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紅
(海南省人民醫(yī)院藥學部,海南 ???570311)
別嘌醇片致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癥一例
王玉紅
(海南省人民醫(yī)院藥學部,海南 ???570311)
嘌呤醇片;重癥藥疹;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癥
別嘌醇(Allopurinol)是目前唯一能抑制尿酸合成的藥物,臨床常用于治療高尿酸血癥、痛風、痛風性腎病。近年來隨著臨床上的應用廣泛,也發(fā)現(xiàn)諸多不良反應。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中心病例報告數(shù)據(jù)庫收到大量別嘌醇片引起重癥藥疹[1]的報告。筆者就別嘌醇片致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癥1例給予報道,供臨床安全用藥參考。
患者,女性,75歲,有青霉素類、頭孢類、磺胺類藥物、抗痛風藥過敏史。因“右肱骨外科頸骨折、高血壓病、痛風性腎病”入院。入院后患者應用舒血寧注射液、參附注射液、依那普利片、仙靈骨葆膠囊等對癥治療?;颊哂?0月17日開始口服別嘌醇片每次0.2 g,3次/d。10月18日開始出現(xiàn)紅色斑疹,有癢感;予左西替利嗪片2.5 mg,口服,1次/d;地塞米松10 mg,肌注,每日2次以及爐甘石洗劑外用對癥治療。至10月20日,患者皮膚呈大片紫紅色斑,其上出現(xiàn)大小不等松弛型水皰,以頸部皮膚和大腿內側皮膚為著,尼氏征(+),伴顏面部浮腫??谇火つっ訝€及眼瞼黏膜淺表糜爛,有黃白色分泌物。全身皮膚有觸痛感,體溫在38℃~39℃之間,伴胸悶、氣緊,診斷為“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癥”。立即停用所有可疑藥品,予地塞米松10 mg,靜點,1次/d;西米替丁0.2 g,靜推,1次/d;左西替利嗪片5 mg,口服,1次/d;莫匹羅星軟膏外涂以及生理鹽水洗眼等,至10月22日患者訴皮膚痛感減輕。
別嘌醇(Allopurinol)為次黃嘌呤的異構體,是黃嘌呤氧化酶(XO)的抑制劑,可阻止次黃嘌呤和黃嘌呤代謝為尿酸,從而減少尿酸的生成。由于別嘌呤醇及其代謝產物在體內的半衰期長14~28 h,別嘌呤醇體內的代謝時間長易造成藥物積蓄,使不良反應增多。臨床常見的不良反應有胃腸道反應、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發(fā)熱、皮疹等。
別嘌醇片致藥疹類型多樣,為重癥藥疹較多且合并肝腎功能等損害。陶斯靜等[2]通過對2000年至今中文文獻中有關別嘌呤醇藥疹臨床分析報道的314例進行分析,別嘌呤醇藥疹中重癥藥疹的發(fā)生率為52.61%,臨床表現(xiàn)中發(fā)熱發(fā)生率為81.52%,血白細胞數(shù)目異常占51.81%,肝功能損害占57.38%,腎功能損害占47.13%。全小榮等[3]報告21例患者病例中肝損害占57.1%。肝腎功能受損害使半衰期相應延長,藥物排泄緩慢,易引起別嘌呤醇代謝產物在體內的蓄積,發(fā)生嚴重的超敏反應[4],病程延長。所以該藥物在應用過程中應嚴密觀察相關的不良反應,一旦出現(xiàn)藥物過敏,立即停藥,早期治療。別嘌醇藥疹首選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長時間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很容易引發(fā)消化道出血、感染、高血壓、糖尿病、電解質紊亂的嚴重并發(fā)癥,因此在治療上應注意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本例患者由于痛風腎影響尿酸及別嘌醇的排泄,可能有別嘌醇在體內積蓄中毒的反應。過敏和積蓄中毒反應才使別嘌醇藥疹臨床表現(xiàn)得比較嚴重。又因伴有右肱骨外科頸骨折、高血壓病等疾病而服用不同的藥物,由于出現(xiàn)藥疹后,臨床醫(yī)生不能推斷是何種藥物所致,而繼續(xù)應用別嘌醇片口服,重復應用致敏藥物使藥疹更為嚴重。
別嘌醇片說明書指出“有肝腎功能損害及老年人應謹慎用藥,并減少一日用藥,對本品過敏、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和明顯血細胞低下者禁用?!辈±治鲋酗@示患者為老年人,有對抗痛風藥過敏史,腎功能不全(痛風性腎病),但臨床治療中沒引起注意,且別嘌醇片用法每次0.2 g,3次/d(說明書中一日最大的量不能超過0.6 g),并沒有適當減少一日用量。由于臨床的不合理用藥,增加了用藥的風險。
本例旨在提醒臨床醫(yī)務人員應充分了解別嘌醇片可能產生嚴重不良反應的風險,嚴格掌握適應證,注意劑量、特殊人群,避免超適應證用藥,嚴禁禁忌證用藥,加強合理用藥和用藥監(jiān)護;同時藥師做好別嘌醇片安全用藥宣傳和培訓,指導臨床合理用藥,保障公眾用藥安全。
[1]趙 辨.臨床皮膚病學[M].3版.南京:江蘇科技出版社,2001, 622-624.
[2]陶斯靜,吳劍波,張松松,等.314例別嘌呤醇藥疹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3(8):85-87.
[3]全小榮,廖麗君.別嘌呤醇所致藥疹21例臨床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3,17(6):383-384.
[4]石平榮,李凱段,逸 群,等.藥物超敏反應綜合征發(fā)病機制及治療的研究進展[J].國際皮膚性病學雜志,2006,32(2):117-120.
R758.25
D
1003—6350(2014)24—3732—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4.24.1454
2014-06-29)
王玉紅。E-mail:hksw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