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梅 王志華 王勁松 汪長如
(1安徽醫(yī)學高等??茖W校 思政部;2安徽醫(yī)學高等??茖W校 援疆辦,安徽 合肥 230601)
援疆大專班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探析
——以安徽醫(yī)學高等??茖W校五年制援疆護理大專班為例
劉志梅1王志華1王勁松1汪長如2
(1安徽醫(yī)學高等??茖W校 思政部;2安徽醫(yī)學高等??茖W校 援疆辦,安徽 合肥 230601)
安徽醫(yī)學高等??茖W校為了讓少數民族學生盡快掌握好普通話和規(guī)范漢字,在對援疆班大專學生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掌握基礎狀況進行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了教學嘗試和探索,收效顯著。
援疆大專班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基礎狀況 原因分析 教學方法
根據安徽省政府援疆工作安排,安徽醫(yī)學高等??茖W校(以下稱安徽醫(yī)專)承擔對口支援新疆皮山縣的定向培養(yǎng)五年制醫(yī)學類大專生工作。自2011年秋至今,安徽醫(yī)專已完成4年的援疆招生計劃,目前在校五年制援疆護理大專班(以下稱援疆班)學生119名,均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進行教學。我們在對援疆班學生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基礎狀況調查分析的基礎上,針對性地進行了教學嘗試和探索。
1.語文基礎知識掌握程度總體不高,兩極差異大。
安徽醫(yī)專目前在校援疆班生源雖然都是皮山戶籍的應屆初中畢業(yè)生,但是語文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差異很大。以2011級援疆班為例,在他們的入學語文書面測試中,90分以上學生約占13%,70分左右的約占37%,不及格比例為50%。其中最高分為96,與內地的初中畢業(yè)生平均語文水平相差不大;最低分為35,語文能力只相當于內地二三年級的小學生。2012至2014級援疆班學生的入學語文基礎知識掌握情況較2011級有很大提高,但兩極差異大的情況依然存在。
2.識字量、詞匯量不足。
有研究者曾對新疆地區(qū)少數民族學生的漢語水平和詞匯量做過測試,“部分師資較好地區(qū)學生漢語水平可達8級,詞匯量5200;部分師資較弱地區(qū)學生詞匯量勉強可達1000”[1]。
北疆好于南疆。我校援疆班學生來自南疆,識字量、詞匯量的不足使學生常常難以將母語中的詞匯與漢語同一事物的詞匯建立一一對應的關系,閱讀與交流存在障礙。
3.人文知識匱乏。
援疆班學生對于本民族之外的人文知識相對缺乏。例如:我們在教學中以春聯為例介紹“對偶”這一修辭手法,發(fā)現學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不知道春聯的意義和使用場合。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老師要花很多時間對教學內容涉及的人文背景知識逐一講解,嚴重影響了教學進度。
4.普通話發(fā)音不準確,漢語拼音掌握不好。
普通話對于自幼使用本民族語言的少數民族學生而言是第二語言,他們的普通話常常帶有嚴重的“民族口音”。學好普通話,必須借助漢語拼音。調查顯示,新疆“少數民族學生在小學階段完全掌握漢語拼音的人數只有28.3%,沒有掌握的人數占47%;到初中階段,基本掌握的人數只占7.6%,沒有掌握的人數卻高達92.4%,出現大規(guī)?;芈?;到高中階段,完全掌握的人數也只占6.8%,還有79.2%的學生基本沒有掌握”[2]。這種調查結果與援疆班情況基本相符。
5.語言表達中的語法錯誤。
援疆班學生的語言表達,常常套用本民族的語法規(guī)則造句,這樣會出現“把”字句、“被”字句、程度副詞、詞類的使用錯誤;介詞、量詞、判斷動詞“是”的疏漏;結構助詞的混淆;趨向動詞的使用不當;能愿動詞、動態(tài)助詞的使用偏誤。
