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村
有一次,一個年輕女子說話時帶出“這個老女人”,阿城立即將她打住,實在地說:你也要老的。
近年“神童文化”的風氣頓開,“70后”剛顯擺了幾天,“80后”搶班奪權,更有“90后”已蹲在身后。比年輕,總有更年輕的,否則人類就要滅種。
當年我看那些四十歲以上的人,敬而遠之,覺得他們已老無可老。我沒去想老也有光澤與層次,有厚度。只要不夭折,人人都曾年輕,算不上特殊的資本。年輕到莫扎特,活35歲寫出那么多的杰作是上帝的意思;年老到托爾斯泰,臨死還想離家出走是人的意思。我讀托翁最后一年的日記,感慨良多。要是他老人家也“中道崩殂”,這個世界多么多么不好玩啊!
以前看過一部日本電影《梄山節(jié)考》,講某地的民俗,人老了就背上山,讓他自然地凍餓而死。老人也覺得這是應該的,以宿命的態(tài)度對待。這電影獲得過戛納獎。兒子背著母親,電影中將上山的一路拍得很長很長很長,讓人痛心到麻木。在生存資源極度緊張的年代,只要傳承后代,其他都可犧牲。這樣的生活已不是人的生活。
我想,在上帝眼里,只要能有效傳承后代,這個物種就是免檢的。上帝的樂趣是讓物種一代傳一代,看看變出什么戲法。走出伊甸園的人不甘心當尋常的“動物”,他的進取與深入離繁殖稍遠,創(chuàng)制了自己的規(guī)范和理念。人的文化,由各年齡段的人共同創(chuàng)造。沒人能劃清界限,把線外的人一律忽略,稱作廢物。
年輕時怕老,后來想,有一個“老”在等自己,實在很幸運。呵呵,你可童言無忌,我可為老不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