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國
微生物檢驗通常用于感染性疾病診斷和防治,隨著現(xiàn)代醫(yī)療科技的發(fā)展進步,微生物檢驗逐漸占據(jù)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近年來,嚴重的急性呼吸綜合征、豬鏈球菌及禽流感等大規(guī)模的帶有極強傳染性的流行疾病逐漸蔓延,和微生物高科技檢驗技術水平敲響了警鐘[1-3]。為了達到良好的治療水平,及早的對流行疾病進行防護控制,保證今后日常質量控制工作的順利進行,需要嚴格落實實驗的3 個階段。其中包含了室內質量監(jiān)控、空間質量監(jiān)控、實驗人員監(jiān)控這3 個關鍵點,本文通過分析質量監(jiān)控方法,對微生物檢驗在臨床應用中進行質量控制。
1.1 檢驗人員的質量控制 臨床微生物檢驗需要經過非常復雜的過程,其主要特點表現(xiàn)在以下幾點:(1)微生物的檢驗不能脫離人員手工的參與,需要檢驗人員親力親為,做好微生物檢驗工作,把握每一個細節(jié);(2)采用定性試驗為主的檢驗方式。定性檢驗法是常用的一種質量控制檢驗法,操作方法簡單主要采用對比檢驗的方式,通過定性方式,作為微生物的質量檢驗的標準;(3)由于人員檢驗操作性強,因此在檢驗的過程中檢驗人員的主觀判斷占主要地位。然而人員的主觀判斷又受到檢驗人員的檢驗資歷、專業(yè)經驗、檢驗能力、操作技巧的影響,因此為了保障檢驗質量,需要對接受過專業(yè)理論知識學習及專業(yè)技術教育的人員進行培訓上崗,培訓上崗的檢驗人員還需要進行定期的檢查、考核,通過這些方式測試人員的檢驗能力以及操作熟練能力。
關于人員的考核方式分為兩種;(1)明確的告訴操作人員,使其有心理準備;(2)不通知考核人員,將考核樣品混合在平時檢驗的樣品之中,通過檢驗人員的日常工作來進行檢查。無論采用哪一種檢驗方式,都是為了提高檢驗人員的檢驗水平。從而提高微生物檢驗質量,使其運用到臨床的檢驗工作中。
1.2 培養(yǎng)基的質量控制 培養(yǎng)基配置質量一般要求有以下幾個方面:(1)培養(yǎng)基應該有明確的配置日期標記,進行固定培養(yǎng)基前保證物菌落沾染,保持適當硬度,液體培養(yǎng)基應該清澈,保證倒管內的液體無氣泡出現(xiàn);(2)對pH值進行不定期的檢查。有指示的培養(yǎng)基應該呈現(xiàn)出相應的顏色,在要求的規(guī)定內保證pH值保持在正負0.2 數(shù)值以內;(3)培養(yǎng)基瓊脂平板傾注的體積一般為15 ml,在傾注的過程中斜面不得超過試管的2/3;(4)培養(yǎng)基只有在無菌生長是情況下才能達到使用標準,根據(jù)標準應該在培養(yǎng)箱36℃中進行培育,對培養(yǎng)基進行隨機的高壓滅菌實驗,抽取樣品保持在5%~10%;(5)培養(yǎng)基英愛保存在適當?shù)臏囟认?。在使用前對培養(yǎng)基進行觀察,保證在出現(xiàn)變質以及真菌感染的情況下,進行有效期內的使用[4-5]。
1.3 標本檢驗過程中的質量控制 標本的正確采集、存儲、運送和處理是保證標本使用合格是重要關鍵,直接影響著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標變檢驗的過程中主要包括樣本的采集、標本的采存和運送兩個重點防護方面。
1.3.1 標本的采集時間需要進行嚴格的控制,一般采集的時間在疾病用藥前后是疾病早期,保證樣本沒有受到其他藥物微分子進入影響檢查結果。檢查特殊癥狀需要進行典型其和急性期兩個時期的樣本采集,根據(jù)不同的疾病癥狀進行針對性的樣本采集。采集樣本時應該注意采集的方式,根據(jù)不同微生物的種類進行待測檢查,不同的微生物采用不同的檢查方法。進行微生物檢查需要得到人員幫助,通過相互配合個科室人員進行無菌操作,保證采集質量以及采集安全。微生物檢測操作應該保證標本使用容器真空無菌,采用無菌操作進行安全防護,避免標本污染。
1.3.2 標本采集一般是就地采集及時送檢的標準,如果采集地點與實驗相隔太遠,需要采用嚴密的樣本保護措施,方式在送檢的過程中受到外界污染。送檢途中一般采用的較為妥善的保存方式,是采用適當?shù)谋4鏃l件和保存液。創(chuàng)造妥善的保存條件一般要做好接種培養(yǎng)基和冷藏,采用專人運送的方式進行真空密封,選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樣本達到實驗室后,樣本接受人員要進行檢樣記錄,在交接單上簽字。如果出現(xiàn)樣本數(shù)量不足、瓶口出現(xiàn)縫隙、固體形狀不完全的情況,接收人員可以拒簽[6-8]。
