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如正
(廣西師范學院 外國語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1)
模糊是自然語言的本質(zhì)屬性,人類交際中模糊語言的使用十分常見,模糊語言是人際交往中必不可少的表達方式,正確得體地使用可以促進人際交往。對于模糊語言有兩種不同的定義,一種是從語言學的角度,另外一種是從心理學的角度。Pirece通常被認為是最早使用模糊語言概念的學者,他認為語言系統(tǒng)中本身包含著模糊表達,這種表達是這個語言系統(tǒng)可接受的表達方式。然而Deese認為模糊語言是我們頭腦當中固有的,而不是語言系統(tǒng)中固有的。由此可見,成功的人際交往不在于模糊語言本身,而在于模糊語言的使用者。因此,交際者能夠充分掌握模糊語言的語用功能是成功交際的保證。
根據(jù)查奈爾對模糊語言的研究,模糊語言包括:約數(shù)詞、約數(shù)整詞、模糊量詞、類型標記符以及占位符。這些詞類在人際信息交流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John Stewart認為,人際交流是一種有質(zhì)量的交流過程,所有會話人參與其中并帶著強調(diào)自身和他人人性的態(tài)度去傾聽他人的話語。其中參與的會話人都是具有正常交際能力的人。在特定的交際語境中,模糊語言的恰當使用尤為重要。另外,對于模糊語言的語用功能的正確把握可以提高交際成功的概率。
1.給予適量信息。
一次成功的交際,需要參與者遵循一定的原則。根據(jù)Grice的合作原則中的數(shù)量準則,會話當中應是(1)自己所說的話達到(交談時的現(xiàn)時目的)所要求的詳盡程度:(2)不能使自己所說的比要求的更詳盡。模糊語言在特定語境中的使用,就可以達到信息交流時的現(xiàn)時目的。比如,在《圍城》中方鴻漸與蘇小姐一段對話中有這樣一句話, 鴻漸道:“小胖子大詩人曹元朗是不是也請在里面?”這句話中的模糊量詞“小”和“大”不是要傳遞出曹元朗究竟有多胖,到底有多少文采,而是要表達出他對曹元朗是如何地不屑。在方鴻漸的眼里,曹元朗是一個不學無術(shù),不會寫詩的大胖子。這句話通過使用模糊量詞成功地傳遞“大” 和“小”的內(nèi)在含義。
2.彌補確切信息掌握不足。
根據(jù)Grice的合作原則中的質(zhì)量準則(Quality maxim)(1)不要說自己認為是不真實的話;(2)不要說自己缺乏足夠證據(jù)的話。在人際交流中,說話人會因沒有足夠事實依據(jù)而使用模糊語。有這樣一段對話,
Interlocutor:Now, er let's see erm do you think you parents would encourage you to take part in student activities?
Speaker:Yes, they agree with me. They think they I can benefit a lot during this social practice or volunteer activities or something like that. And when I take part in the students union, they… (楊惠中,2005)
會話中,說話人(Speaker)使用模糊標簽語(查奈爾, 2000)or something like that回答與其對話者(Interlocutor),原因是說話人對其要參加的學生活動并不是完全了解那些活動是屬于學生活動的范疇。句中使用模糊標簽語避免了說話人(Speaker)話語的不真實性,從而順利完成交際和話輪轉(zhuǎn)換。
3.解決時間移位。
查奈爾認為,說話人會因無充足事實依據(jù)在談?wù)撨^去和將來的語境中使用模糊語言。如,奧巴馬和羅姆尼的第二場辯論中,羅姆尼有這樣一句話:My plan has five basic parts. One, get us energy independent, North American energy independent. That creates about 4 million jobs. Number two, open up more trade, particularly in Latin America, crack down on China, if and when they cheat… 句中羅姆尼對于未來創(chuàng)造就業(yè)數(shù)量使用了約數(shù)詞about,是因為羅姆尼對未來就業(yè)機會的創(chuàng)造數(shù)量并不確定,所以在辯論中缺乏充足事實依據(jù),而使用約數(shù)詞about避免了話語失誤。使整個交流順利進行。 同樣,在交際中談?wù)撨^去內(nèi)容也會涉及到模糊語言的使用。 如,一段來自BBC Radio 4訪談節(jié)目You and Yours中的對話:During that day in fact we had three prescriptions for throat lozenges which I think the retail was about 41 pence and a tube of cream for arthritis which was about 58 pence and on all three occasion I said to the patient concerned there’s no point in your paving a pound I will charge you the correct retail price. 說話人因?qū)Ξ敃r購買的價格不確定,使用了約數(shù)詞about描述零售價格模糊了真實價格,從而避免了其話語的不真實性,提高了會話的轉(zhuǎn)換質(zhì)量。
4.禮貌及維護面子。
“禮貌”本身是日常生活行為中具有道德或倫理意義的一項行為準則,包括人們?yōu)榫S護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所作出的種種努力。(何兆熊,2000)這種維護也是為了維護好面子而做出的合理行為。為了達到這種目的,使用模糊語可以防范在交際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語言錯誤。(Channel,2000)并且能夠避免面子威脅行為。(Face Threatening Acts)如,這樣一段查奈爾的語料庫中的一段對話:
C: One of the secretaries was saying there was a film or something.
