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陽
(淮北師范大學,安徽 淮北 235000)
基于文學文體視角看《傲慢與偏見》風格的對等翻譯
陸 陽
(淮北師范大學,安徽 淮北 235000)
本文以簡·奧斯汀的代表作《傲慢與偏見》為例,從文學文體學的角度對文學作品風格的對等翻譯進行探討。
文學文體;《傲慢與偏見》;對等翻譯
《傲慢與偏見》作為一部在世界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文壇巨著,憑借巧妙的構思和精煉、獨特的語言使用備受讀者追捧。在其被介紹入我國后,更是出現(xiàn)了多個版本的翻譯。不同譯者在翻譯過程中不同的側重點導致了譯本對于《傲慢》與偏見的小說風格有著不同的展示。本文通過對三種譯文的分析,探究翻譯過程中最大限度地完成文學作品風格對等翻譯的有效途徑。
《傲慢與偏見》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
Pretend modesty often is nonsense, sometimes just is the beat around the bush boast.
譯文一:假裝謙虛往往就是信口開河,有時候簡直是拐彎抹角地自夸。
譯文二:虛偽的謙卑不僅僅是真正的盛氣凌人,更多的時候往往表現(xiàn)為欲蓋彌彰的洋洋自得。
譯文三:那些表面上十分謙虛而內(nèi)心卻驕傲自滿的人,在生活中自以為是地處處宣揚,這些人在向別人表現(xiàn)自己待人接物有禮貌的同時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向別人旁敲側擊地展現(xiàn)著自己的與眾不同。
在本句話中,奧斯汀使用“nonsense”、“beat around the boast”這些意味深刻的形容詞匯,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那些道貌岸然的紳士表現(xiàn)出來的謙虛背后的真實意圖,揭露出這種做法完全是在向別人進行炫耀與自我標榜。在對本段的翻譯中,三段譯文全部對作者所要傳遞出的真正意蘊進行了詳細而具體的闡述,尤其是譯文三,以現(xiàn)實中的例子對客觀事實進行彰顯,使本句話有了真正的主語,更方便讀者理解與想象這種洋洋自得卻又表面上十分謙虛的偽君子形象。這三種不同的翻譯手法盡管最大限度上還原了作者想要表達的真實內(nèi)容,卻沒有在語言詼諧、諷刺風格上作出有益的嘗試,從而影響了原著的表達效果。
在不同段落之間,利用相應的語法以及詞匯連接手段,將意思相距甚遠、情節(jié)之間關系并不密切的部分有效地融合在一體,從而實現(xiàn)整部作品之間自然的過渡以及不同篇章之間的有機統(tǒng)一,是一部小說得以順利完成的重要手法之一。在具體的小說構思過程中,作者通常使用前后照應、詞匯代替、省略、連詞等方法完成章節(jié)之間的銜接。在《傲慢與偏見》中,奧斯汀最擅長使用的段落銜接手法便是照應。該種修辭手段的有效運用,使不同語句段落間的關系實現(xiàn)了順利過渡,更省略了大量不必要的語句運用。如:
原文:It will be buried in too deep feelings sometimes is a bad thing. If a woman to cover up his own love of the man's feelings, she may have lost his chance.
