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權(quán)
上世紀60年代,一位剛從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畢業(yè)的小伙子來到曼哈頓市區(qū)一家開張不久的超市里上班,這家超市很小,只有他和老板兩個人。
超市坐落在一條還算繁華的街道,為了攬到更多顧客,老板盡可能地增加了商品的種類。然而不可思議的是,超市的生意卻似乎一直好不起來,甚至經(jīng)常出現(xiàn)顧客在東挑西看好一陣之后,卻空手離開的現(xiàn)象。半年下來,老板甚至有了不想再繼續(xù)經(jīng)營的念頭。
小伙子心想任何事情都肯定是有原因的,他要幫老板找出癥結(jié)所在。幾天后,有一位中年男子走進店里來,徑直走到調(diào)味品柜,然而他對著那一大堆番茄沙司和花生醬愣了好一陣子,竟然又什么也沒有買,空手走出了超市。
老板像是發(fā)現(xiàn)了什么似的對小伙子說:“看來我們還需要準備更多品種和品牌的貨物,這樣才能讓顧客買到他們滿意的商品!”說完,他拿出進貨單,在每一樣商品后面都加上十多個品類,然后把單子交給小伙子,讓他憑單子去進貨。
小伙子接過單子后,遲疑了,他突然問老板說:“反正沒什么事情,我去書店里租幾本書來給你看好嗎?”
老板心想反正也是閑著無事,看看書也不錯,便同意了小伙子的建議。幾分鐘后,小伙子捧著整整50本書回到了店里,他把這些書堆在老板面前的辦公桌上說:“借來了!”
老板被小伙子的這個舉動嚇了一跳,他拿起這本看看,又拿起那本翻翻,納悶地說:“這么多書,我該看哪一本才好呢?”
小伙子聽老板這樣問,很快把書放進箱子里,只在桌子上留下了兩本,他接著問老板說:“這樣呢?”
“我就看這本吧!”老板拿起其中的一本說。
這時,小伙子不失時機地說:“50本書放在你面前,你無法選擇自己該看哪一本,而只在你面前擺兩本書,你卻很輕易地作出了選擇,所以我們完全沒有必要繼續(xù)增加新商品!”
“這……”老板困惑地說,“那我們該怎么辦?”
“撤掉大部分可有可無的商品!以花生醬為例,現(xiàn)在的貨架上有40個花生醬的種類和品牌,撤下37種,留下3種平時最暢銷的就行了。很多時候可供選擇的東西太多,反而是阻礙了別人的選擇,而東西少了,反而是在幫助別人選擇!”小伙子接著說,“如果我猜得沒錯,剛才離開的那位男子,他并不是買不到想要的商品,而是定奪不下來該買哪一種調(diào)料!”
正這樣說著,那位男子又回到了店里,這一次,他直接沖向了調(diào)味柜,拎起兩瓶番茄沙司付了錢就走了,看樣子是回家征求過意見了!眼前的這一切證實了小伙子的猜測,老板終于明白了,“多”并不能解決問題,他把那張進貨單揉成一團扔進了垃圾箱,然后站起身來對小伙子說:“一起動手,撤下貨柜上的多余商品!”
老板和小伙子一起,把每一種商品都撤得只剩下3個品牌。這樣一來,不僅降低了不少成本,更為重要的是,幾乎所有的顧客都更喜歡來到這里購物。在之后的兩個月中,他們竟然創(chuàng)造出了之前半年的營業(yè)總額!
幾年后,老板因為身體不適,再無精力經(jīng)營,他把超市交給了小伙子管理。小伙子接手后,每月堅持派人出去調(diào)查市場,不斷淘汰和吸收更好更精更受歡迎的商品進入店里。但是,絕不讓同一商品超過三個品類,而也正因如此,那些供貨商們都非常重視與他的合作關(guān)系,紛紛以更低的價格供貨給他!
就在這種經(jīng)營中,超市的生意越來越好,并且不斷向外擴張,到目前,這家超市已經(jīng)在全美國開設(shè)出了300家連鎖分店,成為了美國最龐大的商業(yè)機構(gòu)之一:“喬氏連鎖超市”。當初的那位小伙子,就是前不久剛從超市CEO位置上退休的喬·庫爾姆!直到今天,“每類商品不超過3種”依舊是喬氏超市的一大經(jīng)營特色。
(責編 穆 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