,激勵學生去“疑”去“問”,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線索,并把這一線索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在找尋和發(fā)現問題中達到深入實踐思考的目的,提高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首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以問題為核心開展課堂教學,圍繞現實問題設計調整和充實原有的教學內容。如:在電子商務法律課中,教師先對司法實踐和社會現實情況作了簡要介紹,引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學生結合該課程的教學體系選擇了在線交易中用戶個人隱私的保護、消費者知情權的保護、電子商務格式條款法律效力、電子商務中的物流糾紛、域名糾紛、網絡作品著作權保護、網上購物誠信問題、電子商務欺詐行為、電子商務犯罪等問題作為探討對象,筆者和學生一起將這些問題從形式到內容進行了篩選,共同商定本學期電子商務法律課程課堂教學的內容,對原有的教學方案和內容進行了相應的調整。

        其次,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組織形式。“法學是世俗的學問,甚至很多是實踐性的、技術性的,因此單靠課堂講授是不夠的。”[10]變教師主體為學生主體,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主角,變被動聽課為主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從上課初期由學生來選擇和確定探討的問題開始到期末學習成績的評定,均由學生擔當主角,自主決定。

        第三,改革傳統(tǒng)的個體學習形式,以小組為單位組建學習團隊,強化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意識。每個學習團隊以4~6人為宜,均是學生自愿選擇自由組合,每組推定1名召集人負責各項活動的開展和聯絡工作。

        第四,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考核方式,改變原有的以期末試卷為主的考核方法,側重考核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團隊協(xié)作的綜合能力,通過學生自評、同學互評和教師綜合評價等多維度的評價方式,全程性地綜合考察學生的自主學習、履行團隊職責、團隊合作、課堂表現和知識理解等方面的表現。

        2.改革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格局,打破課堂教學教室化的舊模式

        結合課程內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會資源,有條件地將課堂從校內轉移到校外,讓學生走進法院、律師事務所等法律部門,組織學生參觀法院和律師事務所等部門的工作環(huán)境,了解現實中法律相關部門的工作機制和程序,感受法文化和法律精神。觀摩法院庭審,參與具體的法律糾紛的處理,讓學生零距離接觸社會現實,直接面對真實的法律問題,學習如何運用專業(yè)知識在實際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

        筆者在電子商務法律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利用自己兼職律師的身份,和當地中級人民法院溝通,讓學生參觀了法院富含法文化的壁畫、各類審判庭、調解室、法官通道、羈押室、辦公區(qū)域等整個工作場所,并親身體驗了從進入審判區(qū)域的安檢、庭審的程序、案件的執(zhí)行等整個流程。在講授電子商務中的知識產權內容時,筆者還在當地中級人民法院的配合下,選取了本地首例背景音樂糾紛案件,讓學生參與了法院庭審的整個過程,將課堂開設在了法庭上。筆者還將學生分批帶入自己任職的律師事務所,讓學生作為助理參與當事人法律糾紛的處理過程,在律師事務所的辦公樓里和當事人的辦公場所開設了法律課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3.改革校內教師主講的單一形式,引進法律界人士參與課堂教學

        結合課程內容,采用請進來的方式,引進法律界尤其是司法實踐領域的專業(yè)人士,對司法實踐中的相關法律問題和專業(yè)知識進行介紹,分析典型案件,讓學生了解相關法律在適用過程中遇到的實際情況、存在的障礙以及當前處理的方法、還有待深入研究的問題等,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相關的法律知識,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研究這些問題的熱情,并為新的探究指明方向。

        筆者專門請了當地法院專門審理知識產權糾紛案件的審判員到學校開設法官講堂,就網絡著作權糾紛案件審判實務中的常見問題進行了專場講座。讓法官走進校園站上講臺以實例教學的方法解剖現實中的法律問題,不僅讓學生感受到了與主講教師不同的教學風格,還讓學生感知到了司法實踐領域的現狀以及需要解決的法律問題。

        4.改革學生被動聽課的舊模式,開設學生講堂

        在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基礎上,強調師生關系的合作性。教師的教學重點不再是如何教知識,而是如何讓學生學會學習,讓學生通過對問題的質疑、研究和探索,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由被動的教育對象變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主體。

