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娜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用它來形容現(xiàn)在學(xué)生面對古代詩歌鑒賞時出現(xiàn)的問題再恰當(dāng)不過了。每次考試,學(xué)生在這部分丟分較多,究其原因,正在于讀不懂詩歌,所以他們只好把平時偶爾記得的老師所講的只言片語一股腦的寫下來,結(jié)果可想而知,答非所問,笑話百出。
無論是什么類型的詩歌,不是壯志未酬,就是懷才不遇、思鄉(xiāng)愛國。過去的人們一個個不是英雄就是壯士,不是血氣方剛就是個個手拿戈矛長戟,隨時準(zhǔn)備為國獻身!在我們同學(xué)的大腦中,他們活得可真累??!
詩歌是先輩們用高度凝練的語言來傳情達意的表達的方式,是他們生產(chǎn)生活的再現(xiàn),他們的情感乘著詩歌的翅膀,飛越千年。他們一樣因愛而歌,“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也一樣因恨而怨,“及爾偕老,老使我怨,信誓旦旦,不思其反”。那暖暖的春天,那草長鶯飛、春陽映照、鶯歌燕舞的場景,同樣能撥動他們的心弦。所以,無論是古人還是今人,情感是相通的,我們不要總是用偏執(zhí)的眼光去看他們,除了巾幗須眉外,還有很多像你我這樣的平凡人、平凡事、平凡的情感!
找到問題所在,才能有的放矢。鑒賞詩歌,我們該如何把握作品主旨進而準(zhǔn)確答題呢?“三品一泡”,品標(biāo)題、品作者、品意象?!耙慌荨?,運用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詩歌語言高度凝練,猶如一杯濃郁的香茗,需要慢慢泡開,才能品到它的香味。
標(biāo)題是作品的眼睛,往往是作品情感思想的而集中體現(xiàn),所以,關(guān)注標(biāo)題,我們能獲得許多有效信息。如:王維的《山居秋暝》從標(biāo)題來看,作者的目光集中在靜謐安然的自然世界,首先就能確定詩歌類型——山水田園詩,這有助于接下來對情感的把握,類似題材如陶淵明的《歸園田居》等等。而《出塞》、《從軍行》、《塞上行》等就是具有鮮明特征的邊塞詩。
品作者,我們常常說“知人論世”,了解作者,了解寫作背景,有助于我們抓住作者情感。代表唐詩創(chuàng)作的雙子峰,李白、杜甫具有鮮明的創(chuàng)作特征。“詩仙”李白,他的豪放飄逸“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讓我們讀到什么是情感的暢快淋漓,熱情奔放,“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霓為衣兮風(fēng)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⒐纳恹[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讓我們在夢幻的世界目眩神迷。余光中先生曾贊美李白的詩“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還有三分嘯成劍氣,秀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李白代表了盛唐氣象,是一個時代的象征,當(dāng)我們在鑒賞他的詩歌時不能脫離時代背景。
唐代詩人中和李白并駕齊驅(qū)的是“詩圣”杜甫,而杜甫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跟李白大有不同,杜甫目睹了大唐王朝的由盛及衰,安史之亂之后,滿目瘡痍的社會現(xiàn)實,百姓水深火熱的生活,哀怨凄慘的人生,鑄就了杜甫“沉郁頓挫”的詩風(fēng)?!叭f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感時傷懷、憂國憂民是杜甫在歷史長河中唱響的主旋律。
知人論世關(guān)鍵在“知人”,如果我們不了解作者,那又該如何把握呢?這就有賴于詩歌中構(gòu)建思想的“意象”。
所謂意象是指融入了主觀情感的客觀事物,古人語:“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情溢于?!?。客觀事物本無情感可言,但人的主觀情感賦予了它們生命,而這些客觀的事物承載了作者的思想情感。所以,我們在鑒賞詩歌時要準(zhǔn)確把握詩歌作品中出現(xiàn)的意象。
在我國古典詩歌漫長的歷程中,形成了很多傳統(tǒng)的意象,它們蘊含的意義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們熟悉這些意象,會給鑒賞詩歌帶來很大幫助。如“月亮”這個意象,具有游子思鄉(xiāng)懷人的情感特征,“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還有動作行為類意象,如“搗衣”,也表達對親人的牽掛。月下?lián)v衣,風(fēng)送砧聲這種境界,不僅思婦傷情,也最易觸動游子的情懷,因此搗衣意象也是思鄉(xiāng)主題的傳統(tǒng)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吳歌》之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fēng)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具有這一類情感的還有如“鴻雁”“尺素”。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元代《西廂記》崔鶯鶯長亭送別時唱的“碧云天,黃花地,西風(fēng)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情景相生,成千古絕唱。
