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豐
(江蘇省揚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江蘇 揚州,225001)
感染性休克,又稱膿毒性休克,是ICU多見和治療較困難的一類休克。全世界每年大約1 000人中就有3人發(fā)生嚴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同時這一數(shù)字還呈現(xiàn)不斷增長的趨勢。近年來,在抗感染治療和器官功能支持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嚴重感染的病死率仍然高達20%~63%[1]。如何進一步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搶救成功率仍然是ICU醫(yī)師不斷努力解決的醫(yī)學難題。隨著醫(yī)學科學的發(fā)展和進步,針對感染性休克的救治指南不斷更新,感染性休克的救治成功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然而,在感染性休克的液體復蘇治療方面仍然尚無明確的定論。如何合理的進行液體復蘇治療,避免復蘇不足或復蘇過度,依舊是臨床亟待解決的問題。中心靜脈壓(CVP)以其監(jiān)測方便在臨床廣泛推廣及應(yīng)用。本文回顧性分析本院東區(qū)ICU在2013年1—12月?lián)尵戎委煹?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評價中心靜脈壓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體復蘇過程中的價值,現(xiàn)報告如下。
納入病例28例,排除5例,符合條件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平均年齡62.5歲;平均APACHEⅡ評分 25.8分,預期平均生存概率53.7%,死亡概率46.3%。感染性休克診斷標準: ① 臨床上有明確的感染; ② 有全身炎癥反應(yīng)(SIRS)存在; ③ 收縮壓低于90 mmHg(1 mmHg=0.133 kPa)或較原基礎(chǔ)值下降的幅度>40 mmHg至少1 h,或血壓依賴輸液或藥物維持; ④ 有組織灌注不良的表現(xiàn),如少尿(<30 mL/h)>1 h,或有急性神志障礙[1]。納入標準:符合感染性休克診斷標準。排除標準:感染性休克診斷明確24 h后進入ICU進一步搶救、入住ICU搶救治療<6 h死亡、APACHEⅡ評分系統(tǒng)中慢性健康狀況中所指的嚴重器官功能障礙或免疫功能受損病史中的任何一項[① 肝臟:肝活檢證實有肝硬化及門靜脈高壓;有門靜脈高壓導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史;或有肝功能衰竭/肝性腦病/肝性昏迷病史; ② 心血管:紐約心臟病學會心功能分級Ⅳ級; ③ 呼吸:慢性限制性、阻塞性或血管性疾病導致的嚴重活動受限,如不能上樓或做家務(wù);或具有慢性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繼發(fā)性紅細胞增多癥、嚴重的肺動脈高壓(>40 mmHg)或呼吸機依賴史; ④ 腎臟:正在接受慢性透析治療; ⑤ 免疫功能受損:患者已接受了可抑制抗感染能力的治療。如免疫抑制劑、化療、放療、長期或近期使用大劑量類固醇,或患有足以抑制患者抗感染能力的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艾滋病(AIDS)等]、救治過程中家屬要求放棄治療。
所有入選病例在感染性休克診斷確立后立即依據(jù)嚴重膿毒癥和感染性休克指南實施中心靜脈壓(CVP)指導下包括液體復蘇在內(nèi)的早期集束化治療及目標導向治療(EGDT)。
CVP指導下液體復蘇在內(nèi)的早期集束化治療及EGDT結(jié)果顯示,23例感染性休克病例28 d死亡8例,死亡率34.8%,明顯低于預期平均死亡率46.3%,與同期感染性休克患者搶救成功率相近。
嚴重全身性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是ICU患者的首要死亡原因[2]。全球拯救全身性感染運動先后于2004和2008年發(fā)布了嚴重全身性感染與感染性休克的治療指南[3],近期更新的2012年指南再次對全身性感染與感染性休克的某些關(guān)鍵診治措施提出了重要的修改意見[4-6]。早期集束化治療/目標導向治療已成為嚴重膿毒癥,特別是感染性休克的指南性治療,可有效提高嚴重膿毒血癥的搶救成功率。
隨著對休克病理生理本質(zhì)認識的深入,作者認識到無論是否出現(xiàn)血壓的降低,只要患者存在著有效循環(huán)的異常,即已發(fā)生休克,需要給予液體治療。液體復蘇是感染性休克重要的循環(huán)支持手段,是ICU中復蘇技術(shù)的基石。通過液體治療增加有效循環(huán)血容量改善組織灌注,維持組織細胞氧供需平衡,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7-8]。恰當及時的液體復蘇作為感染性休克的首要治療措施得到公認。液體復蘇不足和液體復蘇過度都影響生存率。在感染性休克液體復蘇過程中,盲目的液體復蘇往往導致嚴重并發(fā)癥,如心血管并發(fā)癥、腦水腫、腹腔室間隔綜合征、肺水腫、腎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甚至機械通氣等,加重病情,增加死亡風險[9]。因而,需要對重癥患者的血管內(nèi)容量及其補液反應(yīng)有一個正確的評估。
