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簡析《山海經(jīng)》神話批評的歷史嬗變

        2014-03-26 08:48:38柳倩月
        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年3期
        關鍵詞:山海經(jīng)神話學者

        熊 浚,柳倩月

        (1.湖北民族學院科技學院,湖北恩施445000; 2.湖北民族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湖北恩施,445000)

        《山海經(jīng)》是一部產(chǎn)生于先秦時期的典籍,被中國著名神話學家袁珂先生贊為“史地之權輿、神話之淵府”[1]。全書由《五臧山經(jīng)》、 《海經(jīng)》、《荒經(jīng)》構成,包含了上古神話、歷史地理、天文氣象、動物植物、礦產(chǎn)醫(yī)藥、宗教等多方面內(nèi)容,涉及文學藝術、人類學、民族學、生物學等等多個學科門類,因此被稱為“上古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上古世界文化大觀”。作為我國古代典籍中的一部“奇書”,《山海經(jīng)》涉獵內(nèi)容之廣、之奇、之雜,從古至今還未有人能真正將其研究透徹。20世紀上半葉以來,魯迅、周作人、茅盾、鄭振鐸、聞一多等等現(xiàn)代學者對《山海經(jīng)》進行不同角度的闡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巫書說、神話說、地理說、百科全書說和神話政治地理說,另外還有部分學者另辟蹊徑,研究《山海經(jīng)》的古代學術史,注意到《山海經(jīng)》古代學術史的重要性,代表學者有金榮權、張步天、胡遠鵬、劉宗迪、汪曉云等等。

        大量散見于形式各樣的文體中的《山海經(jīng)》神話的批評文獻,最集中的是歷代《山海經(jīng)》研究古籍的序跋,此外,還有各種雜史野史、讀書筆記、詩文書信等。這些散見于各種序跋及古代典籍中的《山海經(jīng)》批評性話語,學術界現(xiàn)階段還沒有對其加以充分的研究,使其中包含的寶貴的古代神話思想沒有得到系統(tǒng)的梳理和研究。筆者試圖就《山海經(jīng)》研究史上學者們所發(fā)表的看法,將《山海經(jīng)》神話批評史分為三個基本發(fā)展階段:

        一、發(fā)生期——先秦兩漢時期

        在中國歷史上,《山海經(jīng)》的成書年代始終被人們所揣測,現(xiàn)在流傳甚廣的一種說法,是將其早期形態(tài)追溯至先秦時期,成型時期則在秦漢之間。在這期間先后出現(xiàn)了諸如“炎黃大戰(zhàn)”、“堯舜禪位”、“大禹治水”等等傳說故事,它們被記載在《山海經(jīng)》一書中,所以該書保存了大量與先秦社會歷史文化有關的信息,但其記載的形式與風格又顯示出奇詭的特點,致使它在春秋戰(zhàn)國以來就頗多爭議。

        先秦時代,最早提到《山海經(jīng)》的文人是屈原。屈原所作《天問》、《離騷》等,都與《山海經(jīng)》有著或多或少的聯(lián)系,如《天問》中的“應龍何畫?河海何歷?鯀何所營?禹何所成?昆侖縣圃,其居安在?燭龍何照?羲和之未揚,若華何光?一蛇吞象,厥大何如?女媧有體,孰制匠之?胡終弊于有扈,牧夫牛羊?”等。[2]應龍、鯀、禹、昆侖……等均為《山海經(jīng)》中的事物,《離騷》中提到的鯀、禹、羲和、昆侖、燭龍、女媧等都與《山海經(jīng)》內(nèi)容有聯(lián)系。屈原之“問”,既說明他已接觸到古本《山海經(jīng)》,又說明他開始有了對古本《山海經(jīng)》中的神話審視意識。

        具有學術史研究意義的是漢代學者對《山海經(jīng)》的研究與看法?,F(xiàn)在有明確記載的最早關于《山海經(jīng)》的評論,見于《史記·大宛列傳》(卷一百二十三)“太史公曰:《禹本紀》言‘河出昆侖。昆侖其高二千五百馀里,日月所相避隱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瑤池’。自張騫使大夏之后,窮河源,惡睹本紀所謂昆侖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尚書》近之矣;至《禹本紀》、 《山海經(jīng)》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保?]太史公認為自己沒有親眼見到的奇怪事物,是“不敢言之也”,但他的“不敢言”卻非完全不信。