表達憂愁、悲傷心情的意象,如梧桐,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梧桐是凄涼悲傷的象征。如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薄耙宦曃嗳~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倍家晕嗤┤~落來寫凄苦愁思。流水在我國古代詩歌里和綿綿的愁絲連在一起,多傳達人生苦短、命運無常時光流逝的感傷與哀愁,“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薄傲魉浠ù喝ヒ玻焐先碎g。”“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惫旁娫~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達一種悲傷的感情,“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倍霹N其聲哀怨凄悲,動人肺腑,于是古詩中的杜鵑就成為凄涼、哀傷的象征。“又聞子歸啼夜月,愁空山”“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p>
詩人往往偏愛大自然中那些美好的一花一木,借以顯示高潔的品質(zhì),抒發(fā)感慨。
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有人稱贊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zhì)。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痹娙艘燥嬄恫突耐兴怯駶嵄?、超凡脫俗的品質(zhì)?!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寫了很多詠菊詩,將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與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聯(lián)系在一起。梅花在嚴(yán)寒中最先開放,梅花傲雪、堅強、不屈不撓的品格,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焙畹乇憩F(xiàn)了梅花的純凈潔白,陸游的著名詞作《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苯杳坊▉肀扔髯约簜涫艽輾埖牟恍以庥龊筒辉竿骱衔鄣母呱星椴佟!墩撜Z·子罕》中說:“歲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弊髡哔潛P松柏的耐寒,來歌頌堅貞不屈的人格,形象鮮明,意境高遠。除此之外還有如竹象征著虛心勁節(jié)、堅定頑強、不屈不撓的風(fēng)骨等等抒發(fā)高潔品格的意象。
邊塞詩中也有許多富涵固定情感的意象,或表達對戰(zhàn)爭的厭惡,或表達對和平的向往,如投筆、長城、樓蘭。陸游的《書憤》:“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睒翘m,如王昌齡《從軍行》:“青海長云暗雪山,疆域遙望玉門關(guān)。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鼻嫉?,唐代邊塞詩中經(jīng)常提到,如王之渙《涼州曲》:“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等等。
中國的詩歌文化博大精深,還有許多有待我們?nèi)ダ斫夂腕w會,如具有離別寓意的意象楊柳、長亭、酒、西風(fēng)等等。意象的準(zhǔn)確把握有助于我們更好地去理解詩歌,鑒賞詩歌。
詩歌語言高度凝練,一字千金。有了許許多多鮮明的意象,我們需要經(jīng)過加工處理,再現(xiàn)詩歌表現(xiàn)的思想內(nèi)容,這就要求我們“泡”開詩歌。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詩歌我們描繪出了一幅幽靜恬然的畫面,仿佛置身于空靈的大自然的懷抱,朗朗白月,徐徐秋風(fēng),潺潺溪流,清新的空氣令人心曠神怡,我想,王維也是陶醉其中,不然,不會有如此優(yōu)美的文字。在這里,我與王維一起靜靜的欣賞著柔美的月夜風(fēng)景,沒有言語,只有如水一般的月光,只有輕撫臉頰的裊裊秋風(fēng)??丈?、明月、清泉、流水共同營造出那清幽淡雅的意境。
意境是文學(xué)作品中所描繪的客觀圖景和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shù)境界。它依賴于作品的意象而產(chǎn)生,而超越于具體意象之外,需要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才能達到。在答題時,可根據(jù)詩歌意象去歸納總結(jié)詩歌意境。在審美想象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借助已有的生活體會和審美經(jīng)驗,也可以通過豐富的聯(lián)想,進入詩人所描繪的境界,達到情感的共鳴。通過我們的聯(lián)想和想象,詩歌中的畫面就像電影鏡頭一樣,一幕幕的再現(xiàn)。每首詩歌都有屬于他獨特的意境,或清幽恬然、或蕭瑟冷清,或雄渾壯闊、或清靜幽遠。要做到準(zhǔn)確精煉答題,要求同學(xué)們在平時的訓(xùn)練中不斷地積累和總結(jié),這樣才能避免出現(xiàn)答非所問,找不到重點的錯誤。
古人云:詩言志。詩歌創(chuàng)作滲透了作者主觀的思想情感。我們在鑒賞時,應(yīng)養(yǎng)成逐字逐句品味語言,在反復(fù)誦讀中把握作品意象、意境的閱讀習(xí)慣。鑒賞詩歌,不僅在于疏通字詞句,更要把握藝術(shù)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內(nèi)涵。詩歌是先輩們留下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書山有路勤為徑”,只有平時不斷地積累,考試時,我們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下筆有力,而不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題不來”。只要你用心去感悟詩歌,它的“廬山真面目”就在那一字一句跳動的靈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