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太閣
河南鄭州(450000)
后澆帶施工技術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和應用
劉太閣
河南鄭州(450000)
后澆帶是建筑作業(yè)施工針對澆筑鋼筋混凝土結構時基于其不能有效收縮,或者是未能均勻沉降而產生通病裂縫的一種防治措施。在施工中應用后澆帶處理裂縫質量通病時,應結合施工組織設計要求,在相應的基礎及主體結構相關的板、梁等部位留置施工縫,按照構件收縮時間、收縮性能等再進行施工縫砼澆筑,以有效形成具備防治有害裂縫的后澆帶。但是,施工作業(yè)時由于并非總能全面分析出影響后澆帶質量控制水平的因素,所以后澆帶也會出現一些新、舊混凝土間的薄弱部位而影響作業(yè)效果?;诖耍恼乱院鬂矌ё鳛殛U述對象,談及了其在施工作業(yè)中的重要功能作用等相關內容,以供參考。
后澆帶;建筑;施工;裂縫;技術;作用
簡單而言,后澆帶是為了防治鋼筋混凝土在澆筑環(huán)節(jié)時產生有害裂縫的一種防治手段。但是在應用后澆帶時往往不能針對于新、舊混凝土的接縫進行有效處理,所以極易在施工縫構件中出現薄弱部位。而出現這一類問題,可能沒有系統(tǒng)考慮到構件的收縮性能、收縮時間、混凝土集料的強度等級設定、模版、人工管理等。因此,后澆帶對施工中防治基礎結構相關的有害裂縫而言至關重要,但在實際施工中應能保證其不能出現嚴重的質量問題,才能為施工質量提供保障。
1.1 解決不均勻沉降
現代高層建筑結構中除了必要的基礎結構與其關系密切,同時在基礎上部設計的連接裙樓也十分重要,其功能有著作為停車場、商場、娛樂場所等的重要建筑功能作用。但在施工時期,會設置出后澆帶暫時將兩者設計結構分開,目的是為了避免建筑整體結構的不均勻沉降對其結構質量造成影響。因此,當主體結構施工完畢以后,沉降量超過50%以后,再將其澆筑成一個有機整體,形成高低錯落的高層主體與整體結構。兩個不同高度的建筑結構接連一起畢竟有著不同的受力形態(tài),所以為了控制沉降以后的兩結構間的連接效果,就需要澆筑后澆帶,澆筑后澆帶時,應要注意荷載壓力、結構主體施工次序、標高等因素的設定,以促進沉降量基本穩(wěn)定后,兩個不同高度的建筑構成一個有機整體。
1.2 減小溫度收縮影響
由于新澆筑的混凝土在凝結時存在一個收縮的緩慢過程,而澆筑后的混凝土結構在受熱時表現為膨脹狀態(tài),受冷時表現為收縮狀態(tài),且混凝土澆筑為凝結后的收縮完成需要為期1~2個月,但是由于溫度對其的影響是持續(xù)的。因此,如果混凝土構件在收縮變形時受到約束,由于溫度影響而產生溫度應力,也會使其出現溫度收縮裂縫?;诖?,設置后澆帶,一般都是過長的建筑構造物,每隔30 m左右設置成700~800 mm的施工縫,常用直通加彎或者搭接法對其進行澆筑,以有效抵抗構件的溫度應力變化。在此期間內,后澆帶保留時間一般不少于一個月,收縮變形可完成30%~40%;后澆帶的混凝土最好在較低溫度,同時宜采用比設計強度高一級的膨脹混凝土原料予以筑實,做好養(yǎng)護措施,以避免形成新舊混凝土的薄弱部位裂縫。
后澆帶在施工時應主要強調運用“抗防兼具,以防為主”的施工組織設計原則。由于普通性能的混凝土易發(fā)生開裂,所以通過后澆帶的應用能夠將混凝土構件內的約束力得以釋放出來,然后常用膨脹混凝土作為后澆帶原料抵抗其殘余應力。對于建筑基礎結構沉降而要應用的后澆帶設置應按照圖紙要求規(guī)范留設。對于因作業(yè)施工原因而要設置的后澆帶,應與設計單位溝通,經得同意后留設后澆帶。對于未能澆筑前的后澆帶不能將其下部支撐拆除,以避免梁板或懸臂變形。后澆帶最好選在受力點影響較小的位置,一般取梁、板反彎點附近,為跨度的1/3,該處受力彎矩、剪應力變化較小。對于應用鋼絲網模版的后澆帶垂直施工縫而言,在其構件初凝階段,應能利用壓力水完成清洗浮漿或部分裸露骨料的工作。當其凝結以后鋼絲網拆除時,應能利用高壓水完成縫隙表面的清理。
3.1 模板支設
結合施工圖紙要求,科學劃分施工作業(yè)層、作業(yè)段,合理地組織施工。當支設鋼絲網模板時,應按照施工組織設計要求進行規(guī)范作業(yè)。
