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淼,王紅艷
(遼寧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 遼寧 大連 116029)
SEPU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于洪淼,王紅艷
(遼寧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 遼寧 大連 116029)
作為語言的核心,詞匯在英語教學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詞匯的掌握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輸出的效果.近幾年,國內外關于詞匯習得策略的研究碩果累累.然而,對于詞匯教學模式的研究未能給予廣泛充分的關注.本文在 Leo van Lier三“A”原則指導下,試圖構建 SEPU 教學模式,并把詞匯教學與之結合在一起,旨在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析、擴展詞匯的能力.
詞匯教學;三“A”原則;SEPU 教學模式
在語言學習過程中,詞匯是語言的基礎,對外語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詞匯的掌握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輸出的效果.英語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對初中學生英語詞匯量的要求更是明顯增加,話題的廣泛性也給詞匯教學在數量與難度上帶來了明顯提高.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詞匯學習成為了語言學習的“頑癥”,很多學生因為詞匯量不足直接影響他們的聽力水平、閱讀理解、書面表達和交際的能力.因此,在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應采取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來指導教學.在語言學家 Leo van Lier提出的三“A”原則指導下,本文試圖構建 SEPU教學模式,并與詞匯教學相結合,旨在培養(yǎng)學生觀察、記憶、思維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努力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擴展詞匯的能力,最終找到一個最適合學生學習詞匯的好方法.
美國應用語言學家 Leo van Lier在 Interaction in the Language Curriculum:Awareness,autonomy and authenticity一書中提出了語言課堂教學中的三“A”原則,即意識性原則(Awareness)、自主性原則(Autonomy)和真實性原則(Authenticity).
他認為語言意識與社會、認知都有緊密的聯系.不論是有意的學習意識,還是自發(fā)的學習意識,都是語言學習中關鍵性的方面.對于英語詞匯學習而言,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意識到詞匯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詞匯的興趣.
Leo van Lier認為,在自主性原則下,最重要的就是學習動機.動機是制約外語學習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也是影響外語學習效率的最主要的變量之一.而動機又分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內在動機源于自身對所做事情本身的興趣,而外在動機則是外部因素作用的結果.因此,如何使學生意識到英語詞匯學習的重要性,如何激發(fā)他們的內在動機,并將外在因素轉化成內在動機,是做好英語詞匯教學乃至整個外語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真實性原則不僅體現在語言資料的屬性,還應該存在于整個語言學習的過程中.Leo van Lier創(chuàng)造性的講課堂中的真實性劃分為課程真實性、語用真實性和個人真實性.他指出,學生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以具備接受性的心理狀態(tài)為前提,通過不斷參與、聯系,最終實現熟練度的提升.整個語言學習過程以社會交際為動力,在學習意識、自主性和真實性的共同作用下,實現理解力、認知力、掌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提高.
SEPU英語教學模式,即“激發(fā)—體驗—實踐—運用”.這種教學模式強調“語言始于激發(fā)引導(Stimulate),然后是感知體驗(Experience),其次是遷移實踐(Practice),最后再到真實運用(Use).SEPU英語教學模式中的學習主體是學生,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因此,學生的需求與發(fā)展自始至終是教師設計教學活動和組織實施課堂教學的關注焦點.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要重視學生對英語教學內容的感知過程,深化對內容的體驗和理解,在此基礎上,有目的地在設計真實情境,從而進行語言的反復操練,最后實現語言的交際實踐.
3.1 激發(fā)引導(Stimulate)
一直以來,在英語教學中最難推陳出新的就是詞匯教學,但是詞匯量的掌握和運用能力又直接影響著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初中英語教學要引導學生積極嘗試和探究,激發(fā)學生主動實踐并深入探討,形成具有初中生特點的英語學習過程與方法.由此,優(yōu)化利用激勵機制,使學生能夠從興趣出發(fā),充分自覺地應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來學習詞匯,從而達到教學目標.這一點對初中詞匯教學具有重大意義.
但是,詞匯學習短期內見效率低并且有一定枯燥性,這就給學生學習英語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為了避免這個難題影響到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教師在進行詞匯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首先進行激發(fā)引導,使學生對英語學習感興趣,自覺主動地學習詞匯.
3.2 感知體驗(Experience)
3.2.1 指導自主學習,讓學生初步感知詞匯
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需要、認知過程的規(guī)律將認知策略應用在英語詞匯教學中,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策略,并內化為自己的學習策略,最終使學生獲得獨立學習、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要任務是使學生能夠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及拼寫,對構詞法及構詞規(guī)律有一定的了解,并且使學生把拼寫和語音語調結合起來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學生讀完一個單詞后,可將輔音變換進行交替學習,使學生親身體驗感知詞匯,如講lake中的“l(fā)”替換成 b,c,m,s,t等,以培養(yǎng)學生的拼寫能力.也可采取推類的方式:在學習 star,farm,dark,hard這些詞時,先讓學生復習 car,然后讓學生嘗試讀這些詞.在會讀的基礎上,教給學生通過拼讀規(guī)則來記憶單詞,而不是死記硬背.
