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晨蕾,陳玉瓊
(華中農業(yè)大學,武漢 430000)
花茶,又名香片,利用茶善于吸收異味的特點。茶將香味吸收后再把干花篩除,制成的花茶香味濃郁,茶湯色深,深得偏好重口味的中國北方人喜愛?;ú枋且环N再加工茶,其產量大,銷區(qū)廣,深受人們的喜愛?;ú柚饕且跃G茶,其次是青茶和紅茶為茶坯,再加入茉莉、珠蘭、桂花、玫瑰等鮮花窨制而成,花茶往往依所窨制的香花不同而冠以不同的名稱。其中以綠茶為茶坯窨制而成的茉莉花茶產量最大。窨制是花茶加工的關鍵工藝,是鮮花吐香、茶坯吸香的過程,茶引花香,相得益彰,別具風韻。窨制后的茶坯既有芬芳清雅的花香,又有醇厚甘美的茶昧,形成特有的花茶的香、色、味,并具有清肝明目、生津止渴、通便利尿、祛風解表、抗衰老、安定情緒及舒解郁悶之功效[1]。
花茶茶藝通過藝術化的表演演繹了花茶獨到的花香與茶韻?;ú铦庥舻那逑?、精湛的茶藝、深邃的茶道、優(yōu)美的禮儀配以清新的音樂,讓人們感受到如入仙境一般的享受。茶藝表演的形式依不同茶類,不同民族習俗有所不同,千般藝巧原同道,萬變亦不離其宗。其最終目的都是要通過品飲茶來達到修身養(yǎng)性,感悟人生的目的,即滿足人們生理需要和心理的需求。
茶藝如詩詩如茶。茶要同人品、環(huán)境、器具相和諧,方能顯出神韻[2]。古典詩詞和京劇一樣是國粹。雖然唐風宋韻也遠矣,舊體詩詞大見頹勢。但誰也不能否認古詩詞已成為我們知識結構中的一根肋骨。古詩詞是中國一種獨特的文化,它秉承了中國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珍貴的藝術價值[3]。茶藝和詩,有不解之緣:通過茶事,感悟生活的寧靜,感悟心靈的自由;在茶香繚繞中,明心見性,創(chuàng)造一角空靈虛靜的心境。
茶藝解說詞是對茶藝表演進行講解、說明、介紹的一種應用性文體,采用口頭解釋的形式。其作用有二:一是發(fā)揮對視覺的補充作用,讓觀眾在觀看實物和形象的同時,從聽覺上得到形象的描述和解釋,從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二是發(fā)揮對聽覺的補充作用,即通過形象化的描述,使聽眾感知故事里的環(huán)境,猶如身臨其境,從而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解說員在整個表演中可起到介紹茶知識,以及調整氣氛的作用。解說員吐字清晰,語調抑揚頓挫,富有感染力,能根據表演的每一步相關程序作恰當的解釋,還可以根據客人的喜好介紹相關的文化知識,如茉莉花茶的制作工藝,對人體的保健功效,以及與茉莉花茶相關的優(yōu)美傳說等等。一個優(yōu)秀的解說員應具有豐富的茶專業(yè)知識,熟悉茶藝表演的步驟,有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伴隨著悠悠的音樂,與表演者的形態(tài)動作融于一體,使茶客耳聞有佳句,眼觀有巧技,鼻聞有馨香,口品味無窮,得到全方位的身心享受。
1.1 說明性 一般用不多的文字把流程介紹給觀眾,使觀眾借助簡明的文字介紹,對茶藝流程獲得深刻認識。
1.2 順序性 解說詞是按照沖泡程序編寫的。各個步驟有相對的獨立性,反映在解說詞里,應該節(jié)段分明。
2.1 開場白 解說詞的開場白主要表達對來賓的歡迎和問候。開場白不宜太長,要講清所泡之茶的名字,必要時要說一下主泡茶藝師的名字。風格要與通篇解說詞風格一致。
例:各位來賓大家好,下面為大家?guī)鞽X花茶表演。花茶是詩一般的茶,它融茶韻與花香于一體,通過“引花香,增茶味”,使花香茶味珠聯(lián)璧合,相得益彰。從花茶中,我們可以品出春天的氣息。
2.2 沖飲過程 紅樓里妙玉講過品茶:一杯為品,二杯為解渴的蠢物,三杯就是飲驢了。飲花茶猶如品賞一件茶的藝術品?;ú铔_飲方法,以能維持香氣不致無效散失和顯示特質美為原則,這些都應在沖泡時加以注意。
2.2.1 備具 花茶茶藝所用器具有:蓋碗、沖壺、茶盤、茶匙筒、電水壺、奉茶盤、茶荷、茶巾、茶葉罐。
