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m芳,蔣靜茹
(1.石家莊鐵道大學 人文學院 河北 石家莊 050043;2.華東政法大學 法律學院 上海 200042)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資本的地位日益顯著,個人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有些知識產權的權利人由于自身條件的限制和其他原因無法高效地實現該知識產權的價值。那么,在當前比較好的市場環(huán)境下,就可以尋找相關的企業(yè)進行投資或是通過入股的方式加入該企業(yè),從而實現相關知識產權的價值。這樣所形成的優(yōu)良循環(huán)系統(tǒng),更好地實現了知識產權的價值化和市場化,促進了經濟的良好發(fā)展。
知識產權的出資,作為知識產權資本化的一種方式,就是指將知識的產權價值和使用價值折算成股份或者出資比例,使之成為資本,用于增加本單位的自有資本或者用于對外投資,并實現其價值,以提升企業(yè)單位的核心競爭力和增加單位經濟收益[1]。將知識產權轉化為產業(yè)資本,是知識經濟時代有效利用知識產權的重要方式,也是技術創(chuàng)新的主要意義所在。
知識產權出資的法律依據,首先體現在我國《公司法》、《合伙企業(yè)法》、《外商投資企業(yè)法》等企業(yè)法律制度中。
我國現行《公司法》第27條規(guī)定,“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并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但是,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不得作為出資的財產除外。”“對作為出資的非貨幣財產應當評估作價,核實財產,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價。法律、行政法規(guī)對評估作價有規(guī)定的,從其規(guī)定。全體股東的貨幣出資金額不得低于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30%?!?/p>
我國《合伙企業(yè)法》第11條規(guī)定,“合伙人可以用貨幣、實物、土地使用權、知識產權或其他財產權利出資;上述出資應當是合伙人的合法財產?!痹摲ㄟ€規(guī)定,對以知識產權出資需要評估作價的,可以由全體合伙人協商確定,也可以由全體合伙人委托法定評估機構進行評估。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yè)法實施條例》第25條規(guī)定,“設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yè),合營者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建筑物、廠房、機器設備或者其他物料、工業(yè)產權、專有技術、場地使用權等作價出資。以建筑物、廠房、機器設備或者其他物料、工業(yè)產權、專有技術作為出資的,其作價由合營各方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則協商確定,或者聘請合營各方同意的第三者評定?!贝送獾?8條還規(guī)定了作為外國合營者出資的工業(yè)產權或專有技術,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
知識產權資本化在我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中也有體現?!吨腥A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第9條規(guī)定,科技成果持有者可以“以該科技成果作價投資,折算股份或者出資比例”方式進行科技成果轉化;1995年12月22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發(fā)布的《企業(yè)商標管理若干規(guī)定》第5、9、10條就企業(yè)以商標權投資作了規(guī)定;1997年7月,國家科委、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發(fā)布的《關于高新技術成果出資入股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中就已經通過國家科委或省級科技管理部門認定的,屬于國家科委頒布的高新技術范圍并為公司主營產品的核心技術投資入股問題作出了規(guī)定。
