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冰巧
(中國地質大學 外國語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63)
語用失誤與英語教學
袁冰巧
(中國地質大學 外國語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63)
本文著重探討了語用學理論及語用原則在教學中的運用,指出并分析了產生語用失誤的原因,并就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希望能減少或者避免英語教學中的語用失誤.
語用學;語用原則;語用失誤;語用功能
語用失誤是指說話人在交談中的語言是符號關系正確無誤的句子,但說話的方式或場合是不合習慣或不恰當?shù)模瑥亩荒苓_到預期的交際效果.在英語教學中,常常有教師會發(fā)現(xiàn)某些學生對基本的語音、語法、語義知識比較熟練,但在使用時往往出現(xiàn)使用不當?shù)那闆r,不知道什么時間或場合使用以及對誰可以或不能使用.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教師在平時只注重基本語言知識的講解,而不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本文作者嘗試從語用學的角度對學生們常見的語用失誤作了分析,也對減少失誤和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進行了一些探討.
語用學是語言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以語言意義為研究對象.關于語用學的定義有許多種,但是,“話語意義”和“語境”是它的兩個最基本的概念.也就是說,語用學研究在特定情境中的話語所包含的意義,研究如何通過具體的語境來理解和使用語言.
語用原則就是總體上制約話語實施者在特定語境中合理選擇語言手段有效實現(xiàn)話語意圖的原則.從現(xiàn)有研究結果看,語用學一般將它們歸納為合作原則和為補救該原則而提出的禮貌原則.
1.1 合作原則
人們正常的語言交流不是一系列毫無關聯(lián)的話語組合,而是相互合作的.為了保證會話的順利進行,談話雙方必須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則.美國語言學家格賴斯(Grice)把語言交際中相互合作的基本原則稱為合作原則.它細分為以下四條準則:
a.量的準則(言語信息不多也不少)
b.質的準則(言語行為中努力說真話)
c.關系準則(交際雙方所說的話要有關聯(lián))
d.方式準則(所說的話要清楚明白)
1.2 禮貌原則
在語言交際中,應當遵循“合作原則”,也就是談話雙方應當以最直接、最高效的方式進行交流.但在實際情況中,人們經(jīng)常會有意違反“合作原則”中的某項準則,從而形成了特殊的會話含義.由于合作原則不能解釋人們?yōu)槭裁匆諒澞ń堑恼f話,英國著名語言學家利奇(Leech)提出了“禮貌原則”.這進一步補充和完善了“合作原則”.“禮貌原則”可細分為以下六個準則:
a.得體準則(盡量減少有損他人的觀點)
b.慷慨準則(盡量讓別人多得益)
c.贊譽準則(盡量多贊譽別人)
d.謙虛準則(盡量多貶損自己)
e.一致準則(盡量增加雙方的一致)
f.同情準則(盡量增加雙方的同情)
利奇認為要結合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才能充分的理解交際時人們的言外之意.如下面兩例:
(1)A:We’ll miss Jim and Mary,won’t we?(我們會想念吉姆和瑪麗的,對嗎?)
B:Well,we’ll miss Jim.(是的,我們會想念吉姆的.)
(2)A:Someone’s eaten the icing off the cake.(有人把蛋糕上的鮮奶吃掉了!)
B:It wasn’t me!(那不是我!)
例(1)中,B違反了合作原則中的量的準則,他故意不說Mary而只說 Jim,很可能是由于他不喜歡 Mary,但不好直說,就用這種間接地方式表達.這促使他違反了合作原則,遵循了禮貌原則.例(2)中的 B違反了關系準則和方式準則,意在暗示吃蛋糕的是別人,但他卻不說出到底是誰.以上兩例說明禮貌原則在某些時候會對合作原則起到補救的作用.
這些語用原則的實用性非常強,因為它們針對的是語言在具體情況下的運用.因此,我們應當將它們與英語教學相結合,以指導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
語用失誤是跨文化交際中的常見現(xiàn)象.研究語用失誤對于英語教學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一般認為,當說話人在言語交際中使用了符號關系正確的句子,但是不自覺的違反了人際規(guī)范、社會規(guī)約或者不合空間、時間、不看對象等,導致交際行為中斷、失敗或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這種性質的錯誤就叫語用失誤.
語用失誤主要分為兩類:語言交際語用失誤和社會交際語用失誤.
2.1 語言交際語用失誤
語言交際語用失誤主要包括三類:①語言形式正確而功能錯誤;②語言功能正確而形式錯誤;③語言形式和功能都正確,但不符合語境的要求.
如我的一位同學和幾位留學生是好朋友.有一次那幾位留學生邀他一起去黃鶴樓玩,他已經(jīng)去過了,所以沒打算去.其中一位留學生朋友跑來問他:Aren’t you going to the Yellow Crane Tower?他回答說:Yes,I don’t.這顯然是中式英語,不符合英語語言的表達習慣.在英語中,回答這種否定疑問句是根據(jù)事實來回答的.事實是肯定的用 Yes,I do,事實是否定的用 No,I don’t,所以他應該回答 No,I don’t.
