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輝
近年來,隨著社會發(fā)展需要,法制教育已經成為學校德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內容。著力構建學校、家庭育人網絡,結合德育內容扎實開展法制教育,營造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法制教育的氛圍,對于提高學生的法制觀念和守法、用法的能力,對于促進后進生的轉化、預防在校生違法犯罪行為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意識要和德育有機結合
德育在中學生的健康成長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眾所周知,人們生活在社會中,其行為不僅要受到法律規(guī)范的約束,更多還要受道德規(guī)范的引導和制約。德育主要是通過傳統(tǒng)觀念和社會輿論的引導、榜樣的示范及人們的信念來維持。道德行為主要依靠自我約束,同時也與法制密切相關,許多道德規(guī)范在法律條文中就有體現。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具有高尚的情操,可以有效促進自身法律意識的形成和增強。因此,學校應當注意采取多種途徑和措施,組織舉辦如主題班隊會、辯論會、講座、征文、展覽等靈活多樣的教育活動,向學生傳授必要的法律基本常識和基礎理論知識,讓學生養(yǎng)成自覺遵紀守法的良好行為習慣,有效預防和減少中學生違法犯罪行為的發(fā)生,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同時,學校應當強化平日的思想政治工作,著重抓好學生在日常行為方面遵守規(guī)則的養(yǎng)成教育,教育和引導學生樹立法制觀念,填補法制教育空白,掃除學生法律意識的盲點,使學生的法律意識逐步由他律走向自律。
二、營造氛圍,強化學生法律意識
青少年法制教育是全民法制教育和中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加強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質,把他們培養(yǎng)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每所學校和每位教師的神圣職責。針對部分中學生法律意識不夠強和對法制教育課不夠重視的情況,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學?,F有條件,積極籌備,多做宣傳,切實將法制教育開展起來。
第一是加強陣地建設,加大法制教育宣傳力度。要抓住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利用法制教育宣傳欄、櫥窗、黑板報、校園廣播、學校網站等陣地,大力宣傳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法制教育的目的、意義人人皆知。第二是營造法制教育氛圍,不斷優(yōu)化校園育人環(huán)境,通過開展教育宣傳月活動,拉橫幅、貼標語,并適當借助多媒體,使法制教育工作有聲有色,生動活潑。學生每天置身于校園之中,時時處處都能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加強法制教育陣地建設,努力營造法制教育氛圍,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法興趣。只有學生重視法制教育課,學習法律的積極性不斷提高,才能不斷增強法律意識。
三、豐富內容,改進方法,提高法制教育的質量
學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陣地。要注意防止法制教育內容單一化和方法簡單化。老師如果照本宣科、機械灌輸,就會使法制教育流于形式。為了提高法制教育的質量,我們要在豐富法制教育內容、改進法制教育方法這兩方面下功夫。
1.根據教學需要不斷豐富法制教育的內容
教師要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及認識水平,精心組織法制教育的課堂內容,用好法制教育教材。從學校整體看,法制教育的內容可以細化到不同的年級和時間段,要做到年年有主題、期期有重點、月月有目標。如七年級的學生主要以規(guī)范行為、安全教育為主,學習《憲法》《國旗法》《中小學生守則》《中學生行為規(guī)范》等。八年級學生以青春期教育、自我保護能力培養(yǎng)為主,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環(huán)境保護法》《民法》《食品衛(wèi)生法》等。九年級的學生以培養(yǎng)社會適應能力為主,學習《刑法》《國防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兵役法》《消防法》等。
講課時,教師要注意針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選擇典型案例或事例,引導學生用身邊的事例學法、說法。這樣,學生不僅僅是在用頭腦記憶法律,更是在用眼睛看法律,用耳朵聽法律,用心去思考法律,逐步學會明辨是非。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穿插講述一些社會常識,教學生學會保護自身合法權益,避免意外事故的發(fā)生。
我們也可以充分挖掘各學科內容中的法制教育因素,多進行學科滲透。如在語文課、政治課中,教師可以結合《水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環(huán)境保護法》等,對學生進行愛護水資源、森林資源,節(jié)約土地,保護環(huán)境等方面的教育。
2.針對學生特點不斷改進法制教育的方法
堅持面授為主、自學輔導為輔,采用集中學習輔導與分散自學相結合的方式,利用課堂教學,有計劃、有步驟地通過思想政治課、心理活動課、班會課、校本課程等渠道,傳授學生法律知識。在學習中,我們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基本需要,看到學生個性及生活環(huán)境的差異性,以研討式、探究式、辯論式等活動為途徑,進行鮮活的法制教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認可法制教育,并主動參與法制教育活動。
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所謂“請進來”就是加強學校與司法機關的聯系,邀請相關的專業(yè)司法人員上臺講課,做法制報告。所謂“走出去”就是將學生帶出課堂,利用課外時間開展如少年模擬法庭、法制夏令營、假期普法班等形式多樣的課外法制教育活動?!罢堖M來、走出去”的方式,可使法制教育內容豐富生動、形式新穎,利于增強學生學法的興趣,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積極開辟第二課堂,開展學法用法實踐活動。如組織學生觀看法制教育電視片和電影、舉辦法律知識競賽、組織學法用法有獎征文活動、開辦法制宣傳園地、印發(fā)普法小冊子、開展法律咨詢活動等,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增強法律意識和法律觀念。
四、立足學校,優(yōu)化法制教育的效果
法制教育是一項社會系統(tǒng)工程,需要社會各層面的配合參與。我們要把法制教育當作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著力構建學校、家庭、社區(qū)三結合的立體化育人網絡,努力營造一個學法、守法、護法、用法的社會環(huán)境,促進廣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我們要依靠法制教育骨干教師,積極帶領廣大班主任老師參與法制教育,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多研究、多交流法制教育內容。
要把法制教育當作德育工作的重大工程來分階段實施,七年級重點抓過渡,八年級重點抓防止分化,九年級重點抓全面合格。例如,八年級的法制教育重點是“青春自護我能行”。這一專題從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中可能會對學生造成的侵害因素入手,讓學生認真分析造成這些侵害因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什么,應該如何正確防范。我們要通過課堂分析、課下調查實踐、探討交流等多種方法,使學生認識到自己面對外界可能會發(fā)生的侵害時,要把握好自身的可控因素,這是防范和規(guī)避外界侵害最重要和有力的措施。要多與老師、家人溝通,掌握自我保護的正確方法和途徑,增強自我防護的意識,學會使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家庭是學生成長的第一環(huán)境,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素質尤其是法律素質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針對不少家庭法制觀念比較淡薄的現狀,我們可通過寄法律知識小冊子、開辦家長學校等不同渠道對學生家長進行法制教育,并通過學生進行信息反饋。這可以增強家長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給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氛圍。
(責 編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