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剛 王長娟 陳曉麗 王志宏 河北唐山市玉田縣中醫(yī)醫(yī)院兒科(玉田064100)
小兒腹瀉是嬰幼兒較為常見的消化道綜合征,僅次于呼吸道感染。這種疾病是由多種因素和病原引起的,以<2歲小兒最為多見,其中1歲以內的患兒約占50%[1]。目前尚無特效治療的方式。本次研究采用的金苓健兒顆粒是我院自制的,具有健脾益氣、化濕止瀉之功效,近年來我院采用此藥對小兒腹瀉進行了治療,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xiàn)總結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選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小兒急性腹瀉患兒98例,其中男52例,女46例,年齡3個月~4歲,平均(17.56±4.15)個月,病程1~3d。臨床表現(xiàn)主要有:大便次數(shù)明顯增多,每天可達多次至十余次不等,大便為黃綠色或黃色,呈稀水樣、稀糊樣或蛋花湯樣,部分患兒甚至有少許血絲,大便少量或中等,伴有輕度脫水現(xiàn)象,有的無脫水。有的患兒還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大便常規(guī):無紅細胞或少量,可伴有少量粘液、白細胞;有的病例血常規(guī)有淋巴細胞比率升高或中性粒細胞比率升高、白細胞升高等。在監(jiān)護人知情同意的原則下,隨機將患兒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9例,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病情、臨床癥狀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兩組患兒均服用金雙歧,并對合理喂養(yǎng)進行指導;患兒如有輕度脫水口服補鹽液補液,并據伴隨癥狀進行對癥處理。以此為基礎,對照組加蒙脫石散,如有細菌感染指征可應用抗菌素。治療組加金苓健兒顆粒(葛根、雞內金、扁豆、白術各6g,山藥、薏苡仁、黨參、茯苓、赤石脂各10g,肉豆蔻、訶子各5g),不應用抗菌素,用法:年齡<2歲,每次2.5g,每日3次,年齡2~5歲,每次5g,每日3次。溫開水沖服,服藥療程根據具體病情適當增減。
療效標準根據1998年制定的全國腹瀉病療效判斷標準來評定[2]。顯效:與治療前相比,大便性狀及次數(shù)恢復正常,癥狀和體征消失。有效:與治療前相比,大便性狀及次數(shù)出現(xiàn)明顯好轉,癥狀和體征獲得了有效改善。無效:72h后大便性狀及次數(shù)無好轉或加重。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采用SPSS1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結果兩組療效比較 治療組的49例,顯效42例(85.71%),有效5例(10.20%),無效2例(4.09%),總有效率95.91%;對照組49例,顯效25例(51.02%),有 效 15 例(30.61%),無效 9 例(18.37%),總有效率81.63%。兩組患兒的總有效率相比較,治療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伴隨癥狀療效比較 治療前,治療組發(fā)熱27例,嘔吐29例,腹痛45例;治療后分別為0例、4例、7例;對照組在治療前發(fā)熱23例,嘔吐26例,腹痛39例;治療后分別為5例、7例、13例。兩組患兒在發(fā)熱癥狀緩解方面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有顯著性(P<0.05);在嘔吐、腹痛等癥狀緩解方面進行比較,在緩解發(fā)熱癥狀上治療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無顯著性,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不良反應 治療組的49例患兒未出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治療前后對血、尿常規(guī)比較差異無顯著性,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討論中醫(yī)學認為,小兒腹瀉病屬“泄瀉”范疇,認為感受外邪、脾胃虛弱、飲食內傷以及濕熱蘊郁是腹瀉的主要病因,而脾胃是主要的病變部位。如脾胃功能受損會導致飲食入胃之后出現(xiàn)“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水反為濕,谷反為滯,合污而下,并走大腸,乃成泄瀉”[2]。在對兒科疾病進行診治時需要掌握其主要特點,在辨證論治中對脾胃給予必要的重視,在臨床中這一理論已獲得了廣泛的共識。無論從生理還是病理方面來說,脾胃在人體中的地位都十分重要,歷代醫(yī)家對此均有系統(tǒng)而詳細的論述?;謴推⑽傅氖芗{和運化功能是治療腹瀉的要點。本院采用自制 “金苓健兒顆?!睂純哼M行治療,方中肉豆蔻性辛溫,可入脾、胃、大腸經,以溫中行氣、固澀止瀉;茯苓可收健脾養(yǎng)胃,利水止瀉之效;赤石脂亦能起到良好的固腸止瀉的作用;白術、山藥、黨參可甘溫補中。方中葛根用于升發(fā)清陽,無論寒熱虛實皆可加入為主藥,以鼓舞清陽上升達止瀉之效;本方除了對病因有針對性之外,更為重要的是可有效恢復患兒的脾胃功能[4]。因此,服用此方可獲得健脾益氣、化濕止瀉之功效。用于小兒脾胃虛弱,清陽不升,運化失職所致腹脹,腹瀉,大便稀溏,食欲不振,嘔吐見上述癥候者。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認為:赤石脂主要含水硅酸鋁,可有效吸附腸道內的炎癥滲出物和發(fā)酵產物,可以很好的保護和覆蓋消化道黏膜[5]。故此方可做到標本兼顧,相互配合,攻補兼施,因此療效顯著。
綜上所述,本研究通過對金苓健兒顆粒治療小兒腹瀉的臨床療效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治療組加用金苓健兒顆粒進行治療,在總有效率方面要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金茯健兒顆粒治療小兒腹瀉時可獲得良好的效果,并且未出現(xiàn)明顯的不良反應,依從性好,在治療小兒腹瀉時具有很好的應用價值,值得臨床應用。
[1]任聰曄,鄭建洲.自擬腹瀉效靈湯治療小兒腹瀉66例療效觀察[J].中醫(yī)兒科雜志,2010,6(5):32-34.
[2]朱 華,馬彩霞.中藥口服補液治療小兒腹瀉50例[J].陜西中醫(yī),2010,31(11):1470-1471.
[3]崔雁萍,劉增芳,賀紅艷.思密達治療小兒慢性遷延性腹瀉80例[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0,39(9):1251.
[4]張雪睿.三味瀉痢顆粒治療小兒腹瀉的臨床體會[J].西南國防醫(yī)藥,2013,23(6):645-646.
[5]陳平春,岳宗相,梅雪峰.口服泡菜水治療小兒腹瀉60例[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19(18):2282-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