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紅
日光溫室草莓無公害栽培技術
李曉紅
選用休眠期短、早熟、產量高、品質好、抗病和適應市場需求的脫毒品種。如燕香、紅顏、豐香、書香、秋香等。同時一個主栽品種配置2—3個授粉品種,授粉品種面積小于30%,主栽品種和授粉品種相距不宜超過30米。配置授粉品種能夠減少畸形果的發(fā)生,增大果個提高產量。
壯苗標準:無病蟲害,短縮莖粗1厘米以上,具5—6片展開葉,心芽飽滿,葉片肥厚,色澤濃綠,根系發(fā)達,苗重30克左右。
1、準備定植
(1)土壤消毒
草莓栽培以土質疏松、通氣性好、富含腐植質的中性或微酸的沙壤土最為理想。利用太陽能對土壤消毒效果好、成本低、無公害。即在7月份每畝均勻撒施70千克石灰氮、鍘成小段的秸桿等未腐熟的有機物1000千克,淺耕翻入土中使石灰氮、有機物和土壤充分混合,做寬70 厘米的畦,用透明薄膜把畦封閉,膜下灌透水,再將棚膜蓋嚴,密閉一個月左右,以達到高溫殺菌的效果。
(2)增施基肥。8月上旬,每畝施腐熟有機肥8000千克,過磷酸鈣或多效生物鈣肥50千克,硫酸鉀50千克,餅肥100千克,硫酸鋅、硫酸亞鐵、硼砂各1.5千克。
(3)整地做壟。把肥料均勻撒施于地面后,南北走向深翻30厘米,耙平起高壟,一般壟寬40—50厘米,壟高20厘米,壟距95厘米左右。
2、壯苗定植。一般8月中下旬定植脫毒壯苗。定植時每壟交錯栽兩行,行距20—25厘米,株距15—20厘米,每畝定植8000—10000株。最好選擇陰雨天或下午4點以后帶土坨栽植,栽植深度以“上不埋心、下不露根”為宜,秧苗弓背方向朝向壟溝,這樣結果后果實會整齊地掛在壟外。栽后注意遮陰,澆透水,待水滲后及時調整埋心苗、露根苗。栽后7天內再澆2—3次水。以后根據(jù)天氣情況每5—7天澆1次水。及時中耕除草,摘除下部老葉、黃葉,防治病蟲害。
1、扣棚覆膜。當夜間氣溫降到8℃時扣棚覆膜保溫,最好在第一次霜凍來臨之前進行??叟锖?,于壟上覆蓋黑地膜并破膜掏苗。清除出擋淤心土,摘掉枯黃葉、衰老葉,每株留主芽及2—3個健壯分枝或側芽。
2、肥水管理??叟锖竺妊科跐?—2次水,結合澆水追施三元復合肥一次,每畝用15千克以促現(xiàn)蕾,開花期控制澆水。果實膨大期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并結合澆水隔一水追一次肥,每次每畝追施過磷酸鈣、尿素和硫酸鉀各8千克,或三元復合肥20千克,最好用草莓專用肥,每次每畝追10—15千克,至少追肥4—5次。一般生長前期每20天追肥1次,以后每月追肥1次隨澆水灌施。最好用滴灌澆水施肥。
3、溫濕度的調節(jié)。保溫初期白天26—28℃,最高不得超過30℃,夜間12—15℃,最低不得低于8℃;現(xiàn)蕾期白天25—28℃,夜間10℃;花期白天23—25℃,夜間8—10℃;果實肥大期白天20—25℃,夜間6—8℃;花期到果實膨大期最重要的是夜間溫度管理。白天35℃以上高溫和夜間5℃以下的低溫,都會影響花的發(fā)育,造成授粉受精不良,畸形果多發(fā)。果實收獲期,白天20—23℃,夜間5—6℃,最低不低于5℃。當溫度超過最高臨界時要進行放風,氣溫高時,可延長放風時間,當溫度降到低點時關閉放風口保溫,宜在每天中午放風1—2小時,以達到降溫除濕的效果。除開花結果期間適宜的授粉濕度為20%—50%外,其余保持相對濕度50%—60%為宜。
4、使用赤霉素??叟锖笠恢軆?,可向苗心噴施1次5—10毫克/升的赤霉素,每株3—5升,噴施時最好選擇晴天,休眠短的品種只噴一次或不噴,休眠期長的可以再噴1次,兩次噴施的間隔期為7—10天。噴藥后大棚密閉,保證大棚內28℃的溫度環(huán)境。
5、二氧化碳施肥。在11月使用二氧化碳發(fā)生器施放二氧化碳,從上午9點到下午4點草簾揭后半小時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達到750—1000毫克/升,放風前半小時應停止施肥。一般以保溫后植株長出2—3片葉時施用為好,最好整個結果期連續(xù)施用。