A: Oh yeah
D: Really
C: Last Thursday we were all down in Z017 and the lecture was actually in Vanbrugh so I went down to the secretary and said where is everyone and she got out this book and look at it and said its in Vanbrugh but some weeks there’s a film being shown and I said well I do psychology and linguistics is just an elective-but I was intrigued by the film can you have films in linguistics
A: Yes we have lots of films
C: Really
這段對話中,說話人C 并不確定是否有電影,故使用了模糊標簽語“or something”, 在他接下來的描述中仍在確定信息的真實性,避免因不確定而說錯話。這樣做保全了說話人C的面子,避開了交際中的面子威脅行為。
5. 體現(xiàn)性別語言。
人際交流過程中,性別意識以及不同性別的交際方式的知識淡薄會使會話人在交際中有挫敗感,因此無法滿足建立人際關(guān)系的客觀條件。相反,如果會話人能夠更好地了解和預測說話人的意圖,則可以實現(xiàn)成功交際。其中,性別會影響到模糊語言使用的頻率,與男性相比,女性更傾向于使用模糊語言,模糊限制語是女性語言中使用較多的類別。(Stewart, 1990)模糊限制語的主要功能是用來減弱詞語或語句的表達程度。Hewitt和Strokes指出限制語暗示出話語的真實意圖,或者是其他聽話人對于說話人的語句的不確定程度。這一類的詞匯有:maybe(也許)、在我看來(in my opinion)、有點兒(somewhat)等。這些詞匯按照語法類別可以分為四類:一類是詞,如副詞very(很),generally(一般),形容詞regular(十足的)。第二類是表示“有點兒” 的后綴,例如,英語中的-ish后綴,如boyish(孩子氣的)darkish(有點暗的)。第三類是so…that…(如此……以致)。第四類是表示主觀見解的短語或分句,如I believe(我認為), I suppose(我想)等。(伍鐵平,1999)這種表達在交際過程中的體現(xiàn)如下, 一位女士向她的約會對象說道:“I guess it’s time to go.”(我想現(xiàn)在該走了。)而這位約會對象的朋友對他說道:“It is time to go.”(該走了。)從對話中可以看出,這位女士不確定她的男友現(xiàn)在是否愿意離開,于是使用了模糊限制語I guess , 以達到減緩語氣強度的效果,增大對方表示同意的可能性,促成人際交流的成功。
模糊語言所具有的語用功能在人際交往中最終還是要通過參與會話的雙方來實現(xiàn),這就要求交際雙方交際中要有語境意識,從而關(guān)注自身角色,相互給予回饋和情感支出。
1.根據(jù)語境意識使用模糊語言。
英國人類學家(B. Malinnoeski)1932年最早提出語境這一術(shù)語。他把語境分為兩類: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前者指與言語行為活動直接相關(guān)的客觀環(huán)境,后者指言語活動參與者生活于其中的社會文化背景。(汪潔寶,2013)索振宇將語境定義為:語境是人們運用自然語言進行言語交際的言語環(huán)境。根據(jù)馬林諾夫斯基對于語境的分類和索振宇(索振宇,2000)對于語境的描述,語境的構(gòu)成因素可以用圖示1表明。
表1 語境構(gòu)成
從表中可以看出會話參與者在交際過程中語境的各類因素會直接影響言語的使用。模糊語言作為語言中的一種語言現(xiàn)象也會受到語境的影響,會話參與者如果缺乏語境意識,模糊語言使用的時機便難以掌握,對于模糊語言應在何種話題內(nèi)容中出現(xiàn)的選擇會出現(xiàn)偏差,交際者的心態(tài)也會因此失去平衡,脫離語境。交際者還會因?qū)τ谔囟〞r期的歷史文化以及價值觀的認知缺失,而誤用或錯用模糊語言。這就需要會話參與者了解說話人的身份,行為方式,觀念從而促進雙方使用模糊語言的正確性。
