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燕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 外語系,山西 太原 030031)
言語交際是一個按照一定規(guī)律進行的認知推理過程。(何自然,1997)交流過程中說話人要按照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來進行語境的選擇,并合理地運用各種關于語言的方法和手段,來進行語言的交際和信息的傳遞,積極地推進話語的作用。本文探討話語的語境選擇,旨在說明語境對話語的產生和理解的指導意義。[1]
語境是言語交際雙方共同的前提。Blackmore&Diane的Understanding Utterances中,將語境要素歸納為語場、語旨和語式??梢钥闯稣Z境除了指代進行語言交際和信息傳遞的一個環(huán)境外,更主要的是來闡述說話人和聽話人之間進行交流的平臺和背景,也就是話語交際時的氛圍和發(fā)生言語交際時相關的知識的假設。一般對語語境而言,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語境要素,即上下文,會話的含義以及知識點,這三個方面是構成語境的重要因素,上下文能夠正確地表現(xiàn)出話語交際的內容,會話的含義是為了根據說話的規(guī)律來表明交際的目的,而知識點則是用來支撐整個話語過程。[2]
語境的功能主要含有約束性和解釋性。對于約束性而言,而是表明說者在進行語言交流時,由于環(huán)境的限制,而對語言的表述形式和說話的內容都會有一定的約束性作用,哪些話語可以在這個語境下表述,哪些話語需要注意不能說,都是依據語境而言的。而對于解釋性則更明顯,隨著語境的變化,說者所表述的內容是不同的含義,語境的變化引起說者在表述說話的內容時,可以有不同的解釋含義,這些也都是依據當時說話的語境而言的。不同的語境,所表述和所說的話語是具有不同含義的,需要聽者去根據當時說話的環(huán)境來進行揣測。
1.說者對語境的選擇
20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社會語言學的發(fā)展,一些國外學者就外語教學中語境教學的必要性作了大量研究。外語教學逐步開始強調跨越不同語境差異的交際過程。社會語言學最重要的論斷就是,交際過程絕不是一個羅列詞語的過程,而是語法詞匯、語義框架、語用線索和社會語境背景相互作用的過程。[3]語境和交際是不可分割的,是交際的基礎。脫離了語境的語言教學只意味著毫無意義的語言符號的灌輸,所以,外語學習者必須在熟知自己母語語境的基礎上,不斷培養(yǎng)客觀地認識、評價并接納外語語境的態(tài)度,并在實踐中不斷修正交際行為,尊重和接受不同的語境。
語言作為一種符號系統(tǒng),在產生和發(fā)展的過程中本身就能反映某種語境意義;而在具體運用中,語言又因情景和語境等不同因素,表現(xiàn)為不同的言語行為,具有不同的語境意義。以下面兩個句子為例:
(1)He went to McDonald’s.The quarter pounder sounded good and he ordered it.
(2)He went to a place where food is prepared and cooked called McDonald’s.There he saw ground meat which is formed into patties,fried and placed between two pieces of bread.