研究發(fā)現(xiàn),雖然玻璃、瓷器、紫砂這三種材質的茶具保溫性能不同,但由此引起茶湯中的兒茶素類和咖啡堿的浸出量經測定均無明顯差異。在品茶中導致人們口感差別的主要因素可能是茶具的顏色和外形影響了人們的主觀判斷。這種茶具形態(tài)和色澤對于品茶人欣賞茶湯時產生的愉悅感進而影響對茶湯滋味的評價,值得關注[4]。
一般品飲花茶茶具,選用的是白色的有蓋瓷杯,或蓋碗。蓋碗是一種上有蓋,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稱“三才碗”。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相傳為唐四川節(jié)度史崔寧之女所造。如果所用茶坯特別細嫩,為提高藝術欣賞價值,也可采用透明玻璃杯。
此步驟是為了把泡茶所需的工具放在方便的位置,將蓋碗的蓋子掀開。有人用“孔雀開屏”來為此步驟命名,形容茶具的美麗和茶藝師的優(yōu)雅。這里我們用李白《登金陵鳳凰臺》中“鳳凰臺上鳳凰游”一句來命名?!督贤ㄖ尽份d:“鳳凰臺在江寧府城內之西南隅,猶有陂陀,尚可登覽。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鳥翔集山間,文彩五色,狀如孔雀,音聲諧和,眾鳥群附,時人謂之鳳凰。起臺于山,謂之鳳凰山,里曰鳳凰里。”鳳凰一直被認為有祥瑞的意義。把茶船比作金陵鳳凰臺,擺好的茶具好似一只翩飛的鳳凰。
2.2.2 賞茶 用竹匙輕輕將花茶置入茶荷,用量結合各人的口味按需增減。賞茶也稱為“目品”,“目品”是花茶三品(目品、鼻品、口品)中的頭一品,目的即觀察鑒賞花茶茶坯的質量,主要觀察茶坯的品種、工藝、細嫩程度及保管質量。白居易《琵琶行》中“千呼萬喚始出來”形容姍姍與大家相見的茶葉最為恰當。那一個瞬間,白居易走在歌女的弦上,琵琶聲響在詩人的詩里,撥弦的人輕攏慢捻,弦上的人醉不成歡。佳茗猶如佳人,猶抱琵琶半遮面,欲露還羞。
2.2.3 洗杯 就是將蓋、碗、托用沸水沖洗轉動,爾后去水,這個過程的主要目的在于清潔茶具。白居易《長恨歌》有云“溫泉水滑洗凝脂”。蓋碗胎質細膩,天然去雕飾,溫潤有光澤,熱水流過,好似清水中盛開的芙蓉。
2.2.4 投茶 晉代文學家陶淵明先生在《桃花源記》一文中描述過“落英繽紛”的美景。當我們用茶匙把花茶從茶荷中輕輕撥進潔白如玉的茶杯時,茶葉飄然而下,恰似“落英繽紛”。為了保持解說詞中七言的整齊美,我們用《葬花吟》中的“花謝花飛花滿天”,意境與“落英繽紛”相通。
2.2.5 潤茶 岑參是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其一生創(chuàng)作了諸多享譽千古的名篇。創(chuàng)作于其第二次出塞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即是其中的代表作。詩中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更讓無數的后來人為之贊美[5]。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設想奇,比喻中含有廣闊而美麗的想象,同時字里又透露出蓬勃濃郁的無邊春意。意境清新誘人,讀之無不叫絕。溫潤茶芽時,茶芽遇水舒展,如春雨生機勃勃,當春乃發(fā)生。亦有蓬勃春意,謂之“忽如一夜春風來”。
2.2.6 高沖 向茶盞沖入沸水,通常宜提高茶壺,使壺口沸水從高處落下,促使茶盞內茶葉滾動,以利浸泡。一般沖水至八分滿為止,沖后立即加蓋,以保茶香?!案呱搅魉捴簟眹栏駚碚f不是一句詩,“高山流水”這個成語是由伯牙子期兩人千古傳誦的友誼化成: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我們取“高”的字面意思,意指高沖水。一語雙關,用茶覓知音。有人用“春潮帶雨晚來急”來表示這個環(huán)節(jié),筆者認為不妥,“急”字不能體現(xiàn)高沖。
2.2.7 奉茶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體現(xiàn)友人相惜之情。我們替換一個“酒”字,把這句詩化用,變成“勸君更盡一杯茶”,意指和來賓之間情誼長存。
