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
南懷瑾在飲食上力求“微薄清淡”。
首先是“微薄”。南懷瑾的飯量很小,講究“過午不食”,中午經(jīng)常只吃少許花生米。晚餐則是一碗稀飯,最常吃的是小米紅薯稀飯。秋天時,便喝薏米小米稀飯。
有人曾問道:“飲食方面應(yīng)該是餓了再吃,還是定時定量吃?”南懷瑾回答:“普通人覺得餓的時候,其實并沒有餓,胃里頭的東西還多得很。因為普通人習(xí)慣把胃塞得滿滿的,胃里稍稍空了一點,就覺得餓了。飲食之道就是牢記四個字:‘少吃多餐。餓了就吃一點,量要少。”
其次是“清淡”。南懷瑾在飲食上受佛教的影響,以素為主。晚餐的稀飯,有時也會配些小菜和少量主食。南懷瑾是浙江人,卻很喜歡北方的面食,素餡的餃子、饅頭、花卷、烙餅等面食,他都會經(jīng)常吃一點。當然,南懷瑾也不是完全吃齋的,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戒律有開、遮、持、犯。我本人持戒也不嚴謹,經(jīng)常要和客戶吃飯,并沒有斷葷腥,也偶爾飲酒。所謂的吃齋、吃素,真正的意義卻是齋心、素心的意思,就是隨順果腹,好比你雖然不吃葷腥,但挑三揀四,喜歡豆腐,討厭玉米,就算不上吃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