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波,范 波*
(成都工業(yè)學院 體育部,成都 611730)
體育參與性指個人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即個人參加體育課、體育競賽、戶外體育等活動的積極性程度。國內外許多研究者已對體育鍛煉動機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張銀滿等[1]研究認為體育鍛煉動機也會因為年齡的不同而出現(xiàn)差異,如在減肥塑身動機方面,年輕女性較年長女性表現(xiàn)出較強的積極性和堅持性,中老年人的強身健體動機明顯高于青年人。張中江等[2]認為當代中國大學生體育參與動機具有性別差異性,在體育課程和群體活動中,男生體育參與動機明顯比女生更積極,男生的健康動機與水平、能力動機、社交動機比女生強,而女生的成就動機和外貌動機水平顯著地高于男生;參與動機的性別差異與大學生的生理、心理、傳統(tǒng)性別文化與意識、社會環(huán)境等因素有關。對于成都市大學生體育參與性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鮮有報道。從歷年大學生身體素質測試來看,總體呈下降趨勢,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已成為影響國民素質和綜合國力的大事。因此,針對成都市大學生體育參與性及其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具有積極意義,能為成都市體育教育以及體育管理部門對大學生的體育活動進行指導提供參考[3]。
對成都工業(yè)學院、成都體育學院、四川大學、四川師范大學大二年級30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研究方法:1)文獻資料法。查閱了國內體育類期刊中有關探討學生體育參與性的相關研究資料,檢索詞為“大學生”、“體育參與”、“影響”,分析與借鑒其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2)專家訪談法。對成都市高校體育教師、專家學者進行了訪談,在訪談中主要提出“大學生體育參與的動機是什么”“影響大學生體育參與的學校因素有哪些”“社會環(huán)境對大學生體育參與積極性的影響如何”等問題,并對訪談進行了詳細記錄。3)問卷調查法。對4所高校在校生隨機抽樣方法,填寫《成都大學生體育參與性問卷》,對問卷進行可信度檢驗,發(fā)放問卷300份,回收282份,回收率94%,有效問卷264份,有效率93.6%。
3.1.1 體育課程時間安排的科學性影響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高校體育課具有明顯的規(guī)范性特點,在規(guī)定時間、規(guī)定地點進行規(guī)定體育項目。根據(jù)大學的性質,可分為一般綜合性大學和體育綜合性大學,這兩類大學的課程設置在時間上具有重合性。一般綜合大學體育課程安排在上午3~4節(jié)至下午7~8節(jié)。體育綜合性大學整天都安排體育課程。一般綜合性大學冬季上午和夏季下午的體育課程遲到、曠課和請假率相對較高。因此,體育課程上課時間安排將直接影響學生體育參與性高低。
3.1.2 體育課程內容的趣味性影響學生的選擇意愿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運動的興趣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其中體育課程內容的設置對學生的運動興趣產生直接影響。大學施行體育課程選項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學生對體育運動項目的興趣和學生對自身身體素質進行衡量后作出的客觀選擇,在最大程度上滿足了學生對體育課程內容的認可度。據(jù)調查有82%的學生是因為興趣而選擇項目,因此,體育課程內容的設置對大學生對體育參與性具有積極的影響[4]。
3.2.3 體育課程與畢業(yè)的相關度提高學生體育參與性
體育的參與主體是學生,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途徑有兩種,一是主動積極地參與,二是通過行政和法規(guī)手段加以干預促使其參與。當?shù)谝环N無效時,學校會采用第二種途徑。因此,各高校對促進大學生主動鍛煉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方案,據(jù)調查許多高校將體育課程的完成程度與畢業(yè)掛鉤。比如學生在校期間如有一次或兩次體育課程不及格,將不授予學位。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3.1.4 學校競賽項目的開展應引導學生參與體育運動
