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振剛
(吉林省蛟河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放射科,吉林 蛟河 132500)
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以及灌注成像在腦梗死前期診斷中的應用分析
吳振剛
(吉林省蛟河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放射科,吉林 蛟河 132500)
目的 探討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以及灌注成像在腦梗死前期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治療的腦梗死疑診患者75例,對發(fā)病6 h后缺血部位和正常腦區(qū)域進行多層螺旋CT掃描,血管造影成像以及灌注成像,對兩區(qū)域的血管成像以及灌注成像進行比較分析。結果 病變區(qū)的MTT明顯短于對照區(qū),CBV以及CBF明顯低于對照區(qū),均具有顯著差異(P<0.01)。結論 多層螺旋CT灌注成像對于腦梗死具有較強的敏感性,可以為腦梗死的早期診斷提供準確的臨床依據(jù),血管造影成像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腦梗死發(fā)生缺血性病變的病因,為腦梗死的進一步治療奠定基礎。
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灌注成像;腦梗死
腦梗死又稱缺血性腦卒中,是常見的腦血管疾病,主要是因為腦血管發(fā)證動脈粥樣硬化或者形成血栓,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引發(fā)組織壞死,最終導致死亡。對于腦梗死的治療較為困難,但在早期的診療相對容易,因此早期診斷顯得尤為重要[1]。本文通過選取我院腦梗死疑診患者75例,對發(fā)病6 h后缺血部位和正常腦區(qū)域進行多層螺旋CT掃描,進行血管造影成像以及灌注成像,探討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以及灌注成像在腦梗死前期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治療的腦梗死疑診患者75例,男性44例,女性31例,年齡25~75歲,平均年齡(45.3±4.7)歲。所有患者均具有頭暈、惡心嘔吐、行動不便肢體麻木等腦梗死的臨床癥狀。所有患者均在檢查同意書上簽字。
1.2 研究方法:多層螺旋CT掃描利用我院進口美國菲利普公司生產(chǎn)的螺旋CT機進行掃描檢查。在發(fā)病6 h之內進行普通CT掃描以對腦出血情況進行排除,于靜脈注射對比劑歐乃派克350,以5 mL/s的速度注射100 mL。掃描機器條件設定為管電壓80 kV,100 mAs;160 mm的掃描范圍;掃描深度設定為0.625 mm;0.5 s的延遲時間,對患者連續(xù)掃描1 min,0.3 r/s的轉速進行高速采集[2]。大腦的灌注圖像將大腦前動脈作為輸入動脈,流出靜脈則選擇為上矢狀竇,最終得到所掃描腦組織的含血流平均通過時間(MTT)、大腦容積量(CBV)以及局部腦血流量(CBF)參數(shù)的圖像。CT造影血管成像掃描則以頭部OM線為準線。掃描機器條件設定為管電壓80 kV,100 mAs;160 mm的掃描范圍;層間距和準直器群為0.625 mm;利用自動示蹤技術對掃描時間進行確定,三維處理技術采用MIP、容積再現(xiàn)以及CT內鏡。治療一周后均進行螺旋CT復查。
1.3 圖像信息處理方法:利用血管灌注成像專業(yè)處理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分析,在病變相應位置分別獲取MTT、CBV以及CBF圖像[3]。
1.4 區(qū)域選擇標準:依據(jù)血管灌注成像參數(shù)圖以及普通頭顱CT治療綜合分析,在CT影像有低密度表現(xiàn)的則為缺血嚴重區(qū),依據(jù)缺血值范圍的大小可利用手動的方法選擇相應區(qū)域,注意避開腦溝和腦血管[4]。
1.5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 SPSS l5.0軟件分析,計量數(shù)據(jù)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差異具有顯著性統(tǒng)計學意義。
病變區(qū)的MTT明顯短于對照區(qū),CBV以及CBF明顯低于對照區(qū),均具有顯著差異(P<0.01),見表1。
表1 灌注參數(shù)比較()
表1 灌注參數(shù)比較()
類別 病變區(qū) 對照區(qū) t P MTT(s) 17.22±4.12 5.01±2.39 22.2005 0.0000 CBV(mL/100g) 2.39±1.01 2.89±0.98 3.0769 0.0012 CBF[mL/(100g·min)] 12.34±6.58 61.26±18.34 21.7432 0.0000
多層螺旋CT灌注成像是在對患者注射對比劑的同時進行螺旋CT的快速掃描來觀察對比劑的分布和流動,通過對對比劑的密度和流動變化形成灌注圖像,從而得到大腦各器官的功能參數(shù)[5]。灌注成像具有簡單快速,可對腦組織進行直接觀察的優(yōu)點,對于分析腦組織缺血情況具有直觀性,因此可以對臨床醫(yī)師對于腦梗死的診斷提供可靠依據(jù)。
對于腦梗死患者,多層螺旋CT灌注成像可以對缺血半暗帶進行確認,進而對血栓的位置以及大體范圍進行確定。大腦中動脈血栓形成后,由于患者機體的側支和血管循環(huán)會導致多層螺旋CT灌注成像對于血栓的位置判斷出現(xiàn)偏差,例如患者頸動脈發(fā)生血栓引起的腦梗死,灌注成像差異就不是特別明顯,此時進行血管成像就尤為重要[6]。血管造影成像通過與灌注成像的共同分析課更加準確的判斷出血栓的具體位置,為臨床的診斷提供準確數(shù)據(jù)。
人體腦血管的灌注是在一定的壓力狀態(tài)下波動,通過毛細血管以及小型動脈的血管平滑肌擴張來維持機體相對的腦流量。缺血半暗帶則是指發(fā)生梗死的腦組織,可引起機體神經(jīng)功能紊亂。研究發(fā)現(xiàn)該區(qū)域的血流量明顯降低,在成像分析時可提示醫(yī)師此處已發(fā)生梗死。灌注成像可預測半暗帶的變化,這對腦梗死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顯示病變區(qū)的MTT明顯短于對照區(qū),CBV以及CBF明顯低于對照區(qū),均具有顯著差異(P<0.01)。
綜上所述,多層螺旋CT灌注成像對于腦梗死具有較強的敏感性,可以為腦梗死的早期診斷提供準確的臨床依據(jù),血管造影成像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腦梗死發(fā)生缺血性病變的病因,為腦梗死的進一步治療奠定基礎,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李全浩.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和灌注成像對腦梗死前期診斷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4,41(13):57-59.
[2] 尤莉玲.多層螺旋CT肝臟灌注成像評價慢性肝纖維化、肝硬化的價值[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2,46(4):317-319.
[3] Bisdas S,Rumboldt Z,Surlan-Popovic K. Perfusion CT i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upper aerodigestive tract:longterm predictive value of baseline perfusion CT measurements[J].Am J Neuroradiol,2010,31(3):576-581.
[4] 劉長華.多層螺旋CT腦灌注成像聯(lián)合CTA在頸動脈狹窄與腦梗死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4,17(7):5-7.
[5] 徐方元,陳爽.多層螺旋CT腦灌注成像與血管成像聯(lián)合評價頸動脈狹窄性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1, 27(7):1372-1373.
[6] 李彬.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及全腦灌注成像在超早期腦梗死前期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河北醫(yī)藥,2013,35(10):1496-1497.
R445.3
:B
:1671-8194(2014)31-01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