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榮
近年來,總是聽到老師們抱怨:“語文課太沉悶了,年級越高,睡覺得越多,別指望學生舉手回答問題了?!睂W生們反映:“語文太寡了,誰還想聽?!彼罋獬脸翈缀醭闪苏Z文的現(xiàn)狀,語文老師似乎也成為了“孤家寡人”,我卻不這樣認為。幾年教學經(jīng)驗告訴我: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改變這一狀態(tài)的最佳方法,而對于興趣的培養(yǎng),我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的:
1 躍課堂氣氛化“獨奏”為“交響曲”
1.1 教師的激情是點染氣氛的“導火線”
我認為,一個語文老師,首先應是一個愛生活的人,同時也是一個愛語文的人。例如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這篇文章。如果作為語文老師,對于朱自清先生“不平靜”的原因,沒有切身體會,又怎么會理解他獨自一人于月光之下觀賞荷塘的心境?如果語文老師聯(lián)系自己家庭中的種種瑣事,社會生活中的種種壓力,學生興趣肯定會大增,教學效果肯定會不錯。教師激情的調(diào)動還可以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1) 語言。語言是傳遞信息的最佳工具。朗讀時的抑揚頓挫,飽含深情,講課時的高低起伏,有快有慢,有長有短,都會使平淡無奇的內(nèi)容煥發(fā)無限光彩。而語文教師語言的優(yōu)美也是感染學生的法寶,一次講到“思”字的構(gòu)造時,我說:“在心靈的田野上耕耘,讓自己的心緒飛起來”,學生馬上贊聲一片。
(2) 肢體動作。如果說老師在講臺上是一個演員,那么,肢體動作必不可少。教師的舉手投足都可有豐富的內(nèi)容,《荷塘月色》中描寫荷花的句子是這樣:“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完全可以用自己的手勢來展現(xiàn)。講到舞蹈,完全可以扭幾下,講到《少年閨土》中捕鳥的動作,完全可以表演一下……
(3) 面部表情。當你看到一張板著的臉,你會有何感想?同樣,當你推開教室門的一剎那,如果你給學生一張笑臉,你的課堂就成功了一半。一位學生曾告訴我:“賈老師,您知道為什么我們都想上您的課嗎?因為您總是笑嘻嘻的,從開頭到下課,不像有的老師總板著臉。”也許你今天心情不好,但進教室前,我覺得給孩子們一個笑臉是上好這節(jié)課的前提之一。所以我總是問自己:“這節(jié)課,你微笑了嗎?”當然,教師一瞪眼,一鎖眉,一撇嘴都有著超于語言的巨大的力量。
1.2 要想活躍氣氛,則要求學生多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例如,在講徐志摩先生的《再別康橋》時,我采用了下面的形式:
根據(jù)詩作共有七小節(jié),我把全班分成七小組。每組討論一小節(jié),每組中幾位同學的分工分別如下:
① 有感情朗讀②分析音節(jié)韻律③談修辭④談思想感情⑤講講學到了什么⑥小組主持人,負責串連和介紹同學分工。這幾位同學,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每位同學都參與了學習,并且小組進行分工共同討論,不但有效發(fā)揮各位同學的特長,而且使每位同學都有一種“課堂主人翁”的感覺,即課堂是屬于他們的。
采用這樣的形式,我發(fā)現(xiàn)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都非常高,當然了還有多種形式的活動,例如:朗誦會、演講比賽、辯論會等??梢愿鶕?jù)實際情況決定采用哪種形式。
1.3 發(fā)揮“幽默”的力量
我認為,語文老師的“幽默”更為重要。當你發(fā)現(xiàn)課堂沉悶時,完全可以應用無處不在的“幽默”。有一次,剛上課,正有一位同學要上講臺演講,下面有一位一直很調(diào)皮的學生在閑談。我發(fā)現(xiàn)他剛剪了頭發(fā),便微笑著問:“你以為你剪了頭發(fā)老師就不認識你了嗎?”他立即意識到了老師對他的關注,同學們也一笑了之。一位學生上課嬉笑,我說:“大家想知道‘笑容燦爛是怎么樣的嗎?請往哪兒看”。既不影響氣氛,又制止了他。語文教學中適當?shù)挠哪膽?,使語文課堂增色不少。