1.知識產權價值易變性的風險
知識產權的價值體現的是未來收益,其價值大小就具有不確定性。如計算機軟件等作品或某些專利技術,可能會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而出現貶值?;螂S著時間推移,越臨近保護期限屆滿日,價值越低。商標價值的不確定性更為明顯,商標的價值是商品質量、使用時間、宣傳力度等多種因素綜合的結果[2]。一旦出現特殊情況,商標的價值可能就一落千丈。
2.知識產權有效期限制的法律風險
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利是有法律保護期限的,以其出資都必須在其有效期內,如果超過期限,就屬于出資瑕疵了,實踐中存在不少因為過期的知識產權失去投資價值而引起的出資糾紛。
1.出資主體模糊性的風險
出資者以知識產權出資入股,這就說明出資者對于出資的知識產權已經取得合法權利。具體來說,用于出資的知識產權是有效的,并且出資者是合法的所有者或者合法被許可者,以該項知識產權出資是有合法的根據的。然而,在實踐中,出資者有時并非擁有有效的知識產權或者不是知識產權的合法所有人或者被許可人,導致公司接受該知識產權后,無法有效全面地實現該知識產權的價值。比如甲注冊了某一商標,使用一段時間后,與乙簽訂獨占使用合同,甲將該商標在特定領域、特定時間的使用權獨占性地授予給了乙,之后乙將該項權利用做出資設立公司。以其作為出資后,由于乙只能在許可使用合同規(guī)定的范圍內行使自己的權利,勢必影響公司的發(fā)展。此外,存在的問題還有:當商標權受到侵害的時候,維權主體是注冊的權利人甲還是被許可使用人乙,還是其所設立的公司,這是難以確定的;將自己的權利給予公司時,公司獲得的權利范圍難以確定。此外,在以職務作品、合作作品、委托作品等出資的時候,存在權利瑕疵的情況較為常見,這就導致了出資行為可能無效或者被撤銷的可能性。出資主體的模糊性容易造成權利上的混亂,不利于知識產權價值的轉化和經濟的有序發(fā)展。
2.著作權的自動保護機制帶來的出資風險
著作權作為一項重要的知識產權與其他知識產權有很大不同。如著作權是自動產生的,作品一經創(chuàng)作完成即擁有了著作權,不需要經過任何的批準或登記手續(xù)。而專利權、商標權必須經過法定的行政程序才能取得,而且以取得行政主管機關頒發(fā)的權利證書并登記在案為準,具有法定的公示性。相比之下,著作權的自動取得則會由于欠缺法定證書和公示而存在一定的風險[3]。如果出資人用于出資的著作權有瑕疵,將會給企業(yè)帶來法律上的風險。
3.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的風險
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是指由資產評估專業(yè)機構和人員,根據特定的評估目的,遵循使用原則,選擇適當的價值類型,按照法定的程序,考慮影響知識產權價值的各種因素,運用科學評估方法,對知識產權某一時點的價值進行評定和估算的過程[4]。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是知識產權出資過程中一個重要問題。《公司法》、《合伙企業(yè)法》等法律法規(guī)中均規(guī)定,“出資的非貨幣財產應當評估作價”。財政部、國家知識產權局《關于加強知識產權資產評估管理工作若干問題的通知》第2條規(guī)定:“知識產權評估應當依法委托經財政部門批準設立的資產評估機構進行評估。”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知識產權評估主體是具有評估資格的資產評估機構。然而,現實情況中我國的資產評估機構狀況仍然欠佳,有相關業(yè)務知識的人還是少數,同時沒有統(tǒng)一的評估原則和方法?,F實中,公司企業(yè)在吸收知識產權的時候,一般是根據自己的市場經驗來評估其價值,由于專業(yè)知識限制,市場的潛在風險并沒考慮到。如審核高新技術前期開發(fā)費用不實;同類產品或技術的市場風險預測不準確,市場潛力和價值分析出現偏差;后續(xù)開發(fā)費用投入預測失當等。致使公司增加不必要的損失。同時由于著作權本身的特點,很難有統(tǒng)一的市場價格,難以用公式準確地計算出其價值。加之公眾著作權保護意識不足,實踐中有許多無償利用他人作品的情況,這也導致著作權評估中價值難以確定。
