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先友
(河南牧業(yè)經濟學院,河南 鄭州 450011)
合理化訓練體系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
鄢先友
(河南牧業(yè)經濟學院,河南 鄭州 450011)
大量實踐表明,在體育教學中采用合理化訓練體系能大大提高體育教學設計的科學性,對發(fā)揮體育運動的良好健身效果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論文分析過量運動和運動不足對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認識合理化訓練在體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對怎樣開展合理化訓練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合理化訓練;體育教學;過量運動;運動不足;合理化訓練體系三主項
青少年,還處在身心發(fā)育的關鍵時期,過量運動造成的危害性會更佳明顯。首先,學生的身體就像個彈簧,而體育訓練的強度就像作用在彈簧上的力,過度的用力會造成彈簧的損壞。過量運動也一樣,會嚴重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如,過量的運動會影響女生的生理周期,過量的運動會造成學生的貧血、眩暈、嗜睡,無法堅持正常的學習等不良情況的發(fā)生。例如:蔣某同學,因擔心自己肥胖,每天堅持大量的運動,后經常感覺腹痛、頭痛、渾身乏力。經檢查被確診為缺鐵性貧血。其次,過量的運動會造成學生的心理疾病。一方面,過量的運動容易使學生形成運動依賴,一旦不運動就會渾身不舒服,急躁、易怒、易情緒化,不利于學生健康心態(tài)的形成。另一方面,過量的運動會造成學生的心理壓抑感,長期下去會導致抑郁癥、孤僻癥等,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再次,過量運動容易使學生受傷。第一,過量的運動會使肌體長期處于一種疲勞狀態(tài)下,疲勞的積累會使肌體受損,易對學生造成一些疾病、傷痛。第二,過量的運動會使學生的反應能力、判斷能力等下降,增加了跌倒、撞傷等意外的發(fā)生幾率。例如:姚某某,特別喜歡踢足球,在一次課外活動中,他持續(xù)在場上劇烈活動一個多小時也不愿下場,后體力不支被一個摔倒,造成左腿骨折??傊^量的運動會造成學生的身心疲憊,而且增加了運動意外發(fā)生的幾率,在體育教學中,訓練一定不能安排過量,不安全、不健康的體育運動就會失去運動的意義,是體育教學的效果難以保障。
隨著社會對體育運動的重視,體育訓練在促進身心健康方面的意義已得到廣泛的關注,青少年學生作為我國的未來,其身心素質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運動的不足勢必會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首先,不愛運動的學生愛生病,身體素質差,抵抗力較弱。一方面,現代學生的營養(yǎng)供給都較好,運動量不足容易導致學生肥胖,引發(fā)一些疾病。如糖尿病等中老年疾病,現在已經逐漸地在學生群體中出現。另一方面,運動量的不足會導致學生無精打采、不思飲食,容易患上感冒等疾病。還會是學生的身體羸弱,經受不起挫折、困難。其次,運動量不足不易于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不運動、少運動,使學生運動能力下降、懶惰、懶散,不利于學生心理情緒的釋放,滋生了學生心中不良情緒的發(fā)展,易導致學生抑郁、煩躁等心理現象。
綜上所述,過量的運動和運動的不足都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易導致一些身體或心理上的疾病。由此可見,第一,合理化訓練科學的滿足了學生的運動需求,增強了學生的身心素質,提高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使學生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減少了疾病等對學生的侵襲。同時,又避免了運動過量給學生帶來的危害,使學生的身體狀態(tài)能保持在最佳狀況。其次,合理化訓練確保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在適當的運動中,學生的不良情緒得到釋放,避免了不良情緒的積累和發(fā)展,減少了學生患抑郁癥、煩躁癥等心理疾病的幾率,確保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再次,合理的體育運動不但有助于學生身心素質的提高,還能有效避免了體育運動對學生有可能造成的傷害,增強了體育教學的安全性。同時,鍛煉了學生的敏捷度、反應能力、判斷能力等,使學生面對突發(fā)狀況能夠及時地、合理地處理,避免了一些運動中跌倒、碰撞等意外的發(fā)生。