3.2.2 巧用教具、游戲,讓學生再次感知詞匯
在詞匯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輔助教具(如事物、圖片、幻燈片等)并結合手勢和動作表情引導出新的單詞.這樣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能主動參與進教學過程,自覺將英語單詞同實物或動作聯系起來,長此以往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習慣,達到師生的雙贏.比如在教授身體器官的詞匯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一起來做 Touch的游戲,即教師發(fā)指令,學生邊做動作,邊重復身體部位名稱.老師說:“Touch your mouth.”學生邊 指自 己的嘴 巴, 邊說:“Mouth,mouth,this is my mouth.”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聽力,又加深了學生的記憶.
3.2.3 依托語境,讓學生加深理解詞匯
在引導學生學習新單詞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單詞設入一個語境,讓學生通過語境來揣測單詞的含義.例如:book這個詞,在引入的時候教師可以拿出書本或輔助以語言環(huán)境.如:①This is a book.②I want to book a room.通過實物和語境可以推斷出①中的 book是名詞的書本,②中的 book是動詞“預訂”的意思.學生通過這樣的教授方法可以輕松記住 book的動詞和名詞意思.單詞及常用的語法應用到語言環(huán)境中的時候才會使學生更容易掌握,從而更好的達到教學目的.
3.3 強化操練(Practice)
在學習單詞的同時,學生很自然的會聯想與之相關的單詞及用法.這時教師便可以進行詞匯的強化和擴展練習,將新舊知識進行梳理和歸納,讓學生在學習新單詞的同時鞏固以往的知識,以達到更好的記憶和學習效果.
3.3.1 擴展與歸納
擴展法:面對一個新的詞匯,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首先圍繞主題進行學習,例如將新詞匯作為一個中心詞,之后根據音、形、義進行擴展.在聯想的過程中找出新詞匯與自己以往的知識儲備中的聯系,并重新梳理,便于記憶.
歸納法:將詞匯按照類別進行梳理,從而方便記憶,如形容人的詞匯常用:beautifual,handsome,easy-going, kind-hearted,brave等.
再比如利用構詞法教授單詞,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利用各個詞匯之間有聯系集中呈現,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總結.通過歸 類 和對比,幫助學生理解一些詞加上詞綴如:“dis”,“ful”,“l(fā)ess”等,意思上的區(qū)別,并按類別記憶.
3.3.2 發(fā)散性思維
比如在學習人物時,學生可以把人物外貌和特征用圖表進行發(fā)散思維,讓學生在更輕松有趣中學習英語.也可以自制圖形,讓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培養(yǎng)其獨立思考的能力,發(fā)展學生學習的能力.
3.4 靈活運用(Use)
運用是促進學生牢固掌握詞匯的有效途徑,也是檢驗學生對詞匯理解掌握情況的方法.學生激活原有知識,用新學會的詞匯進行運用,這就是把新知識又納入到原有的知識中去的過程,也就是新知與舊知結合的過程.鼓勵學生建立起自己的詞匯聯系,讓學生激活原有的知識,用新學會的詞進行運用,增加詞匯的復現率.
3.4.1 在句子中運用
詞匯時語言的基本材料,它是句子的組成內容,因此,運用詞匯首先是在句子中運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的方式,給他們任務,讓他們用學過的詞進行有意義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造句.
3.4.2 在語境中運用
利用真實的情景練單詞,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通過模擬情景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在情景交際中運用并掌握詞匯.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機,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運用詞匯的能力和進行交際的言語能力.
詞匯教學在新課程的大環(huán)境下尤為重要,因此教師在教學詞匯過程中要注重將多種教學方法結合起來,使詞匯教學更加具有多樣性,從而使學生感受到學習過程中的趣味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意識性、自覺性,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詞匯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和創(chuàng)造力,同時通過語境使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詞語的含義及用法,提高教學質量,最終使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有顯著的提高.
〔1〕Harmer,J.How to Teach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Van Lier,L.Interaction in the Language Curriculum: Awareness,autonomy and authenticity [M].New York: Longman,1996.
〔3〕紀曼然.思維導圖對于英語詞匯教學的啟發(fā)[J].當代教育論壇,2010(1).
〔4〕譚肅暮.激勵機制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實踐與運用[J].新課程學習(中),2012(2).
〔5〕王緒東.在語境中學習英語詞匯知識的策略[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09(2).
G642
A
1673-260X(2014)08-0140-02
本文系 2012 年度遼寧師范大學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立項(七)階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