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超,王明喜
(1.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3級碩士研究生,山東 濟南 250014;2.山東省中醫(yī)院顯微骨科,山東 濟南 250014)
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我們用腰痹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62例取得滿意效果,報道如下。
62例均為本院門診患者。男38例,女24例;年齡19~65歲,平均43.5歲;病程15天~30年,平均6.4年。
診斷標準按《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①有腰部外傷、慢性勞損或受寒濕史。發(fā)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②常發(fā)生于青壯年。③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壓增加(如咳嗽、噴嚏)時疼痛加重。④脊柱側彎,腰生理弧度消失,病變部位椎旁有壓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動受限。⑤下肢受累神經(jīng)支配區(qū)有感覺過敏或遲鈍,病程長者可出現(xiàn)肌肉萎縮直腿抬高或加強試驗陽性,膝、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減弱。⑥X線攝片檢查示脊柱側彎,腰生理前凸消失,相鄰邊緣有骨贅增生。CT、MRI檢查可顯示椎間盤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自擬腰痹湯藥用熟地15g,枸杞子9g,醋乳香9g,鹽補骨脂18g,川牛膝18g,桂枝9g,細辛3g,薏苡仁24g,白術24g,白芍24g,當歸9g,鹽杜仲18g,雞血藤15g,葛根15g,桑寄生15g,獨活15g,千年健15g,烏梢蛇15g,甘草6g。急性疼痛劇烈加蜈蚣、全蝎,病程日久、體質偏虛加山茱萸、續(xù)斷,兼有風寒濕者加威靈仙、川烏、炒白芥子,氣滯較重加陳皮、木香。水煎服,日1劑,早晚各1次。同時臥硬板床,加強鍛煉腰背肌力量,久坐、久站可佩帶腰圍保護腰部,避免搬運重物。7天為一療程,3個療程后統(tǒng)計結果。
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復原工作,能行走2km以上。好轉:腰腿痛減輕,腰部活動功能改善。未愈:癥狀、體征無改善。
治愈19例,占30.6%;好轉39例,占62.9%;未愈4例,占6.5%;總有效率93.5%。
蔡某,男,49歲。2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腰背部疼痛不適,伴右下肢放射痛,口服中成藥、外敷膏藥治療,效果欠佳。半個月前因搬運重物,雙下肢疼痛加重,伴有麻木感,間歇性跛行,跛距1km。腰椎CT示L4~5、L5~S1椎間盤突出。給予腰痹湯。熟地15g,枸杞子9g,醋乳香9g,鹽補骨脂20g,川牛膝18g,桂枝9g,細辛3g,薏苡仁24g,白術24g,當歸9g,鹽杜仲18g,雞血藤15g,葛根20g,桑寄生15g,獨活15g,千年健15g,烏梢蛇15g,全蝎20g,蜈蚣2條,甘草6g。3個療程后癥狀消失,隨訪3個月病情無復發(fā)。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中醫(yī)“痹證”范疇。先天腎氣不足,后天腎氣虛弱,以及勞役傷腎等是本病內因,反復外傷、慢性勞損和風寒濕邪為常見外因。主要病機為腎虛不固,邪阻經(jīng)絡,氣滯血瘀,營衛(wèi)不和,筋脈閉阻。腰痹湯方中熟地、枸杞子、補骨脂補肝腎、強筋骨,牛膝、杜仲壯腰益腎,桂枝、細辛、白芍散風寒、溫通經(jīng)脈、補氣血,當歸、乳香、雞血藤活血行氣、通絡止痛。白術、薏苡仁燥濕滲濕,桑寄生、獨活、千年健祛風勝濕,烏梢蛇祛風通絡止痙,葛根解除肌肉酸痛,甘草調和諸藥。全方補肝腎、祛風濕、益氣血、通絡止痛。藥理研究表明,腰痹湯中枸杞子具有類激素作用,可增強免疫力。杜仲、甘草可改善垂體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分泌,減輕軟組織損傷及炎癥反應。葛根可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環(huán),同時可減輕神經(jīng)根性炎癥反應程度,從而起到抗炎作用。獨活具有鎮(zhèn)靜,止痛作用[3]。因此,腰痹湯治療腰間盤突出癥效果較好。
[1]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 中醫(yī)癥證診斷標準[M].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01-230.
[2]吳少楨,吳敏. 常見疾病的診斷與療效判定(標準)[M]. 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9,700.
[3]周川,李顯坤. 牽引、按摩、中藥綜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52例[J]. 陜西中醫(yī)雜志,2002,(23)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