        《漢書·藝文志》,把《山海經(jīng)》放入數(shù)術略形法家中,與《宮宅地形》、《相人》、《相寶劍》、《相六畜》等書列在一起,把它作為“形法家書”來看待。 “形法者,大舉九州之勢,以立城郭舍形,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數(shù),器物之形容,以及其聲氣貴賤吉兇。”[4]所謂“形法家”,即是一種根據(jù)山川、城郭、宮舍、器物、人及六畜的形與貌以推斷吉兇貴賤的學說。換個角度去理解,此中也暗含了將其作地理志看待的意思。

        真正由個人對《山海經(jīng)》作出學術性評價的,是從東漢劉秀始。劉秀作《上山海經(jīng)奏》,這是《山海經(jīng)》神話批評史上的第一篇專論。奏文首先言簡意賅地對《山海經(jīng)》一書進行了定位,認為“其事質明有信”,然后在文中用“孝武皇帝時,嘗有獻異鳥者……東方朔見之,言其鳥名,又言其所當食”,“孝宣帝時,擊磻石于上郡,陷得石室,其中有反縛盜械人。時臣秀父向為諫議大夫,言此貳負之臣也”[5]他以這兩個故事來證明《山海經(jīng)》中的奇鳥異獸都是真實存在的。

        東漢時期,除了劉秀外,還有王充、趙曄等學者也對《山海經(jīng)》發(fā)表了見解。以“疾虛妄”著稱的王充在《論衡》中對《山海經(jīng)》中的神話傳說進行了分析批判。如在《談天篇》中,對共工怒觸不周山而令天柱折、后由女媧煉石補天的神話傳說,在《死偽篇》中對所謂“晉侯之疾非廢夏郊之禍”(子產(chǎn)認為晉侯生病是由于沒有祭祀其先祖鯨的神靈),均通過分析指出其不合事理。但他堅信《山海經(jīng)》是禹、益以實際為基礎之作而非杜撰。如《別通篇》說:“禹、益并治洪水,禹主治水,益主記異物,海外山表,無遠不至,以所聞見作《山海經(jīng)》。非禹、益不能行遠,《山海》不造。然則《山海》之造,見物博也?!保?]596《談天篇》又重復申論,并稱贊《山海經(jīng)》“極天之廣,窮地之長,辨四海之外,竟四山之表,三十五國之地,鳥獸草木、金石水土,莫不畢載”[6]472《龍?zhí)撈愤€說:“《山海經(jīng)》言四海之外,有乘龍蛇之人。世俗畫龍之象,馬首蛇尾。由此言之,馬蛇之類也。[6]286可見他對《山海經(jīng)》的記載不是信不信的問題,而是如何作出合理的解釋的問題。這就接近于后世視之為“信史”的態(tài)度。東漢趙曄在《吳越春秋·越王無余外傳》中認為:“禹遂巡行四瀆,與益、夔共謀,行到名山大澤,召其神而問之:山川脈理金玉所有,鳥獸昆蟲之類,及八方之民俗,殊國異域土地里數(shù)。使益疏而記之,名曰《山海經(jīng)》。”[7]以《山海經(jīng)》為禹、益記四方異域地理風土之書,傾向于視之為真實事物之記載。

        自先秦入兩漢,《山海經(jīng)》不再是一部鮮有聽聞的書籍,越來越多的學者參與到對它的研究中來,《山海經(jīng)》的地位也慢慢得到重視,《山海經(jīng)》研究也由萌芽時期漸漸進入到了發(fā)展期。

        二、發(fā)展期——魏晉南北朝、唐宋時期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國家政權更迭頻繁,社會局勢動蕩不安的時代,長期的封建割據(jù)和連綿不斷的戰(zhàn)爭,使得不同地方的文化紛紛進入中原,促使各種文化互滲,結果是中國文化得以長足發(fā)展,這種情形也影響了《山海經(jīng)》的研究。

