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姣
我們總是驚嘆折服于名家下筆如行云流水,寫故事跌宕起伏,寫散文深刻雋永。我們總是覺得自己的作文不盡如人意,不夠血肉豐滿,沒有鮮明靈動的靈魂。其實,寫一篇可圈可點的作文并不是件多么困難,多么玄妙的事情。描寫,是最淋漓盡致的表達。寫文章,只有通過描寫,才能做到繪聲繪色、惟妙惟肖。作者通過具體的、形象化的語言寫人、狀物,把客觀對象寫得有聲、有色、有味、有形,使人有親臨其境、如睹其人、如聞其聲、如嗅其味、如見其色、如歷其事的感覺。運用好描寫,你的作文必然增色不少:寫事,便使讀者讀來感同身受;寫景,便使讀者讀后如身臨其境。
環(huán)境描寫,妙在知情識趣
環(huán)境描寫,顧名思義,便是對人物所處環(huán)境,事件發(fā)生時的背景環(huán)境的描寫或者是單純的寫景作文的景物描寫。環(huán)境描寫運用的好能使一篇文章妙不可言。
環(huán)境描寫的秘密并不在于對環(huán)境描寫的多細致多生動,而在于一草一木皆有情。把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移植到周圍的環(huán)境事物身上,以此來襯托文章中心思想。如杜甫有千古流傳的佳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ū緹o淚,鳥本無情,詩人不直接寫自己因家破人亡內(nèi)心悲傷,而是將自身因為國破家亡的傷痛附加在環(huán)境描寫上,主旨便傳達的巧妙生動。魯迅在《故鄉(xiāng)》的開頭寫道:“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xiāng)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地響?!绷攘葞坠P,用環(huán)境的蕭瑟襯托出了內(nèi)心的壓抑,為文章奠定了悲涼的基調(diào)。
外貌描寫,妙在特點鮮明
外貌描寫,也叫肖像描寫,是指文章中對人物的容貌、姿態(tài)、服飾的描寫。成功的外貌描寫,重在抓住人物獨特的外貌特點,使其突出的特點給讀者留下鮮明的印象。如魯迅在《祝福》中對祥林嫂的外貌描寫,“五年前的花白的頭發(fā),即今已經(jīng)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她一手提著竹籃,內(nèi)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已經(jīng)純乎是一個乞丐了?!弊髡卟]有詳盡細致地描寫祥林嫂的五官,穿戴,“瘦削、木刻似的、破碗、空的,開裂的竹竿”,幾個詞,便把祥林嫂淪為乞丐,貧困潦倒,精神麻木的形象給刻畫得栩栩如生。
動作描寫,妙在舉止傳神
. 動作描寫,是通過對人物個性化的行動、動作的描寫,來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種描寫方法。動作描寫,不僅可以塑造人物形象,更能推進情節(jié)發(fā)展。能使一篇文章靈動的動作描寫,一舉一動都能傳神。如《荷花淀》中的水生嫂在得知水生“明天要到部隊去”時,手指不禁“顫動”——葦眉劃破手指,亦是其內(nèi)心思想的顫動,寫出了水生嫂沒有思想準備,舍不得丈夫離去的細微心態(tài)。
動作描寫,更應(yīng)推敲動詞在表情達意時的細微區(qū)別,如看,看遠處叫“遠眺”,看高處叫“仰望”,看低處叫“俯視”。有目不轉(zhuǎn)睛地看,也有虎視眈眈地看,更有含情脈脈地看。能準確把握不同動詞在表情達意時的不同效果,文章中的動作描寫必然能夠傳神。
語言描寫,妙在如見其人
語言描寫,是通過個性化的人物語言來刻畫人物性格的一種描寫方法。使人物語言符合人物性格,是語言描寫成功的關(guān)鍵。著名作家老舍說:“要知道,對話是人物性格的‘聲音,性格各殊,談吐亦異?!边@說明了語言是反映人物性格的鑰匙。
心理描寫,妙在一無遮掩
心理描寫是指在文章中,對人物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的心理狀態(tài)、精神面貌和內(nèi)心活動進行的描寫。是作文中表現(xiàn)人物性格品質(zhì)的一種方法。讓人物一無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聲,說出他的歡樂和悲傷、憂慮和希望,使讀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如一位同學在他的作文中寫道:“我心中的憂慮,像一塊千斤大石,搬不開,挪不開?!敝卑椎?,不加任何掩飾的心理描寫,往往更能喚起讀者共鳴,使文章產(chǎn)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同學們,學會運用描寫,使我們的作文血肉豐滿,使我們的表達淋漓盡致。當你把描寫運用的爐火純青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文字原本才是最生動、最有生命力的表達方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