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燕 (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qū)人民醫(yī)院,陜西 延安 716000)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的內(nèi)分泌代謝性疾病,根據(jù)患者胰島功能情況,可將其分為1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中較為常見的類型,而80%的2型糖尿病患者為肥胖或超重體質,因此,肥胖型2型糖尿病是臨床中的治療重點[1]。我院采用瑞格列奈聯(lián)合二甲雙胍的治療方案對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治療,收效良好,現(xiàn)將研究資料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院內(nèi)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4例,均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2],患者均具有糖尿病癥狀,尚未用過胰島素進行治療,空腹血糖(FBG)≥7.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PBG)≥11.1 mmol/L;體重指數(shù)(BMI)≥28 kg/m2,且所有患者無胰腺炎病史,無嚴重心、腦、腎并發(fā)癥,無糖尿病急性并發(fā)癥。其中男44例,女40例;年齡46~71歲,平均(55.9±6.2)歲;病程1~13年,平均(6.8±1.2)年。將上述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即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2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停用其他降糖藥,并控制飲食、適當運動。對照組給予瑞格列奈0.5 mg/次,餐前15 min服用,3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二甲雙胍0.25 g/次,3次/d;各組用藥1周后均根據(jù)患者血糖水平個體化調整上述藥物劑量,其中,對照組中有20例患者瑞格列奈劑量增加至1.0 mg/次,3次/d;觀察組中有11例患者瑞格列奈劑量增加至1.0 mg/次,3次/d,有9例患者二甲雙胍劑量增加至0.50 g/次,3次/d,兩組治療周期均為2個月。
1.3 檢測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兩組患者血液,對其FBG、PBG、糖化血紅蛋白(HbA1c)等指標水平進行檢測。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FBG、PBG、HbA1c等血糖指標相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jīng)藥物治療2個月后,兩組患者FBG、PBG、HbA1c等血糖指標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觀察組改善尤為顯著,與治療前及對照組同期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FBG、PBG、HbA1c等血糖指標水平比較(n=42,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FBG、PBG、HbA1c等血糖指標水平比較(n=42,s)
注:與治療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比較,②P<0.05
指標治療前觀察組 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組 對照組FBG(mmol/L) 9.12±1.01 9.21±1.12 5.56±0.81①②7.62±0.90 PBG(mmol/L) 14.84±1.61 15.01±1.69 7.24±0.75①② 9.94±1.04 HbA1c(%) 8.96±0.91 8.98±0.92 5.54±0.69①②7.91±0.84
肥胖型2型糖尿病以胰島β細胞功能異常伴胰島素抵抗為特征,可引起胰島素抵抗和高胰島素血癥,因患者體內(nèi)胰島素并不缺乏,而胰島素升高可促進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從而加重肥胖癥狀,造成肥胖和糖尿病互相影響[3]。
瑞格列奈為新一代口服短效非磺脲類促胰島素分泌降糖藥,屬于苯甲酸衍生物,其作用機制是通過與胰島β細胞膜上的特異性受體結合,關閉ATP敏感性K+通道,抑制K+從β細胞外流,使細胞膜去極化,Ca2+通道開放,Ca2+內(nèi)流增加,進而促進胰島素的分泌[4]。
二甲雙胍是臨床應用最廣泛的口服降糖藥之一,目前廣泛用于肥胖、超重及高胰島素血癥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療。其作用機制是通過促進肌肉等周圍組織細胞對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肝糖原異生作用,降低肝糖輸出;增加周圍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加胰島素介導和非胰島素依賴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膽固醇的生物合成和儲存,可明顯改善患者的糖耐量和高胰島素血癥[5]。
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瑞格列奈聯(lián)合二甲雙胍對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治療,可顯著降低患者FBG、PBG、HbA1c等血糖指標,臨床療效顯著,該聯(lián)合用藥方案值得在臨床進行推廣應用。
[1] 韓為民.五苓散加味聯(lián)合西藥治療肥胖型2型糖尿病48例[J].陜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13,36(4):61.
[2] 陸再英,鐘南山.內(nèi)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778.
[3] 李龍心,何 森,陳曉平,等.成都地區(qū)中老年人群體重指數(shù)及腹型肥胖對糖尿病患病率及空腹血糖水平的影響[J].華西醫(yī)學,2012,27(4):44.
[4] 張志立.瑞格列奈治療2型糖尿病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3,21(7):123.
[5] 陳 玨.不同劑型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3,6(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