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雪劉志鋼吳 兵李林波
(1.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城市軌道交通學院,201620,上海;2.同濟大學道路與交通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092,上海∥第一作者,講師)
城市軌道交通市郊車站非機動車停車需求模型研究*
陳穎雪1,2劉志鋼1吳 兵2李林波2
(1.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城市軌道交通學院,201620,上海;2.同濟大學道路與交通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092,上?!蔚谝蛔髡?,講師)
城市軌道交通市郊車站周邊多為高強度開發(fā)的居住用地,且屬非機動車接駁軌道交通服務范圍內。由于前期規(guī)劃設計不到位,市郊車站非機動車停車場容量不足,抑制了非機動車換乘軌道交通的需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郊線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分析了現(xiàn)有市郊線車站非機動車停車需求模型的不足之處,提出了新的模型。首先,預測市郊車站軌道交通出行需求,利用Kirchhoff法進行銜接方式劃分,計算車站非機動車停車需求;然而給出缺乏完整起點/終點數(shù)據(jù)時的計算方法,以期給市郊車站非機動車停車場規(guī)劃、設計和改造提供依據(jù)。以上海松江大學城地鐵站非機動車停車需求為例對模型進行了驗證。
城市軌道交通;市郊車站;非機動車;停車需求
First-author'saddressCollege of Urban Railway Transportation,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201620,Shanghai,China
近年來,許多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延伸至郊區(qū)(以下稱之為市郊線),郊區(qū)車站周邊土地具有交通便利性和高增值價值,故車站周邊建有高密度的居民區(qū),該范圍內的大部分居民需利用軌道交通進行通勤、通學出行,構成了軌道交通的重要客源。距離車站0.8~5.5 km圈層為潛在非機動車服務圈[1]。非機動車交通自主靈活、準時可靠、可達性好,而通勤、通學客流具有出行頻繁、規(guī)律性強等特征,因此在市郊車站接駁方式上,非機動車比郊區(qū)尚不完善的常規(guī)道路公交車更具優(yōu)勢。郊區(qū)非機動車換乘軌道交通的巨大優(yōu)勢和潛力對市郊車站非機動車接駁設施提出了量和質的要求。
目前,我國市郊車站的非機動車接駁設施大部分未經(jīng)詳細規(guī)劃設計,存在諸多問題,如:非機動車停車場的數(shù)量少、規(guī)模小、不規(guī)范,存在停車安全隱患等,造成非機動車停車需求被抑制,非機動車換乘軌道交通比例低于10%,遠低于日本東京和荷蘭等國35%左右的比例[2]。同時,上海市郊線由于接駁交通不便,車站周邊非法經(jīng)營的三輪車、摩托車盛行,特別是大型居住區(qū)附近車站,如9號線的九亭站、7號線的大華三路站等,接駁交通的秩序混亂且存在安全隱患。
目前,對國內軌道交通車站非機動車停車需求的主要算法,如吸引率法、類比推算法、方式選擇模
型等,容易忽略潛在的非機動車換乘軌道交通的需求,且只是給出計算思路,缺乏周密的計算過程,一些參數(shù)如換乘比例、換乘阻抗等沒有給出詳實可行的計算方法[3]。國外現(xiàn)有研究多為對非機動車接駁軌道交通現(xiàn)狀規(guī)模和使用傾向的調查研究,在方式劃分上多采用Logit模型及其改良法[3],但其參數(shù)標定未必適用于中國國情。由此,本文對市郊線車站非機動車停車需求模型進行研究。以期給市郊線車站非機動車停車場規(guī)劃、設計和改造提供依據(jù)。