2.2.8 聞香 花茶沖泡靜置3分鐘后,即可提起茶盞,揭開杯蓋一側,用鼻聞香,頓覺芬芳撲鼻而來?!鞍迪愀釉曼S昏”出自北宋詩人林逋的七律《山園小梅》,是寫香味的名句。此處用來形容茶香,還多了一份幽情。
2.2.9 喝茶 經聞香后,待茶湯稍涼適口時,小口喝入,并將茶湯在口中稍作停留,以口吸氣、鼻呼氣相配合的動作,使茶湯在舌面上往返流動1~2次,充分與味蕾接觸,品嘗茶葉和香氣后再咽下,這叫“口品”。所以民間對飲花茶有“一口為喝,三口為品”之說。 李白《將進酒》中的名句“莫使金樽空對月”用在此處恰為得宜。
2.2.10 收杯 《葬花吟》是《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 埋香冢飛燕泣殘紅》中的一首古體詩,正值暮春的餞花之期,寶玉跑去找黛玉,在黛玉埋葬桃花的地方聽到了黛玉吟出這首凄美哀婉的《葬花吟》[6]。這首詩是《紅樓夢》一書中歷來最為人所稱道、藝術上最為成功的詩篇之一?!镑煊裨峄ā笔恰都t樓夢》中最富神奇魅力的片段之一[7]。作者曹雪芹借這首詩表現(xiàn)林黛玉的性格特性。黛玉至清至潔,與茶葉品性相通。茶藝表演結束后,將所用物品歸位,我們稱之為“質本潔來還潔去”。
2.3 解說詞結語 茶葉的口感也是茶藝表演中的一個重要評分標準,沖泡時應當注意美觀與實用的結合。花茶一般可沖泡2~3次,接下去即使有茶味,也很難有花香之感了。
解說詞的結束語主要對嘉賓的到來表達感謝,同時表達對未來美好的祝福和期望。魯迅先生曾說:“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比藗冋J為一杯茶中有人生百味,無論茶是苦澀、甘鮮還是平和、醇厚,從一杯茶中人們都會有良好的感悟和聯(lián)想,以是品茶重在回味。
例:喝茶能夠醒腦提神、延年益壽?;ú璨杷嚤硌莸酱私Y束,希望能夠時常與各位朋友品茗賞藝,交流心得,愿今天的茶藝表演能給各位留下美好的回憶,愿茶的香韻永駐您的心田,謝謝大家的觀賞。最后,以茶獻福,祝各位多福多壽、常飲常樂,愿我們以茶為友、永結茶緣!
豐富多彩的中華茶藝把古代的茶風茶俗與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要求相結合,既有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又有清新的時代氣息。它包容著中國的哲學、社會學、文學、宗教、政治、經濟、社會、人生[8]。
茶藝是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茶藝表演中有很多重要元素,如表演者的氣質、茶、茶具、茶案、音樂等,但其中起著畫龍點睛作用的是解說詞[9]。“酒逢知己千杯少,清茶一碗也醉人”,在泉水熱情的浸潤下,芽葉已盡情抒懷。在沉沉浮浮中,人們找到了自然之韻[10]。
[1]蔣顧偉.花香茶韻總相宜[J].茶葉科學技術,2006,(2):50~51.
[2]趙何,李君. 鮮靈沁心品花茶[J]. 中國食品,2006,(6).
[3]李思穎,譚艷梅,張俊.淺談茶藝表演中的解說詞[J].云南農業(yè)科技,2009,(3):6~10.
[4]郭雅玲.太姥綠雪芽——茶藝表演解說詞[J]. 茶葉科學技術,2004,(4):38.
[5]梁慧玲,黃麗蓮,張蕾,等. 三種茶具保溫性能及泡茶效果的差異研究 [J].廣東茶業(yè),2009,(2):46~49.
[6]點茶茶藝表演解說詞[J]. 農業(yè)考古,2002,(2):187.
[7]李楊,佟松林.淺談古詩詞在旅游業(yè)的運用[J].國商貿, 2009,(19): 137~138.
[8]吳智龍. 一出“落花”幾種風情——由《紅樓夢》之《葬花吟》論及“落花”意象的發(fā)展[J]. 文教資料, 2009, (18):34~35.
[9]耿光華. 荷鋤葬花的女神——析《紅樓夢》“黛玉葬花”[J].電影文學,2007,(18):76~77.
[10]王遠方.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解讀《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寫作技巧[J]. 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