再比如,一位同學在街上碰到一個外國人向他問路,他熱情的給那個外國人指路,老外非常感激,說:Thank you very much.他回答說:Never mind.他是想表達不用謝,但是never mind意思卻是沒關系,用來回應別人的道歉.
總之,發(fā)生語言交際語用失誤是由于語言交流障礙.語言交流障礙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①上下文失誤:忽視了說話人在特定條件下的話語意義和所指范圍;②語義失誤:使用了歧義詞或措辭不當;③語言的功能與形式不對等的失誤:忽視語言功能與語言形式的關系.
2.2 社會交際語用失誤
何兆熊在《語用學概要》中指出:要想成功的進行跨文化交際,交際雙方除了要使用相同的語言外,還必須對自然世界有相似或相同的看法,也就是說他們應具有一些共同的背景知識.這種背景知識就是語用前提.社會交際語用失誤之所以產生,就是因為說話人缺乏語用前提,面對不同文化背景的交談者或不同的場合,不能得體的使用語言.
(1)稱呼方式差異引起的社交語用失誤:
(一位職員向他的老板 Green先生打招呼)Hello,Green Manager.這種稱呼方式是不正確的,英語中稱呼別人應該把職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所以正確的稱呼是 Manager Green.
(2)不注意談話對象的身份而引起的社交語用失誤:
(A與 B初次見面)A問 B:what’s your name?A這里太不禮貌了,問別人的姓名應該用委婉、請求的語氣.他應該說:May Ihave your name?或 could you tellme your name?
(3)不同國家的人民傳統(tǒng)觀念差異也會引起社交語用失誤:
比如在英語國家,13是不吉利的數(shù)字,因此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會常常避免使用13這一數(shù)字.如果交談時不知道這一點,交談雙方可能就會產生疑惑或誤解.
從上面的舉例與分析中,我們不難總結出語用失誤的出現(xiàn)與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注重對學生進行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緊密相關.因此我們在英語教學中,不僅要教授給學生基本的語言知識,還要教會他們如何正確的使用語言,要教他們所學語言的國家的風土人情、社會文化、生活習俗等等,培養(yǎng)他們的語用能力.因此,我們在英語教學中應當做到以下這幾點:
3.1 重視語言功能的教學
一個句子可能有許多不同的語言功能,一種語言功能也可能由許多個不同的句子來表達.例如道歉這個言語行為就有許多種不同的實施方式:
A.直接表達歉意.
a.I am sorry.
b.So sorry.
c.I apologize.
d.Forgive me.
B.承認自己犯了錯誤.
a.It’s my fault.
b.I’m to blame.
C.承諾不再讓類似的事情發(fā)生.
a.I won’t be late again.
b.I won’t do it again.
c.I’ll be present earlier next time.
D.主動提出補償
a.I’m extremely sorry,but Iwillmakeup foryour loss.
b.I’ll buy a new one for you.
因此,學習英語不能只注重語言的具體形式,還要了解這些形式能實現(xiàn)哪些語言交際功能.只有這樣,才能使語言的表達更加準確豐富,交際更加得體.
3.2 創(chuàng)設情景教學,讓學生把語言形式與特定語境結合起來
為了幫助學生認識并判斷語境,英語教師應當在課堂上設置一些不同的語境.教師創(chuàng)設的語境應當真實自然,是現(xiàn)實生活中可能出現(xiàn)的語境.同時應結合其他手段創(chuàng)造真實的氛圍,讓學生受到語境的感染和暗示.下面的例子是具有同一言語功能的結構,在不同的語境下,它們的含義是不同的.
a.Please close the door.
b.Can you close the door?
c.Now,Johnny,what do the adult people do when they come in?
d.Okay,Johnny,what am I going to say next?
a是直接的要求;b是表示請求的常用語,比 a更禮貌;c是大人對小孩子說的話,大人以對小孩進行提示的形式來表達要孩子隨手關門的意圖;d也是大人提示小孩要記住“隨手關門”這個教誨.如果離開了具體的語境,恐怕沒有人能猜出a與d會是具有相同功能的語言結構.
要注意的是,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語境包含的具體因素應當非常明確.如包含的具體的地點、人物及人物身份與交談目的等等.教師應當對這些因素做出明確的解釋.
3.3 在模擬交際活動中使學生掌握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和習俗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教授這些內容:習俗化的語言形式;漢英理解言語行為和實現(xiàn)言語行為的差異;英語中的禁忌話題;漢英文化間談話雙方的社會距離或主從地位的差異;漢英語用原則和文化價值觀念的差異.一旦出現(xiàn)了這些內容,教師應當及時作出解釋和總結.
總之,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在教授學生基本語言知識的同時,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語用能力,讓學生全方位的去學習和使用語言.只有這樣,才能減少甚至避免他們產生語用失誤.
〔1〕James,C.Error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 Exploring Error Analysis[M].London:Longman,2001.
〔2〕Claire Kramsch.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3〕Bachman L.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 in Language Testing[M].Oxford:OUP,2002.
〔4〕孫亞,戴凌.語用 失誤研究在 中國[M].上海: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
〔5〕陸建平,簡慶閩.旅游英語中語用失誤例析[M].上海: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
〔6〕何自然.語用學與英語學習[M].上海: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1997.
G633.41
A
1673-260X(2014)08-01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