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 芬, 魏雪菁
(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一附屬醫(yī)院 燒傷整形科, 北京, 100048)
吸入性損傷的主要致傷因素是熱力和煙霧,煙霧除含炙熱的碳顆粒外,主要還因含有大量化學物質(zhì)而致傷。近年來,由于治療手段的改善,因休克和感染死亡的患者減少,而臟器功能衰竭則成為當前燒傷的主要死亡原因,吸入性損傷所致的呼吸功能衰竭則占臟器功能衰竭發(fā)病與死亡的首位[1]。吸入性損傷的特點是發(fā)展迅速,患者由于呼吸道充血、水腫,數(shù)小時即可并發(fā)呼吸道梗阻,甚至窒息死亡。因此,對于疑有吸入性損傷的燒傷患者,積極予其預見性護理顯得尤為重要[2-4]。本研究共收治嚴重燒傷并發(fā)吸入性損傷患者37例,施以積極的呼吸道護理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本科收治的成年嚴重燒傷患者。病例納入標準: ① 年齡18~65歲; ② 30%≤Ⅱ°~Ⅲ°燒傷總面積≤95%; ③ 熱力燒傷患者; ④ 吸入性損傷中重度。病例排除標準(符合入選的潛在受試者如果滿足下列標準中的任何1項均將被排除): ① 傷前有嚴重的心、肝、腎或造血系統(tǒng)等器官功能障礙; ② 傷前有嚴重哮喘或慢性呼吸道疾病; ③入院時已發(fā)生嚴重消化道出血、有慢性胃腸道疾病或曾經(jīng)行胃腸道手術(shù)治療; ④ 有重度休克; ⑤ 因其他疾病使用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 ⑥ 因其他疾病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 ⑦ 預計生存時間少于24 h; ⑧ 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 ⑨ 患有精神疾病、無自制力、不能明確表達或其他精神狀態(tài)不能合作者; ⑩ 已知惡性腫瘤患者; 不愿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本研究共入選嚴重燒傷并發(fā)吸入性損傷患者37例,男34例,女3例;燒傷面積為35%~95%,平均燒傷面積55%; 年齡18~56歲,平均29.5歲;中度吸入性損傷6例,重度吸入性損傷31例。本組所有患者均接受在氣管切開前、后及拔管時、拔管后的預見性護理。
本組中嚴重燒傷并發(fā)吸入性損傷患者共37例,經(jīng)預見性護理后,共治愈34例,轉(zhuǎn)院2例,僅1例因大面積燒傷自體皮缺乏死亡,而非吸入性損傷,未發(fā)生明顯的呼吸道并發(fā)癥。
術(shù)前主要是要嚴密觀察呼吸,準確記錄呼吸頻率。評估患者是否存在吸入性損傷,如患者出現(xiàn)下列情況應考慮有吸入性損傷的可能: ① 于密閉環(huán)境發(fā)生的燒傷; ② 頭面頸部燒傷,特別是口鼻周圍的深度燒傷; ③ 鼻毛燒焦,口唇腫脹,口腔口咽部紅腫有水泡; ④ 刺激性咳嗽,痰中有碳粒; ⑤ 聲音嘶啞,吞咽困難或疼痛; ⑥ 呼吸困難或有哮鳴音。吸入性損傷的早期表現(xiàn)主要是氣道阻塞引起缺氧,聲音嘶啞和喘鳴音是早期最常見的癥狀。如有條件應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5]。凡疑有吸入性損傷的患者,護士應加強巡視與嚴密觀察,一旦患者出現(xiàn)上述癥狀和體征,應立即采取措施并報告醫(yī)生,盡快做出相應的處理。
一旦確定要行氣管切開,首先要做好患者及家屬的解釋工作,以取得其同意,主要是對患者進行適當?shù)男睦砀深A,講解治療的必要性,消除患者的恐慌心理,使其配合手術(shù),另外還要向家屬說明該手術(shù)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如氣胸、大出血、氣管狹窄、氣管食管瘺等并讓其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后方可施行手術(shù)。手術(shù)中要嚴密觀察患者有無胸悶、憋氣、發(fā)紺、心率加快等現(xiàn)象,備好一切搶救器材及藥品,如負壓吸引裝置、氧氣裝置,急救車推至床旁,并做好記錄。
3.3.1 妥善固定氣管套管:吸入性損傷患者早期頸部腫脹明顯,后期腫脹逐漸消退,因此應隨時調(diào)整寸帶的松緊度,氣管套管寸帶的松緊度以能插入1指為宜,太松容易造成套管脫出,太緊易壓迫頸部的血管,所以值班護士應該有高度的責任心、敏銳的觀察力,加強巡視,檢查寸帶的松緊度,防止套管脫出。
3.3.2 嚴密觀察呼吸:觀察中要注意患者有無煩躁不安、呼吸急促,每班至少聽診呼吸音2次。聽診兩肺是否有干濕羅音和哮鳴音。重點觀察痰液的顏色和量,提醒醫(yī)生及時作痰培養(yǎng),使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10-11]。