譯文一:將感情埋藏得太深有時是件壞事。如果一個女人掩飾了對自己所愛的男子的感情,她也許就失去了得到他的機會。
譯文二:一個女孩子倘若因為矜持而將對異性的愛慕深藏心底,這也許會讓她這輩子都無法擁有與心愛之人共度一生的機會,因此深埋內(nèi)心的感情不一定總是好事。
譯文三:女孩兒們,喜歡一個人就告訴他吧,深埋在心中只是默默地喜歡,也許你失去的將是與這個人一生攜手的機會。
在本句話中,“she”、“he”分別指的是女孩兒和男孩兒。作者在該句話的前一部分便將二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一語中的的分析,直接使用最簡單的人稱代語“she ”、“he”便能最大限度地進行情節(jié)敘述。三個不同的譯文盡管翻譯的方法差異相對較大,然而在對句子意思的翻譯以及指代、照應關系的運用上,全部使用了精準、簡單的翻譯手法,對原著的整體語言風格上進行了一定限度的再現(xiàn)。
在《傲慢與偏見》一書中,作者在對不同人物語言的選用上十分注意對戲劇張力的運用,這對人物性格、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以及角色之間的沖突展現(xiàn)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對話過程中人物對說話對象的有意誤讀
對交談對象使用語言進行有意識的誤讀是現(xiàn)實生活中常見的一種交往誤區(qū)。除卻交談雙方文化背景、風俗習慣以及修養(yǎng)不同的客觀因素影響外,在種種現(xiàn)實因素差異不大的情況下,也十分容易出現(xiàn)交談雙方中一方對另外一方語言的刻意誤讀,從而引起不必要的誤會?!栋谅c偏見》中,奧斯汀很善于利用有意誤讀的方法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和可讀性,從而使整部小說情節(jié)更加戲劇化地向前發(fā)展。如達西先生第一次向伊麗莎白小姐的告白中,伊麗莎白小姐并沒有放開對達西先生的偏見心理,因此面對達西先生一不小心說出的“It pains me to say this, but it was the lack of propriety shown by your mother, your three younger sisters - even, on occasion, your father. Forgive me.”伊麗莎白小姐不依不饒。達西先生說自己喜歡她,為什么阻止她姐姐與賓利先生結合時,伊麗莎白小姐滿懷怨意地對其進行一一反駁并不屑一顧地進行質疑。作者通過對該種語言方式的有效運用,傳神地刻畫出這一階段達西先生與伊麗莎白小姐無法緩和的矛盾,并為兩人故事的進一步開展提供了一個巨大的懸念支持。
(二)引語的有效使用
奧斯汀作為一名文學功底十分扎實的作家,在故事展開過程中善于采取各種各樣的修辭手法,使得司空見慣的語言交流方式變得妙趣橫生,沖突隨處可見。在修辭手法的選用過程中,作者對引言這種能夠反映說話對象心理特點的修辭技巧的具體應用達到了爐火純青的運用狀態(tài),如:伊麗莎白與達西先生交談過程中說道:“I’m sure that the feelings which, as you’ve told me‘ have hindered your regard’, will help you in overcoming it”.譯文為:“那么我能否問你,為什么你說喜歡我是違背了你自己的判斷力?要是我果真是無禮的,那么,這還不夠作為我無禮的理由嗎?”不僅僅對話雙方的交談內(nèi)容、雙方情緒被有效地調動起來,故事開展過程中并不在交談現(xiàn)場的具體人物也參與了進來,使得一次簡單的兩人交談同時出現(xiàn)三人以上人物同時出現(xiàn)的交談效果,極大地豐富了情節(jié)的沖突性。
《傲慢與偏見》多次使用了令人嘆為觀止的修辭手法,整部作品顯得妙趣橫生,這是本書得以被讀者以及文學評論家一致認可的基本原因。本部小說無處不在的文學文體選擇,使得奧斯汀對主人翁之間玩世不恭、勾心斗角以及步步試探的情節(jié)刻畫得入木三分,為刻畫故事整體風格作出了十分有益的嘗試。
[1]張文瑜.文學文體學在小說反諷翻譯中的應用[J].語言與翻譯,2010(2).
[2]張芹芹.試析譯者主體性在文學翻譯中的體現(xiàn)——以《傲慢與偏見》的兩個中譯本為例[J]. 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7).
[3]陳春媚.試析《傲慢與偏見》開頭部分的中譯[J].韶關學院學報,2010(1).
[4]魏李隼.小議文本的文體解讀——兼議《傲慢與偏見》中幾處翻譯[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
2013-12-19
陸陽(1977- ),女,安徽淮北人,淮北師范大學講師,碩士,從事翻譯理論與實踐研究。
H059
A
2095-7602(2014)03-00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