1.少數民族學生自小缺少優(yōu)質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環(huán)境。
皮山縣是一個有12個民族的多民族聚居縣,以維吾爾族為主體,其比例高達97.96%;塔吉克族、柯爾克孜族等其他少數民族人口占2.03%;漢族僅占0.01%。目前119名在校生中,維吾爾族105人,土家族1人,塔吉克族2人,漢族學生12人。少數民族占援疆班學生總數的91%;維吾爾族學生占88%;漢族學生所占比例為9%。少數民族同學在這種民族雜居的社會環(huán)境中,缺少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環(huán)境,特別是當同一民族同胞相處時,民族語言文字依然是主要的交流工具。
皮山縣位于新疆南部,經濟和教育都比較落后?!坝捎跐h語教師素質不高,教學方法及手段落后,且受到語言環(huán)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大部分學生上課學、下課丟,漢語教學收效甚微,導致學生運用漢語能力很差。這種現狀不僅影響了漢語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對培養(yǎng)民族人才極為不利”[3]。
2.學生在新疆接受的漢語教育程度不同。
安徽醫(yī)專援疆班的生源是皮山籍的新疆“漢考漢”、“民考漢”、“雙語班”初中畢業(yè)生。就群體而言,“漢考漢”的漢族學生,從小接受漢語教育,有漢語學校和漢族家庭雙重的文化傳習和語言環(huán)境,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水平與內地同等層次的學生沒有明顯差異?!懊窨紳h”的少數民族學生以漢語授課,考試時,用漢語作答。這一批學生漢語水平相對較高,聽力和閱讀障礙都不大,但是,在口語、書面表達上,尚有不足。“雙語班”少數民族學生接受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民族語言文字雙語教育,漢語聽、說、讀、寫的能力都比較薄弱。
3.文化、地理差異造成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的匱乏。
皮山縣地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南部沙漠地帶,干旱少雨,多民族混居;合肥市地處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潮濕溫暖,四季分明,以漢族聚居為主。由于文化傳統(tǒng)、風土人情、宗教信仰、教育條件、地理位置的差異,援疆班學對于漢族的民俗傳統(tǒng)、歷史知識、神話傳說、飲食習慣、俗語等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缺乏深入了解。
4.文字類型的差別造成書寫錯誤。
漢字是記錄漢民族語言的符號,與拼音文字不同,每一個漢字都是形音義的統(tǒng)一體,有自身的造字規(guī)律,我們將其稱為“六書”。其中象形、指事、會意、形聲主要是漢字“造字法”,轉注、假借是漢字“用字法”。援疆班學生感覺漢字難寫,容易在使用中出現錯別字。最根本的一點是對漢字的六書規(guī)律掌握不清晰。
5.維、漢語系不同,造成維吾爾族學生普通話發(fā)音不準。
漢語屬于漢藏語系分析語,是聲調語言,依賴音高的變化顯現聲調和語調,有區(qū)別意義。維吾爾語屬于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是無聲調語言,根據聲音的強弱構成重音和非重音,沒有區(qū)別意義。元音、輔音、音調的不同,造成維吾爾族學生的普通話發(fā)音不準。此外,年齡16歲的援疆班學生,4-12歲的語言關鍵期是在本民族語言環(huán)境中渡過的,這就意味著她們學習第二語言時候會把民族語言作為母語套用于所學語言之上。
6.漢語和維吾爾族語語法結構類型上的差別是語法錯誤的根源。
漢語和維吾爾族語語法結構類型上的差別是語法錯誤的根源。漢語主謂賓的語序與維吾爾族語主賓謂的語序有很大不同,漢語,無時態(tài)變化,主要通過詞序、虛詞等語法手段安排句式,通過聲調表示不同的意義。維語是一種黏著語,有著詞的豐富的形態(tài),靠附著在詞前后語素的變化而變化。這兩種不同的語法規(guī)則,使得維吾爾族學生的漢語表達,深受本民族的語法影響,出現種種語法錯誤。