1.4 引經(jīng)據(jù)典,聯(lián)系課外知識
這樣既可擴大學生見識,又可活躍課堂氣氛。語文是一門開放性很強的學科,它與歷史、政治、地理、生物等各科都有著緊密聯(lián)系。語文老師在講課中完全可以用想象和聯(lián)想來調(diào)動自己的知識儲備,從“萬花筒”中摘取與課文相聯(lián)系的內(nèi)容,這就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知識儲量,同時要有詩人般跳躍性的思維,隨時發(fā)揮。如穆旦的《贊美》這首詩,講到“農(nóng)夫”是中國千百萬農(nóng)民的縮影,是他們的典型代表時,我便聯(lián)系到了魯迅的《阿Q正傳》,給學生講了《阿Q正傳》發(fā)表后,許多人都懷疑魯迅在諷刺自己,這就是因為阿Q是個“典型”,并沒有這樣一個人,而是作者集很多人身上的特點,塑造了一個“精神勝利法”的典型。學生們聽完,當然對農(nóng)夫形象的理解豁然開朗了。在講《觸龍說趙太后》一文時,我聯(lián)系到了趙太后的赫赫有名,講了“趙威后問齊使”的佳話,及“茍無歲,何有民?茍無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學生對趙太后的認識就更全面了。
2 調(diào)動學生生活體驗,使他們感同身受
教師的工作不同于別的工作。它直接面向的是“人”,是做“人”的工作。而“人”的思想是最復雜的。如果教學的課文學生沒有生活體驗,又怎能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怎能把他們吸引到課堂上?這就要求語文老師通過各種渠道,首先全面了解學生,他們的愛好,他們的家庭,甚至是他們今天午飯是什么,進而理解他們,做他們的知心人,而不是“領導人”。講史鐵生的《我與地壇》中的“母愛”時,我首先是放了歌曲《母親》,有的學生剛一聽完歌曲就熱淚盈眶了。然后我又以“我的父親母親”為主題,搞了一次班級活動。要求幾位同學上講臺談談自己的父母親,包括他們的外貌、職業(yè)、工作情況等。幾位同學講到動情處都流淚了。一位女同學泣不成聲。然后我又要求每位同學以“我的父親母親”為題寫一篇小作文,這樣自然而然,學生首先被自己的父母打動了,那么也就理解了史鐵生母親的愛了。這就是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體驗,這樣更能夠感染學生,帶動學生。
3 交流師生情感
有意無意地摸摸學生的頭,當學生上講臺后,故意和他比比個子,講自己當年的故事,都是很有效的溝通方式。有一次作文,由于我是剛接一個班,并不知道學生的情況,于是判作文時,發(fā)現(xiàn)很好的作文,我就看看入學成績,確定是否抄襲。一位入學成績很差的學生,卻寫出了很好的作文,于是,我寫下了這樣的批語:“假使本文真出于你之手,那恭喜你了?!辈⑶覜]有打分。又一次作文,在我的批語后,這位學生寫道:“老師,這真是我自己寫的,你這樣說,太武斷了?!蔽矣谑亲屑毑殚啠C實了自己的過錯,于是又寫道:“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老師誤會你了,希望你原諒,繼續(xù)努力!”再一次見到他,他沖我笑了。從此之后,他的作文越來越好,我想這就是交流的作用吧!因此,我專門搭建了與學生交流的平臺。每位同學都有一個“老師,我想對您說”的小本。我要求學生暢所欲言,對老師有什么話要說都可以寫出來,而我對他們有什么希望可以寫在上面。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目光里充滿了信任、感激和真誠的愛。
當然了,不論是哪一點,都需要語文老師堅持不懈,“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迸囵B(yǎng)學生興趣,還有多種途徑:可以鼓勵學生多讀,可以自辦小雜志,收錄學生作文,可以定期出手抄報等,關鍵在于語文老師能夠因材施教。
以上即是我對于如何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淺談,當然還有不足之處,希望同仁們多多指教。相信每位語文老師都有一只馬良的神筆,只要用它一點染,我們語文課堂一定會化“一潭死水”為“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