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西 歐陽國/文
這幾天,人們討論最多的就是月餅了。走在各大超市,各式各樣精美的月餅也是琳瑯滿目:從口味來講,有鮮、咸、甜、辣等;從餡心講,有桂花月餅、豆沙、冰糖、黑芝麻、火腿月餅等;按餅皮分,有漿皮、混糖皮、酥皮、奶油皮等;從產(chǎn)地講,有廣式月餅、京式月餅、潮式月餅、徽式月餅、衢式月餅等。還有什么“黃金月餅”、“高鈣月餅”、“藥膳月餅”。包裝就更了不得了,簡單的也是有精美的紙盒裝,復(fù)雜的有特制的盒子,里面除了有一個小小的月餅,還有很多“附贈”。
不過,最近我算是大開眼界,知道了古代月餅花樣比現(xiàn)在還多,長得比現(xiàn)在月餅還俊俏。最近網(wǎng)上有一個視頻《古代月餅都長啥模樣?》,相傳,最早北宋的時候人們就開始用月餅?zāi)>邅碇圃嘛灒W痈魇礁鳂?,栩栩如生,十分精美。蘇東坡就以詩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來贊譽(yù)古時候的月餅。據(jù)說,當(dāng)時在宮廷內(nèi)流行“宮餅”,隨后流傳到民間,當(dāng)時俗稱“小餅”和“月團(tuán)”,后來才演變成圓形,寓意團(tuán)圓美好。最早出現(xiàn)“月餅”一詞在南宋吳自牧《夢梁錄》中,據(jù)說有菱花形的,和菊花餅、梅花餅等形狀,并且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可以吃的。也有傳說,在唐代以胡桃仁為餡月餅叫做“胡餅”。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玄宗嫌這名字難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隨口而出“月餅”兩字。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
古代月餅花樣多,主要體現(xiàn)在月餅的模子上,既有盤龍圖案月餅?zāi)?,又有福祿壽紋飾月餅?zāi)?;既有佛形月餅?zāi)?,又有葫蘆狀月餅?zāi)#患扔旋斝嗡拿婕y飾月餅?zāi)?,又有如意圖案月餅?zāi)?;既有魚形紋飾月餅?zāi)#挥钟性聦m圖案月餅?zāi)!?/p>
我一個西安的朋友說最近他們博物院和收藏研究院聯(lián)合舉辦了一場“月餅?zāi)W诱埂睍?,其中展出了?00件“月餅”模子。這幾天朋友就在QQ群里曬起了古代的月餅?zāi)W?。從他發(fā)的照片來看,有大大小小的,形態(tài)各異。最引起我注意的是,朋友拍了一張邊長大約有40 cm的月餅?zāi)W?,?jù)說是目前全國最大的清代月宮圖案的月餅?zāi)W?,不愧是“月餅?zāi)W油酢薄?/p>
所以,再看看現(xiàn)在的月餅,雖然花樣多,但含金量都不高,比起古代的月餅工藝精美,現(xiàn)在的月餅顯得就有些過于花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