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蕾
休閑是人們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的休閑生活趨于網絡化、庸俗化和消極化,并且不斷地侵蝕小學生的休閑生活。針對外來務工子女這一群體,選取小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對其休閑生活各方面進行調研,并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提出針對性建議和策略。外來務工子女休閑活動調查休閑是人們生活中除工作時間、工作往返時間、家務勞動時間、滿足生理需要的必要休息以外的,可供個人自由支配的時間及其自由時間、空閑時間內進行的各種活動。在2000多年前,我國的《學記》就有精辟的論述:“時教必有正業(yè),退居必有居學”,闡述了在學習之外閑暇生活的重要性。因此,學校和家長更應該重視休閑活動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休閑習慣和支配休閑時間的能力,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fā)展。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廈門市城市務工人員子女。三到六年級,總共533人,其中三年級140人,四年級139人,五年級為137人,六年級117人。男生279人,女生254人。因為一二年級學生語言理解能力有限,因此隨機選取三到六年級學生進行施測,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從期刊、雜志和網絡搜集相關文獻,為本文的撰寫提供理論基礎。
1.2.2問卷調查法。對某小學發(fā)放調查問卷590份,剔除57份無效問卷,總共回收533份問卷,有效率為90%。
1.2.3數(shù)理統(tǒng)計法。運用統(tǒng)計軟件對收集的相關數(shù)據進行整理、統(tǒng)計與分析。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休閑時間
2.1.1周一到周五所擁有的休閑時間。學生休閑時間偏少,特別是周一到周五的休閑時間,并在不同的年級之間呈現(xiàn)差異。在本次調查中,周一到周五的休閑時間,大部分學生都少于兩小時,三年級為65%,四年級為68%,五年級為78%,六年級為80%;擁有三小時以上休閑時間的比例,三年級為24%,四年級為18%,五年級為9%,而六年級只剩下4%。從調查數(shù)據中顯示學生擁有的休閑時間,從三年級到六年級呈現(xiàn)遞減趨勢,而出現(xiàn)這一差異的原因主要是隨著年級的增加,課業(yè)壓力加重。
2.1.2周末所擁有的休閑時間。在本次調查中,有52%的三年級學生擁有11小時以上的休閑時間,四~六年級學生也有35%~40%擁有11小時以上的休閑時間;而擁有7小時休閑時間的學生,三年級占16%,四年級有20%,五年級有17%,六年級有18%。從數(shù)據可以顯示出大部分學生周末的休閑時間未被占據,一方面與外來務工人員家庭經濟條件有關,大部分家長不太具備送子女周末參加學習、才藝學習的機會,另一方面,外來務工家庭有部分父母周末需要工作,因此對于子女的休閑時間占據較少,當然不排除也有部分父母對孩子周末的休閑時間安排過密。
2.2休閑活動具體內容
2.2.1周一到周五學生休閑活動內容。通過本次的調查活動發(fā)現(xiàn),學生在周一到周五的休閑活動呈現(xiàn)趨靜的現(xiàn)象。在3~6年級中,休閑活動比例占據最大的是看電視,比例分別是28%、32%、27%、34%,此比例遠遠超過了其他類的休閑活動。
2.2.2周末學生休閑活動的內容。周末學生休閑活動的內容中,三四年級排在前三位的休閑活動是看電視、玩電子游戲和與朋友玩耍,而五六年級前三位的是看電視、玩電子游戲和網絡聊天。與平時的休閑活動相比,看電視的比例有減少,但是玩電子游戲和網絡聊天的人數(shù)大幅度上升,尤其是高年級。
2.3休閑活動場地
