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巖
(遼源市婦嬰醫(yī)院,吉林 遼源 136200)
子宮肌瘤剔除術后應用米非司酮治療的臨床應用
李 巖
(遼源市婦嬰醫(yī)院,吉林 遼源 136200)
目的 分析研究子宮肌瘤剔除術后應用米非司酮治療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針對收治的84例經腹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患者,隨機數(shù)字法劃分為兩組,參照組47例采用常規(guī)治療,研究組37例在參照組常規(guī)治療基礎結合采用米非司酮治療,統(tǒng)計肌瘤復發(fā)情況、血清性激素水平變化水平以及不良反應情況。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肌瘤復發(fā)情況、治療3個月后血清性激素水平與參照組相比,有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以及停藥后血清性激素水平組內比較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應用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可有效防止肌瘤復發(fā),降低血清性激素水平,應用更為安全高效。
子宮肌瘤;剔除術;米非司酮
子宮肌瘤多發(fā)于育齡期女性,且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該疾病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不斷上升的趨勢,且發(fā)病人群年齡越來越小。為了有效治療子宮肌瘤疾病,臨床主要采用手術方法治療,其中子宮肌瘤剔除術可有效保留正常的生育功能,迎合人們的需求[1]。本次研究中,分析采用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針對我院從2012年8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84例經腹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的患者,年齡32~60歲,平均年齡(46±1.2)歲;子宮肌瘤病史為1~4年;肌瘤多發(fā)49例,單發(fā)35例。84例患者隨機劃分為兩組,參照組47例,研究組37例。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P>0.05比較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用于處理。所選取的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治療,手術時間1 h,術中出血量為200 mL,無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甲級愈合切口。
1.2 選取標準:選取的患者的臨床資料完整,觀察患者的臨床癥狀、生命體征以及接受婦科B超檢查符合子宮肌瘤表現(xiàn);經診斷性刮宮確認無子宮內膜惡性病變發(fā)生,不合并子宮、宮頸以及附件的其他腫瘤以及病變;均無米非司酮過敏史;觀察無內分泌疾病,且半年內均為采用過任何其他激素類藥物治療;術后經病理證實為子宮平滑肌瘤,自愿接受本次研究,且配合臨床隨訪。
1.3 治療方法:84例患者隨機劃分為兩組,參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的綜合性治療以及護理,包括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便于早期發(fā)現(xiàn)是否存在腹腔內出血以及術后感染情況,做好腹部傷口的干燥處理,并觀察腹腔鏡手術部位是否有滲液、滲血情況發(fā)生。術后約6 h患者可適當進食半流質飲食,同時有必要給予患者術后低流量吸氧治療。研究組患者在參照組治療基礎上結合采用米非司酮治療,術后2~3 d待患者可正常進食流質食物后,每天晚上可口服12.5 mg米非司酮,連續(xù)用藥治療3個月。用藥治療后對患者進行為期10個月隨訪觀察。
1.4 觀察指標:觀察子宮肌瘤復發(fā)情況,術后10個月對患者進行術后B超婦科等檢查,觀察是否有子宮肌瘤復發(fā)。并統(tǒng)計患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分別在治療前、治療后3個月以停藥10個月后采集2 mL空腹靜脈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測定孕酮(P)、雌二醇(E2)、促黃體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觀察患者是否有肝腎功能、血尿常規(guī)變化、潮熱、乏力、心悸、惡心以及月經異常情況。
1.5 統(tǒng)計學分析: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資料采用SPSS17.5統(tǒng)計軟件處理分析,采用χ2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組間比較有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α=0.05,P<0.05)。