        在這一時期,對《山海經(jīng)》研究最為透徹的,莫過于晉人郭璞了。郭璞的《山海經(jīng)序》代表了他對《山海經(jīng)》神話的認識。在《山海經(jīng)序》中,他認為時人看待《山海經(jīng)》“皆以其閎誕迂夸,多奇怪俶儻之言,莫不疑焉?!钡麉s認為“世之所謂異,未知其所以異;世之所謂不異,未知其所以不異。何者?物不自異,待我而后異。異果在我,非物異也。及談《山海經(jīng)》所載而咸怪之,是不怪所可怪,而怪所不可怪也。不怪所可怪,則幾于無怪矣;怪所不可怪,則未始有可怪也?!保?]這些話都表明了郭璞的立場:他對《山海經(jīng)》中的神話是持一種主觀狀態(tài)的,信在我,不信亦在我。

        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jīng)注》中認為:“《山海經(jīng)》薶缊歲久,編韋稀絕,書策落次,難以緝綴。后人假合,多差遠意?!保?]但他堅持從地理學的角度對其進行分析認識,并用《山海經(jīng)》經(jīng)文注釋《水經(jīng)注》,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其中征引或使用《山海經(jīng)》材料多達130處。從此可以看出,酈道元雖然不承認《山海經(jīng)》的版本是否真實,但從地理學角度來看卻是真實存在的。

        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化互滲的狀態(tài)對《山海經(jīng)》神話研究產(chǎn)生了影響,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涌現(xiàn)了一批通過文學作品對《山海經(jīng)》神話發(fā)表看法的文人。最具代表性的是陶淵明。陶淵明作《讀〈山海經(jīng)〉十三首》,他認為“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將《山海經(jīng)》的閱讀接受視為一種舒適閑逸的生活狀態(tài)。在這十三首詩中,陶淵明分別用不同的詩句對一些神話人物及事件進行了描述和評價,諸如:

        王母:翩翩三青鳥,毛色奇可憐。朝為王母使,暮歸三危山。我欲因此鳥,具向王母言:在世無所須,唯酒與長年。

        黃帝:白玉凝素波,瑾瑜發(fā)奇光。豈伊君子寶,見重我軒黃。

        舜:巖巖顯朝市,帝者慎用才。何以廢共(魚玄),重華為之來。

        周穆王:亭亭明玕照,落落清瑤流。恨不及周穆,托乘一來游。

        羲和:靈人侍丹池,朝朝為日浴。

        夸父:神力既殊妙,傾河焉足有,馀跡寄鄧林,功竟在身后。

        精衛(wèi):精衛(wèi)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形天無千歲,猛志固常在。[10]

        這些詩句既委婉曲折地表達出了詩人對光明與正義的向往,希望能夠以正義之師戰(zhàn)勝邪惡,同時也通過對周穆王、西王母、黃帝、舜、羲和、夸父、精衛(wèi)的描寫,表現(xiàn)出陶淵明雖然自身無法對現(xiàn)實社會進行實際的對抗,但其內(nèi)心相信這些神話人物是真實存在的,并視他們?yōu)樽约河趤y世中的精神寄托。

        魏晉以后的唐宋時期是一個社會相對穩(wěn)定,文化全面發(fā)展的繁盛之世,同樣有不少學者文人關注《山海經(jīng)》。

        唐代在修定官書時將《山海經(jīng)》編入。丞相魏征領撰《隋書·經(jīng)籍志》,將《山海經(jīng)》列入史地理類首篇,并提出:“漢初,蕭何得秦圖書,故知天下之要害,后又得《山海經(jīng)》,相傳以為夏禹所記?!保?1]魏征將《山海經(jīng)》與秦圖書做類比,這無疑肯定了其作為地理志的真實性。唐玄宗時官修《唐六典》中又有“秘書郎掌四部之圖籍,史家十一曰地理,以紀山川郡國”,“經(jīng)云《山海經(jīng)》等一三九部”之說。”[12]唐代儒學家、經(jīng)學家啖助在他的《春秋集傳纂例》中提到:“古之解說,悉是口傳,自漢以來,用為章句。如《本草》皆后漢時郡國,而提以神農(nóng)?!渡胶=?jīng)》廣說殷時,而云夏禹所有記。自余書籍,比比甚多。是知三傳原義,本皆口傳,后之學者,用著竹帛,而以祖師之目題之?!雹汆⒅J為《山海經(jīng)》原是口頭傳講的上古史,被后來學者用文字記述下來,可見他認為《山海經(jīng)》是比較可信的。與上述資料中所反應出來的觀點相異,唐人杜佑在《通典》中提到:“《禹本紀》、《山海經(jīng)》不知何代之書,恢怪不經(jīng)。夫子刪詩書后,尚奇者先有其書。如詭誕之言,必后人所加也?!保?3]可見,他認為《山海經(jīng)》一書成書年代不明,記載的內(nèi)容也就不可信,全是“詭誕之言”。