學生休閑活動的場地選擇上,選擇室內情況居多,尤其是周一到周五這個時間段中的場地選擇。周一到周五期間,選擇室內休閑活動場地比例為58%、64%69%和80%,主要是因為學生的平時休閑時間不多,加上選擇的休閑活動主要為電視或閱讀書報類,因此活動場地也有所限制。在周末期間,選擇室外活動場地的情況比例會增加許多,但依然以室內休閑活動為主。
2.4對休閑活動的滿意程度
大部分學生對于自己的休閑活動比較滿意,在調查中,三到六年級對于自己休閑活動不滿意或不太滿意的比例為20%、30%、29%、28%。比例到中高年級有不斷增加的趨勢,在個體訪談中可以發(fā)現(xiàn),對休閑活動不太滿意的學生,有一部分是因為父母對自己的休閑活動干涉性太強,從而導致休閑時的興趣和時間沒保證,而有一部分學生認為休閑活動基本上都是以看電視、游戲為主,對自己沒有幫助。
2.5父母對孩子休閑活動的重視程度
父母對孩子休閑活動的重視程度,隨著年級的增加有所減少。三到六年級父母對孩子休閑活動重視或比較重視的比例分別為68%、56%、48%、47%,隨著年級的增加,許多父母認為孩子有能力來支配自己的休閑時間,因此會減少對孩子休閑時間的重視。但在高年級,父母也須注意觀察和引導孩子的休閑活動,以免過度沉溺于網絡等不健康的休閑活動中。
2.6休閑活動的目的性和計劃性
在訪談中發(fā)現(xiàn),五六年級的課業(yè)壓力逐漸加重,這種壓力的增大使得在休閑活動的選擇上,更偏重于放松。而在計劃性上,三到六學生對于休閑活動的計劃性比例為66%、58%、39%和33%。在訪談中發(fā)現(xiàn),低年級發(fā)部分學生的計劃一般是由父母來規(guī)定,而高年級在計劃性上表現(xiàn)得更隨意。
2.7休閑活動的指導
在休閑活動的選擇和安排上,大部分學生為得到父母和老師對于休閑活動的指導,而且隨著年級的增加,而指導大部分是家長,只有個別學生得到老師的指導。三到六年級受到老師或家長指導的比例為44%、40%、34%和33%,其他學生的休閑時間為自己自由支配。但是在訪談中有部分學生認為自己的休閑活動希望受到一些指導,特別是年級大的孩子,他們認為休閑活動受到指導,可以讓自己更科學合理地安排休閑活動。
3結論與建議
3.1重視學生休閑活動引導
在本次調查中發(fā)現(xiàn),外來務工子女的休閑活動未得到重視和指導。很多父母認為休閑活動不需要引導,因此孩子容易形成靜態(tài)、不健康等休閑方式。在休閑內容的調查中,許多孩子選擇的休閑活動多為電視、電腦等室內的、靜態(tài)的休閑活動,這不僅會造成學生的身心健康問題,還容易引起網絡、電視成癮、人際關系不協(xié)調等問題,在對學生休閑活動的觀點調查顯示出,學生還是認為休閑活動需要帶有目的,讓自己的休閑活動更豐富、更有意義,然而他們休閑活動的指導性和計劃性卻缺乏,尤其是高年級的學生,家長的不重視和孩子的需求形成了不協(xié)調的狀態(tài)。
3.2學校加強學生休閑教育
從調查中顯示,學校很少在學生休閑活動方面進行相關課程教育,很多學生的休閑生活是無人過問狀態(tài),而外來務工人員部分父母在休閑教育知識方面缺乏,因此學校應該開設休閑課程,指導學生更好的安排休閑活動。首先,可以在心理課、綜合課、班會課等相關課程上,開設休閑課程,知道學生如何安排休閑生活,如何選擇休閑項目,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休閑活動。其次,開展一系列親子課程,讓有需要的父母和孩子一起參加,從而讓父母通過家庭的休閑活動設置,引導孩子的休閑生活。最后,學??梢耘e行一系列與休閑相關的活動,如“休閑活動設計比賽”、“休閑活動最佳方案評選”等活動,讓健康休閑教育滲入孩子的心中。
3.3健康休閑方式的宣傳
社會可以開展一列休閑活動,引導父母和孩子走到戶外進行休閑。另外,社區(qū)可創(chuàng)設孩子休閑活動的場地,加強健康休閑方式的宣傳,讓孩子不過度依賴電腦和電視,同時又可創(chuàng)設交流和活動場地,潛移默化的引導健康休閑方式。
參考文獻:
[1]鄭利梅.農村青少年學生休閑生活調查及策略分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5).
[2]李夢瑤.小學生休閑活動現(xiàn)狀的調查以及引導策略[J].傳奇故事,2007,(6).
[3]陳建利.高雄市東光國小學生休閑活動調查研究.豆丁網,2009,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