學校各種運動競賽的開展有助于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高校一般每年都要舉行大型運動競賽項目如籃球聯(lián)賽、足球比賽、田徑運動會等,各系為了在比賽中奪得較好名次,組織學生提前練習以提高競技水平,在訓練的過程中勢必帶動一批同學參與體育運動。因此,應在學校營造鍛煉身體的氛圍,進而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
3.2.1 網(wǎng)絡的盛行直接影響大學生的體育參與性
網(wǎng)絡是影響大學生體育參與性的主要社會因素。體育賽事轉播、明星運動員的廣告宣傳、電子競技與網(wǎng)絡游戲的興起等,無不影響著大學生的生活方式。
大學都有電子閱覽室或可供大學生接入的互聯(lián)網(wǎng),互聯(lián)網(wǎng)上豐富的信息和娛樂形式,對于獵奇心極強的大學生是一種極大的誘惑,容易導致大學生對網(wǎng)絡產生迷戀,甚至產生網(wǎng)癮。這將極大地擠占大學生們的體育活動時間。同時,隨著通訊設備的快速發(fā)展,特別是3G、4G網(wǎng)絡與移動設備的發(fā)展,為大學生上網(wǎng)以及游戲提供了方便,這進一步擴大了上網(wǎng)的人群。因此,網(wǎng)絡的盛行對大學生體育參與性將產生直接影響。
3.2.2 媒體與體育明星的宣傳對大學生體育參與性產生間接影響
現(xiàn)代傳媒和職業(yè)體育的發(fā)展,推動了體育的傳播。體育明星的示范效益通過宣傳在大學生中得到進一步放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的體育生活,能夠帶動一部分大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據(jù)調查,有85%的大學生能說出1個或1個以上的體育明星的名字,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把體育明星作為自己的偶像。另一方面,大學生通過觀看精彩的體育比賽,能夠從中得到心理的愉悅,并能激發(fā)出參與相應體育運動的行為。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我國運動員以金牌數(shù)量第一的成績傲視群雄,如乒乓球、羽毛球等群眾基礎好的優(yōu)勢項目,通過媒體報道與宣傳在國內掀起了運動熱潮,對大學生的體育生活起到了引領作用。
3.2.3 用人單位對運動技能人才的重視影響大學生對體育的重新定位
多年擴招導致大學生所面臨的就業(yè)壓力十分嚴峻,大學生為了在招聘過程中贏得優(yōu)勢不惜付出最大努力。許多招聘單位為了開展企業(yè)文化,越來越重視員工的綜合能力,員工體育運動能力也是其考慮的因素之一。因此,眾多招聘條件都列出了“是否喜歡運動”或“你會哪項運動”。由此,部分大學生摒棄了體育課是豆芽課的傳統(tǒng)觀念,對體育課進行了重新審視,重視體育鍛煉,培養(yǎng)一技之長。
3.3.1 氣候對大學生體育參與性的影響
學校體育運動受氣候條件的影響較為明顯。學校體育大部分運動項目在室外進行,遇到陰雨天氣將無法進行,如室外籃球、足球、排球、田徑等;個別項目對風較為敏感,如羽毛球、乒乓球、網(wǎng)球等。由于各地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造成氣象、氣候條件復雜多樣,不僅一個地區(qū)與另一地區(qū)氣象、氣候變化不同,而且同一地域內一年四季的氣候亦有差異,一天中的氣象條件也有變化。[4]四川大多數(shù)高校集中在成都地區(qū),具有雨水充沛、夏季高溫潮濕、冬季寒冷多風的特點,而學校體育一般在室外開展,受氣候影響相當明顯,雨季室外運動難以開展,所以氣象、氣候等運動環(huán)境因素對大學生體育的參與性有較大影響。
3.3.2 場館設施的完備程度對大學生體育參與性的影響