        唐代還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詩人詞人,在自己的詩文辭藻中對《山海經(jīng)》神話或多或少有所評價,如王建、岑參、李白、韓愈等等,其中較具代表性的有柳宗元等。如學者胡懷琛曾說:“柳 (指柳宗元)文一部分游山水小記,則出于《山海經(jīng)》及《水經(jīng)注》?!保?4]柳宗元對《山海經(jīng)》頗有興趣,如其作品中有以下詩句:

        君不見,夸父逐日窺虞淵,跳踉北海超昆侖?!狈骄溉碎L九寸,開口抵掌更笑喧;

        披山窮木禾,駕海逾蟠桃;

        糞壤擢珠樹,莓苔插瓊英;[15]

        這些詩句中的“夸父”、 “靖人”、 “木禾”、“蟠桃”以及“珠樹”、“瓊英”等皆是出自《山海經(jīng)》,且柳宗元在作此類詩句時,借題發(fā)揮,抒發(fā)了自己的用世之心,想為國效力卻郁郁不得志,最終只能功業(yè)無就,身心俱乏。除了這些鳥獸植物、土地境域外,柳宗元的山水游記的寫作文風也深受《山海經(jīng)》的影響,以簡潔雅靜的行文風格為主。無論是詩文的內(nèi)容,還是寫作風格都表現(xiàn)出柳宗元對《山海經(jīng)》持“信”的態(tài)度。

        唐入宋,考據(jù)學與義理學漸漸興起,促使學者開始對《山海經(jīng)》作一些考證式的研究,這種學風一直延續(xù)至明清時期。

        宋代有一批學者對《山海經(jīng)》的緣起進行考證,有學者開始認識到它有可能是“依本而畫”。如理學名家朱熹發(fā)表了對《山海經(jīng)》的看法,“予嘗讀《山?!分T篇,記諸異物飛走之類,多云‘東向’或云‘東首’,皆為一定而不易之形,疑本依圖畫而為之,非實記載此處有此物也,古人有圖畫之學,如《九歌》、《天問》皆其類?!保?6]由此可以看出此派學者認為《山海經(jīng)》中的神怪異獸并不是真實存在的,而是依圖畫演化而來的。

        還有一部分學者致力于《山海經(jīng)》成書年代的考據(jù),并以成書年代的真實性作為推論《山海經(jīng)》中神話敘事是否真實的依據(jù)。其中尤袤最為突出,他在《山海經(jīng)跋》中說:

        是書所言,多荒忽誕謾,若不可信,故世君子以為六合之外,圣人之所不論,以予觀之則亦無足疑也。方天未奠之初,彝倫故未始有序也,獸蹄鳥跡之道交于中國,則人與禽獸未能有別也。夫性命之未得其正,則賦形于天者,不能一定其詭異,固宜逮夫天尊地卑而乾坤定,于是手持足蹈,以為人戴角傳翼,以為鳥獸類聚群分,始能有以自別。而圣人者出,而君長之以為人者,不特其形之如是也,又從而別為仁義禮樂以為之尸文,俾之自別於禽獸。而人蓋尊,故夫人者,其初亦天地之一物而特靈者耳。自今觀之,凡若遂言之兩言,故多怪誕。自古觀之,則理固有是而不足疑也。是書兩載自開辟數(shù)千萬年,遐方異域不可結知之事,蓋自《禹貢》職方氏之外,其辨山川草木鳥獸,所出莫於此書。又秦漢學者多引《山海經(jīng)》,茲固益可信。古書得存於今如是者鮮矣,則豈不可貴且重乎。[8]254