本文從乘客換乘軌道交通的需求出發(fā),計算換乘需求量。此步驟可以確保計算結果中包含目前被抑制的潛在的非機動車換乘軌道交通出行的需求。在計算城市軌道交通出行需求時,常用的方法是四階段交通量預測法。獲得某車站軌道交通出行需求后可計算非機動車停車需求。但是四階段法對數(shù)據(jù)要求比較嚴格,需要全路網(wǎng)數(shù)據(jù)和O/D(起點/終點)數(shù)據(jù)。另外,在大規(guī)模線網(wǎng)客流量預測結束后,某一車站周邊實際用地開發(fā)情況可能與規(guī)劃資料存在偏差,造成該車站實際客流與預測客流不符。
根據(jù)有關報道,預計到2015年,北京、上海2個城市中心城區(qū)的軌道交通網(wǎng)絡已經(jīng)趨于穩(wěn)定,屆時公交服務水平目標為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達到50%,而軌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的50%。但是,該預測數(shù)據(jù)是相對于整個城市軌道交通線網(wǎng)而言,郊區(qū)車站周邊居民的軌道交通出行分擔率可能會高于整體水平。但國內城市軌道交通市郊線在沿線居民出行方式分擔率的研究非常少,而國外有相關的數(shù)據(jù)積累和研究,因此本文通過類比國外成果來獲得該數(shù)據(jù)。
世界大城市中,日本東京都與上海在城市面積、人口密度、人文特征、居民生活方式、出行行為等方面較相似。東京都軌道交通線網(wǎng)已相對成熟,且在居民出行中占有重要比重;上海到2020年,居民的居住郊區(qū)化加重,人口分布形式與東京接近,軌道交通發(fā)展也基本成熟,其線網(wǎng)密度與東京都相近[4](見表1)。
表1 東京都與上海的基本情況及軌道交通規(guī)模情況對比
東京的日本國鐵、私有鐵路服務于往返市區(qū)與郊區(qū)的出行,地鐵服務于市中心的出行。日本國鐵、私有鐵路與地鐵的分擔率見表2。近似將日本國鐵、私有鐵路比擬上海軌道交通的市郊線,地鐵比擬上海軌道交通的城區(qū)線。由此可以估算出,市郊線在上海居民出行中的分擔率與整個軌道交通網(wǎng)絡在居民出行中的分擔率之比為1.19∶1。
表2 東京都各種交通方式客運量占總運量的比例[4]%
結合上海軌道交通發(fā)展的遠期目標,近似可估計出上海市郊線在沿線居民出行中的分擔率為50%×50%×1.19=29.7%。
根據(jù)車站周邊用地、人口、崗位數(shù)等基礎資料可計算車站所在區(qū)域的交通產(chǎn)生與吸引量。由此,城市軌道交通市郊車站的總出行需求=某車站周邊居民出行總需求×29.7%。
目前,國內外出行方式劃分常用Logit模型,其進行計算的依據(jù)是不同選擇肢的阻抗之間的絕對差值。例如,兩種方式的出行阻抗分別取5和10,或分別取95和100,其分配結果是相同的[6]。由于接駁阻抗中部分因素無法量化,即使可以量化其量綱也不同,因此,很難計算出每種方式接駁阻抗的絕對值。而對于Kirchhoff分配方法,不同阻抗的比率
是起決定性作用的。比如,兩條線路的阻抗分別是5和10,或是分別為50和100,分配結果是相同的[6]。這樣既解決了影響因素無法量化或量綱不同的問題,相對也更體現(xiàn)出各種方式之間的競爭。由此本文選擇Kirchhoff法計算非機動車換乘市郊線的需求量。
2.1 用Kirchhoff分配模型計算非機動車的換乘分擔率
在Kirchhoff分配模型中:
式中:
Pi——線路i在時間間隔a中的交通需求的百分比;
Di——分配函數(shù)中的線路i的阻抗;
Ui——線路i的效用函數(shù);
β——阻抗增加的敏感度。
2.2 分配函數(shù)中阻抗的計算
考慮軌道交通市郊線銜接方式選擇的影響因素,設計銜接方式阻抗的計算方法如式(4)所示。
式中:
Di,a——第i種銜接交通方式的阻抗;
Ci,a——第i種交通方式的月使用費用;
Ci,b——第i種交通方式的初期投入費用;ti——第i種交通方式的總時間,即從出發(fā)地至目的地的總時間;
Ki——第i種交通方式時間可靠性值的倒數(shù)[8],一般來說,非機動車可靠性較高,道路公交車可靠性較低,而私家車和出租車分別要視路況、天氣和打車難易程度而定;
Bi——第i種交通方式的便利性值的倒數(shù);
Si——第i種交通方式的安全性值的倒數(shù),包括人身安全和財產(chǎn)安全;
Fi——第i種交通方式在途時間與總時間的比值的倒數(shù);
Gi——出行者采取某種出行方式的體力、腦力付出;
θi,1,θi,2,…,θi,8——各影響因素的權重,可以用層次分析法確定。
2.3 非機動車換乘需求
非機動車換乘需求如式(5)所示。
式中:
Qi——高峰期市郊線車站非機動車停車需求量;
Qph——高峰期換乘市郊線的總需求量。
3.1 9號線松江大學城站非機動車停車設施評價