體育活動的進行需要一定硬件條件為基礎,體育場館是高校開展的體育項目的重要硬件條件之一,如籃球、足球、羽毛球、排球、乒乓球、網(wǎng)球、田徑、健美操、武術等[4]項目的開展必須在標準的運動場館進行,才能保證學生的安全與組織的規(guī)范。不同學校運動場館的完備程度不盡相同。大部分學校的運動場館不能滿足大學生的運動需要,特別是一些對運動場地要求苛刻的項目,如攀巖、高爾夫、劃船等。而傳統(tǒng)項目如籃球、排球、羽毛球等因場館的完備程度和保養(yǎng)程度都將影響到大學生參與體育的積極性。雖然健身、健美、瑜伽、跆拳道、攀巖等新型休閑體育項目進入了校園,但因缺乏課外指導而影響了學生鍛煉效果。有的高校體育場館商業(yè)化運作,好的設備、器材和環(huán)境優(yōu)良的場館沒有很好地利用起來為學生健身鍛煉服務,從而影響了大學生自由參與體育活動的行為[3]。
3.4.1 經濟能力對大學生體育參與性的影響
據(jù)調查,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場所一般在學?;驅W校附近的運動場館。學校的大部分場館免費對學生開放,但個別盈利性場館學生要支付一定的費用才能使用。這些盈利性場館比免費場館的服務質量與運動體驗好,對學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其費用制約了相當一部分學生的消費行為。
3.4.2 自我運動興趣的訴求對大學生體育參與性的影響
自我運動的興趣是指個體在某種條件下,出于某種原因主動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的意識,具有一定的延續(xù)性,并能形成長期堅持從事某項體育運動的行為。多數(shù)情況下,是個體在對健康體魄、運動交流或運動成就等因素的激勵下做出的行為。運動興趣是體育行為的準備狀態(tài),它反映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意愿和大學生計劃投人參與體育活動的努力程度。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也可能隨著心情或客觀事件的發(fā)生而變化[4]。
3.4.3 身體健康狀況對大學生體育參與性的影響
運動是通過人體肢體運動實現(xiàn)的,需要有良好的身體條件做保障,如肌肉力量、耐力、速度、柔韌、靈敏等。大多體育項目需要人體具有較強的活動能力,如果人體在某些方面有缺陷,將嚴重影響體育運動的公平、公正性,這將打破運動規(guī)則,導致運動失去競爭性,從而影響人們的參與積極性。另一方面,項群理論把運動項目對人體體能的不同要求劃分為不同的項群類,其出發(fā)點就是以身體條件為基礎。因此,身體條件是影響大學生體育參與性的因素之一。
體育課程時間安排的科學性、內容的趣味性、體育課程與畢業(yè)的相關度、教育工作者的引導作用、學校競賽項目的開展等對大學生體育參與性產生直接影響。大眾傳媒、運動流行趨勢、用人單位對面試者的運動技能的重視是影響大學生體育參與性的社會因素,對大學生體育參與性的心理與動機產生間接影響。氣候、場館設施的完備程度對大學生體育參與性起到限制性作用。大學生的經濟實力、運動興趣的訴求、身體健康狀況是影響體育參與性的內在因素。
為此,提出以下建議:1)為了增強大學生身體素質,提高其體育參與性,應以學校體育為中心,合理安排體育課程內容和上課時間,加強體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2)加大宣傳體育在大學生的就業(yè)、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尤其讓大學生認識到參加體育活動對就業(yè)的重要性。3)建設室內運動場館和風雨操場應對惡劣氣候條件。4)學校針對學生提供實惠的體育運動服務,增加運動項目的指導,提高大學生的體育參與性。
[1]張銀滿.浙江省公安民警體育鍛煉動機的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7):177-178.
[2]姜志明.大學生體育參與動機與影響因素分析[J].運動,2012(41):89-90.
[3]苗士澤.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研究[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10.
[4]崔波.河北省大學生大眾傳媒體育信息需求的調查與研究[D].沈陽:遼寧師范大學,2008.
[5]翁錫全.氣象和氣候條件對體育運動的影響[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1991(4):53-54.
[6]王慧琳.大眾傳媒體育信息影響我國大學生體育生活的實證與理論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