        由“自古觀之,則理固有是而不足也”、“所出莫于此書”、“秦漢學者多引《山海經(jīng)》,茲固益可信”等評價,可以看出尤袤對《山海經(jīng)》所持的觀點是認為他真實可信。

        宋朝也有文人用文學的形式,如詩詞等,對《山海經(jīng)》發(fā)表看法,如歐陽修曾作《讀〈山海經(jīng)〉圖》詩一首:

        夏鼎象九州,山經(jīng)有遺載。

        空漂大荒中,杳靄群山會。

        炎海積稿蒸,陰幽異明晦。

        奔趨各異種,倏忽俄萬態(tài)。

        群倫固殊票,至理寧一概。

        駭者自云驚,生兮孰知怪。

        未能識造化,但爾披圖繪。

        不有萬物殊,豈知方典大?[17]

        在這首詩中, “夏鼎象九州,山經(jīng)有遺載。”“未能識造化,但爾披圖繪。不有萬物殊,豈知方典大?”可以看出歐陽修對《山海經(jīng)》中的神異事物是持“信”的態(tài)度。

        從魏晉南北朝至唐宋時期,從亂世走向盛世,從儒家正統(tǒng)學派向義理學、考據(jù)學漸變,從地理研究到成書年代考據(jù),不同的文化流派,不同的文人學者,不同的研究角度與方式,都給《山海經(jīng)》神話的研究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為古代《山海經(jīng)》研究走向深入拓展期打下了基礎。

        三、拓展期——明清時期

        進入明清時期,學者文人對《山海經(jīng)》的研究也漸入佳境。其主要表現(xiàn)是他們從不同角度入手,對《山海經(jīng)》進行考證,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與看法。

        明人楊慎等人,對《山海經(jīng)》的成書年代及作者置疑,從中可以分析出他們對《山海經(jīng)》所持的觀念。楊慎在《明蔣應鎬繪圖本》的“序”與“跋”中分別提到:“漢劉歆《七略》所上,其文古矣。晉郭璞注釋所序,其說奇矣。……但其著作之源,后學或忽,故著其說,弁之簡端” “觀《山海經(jīng)》如食海味,……二書非宵三肄,朝百育,不得其益”[18]這些話語不僅表現(xiàn)出《山海經(jīng)》在時人眼中的重要性,也表現(xiàn)出楊慎對《山海經(jīng)》所述神話的真實性是持懷疑態(tài)度的。

        明清學者除了對《山海經(jīng)》成書年代有不同的看法外,最重要的是對該書內(nèi)容本身也有其他見解,如明人王應麟、劉大昌,清人吳任臣、柴紹炳、畢沅、郝懿行、阮元等學人。

        王應麟在《山海經(jīng)考證》和《王會補傳說》中亦對此執(zhí)懷疑觀點:“《山海經(jīng)》要為有本于古,秦漢增益之書。太史公謂言九州山川……至《山海經(jīng)》、 《禹本紀》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薄啊渡胶=?jīng)》記諸異物,飛走之類中,多云‘東向’,或云‘東首’,疑本依圖畫而述之?!保?9]1820他對《山海經(jīng)》所持的觀念傾向于“偽”。

        劉大昌也認為“世之庸目,妄自菲薄,苦古書難讀,乃束而不觀,以為是《齊諧》、 《夷堅》所志,諔詭幻怪,侈然自附于不語,不已墮與孤陋矣。” “其事核,其論明,疑辭隱義,曠然發(fā)曚,而文學大夫益知崇信矣?!保?9]1820他認為《山海經(jīng)》一書中記載的內(nèi)容都是古代人由于對某些現(xiàn)象不可理解從而誤信為神怪,其實它是“事核論明”,文學士大夫應“崇信”之。

        清人吳任臣從《山海經(jīng)》的版本、內(nèi)容等各方面都進行了批注,他對《山海經(jīng)》的評價極高,在《山海經(jīng)廣注序》中,“《山海經(jīng)》實博物之權輿,異苑之嚆矢也?!?“少所見,多所怪;世之不異,未始非異;世之所異,亦未必盡異也?!保?9]1834他認為《山海經(jīng)》中的神話是可“信”的,而且是有據(jù)可依的。