6、植株調整。及時將植株老、黃、病葉摘除,以利通風透光。若花果過多,應進行疏花疏果,一般在花后5—7天進行,每株留2—4個花序,頂花序多留,側花序少留;疏果在花后10—15天進行,每個花序留7—9個果,大果宜稀,小果宜密,疏除小型果、畸形果和病蟲果。
7、輔助授粉。開花期上午11點—下午2點用扇子或毛筆進行人工授粉,或者放養(yǎng)蜜蜂,每棚可放養(yǎng)一箱蜜蜂,于花前3—5天將蜂箱放入棚內,因蜜蜂喜干燥環(huán)境,所以應注意降濕,蜜蜂采蜜的適宜溫度為20—25℃,并定時用白糖蜂蜜飼喂。
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堅持以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無害化治理原則。草莓的主要病蟲害有:白粉病、灰霉病、病毒病、蚜蟲、白粉虱等。
1、農業(yè)防治。針對當?shù)刂饕∠x控制對象,選用抗病耐病品種;加強檢疫,采用脫毒種苗;創(chuàng)造適宜的生長環(huán)境,控制好溫濕度,通過地膜覆蓋,大棚通風降濕等措施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清潔溫室,及時清除雜草和殘莖敗葉、病葉、老葉、病果、病株,帶出田外深埋或燒毀;實行嚴格輪作制度,忌重茬及馬鈴薯、番茄茬,最好與水生蔬菜輪作;科學平衡施肥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
2、物理防治。在溫室的放風口用防蟲網(wǎng)封閉,減輕病蟲害的發(fā)生。運用黃板誘殺白粉虱、蚜蟲,即用黃色粘蟲板或黃色板條(25厘米×40厘米),在上面涂上一層機油,掛在壟間,每畝掛30—40塊。
3、生物防治。積極保護利用天敵,防治病蟲害??叟锖螽敯追凼上x在0.2頭/株以下時,每5天釋放麗蚜小蜂3頭/株,共放3—4次,麗蚜小蜂可在棚室內建立種群有效控制白粉虱危害。采用生物藥劑抗生素和植物源、生物源農藥防治病蟲害。
4、化學防治
白粉病??捎?.3波美度石硫合劑、40%福星5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防治。
灰霉病。每畝用45%百菌清250克傍晚點燃,閉棚過夜,連熏3次;每畝用6.5%萬霉靈或5%百菌清粉塵劑3千克噴霧,7天1次,連噴2—3次;還可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2—3次。
病毒病。用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83增抗劑100倍液,或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噴霧,7天1次,連噴2—3次。
褐斑病。田間發(fā)病初期可噴施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10天1次,連噴2—3次。
其他病害如青枯病和疫病,如若發(fā)現(xiàn)病株,就要帶土清除,然后進行土壤消毒處理。
蚜蟲、粉虱等蟲害:用溴氰菊酯、吡蟲啉、聯(lián)苯菊酯、藜蘆堿等防治。
草莓果實發(fā)育天數(shù)一般30天左右。早、中、晚熟品種有所不同,最短的18天,最長的40天。確定草莓適宜采收的成熟度要依品種、用途、和距銷售市場的遠近綜合考慮。遠距離銷售,七、八成熟采收為宜;就近銷售,全熟時采收,不宜過熟;加工果醬、飲料的全熟時采收。采收時用指甲在距果實1厘米外掐斷果柄,輕采輕放。采收所用的容器要淺,底要平,采收后按不同等級的果實分別包裝擺放,不宜過多疊放果實,避免機械損傷。果實采收后在溫度為0℃,相對濕度為90%—95%的環(huán)境中最佳,所以宜在清晨或傍晚氣溫較低時采運果實,運輸過程中應防止日曬,避免碰撞和擠壓。
(作者單位:盧龍縣盧龍鎮(zhèn)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