3.3.3 保持呼吸道通暢: ① 掌握適時的吸痰時機,長期反復吸痰容易導致氣道黏膜出血及黏膜損傷,也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機會。吸痰前應對患者進行評估,當呼吸道痰液滯留達到一定的程度時,在患者床旁或胸部可聽到痰鳴音或“咕?!甭?,這時表明氣道有大量的痰液聚集,應該立即吸痰; ② 掌握正確的吸痰方法,吸痰前后必須給予高流量氧氣,以防止低氧血癥。如患者口鼻有痰液應先吸出,以防止先吸氣管切開處時使口鼻內(nèi)痰液流入氣管,然后再換另1根吸痰管吸氣管切開導管內(nèi)痰液,每次吸痰不超過15 s,連續(xù)吸痰最多3次。對痰多、呼吸功能差、患者憋氣明顯、血氧飽和度下降者,不宜1次吸盡,而應該是吸痰與吸氧交替進行; ③ 選擇合適的吸痰管,吸痰管應軟硬適中、粗細適度,通常外徑小于1/2氣管導管內(nèi)徑的吸痰管,有利于空氣進入肺內(nèi),以減輕患者缺氧情況; ④ 協(xié)助患者翻身,叩擊背部,拍背應自下而上、從邊緣到中央,手成勺狀以增加共振力量,使痰液松動,也可使用振動拍痰儀,每日3次,每次15 min。同時囑患者咳嗽,使痰液咳出。如有條件可行翻身床翻身治療進行體位引流[12]。
3.3.4 呼吸道的濕化:氣管切開術(shù)后呼吸道失去了正常的濕化保護功能,加強氣道濕化可防止呼吸道內(nèi)分泌物干燥結(jié)痂,有利于痰液的排出[13]。在進行濕化前應對痰液進行評級:1級為稀薄痰,評級標準為痰如米湯或泡沫樣,吸痰后玻璃管內(nèi)無痰液滯留;2級為中等黏稠,評級標準為吸痰后黏稠的痰液掛在吸引管管壁上,當吸入水后可將痰液沖凈;3級為痰液黏稠,評級標準為外觀多黏稠,常呈黃色,吸痰管常因負壓過大而塌陷,玻璃接頭內(nèi)壁上滯有大量痰液且不易用水沖凈。本科在這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4種方法進行預防: ① 氣管套管處使用人工鼻[14],即用人工鼻連接于氣管套管口,每日更換1次。如有痰痂堵塞應及時更換?;颊呶霘怏w經(jīng)過濾網(wǎng)濾過后,阻擋了大顆粒菌塵,增加了氣體的潔凈度,過濾網(wǎng)可以吸收并保持患者呼出氣體的水分和溫度,對吸入氣體有加溫加濕作用,滿足患者的氣體吸入條件,比其他濕化方法更接近生理狀態(tài); ② 定時進行霧化吸入,每日6次,霧化液的配制有2種,其中一種為滅菌注射用水500 mL,加入地塞米松10 mg,慶大霉素400 萬U; ③ 對于痰液特別黏稠的患者可在人工鼻中間開孔處持續(xù)滴入0.45%的鹽水,8~10滴/min; ④ 氣道灌洗,對痰液黏稠者還可在吸痰前、患者吸氣時向氣管套管推入5 mL左右的0.45%的鹽水,患者出現(xiàn)嗆咳反射及時吸出。
首先協(xié)助醫(yī)生做纖維支氣管鏡檢查,以確定拔管時機。拔管前吸盡痰液,床旁備氣管切開包及氣管套管。拔管后觀察呼吸,如發(fā)現(xiàn)呼吸困難、憋氣現(xiàn)象立即報告醫(yī)生并立即開始搶救。
[1] 翁旭豪, 張勇, 李自超. 燒傷合并吸入性損傷的治療[J]. 臨床軍醫(yī)雜志, 2012, 40(1): 71.
[2] 劉翠蘭. 大面積燒傷合并吸入性損傷患者的氣道護理[J]. 基層醫(yī)學論壇, 2010, 14(14): 792.
[3] 許臘梅. 大面積合并吸入性損傷患者的氣道護理進展[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0, 14(22): 159.
[4] 陽萍, 嚴謹. 大面積燒傷伴吸入性損傷的氣道護理[J].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 2012, 9(4): 70.
[5] 楊靜. 58例吸入性損傷應用床邊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治療的護理[J].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0, 8(14): 318.
[6] 羅兒雪. 吸入性損傷氣管切開術(shù)后人工氣道的護理[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06, 3(1): 22.
[7] 賈淑娟. 氣管切開術(shù)后呼吸道的護理[J]. 中國傷殘醫(yī)學, 2010, 19(1): 83.
[8] 劉曉靜. 氣管切開術(shù)后病人的氣道護理[J]. 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 2012, 31( 5): 169.
[9] 李秋菊. 氣管切開術(shù)后的護理新進展[J].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 2012, 14(3): 298.
[10] 劉玉波. ICU氣管切開患者肺部感染的預防與護理[J]. 齊魯護理雜志, 2010, 16(11): 94.
[11] 李治峰. 重癥監(jiān)護室氣管切開患者肺部感染的預防及護理[J].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3, 21(1): 132.
[12] 陳卓華. 大面積燒傷伴吸入性損傷患者使用翻身床的安全管理及護理[J]. 護士進修雜志, 2009, 24(11): 1044.
[13] 李云霞, 劉洪琪, 于燕, 等. 兩種呼吸道濕化法用于大面積燒傷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損傷患者的護理比較[J]. 武警醫(yī)學院學報, 2010, 19(7): 546.
[14] 韓秀華, 趙青菊, 董懷平, 等. 人工鼻在人工氣道患者濕化氣道中應用的效果觀察[J]. 護理學報, 2006, 13(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