        為了改變學生被動聽課的現狀,筆者在電子商務法律課堂教學模式改革中采用了學生講堂的方式,讓學生以學習團隊的形式走上講臺,就其選擇的與課程相關的某個專題上一堂公開課。學生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相關的專業(yè)問題,通過收集大量課外資料、自學相關專業(yè)知識來分析問題,最終提出問題解決的方案。在公開課上,教師只是和其他學生一樣的聽眾,他可以學生的身份和其它學生共同在課堂上對授課的內容提出質疑,請學習團隊成員回答,但不能以教師的身份干預學生的講課。

        學生講堂的方式在某種程度上迫使學生去查找資料,自學相關專業(yè)知識,系統(tǒng)地研究相關問題,并將外在的資料內化成自己的知識,不僅要通過制作課件的方式把它展現出來,還要通過講解的方式將它表達出來,更要經受得住教師和同學的質疑。與此同時,學生講堂不是一個人的講堂,而是一個學習團體共同完成的講堂,因此,學生講堂的順利完成還需要團隊成員之間的分工協(xié)作、緊密配合,取長補短,相互促進。這種方式不僅增強了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而且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能力。

        三、法學課程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具體實施

        按照改革的基本思路,筆者在對電子商務法律課程進行課堂教學模式改革過程中,將具體的實施步驟分為教學前、教學中和教學后三個階段:

        (一)教學前的準備階段

        首先,師生應該共同準備并商定課程將要學習和研討的內容。針對法學課程內容更新快時代性強的特點,教師應根據開課時期的法律現實,用獨立的意識和批判性的思維對教材進行適當處理,完成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轉變,把教材放入所有教學資源中來對待。在課堂教學展開之前,教師先介紹司法實踐中的相關現狀,引導學生結合將要學習的專業(yè)知識去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根據學生發(fā)現和提出的問題,師生對教學內容進行再次梳理調整,選取部分內容作為該課程學習和研討重點。

        其次,組建學習團隊。由學生自愿選擇4~6人為單位組成學習團隊,并推選召集人。由團隊成員收集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問題,再由召集人組織團隊成員進行討論,議定代表本團隊的問題。圍繞問題的名稱、問題的描述、對此問題國內外研究現狀、此問題研究的價值和意義四個方面,收集和整理資料,制作演講課件,并以團隊形式向全班同學公開演示和講解,說明提出該問題的理由,論證該問題的研討價值。學習團隊演講完畢,由其他學生提出對應的質疑,學習團隊當場答辯。教師和其他學生一樣,只是作為一名聽眾以觀察者身份聽取學習團隊的演講,提出質疑。答辯結束,由教師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對該學習團隊發(fā)現和提出的問題進行評價。由學習團隊根據老師和其他同學的質疑和評價,對問題進行調整和修正,篩選出本課程需要共同研討的問題。

        (二)教學中的互動階段

        互動是這種教學模式的核心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互動既包括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包括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既有校內互動,也有校內外互動;既有課前互動,也有課中和課后互動。

        首先,學生之間的互動。從問題的發(fā)現和提出,到問題的篩選、討論、分析、解決,以及校外實踐活動和評價的整個過程均在互動中進行。由于法學課程課堂教學模式改革中的所有行為均要通過學習團隊完成,所以,成員之間的合作程度對教學效果起著決定作用。筆者在實施改革中,將學習團隊視作一個整體,每個成員均是這個整體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要求每個成員必須參加包括問題提出、討論、演示、答辯、講堂、評價等教學的整個過程,團隊成員的任務既有分工又有協(xié)作,對內是獨立的個體,成員之間可以相互爭論,提出各自的觀點;對外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成員之間爭論后要形成一個共同的論點,向全班展示,并共同應對其他團隊成員的質疑。以學習團隊為單位進行校外各種實踐活動。最后,根據各方的意見、實踐的啟示對本團隊提出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案進行修正,由各個成員分工合作,撰寫論文的一部分,最終整合成一篇完整的論文。在這種互動中,學生的團隊和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增強,合作和探索能力得到提升。

        其次,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以指導者和觀察者的身份參與課堂教學模式改革中的互動。教師參加團隊的小組討論活動,對每位學生發(fā)現的問題進行專業(yè)指導,但不直接干涉學生的討論,只是對錯誤的觀點予以糾正,在交流中充分尊重學生自己的意見。在學生講堂中,教師只是作為旁聽者而非主導者進行發(fā)問和辯論,與學生共同探討。