(1)情景語境。
對于模糊語言的使用,情景語境中的場合和交際對象要素較為重要。場合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地點,一些人就某個話題,以某種方式,為某種目的(意圖)進行言語交際的一種景況。(汪潔寶,2013)從這個定義可以看出,場合是時間、地點、話題和交際主體、交際目的等因素的綜合體。模糊語言的使用要考慮到場合的影響。比如,在宴席上,幾個好友互相聊天,其中一人問身體肥胖的張某:“你吃了幾個饅頭啊?” 為了避免他人笑話他能吃,他回答到:“ 沒吃幾個?!睆膹埬车幕卮鹬锌梢钥闯?,模糊量詞“幾個”的使用,使張某在公眾場合下避免了自己的面子受到威脅。
交際對象在模糊語言的使用中尤為重要。交際時說話人要考慮對方的身份、職業(yè)、思想、性格、心態(tài)等。比如,下面一段來自《白鹿原》中的對話:
朱白氏便斟酌了字眼探問:“ 你跟鹿家老二還拉扯著?” 白靈做出坦蕩無掩的聲調(diào)說:“ 早先幾年我倆都私定終身了哩!那陣兒都小都不懂啥。現(xiàn)在都大了,覺得不適合又拆散了,只是一般鄉(xiāng)親鄉(xiāng)黨有點來往,再沒啥拉拉扯扯的事?!敝彀资下犞秃茉尞?,白靈說著私定終身的這種傷風敗俗的話悖于常理的事,跟說著今年的莊稼長得好和不好一樣平淡,一樣無所顧忌,便禁不住撇著嘴鄙夷地罵:“靈靈,你的臉皮真厚!”(陳忠實,2008)
白靈使用“幾年”模糊量詞時,可以推測出她認為私定終身對于朱白氏來說是遭人唾罵的事情,所以使用對了模糊的說法。同時,白靈這種模糊的表達方式并未減少朱白氏對她的鄙夷。這說明她使用模糊語言的同時已經(jīng)注意到朱白氏的思想意識,朱白氏是一個舊社會的婦女,思想封建。
(2)社會文化語境。
社會文化語境包括面廣,主要包括歷史文化環(huán)境,社會規(guī)范、習俗和價值觀影響著模糊語言的使用,這種影響往往是潛在的,無意識的,而且是無處不在的。歷史文化環(huán)境是其中的影響因素之一。譬如,人們在交際中表達情況十分緊急的時候,會使用千鈞一發(fā)這樣一個詞?!扒рx一發(fā)”這個詞中的“千”和“一”并非是指具體數(shù)量,而是一種模糊約數(shù)詞。“鈞”字也是如此,鈞是重量單位,指三十斤,但在交際中,它被模糊化了,喻指模糊觀念:極其危險。(伍鐵平,1999)
交際中,由于受到歷史文化環(huán)境的影響,親屬稱謂的使用較為模糊,只有在具體的語境下才能知道其真正所指。比如,夏威夷的波利尼亞人的親屬稱謂保留了血緣家庭親屬制的特點:(1)母方親屬和父方親屬不分;(2)同一輩分不分親疏,稱呼相同;(3)祖父母之間以上的輩分都稱作祖父母;孫子以下的輩分都稱孫。(戴慶廈,1993)從此可以看出,在沒有特定的語境限制的情況下,這些稱謂本身是模糊的。
除此之外,社會習俗也會影響模糊的使用,交際中,中國人對于已故的人,經(jīng)常會用某人“老了”“作古”等詞匯進行描述?!八馈边@樣的字眼屬于禁忌語,所以,人們會根據(jù)社會習俗使用模糊語言。以上所述表明模糊的使用,要基于情景語境和社會語境的考慮正確使用模糊語。交際中,模糊語言的使用不僅取決于客觀因素,而且取決于主觀因素,即在交際中會話參與者對于自身因素的考慮。
2.根據(jù)自身意識使用模糊語言。
(1)了解自身。
人際交流中使用模糊語言,應懂得首先了解自身。也就是首先要了解自身持有的觀點,態(tài)度以及對事物的偏見。對于自身的了解決定著交際者要說的內(nèi)容,并且決定著交際者聽到他人所說內(nèi)容的質(zhì)量。除此之外,了解自身的多少也影響著個人對于外界所塑造的自我形象。比如,上文中方鴻漸所說的那句話,說話人方鴻漸為了貶損他認為不學無術(shù)的人時,間接使用了模糊量詞表達了個人態(tài)度,此時模糊量詞的使用緩解語言上過于直接,減少語言上的沖突。此外,在注意自身的同時應該了解聽話人與自身之間是否存在身份、地位上的差異。
(2)積極反饋。