要發(fā)揮運動訓練合理化,最重要的就是確保學生運動負荷的合理化。運動負荷的不合理會造成訓練合理化成為空談的結局。首先,深入認識運動不足和運動過量對學生造成的身心影響,避免學生疲勞運動和懶惰性,使學生的運動量始終保持在學生肌體能承受的范圍內。其次,在體育教學中,應充分結合學生身體特征,設計適合學生鍛煉和運動發(fā)展的教學計劃。充分發(fā)揮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確保學生運動的積極性和有效性。一切以“為了學生”為基本出發(fā)點,科學的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再次,體育運動在于持續(xù)、堅持,才能達到最佳的運動效果。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體育訓練的合理安排,科學的調整體育運動的時間和強度,不要用一個標準來衡量每一節(jié)體育課。如寒暑假后,學生長時間未進行體育活動,肌體僵硬,缺乏運動條件。在體育教學要適當地調整訓練負荷量,合理安排學生的素質恢復期,使其逐漸過渡到運動的最佳狀態(tài)。
合理化訓練體系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不但要注意運動負荷的合理化,還有確保運動項目設計的合理化。例如,在教學中,運動負荷并未超出學生負荷,但學生卻表現出過度的疲憊、精神萎靡等。這與體育訓練項目的設計有很大關系。一方面,訓練項目設計的過于單調、枯燥,容易引起學生體育感受疲勞,在心理因素的影響下,學生的運動能力就會下降,就會表現出過度的疲勞。另一方面,訓練項目也不易安排的太過激烈,會使學生在“忘情”中超越運動承受范圍,造成運動的過量。在體育教學中,第一,確保訓練項目的多樣性,從走、跑、跳等多方面滿足學生對體育運動的體驗需求,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教學的興趣。其二,確保訓練項目的新穎性,如訓練跑步,不能只安排學生跑。應和其他的運動方式結合起來,激發(fā)學生運動的興趣,使學生在快樂中享受體育。再次,多樣化運動器材。除常規(guī)的跳繩、球類等,還可以增加學生經常玩的沙包、呼啦圈等,增強體育運動的多樣性、趣味性。
學生運動強度的合理安排和學生自身的身體狀況變化、心理變化等也有很大關系。如學生大病初愈的情況下就不適宜參加運動強度大的體育訓練,應留給學生適當的緩解、休整時間。又如女生在生理周期應減少運動。此外,學生精神萎靡、情緒低落、睡眠不足的情況下也不適宜參與體育訓練。在這些情況下,體育教學應密切關注學生狀態(tài),適當的調整訓練項目,提高學生運動的效果,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此外,還應積極的關注體育教學環(huán)境的變化,確保訓練場地、條件的合理性。如多霧、過冷的天氣不適宜室外運動,應選擇室內教學。
合理化訓練體系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避免了體育運動的盲目性,有效地防止了運動不足和運動過量的發(fā)生,規(guī)避了體育教學中的一些不科學訓練方式,促進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如:合理的運動促進了學生血液的循環(huán),增強了學生身體各器官的協(xié)調能力和運動功能,有效地預防了一些疾病的發(fā)生,促進了學生的身體健康??傊侠砘柧汅w系應用到體育教學中是確保學生有效、有益運動的基礎,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有積極的作用。
過度運動會造成學生運動中的不安全因素的增加,適當運動則可以解決這一難題。首先,適當運動不會使學生有疲勞感,還會使學生保持充沛的精力,增強了學生的活力。在良好的身體素質和精神環(huán)境的影響下,學生處理突發(fā)情況的能力增強,避免了在體育教學中受傷情況的出現。其次,合理化訓練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避免了學生因運動過量或運動不科學造成的肌肉損傷、骨折等危險,增強了體育教學的安全性。再次,合理化訓練使學生對運動的科學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樹立了學生的安全運動、科學運動的觀念,提高了學生體育學習效果。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能積極地體會到教師對于運動項目合理安排的理念,在教師教學態(tài)度的影響下,學生會逐漸形成科學的、主動的運動意識,提高了體育教學的效果。
