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微
(中國醫(yī)科大學遼陽中心醫(yī)院心內科,遼寧 遼陽 111000)
急性腦血管病患者焦慮情緒的調查分析與護理對策
劉曉微
(中國醫(yī)科大學遼陽中心醫(yī)院心內科,遼寧 遼陽 111000)
目的 回顧性分析急性腦血管病患者焦慮情緒問卷調查,探討有效的防治措施和護理對策。方法 對100例急性腦血管?。–VD)患者應用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問卷調查,并對相關因素進行分析。結果 SAS評定均值明顯高于國內常模,其中25例(占25%)患者SAS評分50分,有明顯焦慮表現。焦慮情緒以首次發(fā)病,年齡<60歲,文化程度高,中或重型神經功能缺損患者更易出現。結論 利用首因效應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及護患關系;以患者為中心做好各項生活護理及康復鍛煉;加強健康教育,幫助患者建立積極的應對行為以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接受治療,促進疾病康復。
腦血管病;焦慮;護理
急性腦血管?。–VD)是常見病,多發(fā)病,病死率與致殘率均 高,是當代威脅人類生命的主要三大疾病之一。發(fā)病后患者會產生許多不良情緒如焦慮、抑郁等,為了客觀地判斷患者焦慮程度,本文對100例CVD患者應用Zung焦慮自評表(SAS)進行問卷調查并對引起焦慮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以便采取相應的護理對策幫助患者減輕焦慮。
1.1 對象:本院特種病房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入院的CVD患者100例。其中腦梗死85例,腦出血15例,均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全國各類腦血管病診斷標準,并經頭顱CT或BRI證實,有意識障礙,癡呆、感覺及混合性失語患者除外。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齡48~78歲,平均(58±7.83)歲。
1.2 方法
1.2.1 采用SAS在患者入院1周內進行問卷調查,部分文化程度低或肢體癱瘓不能書寫者由護士按統(tǒng)一問卷逐項讀給患者聽,根據其自選答案填寫,有效問卷為100%。一般國內SAS評分50分為正常上限,得分越高,焦慮程度越重。
1.2.2 采用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進行評分,并對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發(fā)病次數、經濟情況、家庭關系等焦慮情緒相關因素進行調查收集。
本組患者SAS評分為24~64分,25例患者評分≥50分(占25%),有明顯焦慮表現。均值為(45.04±9.36)。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輕型52例,中型30例,重型18例。不同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發(fā)病次數,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與焦慮評定結果見表1。
表1 不同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發(fā)病次數,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與焦慮評定結果
3.1 本組患者SAS評分均值為(45.04±9.36)與國內常模(37.23± 12.59)[1]比較明顯增高,其中25%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而且男女患者間焦慮程度無顯著性差異。焦慮是一種情緒反應,可引起交感神經系統(tǒng)功能亢進,表現為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等[2],而高度焦慮緊張又容易造成患者心理障礙進而導致機體調節(jié)功能減弱和抗病能力下降,甚至可誘發(fā)心律失常[3]。長期高血壓是CVD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情緒、血壓波動大對CVD的發(fā)生、發(fā)展、轉歸產生許多不良的影響[4]。所以,通過適當的護理手段幫助患者減輕焦慮,以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接受治療,對促進疾病康復是很有必要的。
3.2 首次發(fā)病組患者焦慮程度明顯高于發(fā)病次數≥2次組,這可能與CVD的發(fā)病特點有關。大部分患者往往因突發(fā)一側肢體麻木無力就診,行頭顱CT或MRI證實腦梗死或腦出血收住入院,首次突發(fā)患病不了解自己疾病的性質和預后會產生期待性焦慮,與熟悉的環(huán)境和親人分離會產生分離性焦慮。故患者入院后醫(yī)護人員應熱情接待。介紹病房環(huán)境,有關飲食、衛(wèi)生、作息,探視等制度及自我介紹,工作職責等。良好的第一印象有利于護患溝通,消除患者的陌生感,當患者得到醫(yī)護人員的關心,重視和尊重時會產生安全、信任感,減輕焦慮情緒。
3.3 60歲以下組焦慮程度明顯高于≥60歲組這可能與這部分患者大多數為首次發(fā)病,角色改變適應困難有關;而且他們大多數人為工作單位骨干,家庭中的棟梁,發(fā)病后心理反應往往涉及到家庭、社會及工作等各個方面。而家庭社會支持多可減輕焦慮情緒[5]。因此,應以患者為中心,利用良好的溝通技巧,通過與患者進行盡可能多做些了解,必要時利用家庭社會各方面因素配合醫(yī)務人員共同幫助患者減輕心理負擔,解除顧慮。
3.4 大學文化程度組患者焦慮程度明顯高于中、小學組。這可能與知識分子知識面廣,自我意識強,對各種檢查、用藥、治療、醫(yī)療設施等都會有自己的見解、考慮很多的問題而變得敏感、猜疑、控制能力和調節(jié)能力降低導致焦慮程度增高。因此,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時對文化程度偏低的患者可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具體的示范,圖片讓其了解自身疾病相關知識,增強戰(zhàn)勝疾病信心,而對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則可通過對其提出的“為什么”伴耐心解答來滿足其“刨根問底”的健康需求,減少猜疑,減輕焦慮。
3.5 中或重神經功能缺損組患者焦慮程度明顯高于輕型組?;颊咭蛑w癱瘓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甚至完全喪失,不能滿足各項基本的需要而極易產生焦慮不安,因此,應協助患者做好各項生活護理,滿足其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和安全需要;并應根據病情盡早地指導及協助患者進行主被動肢體功能鍛煉和語言康復訓練。
3.6 在調查中也發(fā)現由于公費醫(yī)療改革、經濟體制轉軌、下崗人員增多,經濟因素也是引起患者焦慮情緒的一個較主要原因。因此,在治療中應盡量使用便宜又能達到同樣療效的藥物減輕患者經濟負擔。
3.7 有研究表明,通過改善患者的應對行為可以減輕焦慮[6]。因此除了針對患者產生焦慮原因予以有針對性護理外,還可幫助并指導患者建立積極的應對行為,如提供安靜舒適的休息環(huán)境,深呼吸,聽音樂,看報紙,適當的活動等以減輕焦慮。
綜上所述,CVD患者產生焦慮情緒是多因素作用的結果?;颊呷朐汉髴_及時地評估其產生焦慮的原因,予以有針對性護理,并幫助其認識到自己的焦慮情緒,采取積極的應對行為減輕焦慮,以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接受治療,促進疾病的康復[7]。
[1] 張明圓. 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38-41.
[2] 鄒恂.護理程序入門-現代護理概念[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2005:89-95.
[3] 王勤.應用貝克焦慮量表對冠狀動脈造影術前病人的心理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3,23(4):96-97.
[4] 韓泰然,張大千.腦血管病與性格類型的對照研究[J].中國神經精神雜志,2012,28(3):173-174.
[5] 董宣. 342名高血壓患者焦慮情緒調查[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2,22(2):96.
[6] 蘇小茵,朱延力,蔡月英.癌癥化療病人焦慮情緒和應對行為分析及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13,43(12):689-690.
[7] 榮根滿.高血壓病人應警惕腔隙性腦梗死[J].中國臨床醫(yī)藥研究雜志,2003,8(3):549-550.
R473.74
:B
:1671-8194(2014)31-03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