        第三,校內外的互動。學生發(fā)現和研討的問題來源于校外的司法實踐,法官講堂的開設需要司法實踐領域的專業(yè)人士的參與,教學效果需要司法實踐部門的評價。而法院等實踐部門的法制宣傳活動和理論研究同樣需要師生的參與。校內外的互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教學后的評價階段

        首先,注重整體評價。筆者在設計教學效果的評價機制時,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注重對學習團隊的整體評價,對學生個人的評價也僅是將其視為整體中的個體進行的。

        其次,注重過程性評價。推行發(fā)展性評價,對于教學效果的評價不再局限于結果的一次性評價,而是根據課堂教學活動的展開分階段對全過程進行多次評價,在提出問題階段、討論和分析問題階段、學生講堂階段、庭審觀摩和見習階段、問題解決的總結展示等各個階段,對團隊及其成員的表現作出具體評價。評價不僅分等次,更重要的是每個評價均有相應的評語,指出其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以推動學生的進一步發(fā)展。

        第三,注重多主體評價。由學生和教師共同擔任評價主體,通過學生自評、同學互評和教師綜合評價等多維度的評價方式,綜合考察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

        第四,注重考核方式多樣化??己说姆绞揭阅芰閷?包括資料的收集和整理、討論發(fā)言、課件制作和演講、校外參與實踐的表現、問卷調查、學術小論文等。學生在各種考核中,只要言之有理有據,并有自己的思考,就可以獲得較好的評價。這種考核方式必然引起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從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思維能力和綜合能力的提高。

        四、法學課程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效果

        通過教學模式的改革,一方面,改變了學生被動學習的現狀,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解決學生想學的教師沒教,而教師教的學生認為沒用的矛盾,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能力發(fā)展,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另一方面,打破課堂教學的純理論性和封閉性,通過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親身感受司法實踐,零距離接觸社會問題,感知問題存在的實際性和解決的現實性。

        (一)試點改革的實際效果

        在本次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結束階段,筆者對試點班級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數據顯示,對此次改革效果認為很好和較好的占74%,其中大二學生認為很好和較好的高達90%。對此次改革實施的滿意率為86%,其中大二學生滿意率為98%,大三學生滿意率為73%。98%的學生認為這種改革模式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增強了實踐性。改革實施中的幾種教學方式中學生最感興趣的法院觀摩和庭審旁聽,占75%,其次是學生講堂,占16%。最感興趣的主要原因是融入社會,增長實踐知識,占45%。認為通過改革提高了發(fā)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激發(fā)了進一步學習的興趣的占71%,其中大二學生占84%。92%的學生認為大學的法學課程應該采用問題式等具有探究意義的教學模式,而不是傳統(tǒng)的講授方式。學生認為此次改革使之獲得書本以外的知識和能力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占37%,團隊合作精神的占29%,司法實踐中的法律知識的占25%,表達能力的占9%。認為此次課堂模式改革中的學習團隊合作學習方式好的大二占67%,大三占31%,認為不好的大二占0%,大三占8%。此次改革中學生覺得最困難的階段是討論和分析問題階段,占41%,其次是發(fā)現和提出問題階段,占39%。

        (二)調查中發(fā)現的幾個問題

        1.學生學習理念的轉變問題

        通過調查,結合學生自己寫的體會,筆者發(fā)現學生對于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充滿了期待,希望改變原有的講授式模式,但是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卻普遍存在著畏難情緒,甚至抱怨。由于習慣了坐享其成式的聽眾身份,無法在一個學期中轉變身份觀念,變被動為主動,普遍反映找資料討論發(fā)現問題等花費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有的甚至覺得無法承受,寧愿回到原有的教師講講自己聽聽的狀態(tài)。有的學生覺得若從大學一年級一開始就使用這種方式,更易讓人接受。所以,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任何一種教學方法的改變都需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理念入手,讓他們養(yǎng)成為自己學為培養(yǎng)能力而學的理念,在此基礎上循序漸進地改革,會更具成效。