2.1 子宮肌瘤復發(fā)情況:統(tǒng)計對比兩組患者的子宮肌瘤復發(fā)情況,參照組47例患者,肌瘤復發(fā)8例,復發(fā)率為17.0%,研究組37例患者,肌瘤復發(fā)1例,復發(fā)率為2.7%,研究組肌瘤復發(fā)率明顯少于參照組,P<0.05比較有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 血清性激素水平變化情況:統(tǒng)計治療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變化情況,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變化情況對比()
表1 治療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變化情況對比()
組別 時間 P(mmol/L)E2(pmol/L)LH(IU/L)FSH(μg/L)參照組 治療前 16.4±1.5652.6±20.927.5±5.6 17.9±5.2治療3個月 11.7±1.3558.9±33.924.2±5.0 14.3±6.8停藥后10個月 14.6±4.6581.1±19.225.5±4.6 15.4±3.6研究組 治療前 18.8±3.2506.2±12.033.5±6.1 22.5±6.2治療3個月 3.1±0.4 275.6±29.415.5±4.0 10.3±8.4停藥后10個月 11.8±2.8461.2±25.426.1±7.2 18.4±4.1
從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研究組患者治療后3個月的血清性激素水平明顯低于參照組,組內比較治療前后有顯著差異,比較有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用藥治療前以及停藥治療1年后兩組患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較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不良反應情況:用藥治療后,研究組患者出現(xiàn)2例潮熱、乏力、閉經等不良反應,停藥后不適癥狀消失,月經恢復正常,觀察可見兩組患者的肝腎功能、血尿常規(guī)均在正常范圍。
子宮肌瘤為一種常見的女性婦科疾病,為人體一種常見腫瘤疾病,病因尚未明確,可能涉及到正常肌層的局部生長因子間、性激素以及細胞突變的復雜相互作用。臨床實驗研究表明,子宮肌瘤屬于激素依賴性腫瘤,雌激素是刺激肌瘤生長主要因素[2]。血清E2、P是體內的由卵巢分泌的天然雌孕激素。大量臨床研究表明,雌、孕激素主要與子宮肌瘤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米非司酮可起到較好的抑制雌激素以及拮抗孕激素的作用[3]。當前臨床治療子宮肌瘤疾病,主要是采用手術方法治療,但極易導致肌瘤復發(fā),分析可能傷口因瘤核未被徹底清除,在術后繼續(xù)在子宮肌壁間生長。為有效防止肌瘤復發(fā),術后給予患者必要的藥物治療,抑制 瘤核活性,可有效防止肌瘤在短期內生長[4]。米非司酮為一種19-去睪酮的衍生物,為一種受體水平的的抗孕激素藥物,其結構與訣諾酮相類似,分析主要作用機制為:可有效抑制孕激素受體基因表達或抗孕酮活性;具有良好的抗雌激素作用;可有效降低微血管密度和內皮生長因素的表達水平,可有效減少子宮動脈血流量,可減少肌瘤大小以及減少術中出血。作為一種孕激素拮抗劑,米非司酮可有效作用于保守治療子宮肌瘤[5]。子宮肌瘤患者接受剔除術治療后,采取措施抑制肌瘤復發(fā),可有效減少二次手術的并發(fā)癥情況。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治療后肌瘤復發(fā)率明顯少于參照組,且治療3個月后的血清性激素水平明顯低于治療前、停藥后10個月,組間比較有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出現(xiàn)2例不良反應情況,停藥后不良反應消失。綜上所述,于子宮肌瘤剔除術采用米非司酮治療,可有效減少疾病復發(fā),短期可有效降低血清性激素水平,應用安全高效。
[1] 劉梅.米非司酮在子宮肌瘤剔除術后治療中的應用[J].山東醫(yī)藥,2014,54(15):57-58.
[2] 常潔,任麗華,余莉萍.腹腔鏡與經腹子宮肌瘤剔除術的對比分析[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14,31(1):25-27.
[3] 鄭玉霞.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與腹式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比較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9(7):53-54.
[4] 殷菲.剖宮產術中行子宮肌瘤剔除術160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4,22(3):46.
[5] 周華.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中子宮動脈阻斷對卵巢功能及妊娠的影響[J].廣西醫(yī)學,2014,36(3):332-334.
R737.333
:B
:1671-8194(2014)31-01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