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yè)要聞
我省小麥一二類苗達92%
我省小麥從南往北已陸續(xù)返青,生產管理進入關鍵時期。近日,省農業(yè)廳組織省小麥專家顧問組對全省小麥生產情況進行實地考察,研究提出了《河北省2014年小麥春季管理技術建議》。
專家認為,總的來看,在冬前播種基礎扎實、管理措施到位、群體合理充足、個體敦實健壯的基礎上,全省主體麥田苗情長勢良好,越冬狀況較好,群體、個體優(yōu)勢得到保持,返青適時提早,全省一二類苗比例提升到92%,是歷史上較高的一年,為小麥均衡高產奠定了基礎。
但同時,由于部分麥田播種量偏大,加上冬前積溫較多、越冬期氣溫較高,造成分蘗多、群體大,畝莖數超過120萬的麥田倒伏威脅加大。由于秋季雨少、冬季雪少,部分麥田未澆封凍水,加上整地質量差,目前部分麥田旱情顯現,并有進一步發(fā)展的可能。由于越冬期氣溫偏高,不利于降低病蟲草越冬基數,春季病蟲草的威脅較大,目前紅蜘蛛在部分麥田已經發(fā)生。
專家建議,小麥春季管理的關鍵是通過促控措施,協調群體與個體、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的關系,實現合理群體結構,爭取穗大、粒多。具體措施上,要突出抓好麥田鎮(zhèn)壓保墑、春季肥水管理、控旺防倒、科學防災減災等措施。
專家提出,早春管理的主要目標是控群體,使群體達到合理的結構。對未澆封凍水、墑情較差的麥田,在小麥返青后要突出抓好機械化鎮(zhèn)壓措施的落實,以破除板結、踏實土壤、起到提墑保墑的作用,在墑情不至于影響小麥正常生長發(fā)育的情況下盡可能保墑,為推遲春季第一次肥水奠定基礎。要堅持因地因苗分類管理的原則,科學運用第一次肥水。一類麥田以“控”為主,將第一次肥水推遲到拔節(jié)期;三類麥田以“促”為主,第一次肥水掌握在起身期實施;二類麥田“促控”結合,以調控合理群體為主要目標,第一次肥水掌握在起身至拔節(jié)期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