上海軌道交通9號線一期工程從松江新城站至宜山路站,是1條服務于市區(qū)與松江通勤、通學客流的市郊線。9號線松江大學城站周邊共有7所大學(見圖1),學生人數(shù)已基本穩(wěn)定,學校均位于非機動車和常規(guī)道路公交接駁服務圈內,該范圍內還有少量住宅用地仍在開發(fā)。目前,大學城學生乘9號線松江出行集散方式主要是常規(guī)道路公交和非機動車,因此本文以計算高校學生在大學城站的非機動車停車需求作為示例。
目前,銜接9號線松江大學城站與學生宿舍區(qū)的道路公交車只有區(qū)間18路1條線,且發(fā)車間隔較長。松江大學城站現(xiàn)有2個非機動車停車場,但不是經(jīng)過專門的規(guī)劃設計,沒有明確地劃分出停車場的范圍,因此無法準確給出停車場容量。目前停車場的停車能力已經(jīng)比較緊張。另外,停車場沒有專人管理,非機動車停放條件較差,停車設施簡陋,停車安全不能保障。
圖1 上海軌道交通9號線松江大學城站周邊大學布局情況
3.2 9號線大學城學生出行調查
2011年11月,進行松江大學城學生出行特征調查。最終獲得有效問卷為3 156份。大學城學生數(shù)為6萬人左右,樣本容量滿足要求,抽樣時注意本地、外地生源比、各年級學生數(shù)量比和性別比等,以保證樣本結構的合理性。調查結果見圖2、3。
圖2 學生抵達地鐵車站的方式
圖3 學生不選擇非機動車接駁市郊線的原因
學生抵達地鐵車站的方式中,道路公交車占有絕對的優(yōu)勢,非機動車比例僅為4.2%,但這并不能說明松江大學城道路公交接駁系統(tǒng)非常完善,黑車占接駁方式的6.46%恰好說明了這一點。對于不選擇非機動車出行的原因中,“不知道大學城可以停非機動車”和“擔心非機動車停車不安全”共占了54%的比例。由此可見,只要改善松江大學城站非機動車的停車條件,必定將誘發(fā)出潛在的非機動車換乘軌道交通出行的需求。
3.3 松江大學城站非機動車停車場規(guī)模
3.3.1 城市軌道交通換乘需求量
3 156份調查樣本中,軌道交通出行需求為1 627人次/周,由調查擴樣可知,大學城學生軌道交通出行需求為30 931人次/周。而學生通學出行大多為周五回家,周日或周一早上回大學城,周五的回家出行比例最大,占總體出行的30.25%。因此,最大的停車需求發(fā)生在周五,故周五的軌道交通出行需求為4 678人次。
3.3.2 非機動車換乘需求量
1)道路公交與自行車接駁的各參數(shù)比率值:道路公交與自行車接駁阻抗的各參數(shù)實際值及其比例如表3所示。
表3 道路公交與自行車接駁阻抗的各參數(shù)實際值及其比例
表3中有關的參數(shù)確定如下:
(2)Gi:30 min的熱量消耗,搭車站著為138 J,快步走為477 J,騎自行車為502 J,站立為84 J。
(3)Bi與Si的計算由專家打分法確定。Bi主要考慮行李攜帶的方便性。
2)θi,1,θi,2,…,θi,8可用以下saaty法構造判斷矩陣確定。
根據(jù)此矩陣可計算其特征向量為:
3)計算阻抗值:由式(4)可得D非機動車=2.33,D道路公交車=1.54。
3.3.3 非機動車停車需求
將以上參數(shù)代入式(3),可以計算出非機動車和道路公交車的接駁分擔率(β一般情況下可取1)分別為:P非機動車=39%;P道路公交車=61%。
因此,松江大學城出行中換乘軌道交通的非機動車停車位需求為4 678×39%=1 824(以1人次需1個停車位計)。
可以看出,松江大學城非機動車換乘軌道交通的需求巨大,在周五下午達到峰值。這是由大量學生以周為單位的通勤出行引發(fā)。周五至周一期間停車場容量需求為1 824輛,這與《上海軌交9號線郊區(qū)站點非機動車停車場規(guī)模估算》[3]一文中用類比法計算出的1 630輛數(shù)據(jù)較為接近,具有較高可信度。
本文對城市軌道交通市郊車站非機動車停車需求模型進行了研究,在研究過程中重點考慮了潛在的非機動車換乘客流,并采用Kirchhoff模型充分體現(xiàn)非機動車和常規(guī)道路公交車在作為軌道交通銜接方式下二者的競爭情況,以比例的形式量化部分難以量化的阻抗因素如方便性、安全性等,最后以上海松江大學城站非機動車銜接軌道交通需求為例進行計算和驗證,其方法具有可實施性和可信度。
[1] 曹萍,陳峻.自行車與軌道交通換乘站選址及需求預測[J].交通科技與經(jīng)濟,2008(3):87.
[2] 況麗娟,葉霞飛.自行車接駁城市軌道交通的特征研究[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10(2):53.