        柴紹炳《山海經(jīng)廣注序》評價吳任臣《廣注》曰:“斯誠所謂閎覽博物君子哉!”評價《山海經(jīng)》曰:“蓋是《禹貢》之外篇,職方之附庸耳。自職方氏之士,信而有徵。若畢方貳負,長臂兩面,箴石之類,援引本未,皆出于是書。閎覽博物所資,烏可廢也?!保?9]3217

        畢沅認為“禹鑄鼎象物,使民知神奸,案其文有國名,有山川,有神錄奇怪之所際,是鼎所圖也。鼎亡于秦,故其先時人猶能說其圖以著于冊?!薄捌浯餮刈ⅲ种两褓|明可信者也。”[20]可見,他認為《山海經(jīng)》的內(nèi)容是可信的。

        郝懿行則是從《山海經(jīng)》古圖方面入手,在自序中對其進行分析: “古之為書,有圖有說,《周官》地圖,各有掌故,是其證已?!逗鬂h書·王景傳》云:‘賜景《山海經(jīng)》、《河渠書》、《禹貢圖》。’是漢世《禹貢》尚有圖也。郭 (璞)注此經(jīng)而云:‘圖亦作牛形’,又云:‘在畏獸畫中’,陶征士讀是經(jīng)詩亦云:‘流觀《山海圖》。’是晉代此經(jīng)尚有圖也?!吨信d書目》云:‘《山海經(jīng)圖》十卷,本梁張僧繇畫,咸平二年校理舒雅重繪為十卷,每卷中先類所畫名,凡二百四十七種。’ ‘是其圖畫已異郭、陶所見。今所見圖復與鑠、雅有異,良不足據(jù)。然郭所見圖即已非古,古圖當有山川道里,今考郭所標出,但有畏獸仙人,而于山川脈絡,即不能案圖會意,是知郭亦未見古圖也?!?1]郝懿行從古史地圖的角度入手,他認為《山海經(jīng)》 “各有掌故,是其證已”,即使地圖已軼,但其真實性是可證的。故郝懿行執(zhí)“信”的觀點。

        阮元在為郝懿行《山海經(jīng)箋疏序》所作序中,首先從《左傳》、《漢書·藝文志》以及《逸周書·王會》、《楚辭·天問》等古代典籍入手對《山海經(jīng)》進行客觀的分析,然后對郭景純、吳任臣、郝懿行給予評價,認為“純注”,且“已為近古”,吳任臣“徵引雖博”卻“失之蕪雜”,對郝懿行評價極高,認為他“精而不鑿,博而不濫,粲然畢著,斐然成章?!保?2]阮元對他們的評價已初具《山海經(jīng)》神話批評史雛形,這在當時是相當可貴的。

        清朝官府在修定《四庫全書》時,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評價《山海經(jīng)》曰:“書中序述山水,多參以神怪?!敢远克?,百不一真。”并據(jù)此將它定為 “……核實定名,實則小說之最古耳?!保?3]其中《提要》分小說為三派:其一敘述雜事;其一記錄異聞;其一綴輯瑣語?!渡胶=?jīng)》歸為異聞之屬。這里所謂“異聞”,即是神話傳說,異聞怪事。這無疑是徹底否定了《山海經(jīng)》的地理學價值,也可以說否定了《山海經(jīng)》的“可信性”。

        四、結語

        從以上三個發(fā)展階段可以看出古代學人在《山海經(jīng)》學術研究史上重要的學者只有極少量如郭璞等受到關注,其他一些著名學者如吳任臣、吳承志、郝懿行、畢沅等卻幾乎無人關注。研究歷代文人學者對《山海經(jīng)》神話所持的觀念,從而揭示《山海經(jīng)》神話批評史中最具代表性的問題,并建立其與文藝理論相通的研究路向,力爭在較豐富的史料耙梳的基礎上,提出一些理論創(chuàng)見極具意義。

        注釋:

        ①此書已軼,只能從陸淳編訂的《春秋集傳纂例》得出某些啖助關于《山海經(jīng)》的相關看法。

        [1]袁珂.山海經(jīng)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1.