反饋在人際交流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反饋可以使交際者糾正和調(diào)試接收到的信息,從而使說話人說出想要說的,聽話人可以明白說話人的意圖。為了能夠增加使用反饋的積極效果,交際者應適應特定語境中的各個方面。除了應適應交際中的語言交流因素,非語言交流的因素也應當給予考慮,如,交際者使用的眼神,手勢等。模糊語言的使用需要考慮到聽話者的反饋,如果聽話人并未實施反饋行為,可以將自身作為反饋主體,適當使用模糊語言表達形式,如,模糊量詞some的使用。比如一位教授為了鼓勵其學生回答問題,達到成功交際。他會反復問道:“Is there any question?”(還有什么問題嗎?)
(3)感情移入。
使用模糊語言表達時將感情移入作為交際手段,語言表達會更加得體。無論是說話人還是聽話人,在交際中都應有感情移入,即能夠深刻體會出說話人當時所處的語境,參與會話的人對無法理解和辨識說話人的觀點和傾向以及生活態(tài)度,經(jīng)常會使會話陷入中斷境地。為了避免該現(xiàn)象的發(fā)生,以下四種方式可供參考: (1) 首先要考慮到說話人與聽話人之間存在差異。這種差異主要來自身份、地位、地域等方面的差異。比如中國南方人和中國北方人對于“飯”的不同理解。(2) 深切了解所處語境。對于自身所處的語言環(huán)境,以及自身與會話參與者之間的關(guān)系進行深入分析。正確地分析有利于話題的選擇以及轉(zhuǎn)換,話題中總是以某個會話參與者的興趣作為標準。(3) 站在他人立場。以他人在交際中的行為方式考慮,從而對自身的心態(tài)進行及時調(diào)整。(4) 重塑自我。在交際過程中,對于說話人所說話的內(nèi)容產(chǎn)生共鳴,甚至是激動后,要重新審視自我,以便在特定語境中確定說話方向,從而正確使用模糊語進行表達。
模糊語言的語用功能是通過相應的語言策略使之得到彰顯,其中語境因素的量裁是在使用模糊語言進行交際時應著重涉及的語言策略。會話參與者在彼此互知語境因素的情況下,正確使用模糊語言可以促進人際交流的成功,使得交際更加流暢,互動性更強。此外,對于自身因素的考量也是成功使用模糊語言的關(guān)鍵。成功的交際不是簡單的對答,只有充分考慮語言的功能以及會話方式,交際才能順利進行。英語口語教學中如果能夠滲透模糊語言的功能和策略,可以提高英語學習者口語的得體程度。
[1]Channell, J.. Vague Languag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2]Stewart, J.. Bridges Not Walls: A Book About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Fifth Edition) [M]. New York: Mcgraw-Hill Inc., 1990.
[3]陳忠實. 白鹿原[M].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8.
[4]戴慶廈. 社會語言學教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3.
[5]何兆熊. 新編語用學概要[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6]羅雪娟. 模糊語語用功能芻議[J]. 青海師范大學學報, 2005(2):120-122.
[7]錢鐘書. 圍城[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
[8]索振宇. 語用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9]伍鐵平. 模糊語言學[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9.
[10]汪潔寶. 言語交際新思維[M]. 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 2013.
[11]楊惠中, 衛(wèi)乃興. 中國學習者英語口語語料庫建設(shè)與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