容量負荷試驗仍然是目前臨床中最為常用的方法,CVP和PAWP在經(jīng)典的容量負荷試驗中仍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10]。因此臨床常用中心靜脈壓(CVP)等來進行患者容量負荷的評判。中心靜脈壓(CVP)作為一個壓力性指標,常用于反映右心室的前負荷,這是由于CVP與心臟前負荷(即右室舒張末容積)呈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因此臨床上常常根據(jù)CVP的數(shù)值判斷循環(huán)容量。盡管多項臨床實驗顯示,CVP與心室舒張末期容積的關(guān)系受到心臟順應(yīng)性、血管緊張度的影響,同時還與胸腔內(nèi)壓、正壓通氣參數(shù)設(shè)置,自主呼吸強度以及心臟后負荷密切相關(guān)。單個的CVP數(shù)據(jù)由于受到上述影響因素的影響,對血容量的判讀價值有限。準確性及敏感度不及胸腔內(nèi)血容量指數(shù)(ITBVI)、左室舒張末期容積指數(shù)(LVEDVI)、每搏量變異度(SVV)、脈壓變異(PPV)等監(jiān)測參數(shù)指標。但由于中心靜脈壓(CVP)監(jiān)測方便,甚至僅需要一根深靜脈導管通路即可實現(xiàn),而不需要專門昂貴的監(jiān)護設(shè)備支撐,使得其在基層醫(yī)療機構(gòu)得以順利開展[11-12]。對于同一患者在上述影響因素連續(xù)存在,且得以充分考慮的情況下,CVP仍然可以作為基礎(chǔ)監(jiān)測指標,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液體復蘇,且動態(tài)變化CVP更具臨床價值,因此仍然被作為為數(shù)不多的臨床監(jiān)測指標被寫入嚴重膿毒癥與感染性休克治療指南。近年來,多項臨床指南,特別是嚴重膿毒癥與感染性休克治療指南也基于上述原因提出了危重病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的“適宜”范圍(8~12 mmHg),并提示在CVP>12 mmHg進行液體復蘇需更為謹慎[12-13]。
總之,CVP仍可作為感染性休克液體復蘇治療,特別是早期6 h內(nèi)液體復蘇治療的可靠指標,可用于臨床監(jiān)測指導。
[1] 中華醫(yī)學會重癥醫(yī)學分會. 成人嚴重感染與感染性休克血流動力學監(jiān)測與支持指南(2006)[J].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7,27(1): 7.
[2] Dellinger R P,Carlet J M,Masur H,et al. 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J]. Crit Care Med,2004,32: 858.
[3] Dellinger R P,Levy M M,Carlet J M,et al. 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2008[J]. Crit Care Med,2008,36: 296.
[4] 陳陣,李文強,劉亞鳳,等. 小劑量類固醇激素治療膿毒癥休克療效的Meta分析[J]. 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1,17(10): 1310.
[5] 申良紅,張海燕. 連續(xù)性血液凈化治療20例膿毒癥的療效評價[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3,17(21): 159.
[6] 劉京濤,馬朋林. 循證與認知:感染性休克指南2012更新[J]. 中國急救醫(yī)學,2013,33(1): 5.
[7] 方雪玲,方強,蔡國龍,等. 液體復蘇對重癥膿毒癥患者黏附分析及血流動力學的作用[J]. 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06,18: 539.
[8] 張篤飛,林濤,馬志超. 血清PCT水平和APACHEⅡ評分在評估膿毒癥患兒預后中的應(yīng)用價值[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3,17(16): 58.
[9] Bellamy M C. Wet,dry or something else[J]. Br J Anaesth,2006,97(6): 755.
[10] 鄭俊波,王洪亮,于凱江. 嚴重膿毒癥患者的容量負荷判斷[J]. 中國急救醫(yī)學,2013,33(2): 98.
[11] 姚莉,周小妹,王漢明,等. 血必凈注射液對凝血功能障礙膿毒癥患者的臨床研究[J]. 中華全科醫(yī)學,2011,9(7): 1032.
[12] 徐穎,顧琴. 感染性休克早期液體管理及中心靜脈壓水平對預后的影響[J]. 中國急救醫(yī)學,2012,32(9): 778.
[13] 姜福富,覃綱,韋柳青,等. 連續(xù)性靜脈血液濾過對膿毒癥患者內(nèi)皮功能的作用[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1,15(23):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