        [2][戰(zhàn)國]屈原.天問[M]//八圣賢書——屈原傳世作品精選,鶴鳴,譯注.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69—80.

        [3][西漢]司馬遷.大宛列傳[M]//史記:第123卷.北京:中華書局,1973:3179.

        [4][東漢]班固.漢書·藝文志[M].北京:中華書局,2005: 1368.

        [5]文清閣.歷代山海經(jīng)文獻集成:第3卷[M].西安:西安地圖出版社,2006:1410.

        [6]黃暉.論衡校釋[M]//新編諸子集成(第一輯).北京:中華書局,1990.

        [7]武文.中國民間文學古典文獻輯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257.

        [8]文清閣.歷代山海經(jīng)文獻集成:第1卷[M].西安:西安地圖出版社,2006:3.

        [9][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6: 2.

        [10][東晉]陶淵明.陶淵明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9: 103.

        [11][唐]魏征.隋書經(jīng)籍志[M].北京:商務印書館,1955: 97.

        [12][唐]李林甫.唐六典:卷十[M].陳仲夫,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2:315.

        [13]羅志田.《山海經(jīng)》與中國近代史學[J].中國社會科學,2001(5):181.

        [14]胡懷琛.韓柳歐蘇文之淵源[M]//彭黎明.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文精粹:散文賦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181.

        [15][唐]柳宗元.柳宗元集:卷四十三[M].北京:中華書局,1979:1240.

        [16][宋]朱熹.記山海經(jīng)[M]//朱文公文集:卷71.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00:1580.

        [17][宋]歐陽修.歐陽修全集[M].北京:中華書局,2001.

        [18]文清閣.歷代山海經(jīng)文獻集成:第2卷[M].西安:西安地圖出版社,2006:937.

        [19]文清閣.歷代山海經(jīng)文獻集成:第4卷[M].西安:西安地圖出版社,2006.

        [20][清]畢沅.山海經(jīng)新校正序[M]//丁錫根.中國歷代小說序跋集:上冊.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6:15.

        [21][清]郝懿行.山海經(jīng)箋疏序[M]//丁錫根.中國歷代小說序跋集.上冊.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6:21.

        [22][清]阮元.山海經(jīng)箋疏序[M]//丁錫根.中國歷代小說序跋集:上冊.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6.

        [23][清]紀昀.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M].北京:中華書局,1997:1871.

        猜你喜歡
        山海經(jīng)神話學者
        學者介紹
        管子學刊(2022年2期)2022-05-10 04:13:10
        學者簡介
        東方神話
        學者介紹
        管子學刊(2022年1期)2022-02-17 13:29:10
        山海經(jīng)里說了什么
        文苑(2020年5期)2020-06-16 03:18:34
        山海經(jīng)夫諸
        青年生活(2020年6期)2020-03-28 01:25:37
        神話之旅——奇妙三星堆
        神話謝幕
        NBA特刊(2018年21期)2018-11-24 02:48:14
        學者介紹
        “神話”再現(xiàn)
        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 22:52:18
        国产目拍亚洲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久久区二区三区蜜桃臀| 少妇被黑人整得嗷嗷叫视频| 少妇愉情理伦片| 手机在线看永久av片免费| 国产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色道久久99一综合| 国产成人77亚洲精品www| 久久99热精品免费观看欧美| av中文码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播放|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潮喷| 亚洲男人av天堂午夜在| 女性女同性aⅴ免费观女性恋| 国产高清吃奶成免费视频网站| 激情视频在线观看国产中文| 亚洲av日韩专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白丝久久av网站| 亚洲伊人成综合网| 2022国内精品免费福利视频| 一级黄片草逼免费视频|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视频| aaa日本高清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久在线| 日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在线观看女主播户外| 一本大道av伊人久久综合| 国产内射爽爽大片视频社区在线| 国产70老熟女重口小伙子|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小说区| 亚洲女同性恋第二区av| 国产精品高清网站| 香蕉视频在线精品视频| 一区二区在线亚洲av蜜桃| 少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 偷拍综合在线视频二区日韩| 欧美成人精品a∨在线观看| 国产无套护士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