1.建立以提高學生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水平為目的的語文系列課程。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使用涉及語言、文字、文學、文化等多方面知識?;谶@一點,在援疆班學生入校后構建了以提高學生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水平為目的,以幫助學生通過中國少數民族漢語水平等級考試(MHK)為主線的漢語系列課程構建和教學嘗試和探索。在援疆班學生入校后的一、二年級開設了《語文》課程,對聽、說、讀、寫進行綜合訓練。同時,我們針對援疆班學生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掌握現狀,又開設了 《閱讀》、《寫作》、《普通話與口才》、《聽力》、《習字》、《醫(yī)用漢語》及人文知識普及類課程《社會人文修養(yǎng)》。盡量選用MHK考試的相關教材,注重擴充學生的識字量、詞匯量,豐富語法、修辭知識,熟悉各類文學作品樣式,夯實語文基礎知識,提升學生閱讀欣賞水平,意欲在提升學生漢語水平的同時,為后期MHK考試打下基礎。
2.配備高水平師資,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教法。
安徽醫(yī)專配備了由副教授、博士、碩士、省級普通話測試員組成的援疆班語文教學團隊,針對援疆班學生漢語水平,結合學生年齡、民族、心理狀況,在教學中采用靈活機動的教學教法。
以“六書”為基礎的漢字教學,除了要求學生對于生字詞會讀會寫外,對于容易錯的字,通過講清漢字“六書”的“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漢字造字和用字方法,幫助學生記憶。
在詞語理解基礎上的寫作教學,鼓勵學生遇到生詞,借助字典、詞典初步釋義。教師針對文化差異較大的、難以理解的詞語讓學生通過口頭造句和書面造句練習進一步鞏固對于詞語理解,并通過批改和訂正已達到進一步強化。隨著學生漢語字詞的積累、語法和修辭知識講解的深入、閱讀面的增加,我們安排學生做一些短文的寫作訓練,并通過教師批改和例文講解以提高寫作能力,掌握寫作技巧。
普通話教學首先針對普通話和少數民族語言在元音、輔音、聲調方面的差異,加強最容易出現問題的雙元音的主要和次要元音發(fā)音練習,并對z、c、s、zh、ch、sh、r、j、q、x10個難點輔音逐字進行讀音糾正和示范。其次,教師采用播放范讀帶、理論知識講授、學生朗讀、教師糾正學生讀音錯誤四者交替進行的方法進行朗讀教學。通過學生分段朗讀、分角色朗讀、齊讀、背誦等方式,盡量讓全班學生都參與到朗讀中。教師針對學生朗讀中在聲母、韻母、聲調、輕重音、音變、語速、節(jié)奏等方面的錯誤予以糾正,講解停頓、斷句、輕重音的處理、輕聲、兒化、音變等方面的語音技巧,尋找與民族語言對應的詞語和句式的表達方式。
經過三年探索,援疆班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收到顯著成效,學生能說、會寫,語言交流無障礙,實現了與后期護理學基本理論與技能學習的順利對接,并在今后的專業(yè)課學習中進一步進行專業(yè)術語的學習,為將來成為合格的護士打下了良好基礎。
[1]王晶.淺議新疆少數民族學生漢語教學中的詞匯教學[J].大陸橋視野,2012(14):136.
[2]新疆教育研究所.新疆民族教育研究[M].烏魯木齊:新疆教育出版社,1994:56.
[3]蘭彩蘋.南疆五地州漢語教學和民族教師雙語情況調研[J].中南民族人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27(6):198.
安徽省2013年高等學校省級質量工程項目《高職高專醫(yī)學院校思政理論課與人文科學素養(yǎng)課程多層次構建研究》(項目編號2013szxm107);2014年度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劃人才項目(高校優(yōu)秀青年人才支持計劃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