素質型人才的培養(yǎng)是我國教學改革的基本要求,而身心的健康發(fā)展是學生學習和持續(xù)學習的基礎。要培養(yǎng)素質型人才就必須堅持科學的、合理化的體育教學理念。首先,合理化訓練體系的應用對學生身心健康的積極意義是確保學生學習、生活良好身體狀態(tài)的關鍵。如果學生三天兩頭生病或總是一種病怏怏的狀態(tài),又怎么能夠搞好學習。其次,合理化訓練提高了學生對體育運功的參與積極性。適當的、合理的運動使學生感到身心放松,提高了學生的健康水平和生活、學習質量。同時,學生又能在體育教學中感受到體育運動了樂趣和益處,使學生愿意主動的接受體育鍛煉,積極地參與體育鍛煉中,促進了學生終身運動意識的形成,為我國全民運動、全民健身打好了基礎,對提高我國人民綜合身體素質有積極的作用。總之,合理化訓練體系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確保了學生體育運動的健康、快樂,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身心素質,使學生能夠在安全、科學、健康的體育課堂感受體育運動的魅力,使他們愛上體育課、愛上體育運動。
體育教學不同于體育專業(yè)訓練,也不同于軍隊訓練。體育教學的目的更多的偏向與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不是體育成績的突破,運動極限的挑戰(zhàn)。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更多的民主性、趣味性。首先,合理化訓練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使教師對體育訓練強度的安排更為合理,滿足學生運動需求的同時又不會使學生疲憊不堪,發(fā)揚了“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學宗旨。其次,合理化訓練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豐富了體育教學的內涵,使枯燥、乏味的體育運動變的活潑、有趣,增強了師生間的互動,培養(yǎng)了師生之間默契、和諧的感情,提高了教師榜樣力量的發(fā)揮。同時,又表現出教師的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增強了教師對學生行為的影響力,促進了學生不良習慣、不健康思想的糾正。再次,合理化訓練體系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增加了教師和學生的溝通機會,使學生愿意主動的和教師進行交流,對于學生體育運動、心理方面的一些疑惑教師也能及時地掌握,并結合學生狀況給一些建議或積極的引導,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在這樣的情感交流下,師生間形成了一種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和睦氛圍,提高了學校的教學質量和社會影響力。促進了健康運功、快樂運動、和諧校園的發(fā)展。
現代社會對學習的“育人”職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社會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復合型人才,高智商、高素質的人才。因此,在育人方面,體育教學要發(fā)揚“以人為本”精神,合理的、科學的安排體育運動,將合理化訓練體系引入到體育教學中,逐漸實現體育教學改革的完善,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素質型人才。此外,要積極地發(fā)現具有特殊體質體育人才,對有體育潛能的學生必須重視對其的開發(fā)和培養(yǎng),實現學校育人的“因材施教”。總之,在合理訓練的基礎上不斷地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和運動能力,使學生的身心素質達到更高的水平,提高學生生活、學習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yǎng)優(yōu)秀的素質型人才。
[1]顧坤.中學課余體育訓練的研究——以開封市第二十五中學為例[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3,(9):59-60.
[2]白海軍,高云麗.計算機虛擬現實技術在高校體育訓練中的應用研究[J].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學報,2013,(3):105-107.
[3]陸泓.淺談中學生體育訓練中的運動損傷及預防[J].中國市場,2013,(13):60-61.
G807
A
1673-2219(2014)05-0219-03
2013-01-07
鄢先友(1982-),男,湖北荊州人,河南牧業(yè)經濟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學校體育、運動訓練。
(責任編校:張京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