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第一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 云南 昆明 650000
1例帕金森異動癥伴壓瘡患者的護理體會
顏蓉
云南省第一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 云南 昆明 650000
目的:交流帕金森異動癥伴壓瘡的護理臨床心得。方法我們于2014年7月收治一例帕金森異動患者Ⅲ期壓瘡臨床護理過程。結果經精心護理后,壓瘡創(chuàng)面愈合,皮膚完整性恢復。結論氧氣吹氣法+碘伏外涂,具有抗感染,保護抗面,高流量吹氧氣使局部氧壓增大,毛細血管含氧量增加,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促進受損細胞修復,使壞死組織氧化分解,促進周圍正常細胞與氧結合,加速肉芽生長。同時氧氣吹氣療法還可以保持創(chuàng)面干燥,促進愈合,做好皮膚護理,加強營養(yǎng)支持,可有效的預防壓瘡及促進壓瘡愈合。
帕金森綜合癥;期壓瘡,護理
帕金森異動癥:帕金森氏病是中老年常見的精神系統(tǒng)變性疾病,以靜止性震顫,運動減少,肌強直和體位不穩(wěn)為臨床特征。主要病理改變是黑質多巴(DA)能神經元變性和路易小體形成。而異動癥是長期服用左旋多巴制劑而出現(xiàn)的一種運動障礙,是舞蹈樣或肌張力障礙樣異常不隨意運動,其意見為怪樣,搖頭以及雙臂與雙腿和軀干的各種異常運動,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1]。
壓瘡:又稱壓力性潰瘍,是指身體局部皮膚長期受壓,血液循環(huán)障礙,營養(yǎng)缺乏,導致局部皮膚和皮下組織發(fā)生持續(xù)缺血,缺氧、營養(yǎng)不良而致組織潰爛壞死,其發(fā)生與身體組織受壓過久,皮膚抵抗力降低及全身營養(yǎng)狀況缺乏有密切關系。帕金森氏病為慢性進展性疾病,目前尚無根治方法,只能靠長期藥物治療,而異動癥則是長期服藥的一種運動障礙,此類患者往往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生活完全依賴他人,對于此類患者壓瘡發(fā)生是護理過程中嚴重的并發(fā)癥,也是最常見的潛在風險,如何預防壓瘡的發(fā)生和在發(fā)生是如何做好護理,防止創(chuàng)面擴大,促進愈合仍是我們面臨的難題,下面介紹一例帕金森異動癥伴壓癥患者的護理體會。
1.1 一般情況
患者女性,72歲,因"四肢不自主抖動8年余",發(fā)熱兩天"于2014年7月11日入院,入院前2天家屬發(fā)現(xiàn)患者骶尾部皮膚破潰并伴膿性分泌物。"
入院診斷:1、帕金森(異動癥);2、Ⅲ度壓瘡;3、肺部感染?
1.2 護理評估:
1.2.1 意識、生病體征及營養(yǎng)狀況:
患者神清,基本不能對答,高級認知功能檢查不配合,T37.2℃,P96次/分,R20次/分,血壓107/66時,腹部聽診呼吸音稍粗,消瘦,因無法穩(wěn)定行走及站立,體重無法測量。
1.2.2 運動、活動及局部皮膚情況:
患者四肢不自主抖動,動亂明顯,呈舞蹈樣運動,無法穩(wěn)定行走,骶尾部皮膚有7×8cm2壓紅,壓之不褪色,中心有3×cm2皮膚破潰并伴有膿性分泌物,右側外踝有3×cm2陳舊性疤痕,右小腿脛前有1×2cm2陳舊性疤痕,雙側腰部有2×2.5cm2壓紅,壓之不褪色。
1.2.3 飲食、睡眠、大小便及其它
飲食量少,以清淡半流質為主,睡眠差,夜間需服用地面泮輔助睡眠,大小便失禁,血生化白血白32g/1。
1.2.4 既往史,家族史,過敏史
繼往高血壓病史,否認家族史,無過敏史。
1.2.5 治療方案
治療計劃:營養(yǎng)神經,改善腦循環(huán)治療,抗帕金森藥物治療。
2.1 皮膚完整性受損-Ⅲ度壓瘡,與患者臥床、大小便失禁、不能自行翻身、消瘦等有關。
根據(jù)Braden壓瘡危險評估表評分為12分,屬高?;颊?,按評估對壓瘡進行分類,左右足趾及骶尾7×8cm2的為Ⅰ度壓瘡,骶尾中心3×4cm2破潰伴膿性分泌物屬Ⅲ度壓瘡。
預期目標:
①患者家屬能認識到壓瘡的危害并積極配合護理。
②患者感到清潔、舒適、生活需要得到滿足。
③患者不繼續(xù)發(fā)生壓瘡。
④已發(fā)生的壓瘡逐漸好轉愈合。
2.2 營養(yǎng)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與經口進食少致攝入量不足,飲食結構不合理及肌強直,震顫所制機體消耗量增加有關。
預期目標:
①患者獲得足夠營養(yǎng),營養(yǎng)狀況改善。
②臉色紅潤,機體抵抗力增加。
2.3 感染與患者長期臥床,進食少,機體抵抗力降低有關?