3.2 混凝土構件澆筑
后澆帶的混凝土構件在澆筑時應結合有關技術規(guī)章標準、施工圖紙、施工組織設計要求等進行施工,要控制好鋼絲網模版的側面壓力驟增的外凸現象發(fā)生,控制好其尺寸差異;在應用鋼絲網模板的施工縫振搗、澆筑環(huán)節(jié)要尤為注重振搗器距離控制以及澆筑的厚度把握。為了避免混凝土振搗環(huán)節(jié)出現的泥漿流失,應能對模版與振搗器間距離予以控制。為保證混凝土密實,垂直施工縫處應采用鋼釬搗實。
3.3 澆筑作業(yè)以后的垂直施工縫處理
垂直施工縫宜采用鋼絲網模板,待手指壓在混凝土表面出現指紋的初凝階段,應用水霧形態(tài)的壓力水對其構件表面的浮漿、碎渣骨料、鋼絲網片等予以清理或清洗。
3.4 后澆帶的保護技術應用
針對于底板后澆帶而言,應在其兩端的結構外設置用于防護的擋水磚墻,擋水磚墻高度要比底板高,在擋水磚墻兩端要抹水泥砂漿用于擋水。為了控制底板周邊的作業(yè)積水流入后澆帶中,應能在距后澆帶兩端50 cm寬處設置高約10 cm、寬約5 cm的擋水帶。當施工縫接縫予以處理之后,其上部結構處應用鐵皮加以封蓋處理,且需用砂漿擋水帶,并設置欄桿維護,以免對鋼筋混凝土構件等造成污染。對于地下室外墻部分留設的后澆帶應利用砌磚予以防護。
3.5 后澆帶混凝土澆筑時間限制及材料控制
后澆帶澆筑構件的收縮的時間一般在1~2月內結束,且后澆帶也多半在澆筑構造物沉降量穩(wěn)定以后進行作業(yè)。在不少專業(yè)工程中,設計方對于后澆帶的應用時間有著一定限制,為此應能按照設計要求時間前后予以保留。在材料控制方面,應能做好準備工作,在混凝土澆筑前,要用水沖洗施工縫,使之24 h處于潤濕狀態(tài);在澆筑時應在施工縫抹一層與混凝土構件砂漿成分一致的水泥砂漿;后澆帶混凝土必須采用無收縮混凝土,采用膨脹水泥配制,也可采用添加具有膨脹作用的外加劑和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強度應提高一個等級,其配合比通過試驗確定。
對于以解決沉降差異問題為主的后澆帶,應在高層主體結構完工之后澆筑混凝土,讓高層樓體先沉降,以減小澆筑混凝土后的差異沉降量。但具體情況應具體分析,當高層主樓地基為天然地基,采用以摩擦為主的樁基時,由于沉降量較大,應待高層主體結構完成后,再澆筑后澆帶混凝土;當高層主樓基礎建在卵石層或基巖上,采用端承樁為主的摩擦樁時,由于沉降量較小,可根據施工期間的沉降觀測,在高層主體結構施工到一定高度時,澆筑后澆帶。當有的高層建筑施工因資金等原因而停工緩建時(裙房已完成,主樓只完成一部分),建設單位要求對已建成部分裝修使用,后澆帶則必須澆筑混凝土。這是事先預料不到的,施工單位要會同設計部門慎重處理這一難題。一般情況下,可按高層主體與裙房的差異沉降變形反算內力。這個差異沉降要按實際情況,即已建成裙房與部分高層來考慮。如某高層大廈,地下2層,地上19層,裙房5層,當裙房建成5層,主樓建成7層時停工緩建,建設單位要求將5層以下全部裝修使用,施工單位自行將后澆帶澆筑混凝土,給今后高層主體緩建留下了難題。
后澆帶是解決高層主樓與低裙房差異沉降、收縮變形和溫度應力的有效措施。因此,在設置時應能充分考慮混凝土構件的收縮時間、建筑物沉降量變化、模板等的消耗問題,并按設計要求正確預留,按規(guī)定時間補齊混凝土。
[1]閆文凱.淺談建筑施工中后澆帶的功能作用與施工技術[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30).
[2]王海,謝秋梅.試論后澆帶的功能與施工技術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J].科技與企業(yè),2012(12).
[3]翟洪偉.淺談建筑后澆帶的作用及施工技術[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8).
劉太閣,男,漢族,出生日期:1976年6月22日,籍貫:河南省鄭州市,學歷:本科,職稱:工程師,研究方向:建筑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