用作出資的知識產權的商業(yè)化程度,直接決定該項知識產權在公司運營的動態(tài)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但實踐中可能存在這樣一些風險因素:首先,出資的知識產權能否具有實用性。我國專利法中要求申請專利的技術方案“能夠制造或使用,并且能夠產生積極效果”。但這一實用性要求,并不包括能夠立即制造或使用。其次,用作出資的知識產權市場前景如何也存在一定風險。我國實行著作權自動保護機制,作品的市場價值如何很難預測。同時我國現行專利法規(guī)定,一項發(fā)明專利從申請日到授權日可能長達三四年的時間甚至更長,某項發(fā)明創(chuàng)造在申請專利時很有潛力,但很可能在取得專利權時其市場潛力已大打折扣,甚至不復存在。
此外,還存在知識產權的出資比例等風險。
1.明確出資主體的規(guī)定
在相關法律中應當明確規(guī)定以知識產權出資的主體是知識產權的所有人,以免造成權利上的混亂。同時,我國目前關于知識產權的公示制度存在很多不完善之處,很多企業(yè)在接受知識產權出資方面沒有完善的規(guī)定,致使接受此類出資的狀況很不理想。因此,應當將知識產權所有人之外的人排除在知識產權出資主體之外。
2.在著作權法中明確著作權強制登記制度
美國《著作權法》第205條規(guī)定,備案是著作權受讓人提起侵權訴訟的必要條件,并且先備案的權利在先。[5]而在我國著作權法中著作權的登記備案是自主選擇的。建議著作權法可以規(guī)定:如果著作權人要利用自己的著作權出資或進行其他特殊活動需要進行登記備案;而一般的著作權人則仍可以自由選擇是否登記備案。
由于我國改革開放的時間還比較短,市場體制仍不健全,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也尚未建立,因此,我國仍比較適合將資產評估機構作為評估主體,充分發(fā)揮其專業(yè)性、獨立性、客觀性特點。然而,對于規(guī)模較小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者合伙企業(yè),如果知識產權的出資比例較小,為了簡化程序,可以借鑒國外的做法,由出資的當事人共同評估作價。還要確立知識產權評估作價的基本程序,例如,對于低于10萬元的知識產權出資的,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作價,超出這個限制的必須由規(guī)定的評估機構評估作價。同時,要確定知識產權評估的基本原則,總的原則就是要科學地分析預期收益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企業(yè)不管在接受知識產權出資之時,還是將有價值的知識產權納入企業(yè)運轉之時,都需要自身有相對完善的管理制度。首先,建立知識產權檢驗制度。為了保證用于出資的知識產權沒有瑕疵,企業(yè)在吸收知識產權出資的時候,應由專門人員利用專利公告、商標公告等途徑,對即將入股的知識產權進行全面檢索;對于著作權的出資人可以要求其提供涉及著作權的底稿、原件、合法出版物、著作權登記證書、認證機構出具的證明、取得權利的合同等,避免將有權利瑕疵或者是假冒知識產權吸收到公司,造成資金的浪費。其次,對于法律規(guī)定的不完善之處,出資人完全可以通過商議在出資合同中進行規(guī)制。如可要求出資人對用于出資的知識產權有無瑕疵進行承諾;將知識產權出資的形式與作價金額載明于公司章程或合伙企業(yè)協議中。再次,當企業(yè)將自己的知識產權作為出資客體時,要將擬出資的知識產權進行篩選、清理,列出可以出資的知識產權,經過估算考核后,最終確定哪些知識產權可以出資,并組成多種知識產權聚合的知識產權池[6]。將所要出資的知識產權優(yōu)化組合、取長補短,為知識產權出資提供擔保,從而獲得豐厚的回報。
加強工商管理部門從外部對知識產權的管理,對于以知識產權出資的主體做好基本的審查制度,避免虛假出資的出現。同時加強對評估機構和中介機構的監(jiān)督,確保其提供真實的信息,并確保有關中介機構在提供不實信息時對相關當事人的賠償及責任的承擔。
參考文獻:
[1]馬希良.知識產權資本化及其途徑[J].產權導刊,2004,12(8):34-36.
[2]孫倩.論知識產權出資中的法律風險防范[J].科技資訊,2007(30):179.
[3]王月.股東著作權出資法律問題研究[J].電子知識產權,2011(9):68-72.
[4]馬海群,文麗,周麗霞,等.現代知識產權管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201.
[5]徐聰穎.版權轉讓中的交易風險規(guī)避問題分析[J].電子知識產權,2006(3):47-49.
[6]許穎輝.備受爭議的知識產權[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