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強當?shù)貢r間20日,NBA休斯敦火箭隊主場大勝明尼蘇達森林狼隊。賽后表現(xiàn)出色的火箭球員林書豪被眾多中國記者包圍,讓旁觀的美國記者有“身處中國”的錯覺。其實隨著NBA近年不斷加強國際化特色,外國記者越來越多地成為“世界最高水平籃球賽的義務傳播者”。而這其中,中國記者在數(shù)量和報道方式上都是領先者。休斯敦曾有中國記者團 上世紀90年代,中國記者開始出現(xiàn)在NBA賽場。姚明2002年登陸NBA后,許多中國媒體開始派記者常駐美國采訪。 前不久記者在休斯敦偶遇前火箭主教練杰夫·范甘迪,現(xiàn)為ESPN解說嘉賓的范甘迪說,他和姚明在火箭共事時,休斯敦的中國記者不僅規(guī)模壯觀,也非常敬業(yè),他們關于姚明的問題“總是沒完沒了”。 范甘迪2003年至2007年執(zhí)教火箭時,的確是中國記者駐站休斯敦的黃金時期。當時每逢火箭隊主場比賽,豐田中心的中國記者都有數(shù)十人之多。這些記者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國內(nèi)媒體的專業(yè)記者,包括央視、網(wǎng)易、《體壇周報》等媒體的駐站記者和不定期到休斯敦短期采訪的記者。此外,由于駐站費用相對較高(據(jù)說當時某專業(yè)媒體的經(jīng)費標準為每人每年20萬元人民幣以上),許多媒體聘請當?shù)厝A人(非專業(yè)記者)完成采訪,這類記者的數(shù)量一度也非??捎^。 正如范甘迪所說,當年的中國記者不僅人多,也非常敬業(yè)。在休斯敦駐站采訪姚明的中國記者,大部分都是做整個賽季的貼身報道,從10月的季前賽到次年6月的季后賽從不間斷。漫長的賽季采訪過程讓不少中國記者和部分采訪資歷深厚的美國同行一樣,成為NBA記者圈的“熟面孔”。 姚明在NBA的出現(xiàn)讓中國觀眾對大洋彼岸的賽事空前關注,培養(yǎng)了一大批NBA球迷。除休斯敦外,為滿足國內(nèi)球迷需求,不少媒體也在洛杉磯、邁阿密等擁有熱門球隊的城市派駐記者長期采訪。從那時起,中國記者成為NBA國際記者中的主力軍。中國對NBA關注度下降 隨著姚明2011年夏天退役,中國記者開始告別NBA,大批記者扎堆休斯敦采訪的盛景一去不復返。他們要么回國,要么轉去報道其他城市的熱門球隊。姚明正式退役后的2011—2012賽季,沒有一家中國媒體在休斯敦駐站采訪,留下來繼續(xù)關注火箭隊的只有部分當?shù)厝A文媒體。整個中國媒體的報道重心,轉向了在小牛隊難有上場機會的易建聯(lián),和創(chuàng)造“林瘋狂”奇跡的華裔球員林書豪。2012年9月,易建聯(lián)宣布回歸CBA,中國球員徹底在NBA賽場消失,這讓很多曾因“姚易對決”而充滿自豪感的中國記者不勝唏噓。 林書豪上個賽季加盟火箭隊后,常駐報道NBA的記者再度在休斯敦出現(xiàn),本賽季有3名國內(nèi)記者跟隨火箭隊。 姚明退役后,NBA在國內(nèi)的受關注度開始下降。在央視2013年的收視率統(tǒng)計中,排名第一的NBA賽事僅收獲1.46%的平均收視率,與2007年11月“姚易首次NBA對決”2.5億的觀看人次有天壤之別。 鑒于此,國內(nèi)媒體投入美國前方的報道力量也不斷減少。近年來,傳統(tǒng)上以駐站報道NBA為特色的四大門戶網(wǎng)站開始改變,搜狐已不再向美國派國內(nèi)記者,騰訊則改為聘用在美人士,僅新浪和網(wǎng)易兩家仍在留守。作為曾經(jīng)的駐站主力,專業(yè)體育報紙基本“全軍覆沒”,《體壇周報》、《籃球先鋒報》、《籃球報》等再無實力和心思在NBA駐站。駐站報道并非主流 盡管逐漸“式微”,但活躍在休斯敦、洛杉磯、邁阿密的五、六名記者,仍讓常駐美國報道NBA的中國記者多于其他國家。因為相對于中國這種常駐報道模式,其他國家大多僅對關鍵賽事(總決賽、全明星賽)進行現(xiàn)場報道。 NBA從不缺少國際巨星,德國的諾維茨基、法國的帕克、西班牙的加索爾兄弟等都是如今聯(lián)盟的焦點。不過這些國家的媒體都未在這些球員所在城市長期駐站,而是以短期采訪為主要報道方式。而部分擁有“駐站記者”的日本、德國、法國等國媒體,基本都是聘請定居美國的非職業(yè)記者。 沒有駐站記者并不代表NBA缺乏中國以外的“國際傳播者”。NBA官方稱,來自42個國家的265家國際媒體派人現(xiàn)場報道了2014年全明星賽,其中16家廣播電視臺以中文、阿拉伯語、日語、法語等語言,在現(xiàn)場轉播席播報比賽。▲(作者為網(wǎng)易NBA駐美記者,是目前國內(nèi)駐美采訪NBA時間最長的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