國家和升級檢驗質控中心對各實驗室的檢測水平進行定期和非定期的檢查,要求無菌實驗室防潮、潔凈和按時消毒。室間質量控制主要是檢測實驗室的之間的聯(lián)系。間性室間檢測是首先應該注意實驗室的消毒工作,保證實驗室安全無菌的檢測環(huán)境。通過對紫外線燈管性能進行檢測,在使用前進行紫外線消毒,達到室內無菌的標準。紫外線進行空氣消毒都的效果測定,在每個季度都會進行一次測定,了解系外線對空氣消毒的效果統(tǒng)計,超過使用年限、不能達到消毒標準及設備故障,通過檢查進行及時替換。
滅菌器的使用受到生化標準和化學標準的監(jiān)測,檢測能否達到滅菌的要求。對實驗室內的所有玻璃器材在使用前進行清洗,在高溫烘烤后進行使用。若是在檢驗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標本有病毒、病菌的侵入,應該立即對盛裝玻璃進行滅菌處理。微生物檢驗室在臨床應用過程中室間質量控制是其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實驗室間做好室間控制,對上級實驗室進行質量管理。在較好的室內質量控制的基礎上做好室間控制技術,直接關系到日常檢驗工作的質量水平[9]。
3.1 加強質量計量認證工作 檢驗人員在進行檢驗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計量認證工作,嚴格按照實驗室管理制度進行。檢驗人員按照國家、行業(yè)或地方標準進行檢測,做好壓力表、溫度計等測量器具的檢驗,保證整個計量過程的使用和檢測過程的規(guī)范化。檢驗科所采用的檢驗方法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標準操作方案,具體包括標本的采集、處理要求、實驗試劑、儀器使用、實驗室工作條件等。完善實驗室的檢測要求,保證實驗室具備完善、科學、高標準的管理檢測制度。檢測人員在檢查的過程中發(fā)揮著主動的作用,因此檢測人員應該明確崗位和職責,熟練掌握各類檢測項目的操作步驟和方法,減少操作失誤造成的實驗失敗。檢測試驗后進行原始檢測數(shù)據(jù)和實驗檢測數(shù)據(jù)的記錄,填寫實驗報告。按照規(guī)定進行各種數(shù)據(jù)記錄,對各種儀器、藥品以及試劑進行使用管理。
3.2 實現(xiàn)檢驗質量控制過程 檢測質量分為檢測前、后的質量控制分析,檢測前的質量控制首先,檢驗單的申請,填寫患者的基本情況,進行標明記錄。其次,檢驗人員通過對檢驗患者情況的了解,要求患者進行具體的標本采集準備。最后,對采集的樣板進行規(guī)范保存,通過驗收合格后進行具體的檢驗工作。檢驗后的質量控制,對檢驗結果進行標本的編號,錄入患者信息。對儀器的使用、實驗操作、檢驗結果進行臨床評估,經過信心反饋達到萬無一失[10]。
綜上所述,做好微生物檢驗在臨床應用中的質量控制,最應該注意檢驗準備工作,保證采集樣本時間,加強樣本的存放、運輸工作為細菌檢驗提供保障,通過檢測規(guī)范臨床用藥,避免醫(yī)患糾紛,為人類的健康做出貢獻。
[1]劉澤春.基層衛(wèi)生微生物檢驗質量控制[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00,10(5):621-622.
[2]趙愛萍.有效控制醫(yī)院感染應加強微生物實驗室管理[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4,14(10):1097.
[3]林惠玲.關于微生物檢驗質量控制的探討[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6,5(11):1866.
[4]陳梅,黃麗云,謝文鋒,等.檢驗標本采集對檢驗質量控制的影響[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8,7(4):170.
[5]韓海英,于富麗.淺談微生物檢驗質量控制[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07,23(3):248-249.
[6]李曉東,李娟,焦正花,等.我國醫(yī)院中藥制劑微生物限度檢查存在的問題分析及建議[J].甘肅中醫(yī),2009,22(12):15-17.
[7]張敏.保婦康栓微生物限度檢查法的驗證[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09,15(1):22-24.
[8]孫杰.微生物實驗室質量控制的初探[J].中外醫(yī)療,2009,28(18):139.
[9]黃英,鐘杰.如何做好臨床微生物檢驗中分析前的質量控制[J].心理醫(yī)生(下半月),2012,1:88-89.
[10]洪秀華,劉運德.臨床微生物學檢驗[M].2 版.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