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遠見
摘 要:開展陽光體育活動,倡導全校師生全員參加體育鍛煉,積極開展帶有娛樂性的體育活動,寓體育鍛煉于娛樂活動中。設計方案應明確運動會主題,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合理安排體育比賽的時間;選拔學生做裁判員,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開展活動的組織能力;規(guī)范競賽活動要求,培養(yǎng)師生熱愛運動,養(yǎng)成終生體育的習慣。
關鍵詞:全員參與;運動會;方案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4)03-0069-01
設計全員參與運動會方案,在課外體育活動時間開展全員參與運動會,既是全面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一種途徑,還是檢查學生體育藝術“2+1”項目達成情況的有效方法,開展陽光體育活動,活躍校園氣氛,提高全校師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鼓勵人人參與體育活動,培養(yǎng)“終身體育”習慣具有重要意義。
一、確定運動會主題
“我運動,我健康,我陽光,我快樂”“擁抱陽光,強健體魄”。
二、建立健全組織機構
由校長任組長的領導小組保障了全員參與的可能性;以體育組為工作小組確保了全員參與運動會的針對性;由團委、學生會參與考勤的管理小組為自主管理提供了平臺;由總務處組成的服務小組為全員參與運動會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保障。
三、規(guī)程
1.比賽時間
本方案共設五天參賽日程,為不影響文化課教學,多安排下午兩節(jié)課后的操場舉行比賽,個別項目的比賽時間安排在中午。以班級或辦公室為單位參賽。
2.日程安排
第一天:高二象棋、高三扳手腕、高一跑操、籃球賽一輪、乒乓球賽第一輪;
第二天:高一廣播操、高二跑操、高三跳長繩、籃球賽第二輪(中午)、乒乓球第二輪;
第三天:高二廣播操、高三跑操、高一拔河、籃球賽第三輪(中午)、乒乓球第三輪;
第四天:高三廣播操、高一一分鐘跳繩、籃球賽決賽;
第五天:學生800m、1000m;教師4×100m、400m;師生配合項目三人四足跑30m;乒乓球決賽。
3.參賽與報名辦法
全校師生全員參加(病假除外),以班級為單位參賽。
報名:每人限報一個單項、每個單項每班限報2人,沒有專項的學生可選800m,在體育課中通過預賽選出班級代表參加800m或1000m的比賽;集體項目(任選)。以班級或辦公室匯總報體育組。
4.比賽規(guī)則
乒乓球、籃球、象棋、田徑項目遵守國際最新規(guī)則,其中乒乓球、象棋三局兩勝(和局可加賽)。
一分鐘跳繩:參賽運動員每跳躍一次,搖繩一個回環(huán)(一周圈),記錄一分鐘跳繩次數(shù)。比賽過程中如跳繩拌腳中斷,則該次不計。如繩子斷開可以補測一次。取成績高者記錄。
扳手腕:兩位選手分別坐在桌子兩側,同時將右手(左手)放到桌面指定位置,左手(右手)握拳置于背后,其余部位不得與桌面接觸,不得借助外力。雙方選手兩大拇指緊緊相扣,裁判發(fā)令后,誰先把對方的手扳倒且手背并碰到桌面即為獲勝。三局兩勝。
拔河:每班以10人組隊,先抽簽確定比賽輪次。每場比賽開始后,運動員同時發(fā)力,將對方拉過賽場規(guī)定的河界線為羸。三局兩勝制。
跳長繩:每班出30人。搖繩隊員相向站立,間隔距離不小于4.5米,搖繩學生不得踩或超過限制線。跳繩隊員依次跳過且必須一人一次跳過繩,方計次數(shù)一次(2人或以上人數(shù)同時跳過只計一次,不得一人連跳)。一次機會,按次數(shù)排定名次。
三人四足走:由每班出2名學生和1名教師組隊,教師在中間,相鄰兩腿捆綁在一起橫隊30m計時跑。
5.裁判分工
用學生會成員和體育委員做裁判,既增長學生的體育競賽裁判知識,又提高學生自主組織工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及終身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
籃球賽、乒乓球賽、廣播操、田徑項目的比賽以體育教師裁判為主,學生會成員和班級體育委員裁判為輔。其他項目比賽以學生裁判為主,體育教師起指導作用。
6. 積分與名次錄取
各班總積分為各項比賽得分之和。單項獲年級前八名的分別得9、7、6、5、4、3、2、1分,集體項目得分雙倍計入總成績。
四、結束語
舉行全員參與運動會,進一步落實《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把集體項目、趣味性項目安排在運動會比賽中,融競技、娛樂、健身為一體,寓教于樂,倡導人人參與,使全校師生根據(jù)自己的水平和能力進行自主鍛煉,促進了師生熱愛運動,養(yǎng)成終生體育鍛煉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