兩個例子的文字表現(xiàn)形式不同,但傳遞的信息卻具有相同的效果。如果說者認為聽者很熟悉麥當勞,它會用第一個例子表達意思;如果說者認為聽者不了解麥當勞,他會用第二個例子。說者有要根據語境有目的性地選擇,而聽者則要根據當時說話的環(huán)境聯(lián)系上下文來正確地理解說者所要表述的內容,從而有效進行判斷,來回答說者話語的內涵。[4]
2.聽者對語境的選擇
Blakemore認為沒有交際對象的發(fā)話,如自言自語就不是交際。言語交際是一種有目的、有意圖的活動。如下面這則科幻故事中的一段描寫:
Margie cried and cried.The balloon hit a branch and burst.The wind carried it into a tree.Suddenly a gust of wind caught it.Margie was holding tightly to the string of her new balloon.(Cook,1999)
因此,可理解度是本土化英語健康發(fā)展的關鍵,在保證可以理解的基礎上,本土特色既不會消失,也不會無限制的發(fā)展。在語境交際中,要克服交際障礙,確??衫斫舛龋艽蟪潭壬先Q于交際雙方的態(tài)度。[5]各民族語言語境、政治體制、宗教信仰的差異在語境交際中凸顯,如果交際雙方態(tài)度友善,這種差異可能就是異域奇葩,令人賞心悅目;如果彼此輕視,這種差異可能就變成不知所云或者爭鋒相對,以至造成誤解、隔閡和沖突。因此,以正確的態(tài)度參加語境交流是交際雙方相互理解的前提。
語境的構成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1)語言的語法和詞匯知識:(2)講話規(guī)則知識;(3)對不同言語行為作出反應的知識;(4)恰如其分地使用語言知識。其實后三點涉及到一個人的語用知識。上述兩種能力無一能夠離開知識的學習、積累和運用。由此,我們可以說,知識和能力的關系猶如血與肉的關系。
在進行語境的構建過程中,要時刻抓住當時所要表述話語的內涵,也就是交際的目的何在,這樣可以更好的指導說者對語境進行選擇,從而達到一個交際的目的。例如:
The policeman held up his hand.
(1)So the car stopped.
(2)Then the car stopped.
(3)And the car stopped.
語境交際主要通過語言進行,在當今世界,英語是國際通用語,自然也是語境交際的首選語言。但是,語境交際中所使用的英語到底應該承載什么樣的語境內涵呢?將語境交際等同于同英國人或美國人的交往,將語境交際能力等同于對英美語境的了解和適應,這種理解有相當大的片面性。英語成為全球通用語意味著它是多語境間交流的媒介,它被來自不同語境背景的人所擁有所使用,成為多元語境的載體。[6]
由于語境選擇的不同,對于不同情景而言,要有不同的話語方式,這些都可以根據當時交際的時間、地點和環(huán)境來進行構建,在情景語境中影響最大的因素不外乎交際的情況和話語者之間的關系,只有抓住這兩方面的問題才會讓整個語境更加清晰明了。[7]例如:
I like fruit rather than smoking,you know,an apple a day keeps doctors away.
第二人稱you在交際情景中指向聽眾,體現(xiàn)了交際對象的存在。You know在話語中是一個引導語,連接下文所述內容,You know標記一個公認的事實:多吃水果身體好。發(fā)話者認為這個公認的事實聽話者也能接受,使其共處于共同的文化背景之中。
通過巧用信息差可以將閱讀材料變?yōu)楹芎玫目谡Z練習材料,給提供了聽和說的機會。當然,閱讀材料不能太難,否則學生閱讀有障礙,口語交際就有困難。而且,在不能看對方材料的前提下,用英語提問來獲取信息。否則,要么沒有信息差,失去交際的真實性,要么達不到真正練習口語的目的。[8]
不同性別的交際者對話語的使用也有所不同。在朋友之間的交談中,男性更喜歡爭執(zhí),更喜歡突出自己和開玩笑等。而女性在談話中更強調談話的和諧,她們喜歡用包容所有人的“我們”和“你們”;喜歡用點頭、用“嗯”“是的”等表示響應的詞。(祝畹瑾,1992:177)
人類言語活動的最終目的是建立交際雙方的相互溝通,才能真正地選擇交際的語境,達到話語交際的目的,而語境的變化,所進行交際的內容也會發(fā)生變化,可以說語境的選擇對話語交際之間的意義是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
[1]Blackmore,Diane.Understanding Utterances[M].Oxford:Basil Blackwell,1992.
[2]Brown&Yule.Discourse Analysi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3]Cook,G.Discourse and literatur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4]何自然,語用學與英語學習[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5]何自然,語用學概論[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6]朱永生,語言·語篇·語境[C].清華大學出版社,1993.
[7]何兆雄、蔣艷梅,語境的動態(tài)研究[J].外國語1997,(6).
[8]祝畹瑾,社會語言學概論[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