[3] 陳穎雪,劉志鋼,吳兵,等.上海軌交9號線郊區(qū)站點非機動車停車場規(guī)模估算[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2011(4):812.
[4] 陳穎雪,薛美根,劉志鋼,等.上海與東京軌道交通典型市郊線路的對比研究[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11(12):18.
[5] 日本地下鐵協(xié)會.最新世界の地下鐵きよらせい[M].東京:日本地下鐵協(xié)會,2005.
[6] Morrison M,Bergland O.Prospects for the use of choice modeling for benefit transfer[J].Ecological Economics,2006,60(2):420.
[7] Brons M,Givoni M,Rietveld P.Access to railway stations and its potential in increasing rail use[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2009,43(2):136.
Parking Demand Model for Non-motorized Vehicles at Suburban Railway Stations
Chen Yingxue,Liu Zhigang,Wu Bing,Li Linbo
Suburban railway stations are normally surrounded by high-density residential quarters,within the access scope of non-motorized vehicles.Because of the inadquate planning and design in early times,the scale of non-motorized vehicle parking lot at suburban railway stations is insufficient,which restrains the transfer from non-motored vehicle traffic to rail transit,directly decreasing the service level of suburban railways.After analyzing the shortage of the exiting parking demand model,a new method is proposed.Firstly,the travel demand of suburban railway stations is predicted,Kirchhoff model is used to split the non-motorized vehicles in a cohension way;then the parking demand at stations is calculated based on insufficient traveling OD(od origin to destination)data,so a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planning,design and reconstruction of parking lot at suburban railway station for non-motorized vehicles.In this research,Songjiang University Station on Shanghai metro Line 9 is taken as the case to verify the new parking demand model.
urban rail transit;suburban railway station;non-motorized vehicle;parking demand
TU 248.3;U 491.7+1
2013-01-2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78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