預期目標:
①感染得到控制,機體抵抗力增加。
②生命體征平穩(wěn),體溫在正常范圍。
③不再發(fā)生院內獲得性感染。
2.4 軀體活動障礙一與黑質病變,錐體外系功能障礙所敵震顫,機強直,體位不穩(wěn),隨意運動異常有關。
預期目標:
①防止和推遲關節(jié)強直與肢體攣縮。
②患者未發(fā)生因肢體隨意異常運動而引發(fā)的自傷墜床等意外發(fā)生。
3.1 壓瘡的預防
3.1.1 做好皮膚護理,做到"五勤","勤翻身,勤檢查,勤換洗勤按摩,勤整理"。
①勤翻身,建立翻身表,每2h翻身一次并記錄,注意翻身時避免推、拉、拖配動作,以免擦傷皮膚;
②每4h檢查一次受傷部位,仔細評估可致皮膚受損的一切危險因素及易破損部位,以便重點預防。
③勤按摩:每天按摩受壓部位2次,促進血液循環(huán),注意動作輕重適宜;
④勤換洗:給患者留置尿管,每日進行膀胱沖洗,及會陰沖洗,大便后用濕紙巾擦洗后,用溫水清洗,并擦干床單,被服污染及時更換,保持皮膚及床單被服清潔干燥。
⑤勤整理:認真做好晨晚間護理,經常保持墊褥平整,干燥,無渣、無皺褶。
3.1.2 保護骨隆突處和支持身體空隙處,給患者氣墊床,于骨骼突起處及易發(fā)放置軟枕。
3.1.3 增進營養(yǎng)攝入,給予高熱量,高維生素,高纖維素,低鹽、低脂、適量優(yōu)質蛋白飲食。
3.1.4 在異動間歇期協(xié)助被動活動關節(jié)和按摩肢體活動。
3.1.5 加強健康教育,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相關知識教育宣傳,介紹壓瘡發(fā)生,發(fā)展及治療護理的一般知識,得到家屬的理解及配合,并教會家屬一些有關壓瘡預防措施。
3.2 壓瘡的治療和護理:
根據(jù)壓瘡發(fā)生程度不同,進行相應的治療和護理。
3.2.1 左右足趾及骶尾Ⅰ期壓Ⅰ加強上述預防措施。
3.2.2 骶尾Ⅲ度壓瘡護理:①用碘伏棉球消毒,按壓30秒,每日2次。②使用氧氣吹氣法,具體方法:連接氧氣管,將氧流量調至5-6升/min,對準創(chuàng)面反復由中心身外周環(huán)行吹氣20min,每日2次,③采用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涂于創(chuàng)面,每日2次,此法作用是:碘伏具有抗感染,保護創(chuàng)面,氧氣吹氣法可使局部氧氣增大,毛細血管含氧量增加,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從而促進受損細胞修復,使壞死組織氧化分解,促進周圍正常細胞與氧結合,加速肉芽生長,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
(1)患者因疾病原因,經口進食少,營養(yǎng)攝入不足,因此給患者留置胃管,采用腸內營養(yǎng)乳劑混懸液1000L以50L每小時速度胃管內泵入,在泵入期間每4小時四抽有無胃潴留,同時使用重量力滴注器給500ML,溫純凈水以30ML每小時速度胃管內重力海注。
(2)在留置胃管期間定時檢查胃管是否在胃內,及胃管留置長度。
(3)保持病室環(huán)境清潔,無異味,提供促進患者食欲的環(huán)境。
(4)保持患者口腔清潔,做好口腔護理2次/日,促進食欲。
(5)給予患者適當體位:床頭指高30℃,有利于腦部血液循環(huán),減少誤吸發(fā)生。
(6)遵醫(yī)囑靜脈輸入氨基酸,脂肪乳。
(1)遵醫(yī)囑給予抗生素控制感染,按時足量用藥。
(2)定時翻身,拍背,機械震蕩排痰每日2次,以利于痰液排出。
(3)遵醫(yī)囑給予0.9%氯化鈉5ml氯化銨5ml+糜蛋白酶霧化吸入每日2次。
(4)在痰液較多粘稠時使用吸引器,給予機械輔助排疾時注意,動作輕柔,在吸痰操作前先調大量氧流量給患者吸氧1、2分鐘,避免吸引管帶負壓進入患者體內。
6.1 告知家屬本病需長時間服藥,并讓患者家屬了解藥物種類、用法、服藥注意事項,療效及不良反應,告知家屬長期服藥過程中可能會突然出現(xiàn)某種此癥狀加重或療效減退。
6.2 異動癥的發(fā)病與左旋多巴劑型,劑量及給藥時間有關,應做好藥物指導,指導按時服藥,堅持長期治療,不可隨意停藥或減量。
7.1 加強生活護理,采取有效的溝通方式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交流。
7.2 在異動間歇期指導家屬給予患者適當?shù)倪\動鍛煉,目的在于防止和推遲關節(jié)強直與肢體攣縮。
7.3 幫助患者采取舒適體位,被動活動關節(jié),按摩四肢肌肉,注意動作輕柔,勿造成病人疼痛和骨折。
7.4 安全護理
7.4.1 對于此類患者應24小時家屬陪護防意外
7.4.2 護士應認真查對病人是否按時服藥,有無錯服,漏服,藥物代為保管,每次送服到口,嚴格交班。
7.4.3 在患者入院時應用了高危跌倒/墜床評估表對患者進行評估,評分6分,為重度危險,針對此風險采取措施:1使用床欄,并將雙側床欄拉起,告知家屬使用床欄的重要性。2懸掛"防跌倒/墜床"風險警示標識;3向家屬陪護介紹病室環(huán)境及安全設施;4加強巡視,嚴格床旁交接班,;5使用約束帶進行保護性約束,使用約束帶松緊適宜。
7.4.4 外出檢查時專人陪護,防止發(fā)生意外。
出院評估如下:
8.1 出院時生命體征平穩(wěn)
8.2 壓瘡創(chuàng)面愈合
8.3 家屬掌握壓瘡預防方法
8.4 異動情況部分緩解
護理體會:護士應以高度的責任心和愛心幫助患者家屬制定有效的護理措施,使患者生理等方面達到最大限度的恢復。
[1]內科護理學
R473.74
B
1009-6019(2014)12-02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