        2.各課程之間的協(xié)調關系

        調查結果顯示,大二學生評價普遍比大三要高,有的高出好幾倍。筆者通過面談等方式詳細了解后,發(fā)現大三學生在本學期課程特別多,而且有四門課程的教師均在實施教學模式改革,導致他們無法在短期內適應超大的課外閱讀量和學習量,對改革產生厭煩情緒甚至是抵觸情緒。尤其本學期電子商務法律課程是考查課而非考試課,許多學生認為考查課應比考試課輕松,覺得沒有必要花大量時間自學。如何協(xié)調課程之間的關系,也是課堂模式改革中需要關注的問題。

        3.學習團隊的協(xié)作關系

        本次教學模式改革將學習團隊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考察和評價,目的是為了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能力,但在強化整體作用的同時帶來了另一個負面影響是,團隊成員間的付出不均衡,部分學生偷懶應付,部分學生為了團隊成績卻不得不去承擔別人應完成的任務。因此,如何進一步完善團隊成員間的評價機制是防止學生推卸責任的重要保障。

        (三)法學課程課堂教學模式的推廣價值

        法學課程具有共同的屬性和特點,這種課堂教學模式不僅適合電子商務法律課堂的教學,而且還適合于所有法學課程教學。同屬社會科學,這種課堂教學模式還適用于其余社會科學課程的課堂教學。

        [1]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員會關于實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的若干意見[EB/OL].2014-04-06.http://www.moe. 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550/201204/134451.html.

        [2]王玉蘋.德國法學教學模式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高教與經濟,2010(3).

        [3]吳邦國.在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座談會上的講話[R].中國人大,2011(2):11.

        [4]周松青.我國在校大學生讀書表現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對上海市1305名大學生的調查[J].中國青年研究,2008(9).

        [5]牛立夫.我國高等法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6(4).

        [6]曾凡燕.法學課程案例教學模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2(36).

        [7]江水長,張生.對我國法學本科課程改革的反思[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1).

        [8]馬家安,李宜江.論學習策略教學與問題解決能力培養(yǎng)[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2).

        [9]汪習根.美國法學教育的最新改革及其啟示——以哈佛大學法學院為樣本[J].法學,2010(1).

        [10]蘇力.當代中國法學教育的挑戰(zhàn)與機遇[J].法學,2006(2).

        A Research on Reforming the Teaching Mode of the College Law Course: A Case Study of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Law Course

        SHEN Yue-di
        (Section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Huzhou University,Huzhou 313000,China)

        The teaching of the law course in college has dual attributes of theory and vocation.There are some defects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mode,such as the hysteresis and limitations of content,one-way alternating,single method,emphasizing result and despising the process of evaluation.Through investigating the reform effect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reform by focusing on the three stages of pre-eaching,teaching and post-teaching,the paper proposes that we should construct innovative stereoscopic teaching mode,which aims at cultivating students’ability of innovation,and establishing eq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by learn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Germany,the United States,etc.

        law course;teaching mode;teaching reform

        G645

        A

        1009-1734(2014)06-0039-06

        2014-05-04

        沈月娣,教授,從事法學和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歡
        改革評價課堂教學
        SBR改性瀝青的穩(wěn)定性評價
        石油瀝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改革之路
        金橋(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改革備忘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改革創(chuàng)新(二)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導入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6
        把“三個倡導”融入課堂教學
        中國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
        瞧,那些改革推手
        傳記文學(2014年8期)2014-03-11 20:16:48
        尤物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国产亚洲日韩在线二区| 日射精情感性色视频| 免费无码肉片在线观看| AV在线中出|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洲| 黄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久久一日二个| 国产女人精品视频国产灰线| 疯狂做受xxxx高潮视频免费| 国产性一交一乱一伦一色一情| 国产精品一区2区三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综合网| 男人国产av天堂www麻豆| 欧产日产国产精品精品| 亚洲电影一区二区| 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色图| 伊甸园亚洲av久久精品|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完整在线视频免费黄片| 谷原希美中文字幕在线| 97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福利| 亲少妇摸少妇和少妇啪啪| 视频在线观看免费一区二区| 狼人香蕉香蕉在线28 - 百度| 五月婷婷激情小说|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v无|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黄色| 99无码精品二区在线视频| 特级毛片a级毛片免费播放| 永久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风骚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清自在天天线| 亚洲暴爽av人人爽日日碰| 国产精品麻豆A在线播放| 在线视频色系中文字幕| 日产无人区一线二线三线乱码蘑菇|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亚洲| 日本a级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无码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