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的發(fā)展,我國高鐵已具備性價比、技術、安全性等優(yōu)勢,同時在建設全球最大規(guī)模高鐵網絡過程中,積累下了豐富的經驗。
祁連山2號隧道貫通
經過1 400多d的艱苦施工,由中鐵二十局集團承建的蘭新高鐵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祁連山2號隧道于2013年12月28日10時58分全線貫通。祁連山2號隧道的成功貫通,意味著蘭新高鐵全線施工難度最大的一段已經全面突破。
蘭新高鐵橫跨甘、青、新3省區(qū),全長1 776 km,設計時速200 km以上,是我國首條在高海拔地區(qū)修建的高速鐵路,也是目前世界上一次性建設里程最長的高速鐵路,預計于2014年底通車。
蘭新高鐵祁連山2號隧道位于青海省門源回族自治縣縣城以西60 km的祁連山高山區(qū),隧道兩頭分別連接青海、甘肅。隧道全長9.49 km,最高海拔4 345 m,最大埋深超過800 m,開挖斷面達160 m2,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建設標準最高、施工難度最大的高速鐵路隧道,屬Ⅰ級高風險隧道。
祁連山2號隧道穿越區(qū)斷層、裂隙、多年凍土和“碎屑流”密布,且頻繁遭遇軟弱富水地層,集多項世界性隧道施工難題于一身。尤其是俗稱“地下泥石流”的“碎屑流”,在之前的世界隧道建筑史上從未遇到過。
突破世界性隧道施工難題
在祁連山2號隧道的施工過程中,應用到了中國隧道施工的8種工法,而且,通過施工工藝創(chuàng)新,成功解決了“碎屑流”、涌水、強地應力等一系列隧道施工中的“疑難雜癥”。同時,沿用青藏鐵路凍土隧道取得的科技成果,采用三層混凝土、一層保溫層、一層防水層的“五層夾心餅”的全新支護方法,成功解決了隧道運營后因凍融圈擴大而造成的凍害。
面對祁連山復雜的地質條件,為了加快進度,自2010年2月開工伊始,施工方就采取了開挖斜井、平行導洞進行多個工作面開挖的方式。僅斜井和平行導洞就開挖了30多km,相當于正洞的3倍多。此外還購置了目前世界上最先進、最齊全的施工設備,并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聯(lián)合攻關施工難題,從而保證了隧道順利貫通。
祁連山1號隧道2014年4月貫通
蘭新鐵路為西部大開發(fā)計劃新開工的18項重點工程之一,甘青段第7標段全長16.336 km,是全線制高點,管區(qū)海拔3 600~4 300 m,處于典型的高寒缺氧地區(qū),最冷月均溫度為-13.1℃,極端低溫度為-34.5℃。
第7標段主要工程由祁連山1號隧道和祁連山2號隧道以及連接這2座隧道的硫磺溝大橋組成。祁連山隧道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建設標準最高、施工難度最大的高速鐵路隧道,被稱為“世界高鐵第一高隧”。
祁連山1號隧道位于青海省門源縣,全長6.55 km,洞身經過砂巖、板巖及山體斷層破碎帶。目前最艱巨的任務就是打通平行導洞,使洞內得以通風換氣,從而改善洞內空氣質量。該隧道是當今世界高海拔地區(qū)施工難度最大的高鐵隧道。2014年1月初,第7標段工程已進入最后階段,祁連山1號隧道還有最后1 km,按計劃將于2014年4月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