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敏
(遼寧省沈陽市第九人民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24)
102例腦出血昏迷患者的護理措施及體會
張紅敏
(遼寧省沈陽市第九人民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24)
目的 探討腦出血昏迷患者急診救治中的護理應用和體會。方法 選擇自2010年10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腦出血昏迷患者102例,將隨機其分為觀察組52例和對照組50例,觀察組給予急診和康復綜合護理干預,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基礎護理。比較兩組患者搶救的成功率,并對兩組經搶救存活的病例隨訪3個月,以Bathel(巴塞爾)指數評分和FMA評分對患者恢復情況進行評估。結果 觀察組搶救成功率92.3%;對照組搶救成功率74%;觀察組搶救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1514,P<0.05)。觀察組干預前Bathel評分(32.83±8.54)分,F(xiàn)MA評分(31.61±7.43)分,對照組干預前Bathel評分(33.20±8.63)分,F(xiàn)MA評分(31.54±7.31)分,兩組干預前Bathel評分和FMA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Bathel評分(80.45±17.71)分,F(xiàn)MA評分(81.22 ±16.38)分,對照組Bathel評分(53.28±14.23)分,F(xiàn)MA評分(63.71±12.59)分,兩組組間及組內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腦出血昏迷患者給予急診和康復綜合護理干預,可明顯提高搶救成功率,促進患者恢復,改善預后。
出血昏迷;急診和康復護理;搶救成功率;預后
腦出血是神經內科常見病、多發(fā)病,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多為患者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腦內小動脈破裂導致,與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血管老化、吸煙等多因素密切相關,多因情緒激動、突然用力誘發(fā),病死率較高,病情兇險而復雜,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1],而存活者可遺留不同程度的運動、認知、言語吞咽等障礙,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質量。因此本病及早的積極搶救和恰當的護理非常重要。本文對2010年10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腦出血昏迷患者的護理措施和體會進行了系統(tǒng)回顧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自2010年10月至2014年1月間收治的腦出血昏迷患者102例為研究對象,均經顱腦CT掃描檢查確診為腦出血,患者送入院時均昏迷,其中淺昏迷58例,深度昏迷44例;腦實質出血63例,蛛網膜下腔出血39例。按照護理程序的不同將102例患者分為觀察組52例和對照組50例,觀察組男性32例,女20例,患者平均年齡(64.2± 8.3)歲;Bathel評分(32.83±8.54)分,F(xiàn)MA評分(31.61±7.43)分。對照組男34例,女16例,平均年齡(63.7±9.1)歲;Bathel評分(33.20±8.63)分,F(xiàn)MA評分(31.54±7.31)分。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對比分析,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對照組護理:對照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常規(guī)基礎護理,密切監(jiān)測患者意識、血壓、呼吸、心率等指標,確保急救所需的藥品及器械已準備充分,必要時進行急診心肺復蘇;建立通暢的靜脈通道,遵醫(yī)囑使用急救和治療藥物等。觀察組護理:觀察組患者入院后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急診和康復綜合護理干預。①嚴密監(jiān)測患者病情,若患者出現(xiàn)血壓驟然升高、昏迷突然加深、脈搏急速加快、對光反射或各種深淺反射突然消失、瞳孔改變等,往往表明患者有腦疝形成,或病情有加重,情況危急,應立即報告醫(yī)師進行緊急處理。②防范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颊呋杳詴r咳嗽和吞咽反射消失,應采取機械吸痰、定時翻身等措施防止口腔分泌物未及時咳出而引起的吸入性肺炎。留置導尿管并進行妥善護理,防止泌尿系感染。③密切觀察患者嘔吐物及大便的顏色、性狀,若嘔吐咖啡色物、大便呈黑色等,則提示患者并發(fā)有胃出血,應立刻進行相應治療。④必要時給予利尿、降顱壓的藥物,注意對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須減慢滴注速度,對高齡患者需減少用量。⑤注意觀察患者呼吸,在節(jié)律和深淺出現(xiàn)不規(guī)則變化時,給予機械通氣。對于頻繁嘔吐患者需保持側臥,及時幫患者清理口腔污物。根據患者昏迷程度的不同,給予不同的給氧方式[2]。⑥對于未出現(xiàn)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需及早采用鼻飼流質飲食,給予營養(yǎng)支持。早期給予清淡流食,以免加重機體消化道負擔;中后期可給予高熱量、高維生素、高蛋白飲食以保證患者營養(yǎng)充分[3]。⑦患者恢復期給予恰當的康復指導,鼓勵患者盡早進行肢體運動和言語、吞咽等康復鍛煉,以促進機體恢復。
1.3 效果觀察和評估: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搶救成功率的差異。在干預前和干預后3個月對兩組患者分別采用FMA評分評估肢體的運動功能,用Barthel指數評分評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FM A評分100分為正常,得分96~99分為輕度運動功能障礙,85~95分為中度運動功能障礙、50~84分為明顯運動功能障礙、<50分為嚴重運動功能障礙。Barthel評分滿分為100分,得分>60分為生活可自理;41~60分為基本自理;20~40分為生活需要較大幫助;<20分為嚴重障礙。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17.0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來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搶救成功48例,搶救成功率92.3%;對照組搶救成功37例,搶救成功率74%;觀察組搶救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1。兩組患者干預前Bathel評分和FMA評分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病例的Bathel評分和FMA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搶救成功率比較
表2 兩組存活患者3個月后恢復情況對比()
表2 兩組存活患者3個月后恢復情況對比()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Bathel評分 FMA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48 32.83±8.5480.45±17.71*#31.61±7.4381.22±16.38*#對照組 37 33.20±8.6353.28±14.23*31.54±7.31 63.71±12.59*
腦出血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生在中老年人,患者多有高血壓病史,患者常有劇烈嘔吐、意識障礙、劇烈頭痛、肢體無力或失語等表現(xiàn),重癥者迅速進入昏迷狀態(tài),致死率高。若搶救和護理及時恰當,患者可恢復清醒。腦出血早期有效的護理干預對于防止病情進一步進展和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搶救過程中需嚴密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積極準備搶救物品,保障靜脈通道、氣道和導尿管等的通暢,保證各項操作快速準確而有條不紊地進行,并需積極預防腦疝、上消化道出血、吸入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瘡等并發(fā)癥[4]。搶救成功后,需積極與患者及患者家屬溝通,給予恰當的安慰和康復指導,使患者和家屬能夠更好地面對現(xiàn)實,樹立對抗疾病的信心,鼓勵早期康復鍛煉,并加強營養(yǎng)支持[5]。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經急診和康復綜合護理干預,使搶救成功率進一步提高,有利于降低住院期間患者病死率。3個月后患者的Barthel指數評分及FMA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表明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情況和生活自理能力更佳。綜上所述,對腦出血昏迷患者實施急救和康復綜合護理干預有助于提高搶救的成功率,促進患者恢復,改善患者預后。
[1] 雷軼芳.風險管理在急診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2,3(26):230-231.
[2] 岳冬蘭.72例腦出血昏迷患者的急診護理措施及護理體會[J].吉林醫(yī)學,2012,33(21):4682.
[3] 孫麗紅.腦出血昏迷患者的營養(yǎng)支持與護理[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1(18):2030-2031.
[4] 田昕,陳啟亮,鄒詩倩.腦出血昏迷患者的急診護理措施及護理體會[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5):332-333.
[5] 武化云,管曉萍,李娟,等.早期康復為主的護理干預對腦出血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C].//第二屆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神經損傷年會暨第二屆天壇全國神經創(chuàng)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3:238-241.
R473.74
:B
:1671-8194(2014)31-03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