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斌,耿 銚
(1.河海大學中國移民研究中心,江蘇 南京 210098; 2.河海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1100)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共修建了9萬余座水庫,動遷移民1 000多萬人。在水庫創(chuàng)造了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時,興建水庫也產生了大量的水庫工程移民,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由于水庫移民安置工程“重工程、輕移民”的思想重,使得移民補償偏低,移民安置區(qū)基礎設施環(huán)境落后,長期生機無法得到持續(xù)保障,導致移民安置問題的復雜化。伴隨著我國移民實踐的深入,在不斷總結經驗汲取教訓的前提下,解決移民問題的政策體系不斷完善,由于移民問題的政策性、實踐性較強,為了使政策的實施切實解決移民問題,在移民安置以及后期扶持過程中,必須注重移民的利益訴求,因此,針對移民滿意度的研究,不斷完善相關理論與方法亦具備較強的實踐意義。
譚宇等[1]對三峽庫區(qū)移民滿意度進行了調查,認為可將生活環(huán)境、后期扶持政策、資源占有3大類細分為17個因素進行測量;唐貴忠等[2]通過實證研究得出住房、人際關系(尤其是干群關系)、移民政策的落實等是與移民實際生活最密切的問題;馬力等[3]為了系統(tǒng)研究三峽庫首移民安置區(qū)的移民滿意度,將滿意度進一步劃分為人居環(huán)境、人文關系、農村生產條件、農村公共產品、生態(tài)環(huán)境5個方面,通過這5個角度的研究,可以全面反映移民政策的落實情況;劉成斌等[4]針對移民遷移滿意度轉變的根源,采用“同期群”研究方法,通過政策落實、生產生活條件、搬遷后的資源占有情況、與當地的融入程度等角度,將移民適應過程分為三個階段,通過橫向與縱向對比的結合,得出移民的相對剝奪感是移民滿意度變低的主要原因。
總的來看,移民滿意度的體現主要為生活環(huán)境、生產資料占有情況、后期扶持政策落實等,進一步結合移民滿意度探究移民滿意度轉變的根源,通過SPSS進行相關性分析。筆者運用移民滿意度研究的現有理論,以學者研究的指標體系為指導,對研究較少的指標體系之間的結構關系進行定量分析,旨在進一步完善移民滿意度指標體系,提高移民滿意度。
T市境內安置了9座大中型水庫的移民13萬余人,分別采取就地后靠、遠遷集中建村、分散插村和投親靠友等形式安置在18個縣(市)區(qū)的,193個鄉(xiāng)鎮(zhèn),涉及3 897個村(整建制村153個)。根據2006年國務院頒布的《國務院關于完善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見》(國發(fā)〔2006〕17號文)精神,對大中型水庫農村移民納入后期扶持范圍,對納入扶持范圍的移民每人每年補助600元,一共扶持20年,后期扶持資金能夠直接發(fā)放給移民個人的應盡量發(fā)放到移民個人,用于移民生產生活補助[5]。通過該市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實施情況監(jiān)測評估工作中移民滿意度的調查,以檢驗后期扶持政策實施過程中移民的滿意程度,此次調查共抽取5個縣(區(qū)),涉及5個縣(區(qū))的16個鄉(xiāng)鎮(zhèn),安置方式均為集中安置,采取的后期扶持方式為資金直補。
驗證性因子分析(以下簡稱CFA)是結構方程模型的一種。結構方程模型一般廣泛應用于社會學、經濟學等學科領域,主要由于這些學科理論中很多概念具有高度抽象性,運用結構方程模型,通過引用多個觀察變量對一個具體概念(或者潛變量)進行測量,便可以有效地解釋抽象的理論概念[6]。
本文基于CFA構建移民滿意度結構方程研究,通過實證資料的收集,研究三類潛變量之間以及各觀測變量的結構關系,通過路徑系數得到最直觀的體現。CFA的優(yōu)勢在于其具有理論的先驗性,可以同時進行多個變量的關系探討、預測及變量間因果模型的路徑分析。
本文指標體系的構建是在結合現有移民滿意度研究的基礎上,力求全面系統(tǒng)、多角度地描述水庫移民滿意度現狀,遵循系統(tǒng)性、相對獨立性原則,并結合監(jiān)測評估專家組的討論分析,確定移民滿意度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共包含3個潛變量,分別是:①移民生產條件改善滿意度,主要指對資源占有、生產資料等的滿意度,對應的觀測變量有4個;②移民生活條件改善滿意度,主要指對基礎生活環(huán)境的滿意度,對應的觀測變量有6個;③后期扶持政策實施滿意度,重在測量移民對后期扶持政策落實、方式、移民工作等滿意度,對應的觀測變量有5個。
研究對象為T市享受國家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移民,樣本戶移民按照收入水平采取高、中、低分層抽樣方法,問卷的設計結合以上指標體系,以李克特五點量表進行問卷測量,具體為:1分代表非常不滿意,2分代表比較不滿意,3分代表一般,4分代表比較滿意,5分代表非常滿意。通過對T市開展的2012年后期扶持監(jiān)測評估,經過問卷的初步篩選,最后抽取有效樣本200份,保證了樣本的代表性,通過對數據的統(tǒng)計分析得出移民安置的總體滿意情況,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可得出移民對生活條件改善、后期扶持政策實施滿意度整體較高。采用SPSS進行數據的信度和效度檢驗,最后運用AMOS18.0對其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
表1 移民滿意度總體統(tǒng)計情況 戶
根據上述分析以及指標體系的建立,筆者構建出此次移民后期扶持滿意度的測量模型,即移民后期扶持滿意度具有多維性,可以由移民生產條件改善滿意度、移民生活條件改善滿意度、后期扶持政策實施滿意度等3個維度解釋。通過模型的構造,不僅能有效反映移民針對不同觀測變量的滿意程度,同時可以通過模型所反映出的相關系數來測算3個維度之間的影響程度以及相互關系。具體模型如圖1所示,其中E1,E2,…,E15為結構方程的殘差項,代表真實值與估計值,即方程未能解釋的部分。
圖1 移民滿意度結構模型
為了檢驗數據測量結果之間的可靠程度,筆者采用Cronbach’s Alpha系數法,通過信度檢驗以研究數據內部的一致性。研究數據的Cronbach’s Alpha為0.915,可見所采用的數據具備較好的信度;同時對3個潛變量進行信度分析所得的Cronbach’s Alpha均較高(表2)。
表2 潛變量的信度檢驗
通過理論模型的建立,采取CFA的模型擬合情況對結構效度進行考評,以檢驗此次滿意度問卷結果是否能測量出理論模型的特征。最常用的評估擬合優(yōu)度主要包括表3中所列指標,表3中給出了各主要指標的合理值以及評價標準,當模型擬合情況取值在合理值范圍內,說明模型擬合程度較好,通過研究發(fā)現,各指標值均在要求范圍之內,因此整個模型具備較好的結構效度,所以指標體系得到了支持。
表3 整體模型擬合度檢驗指標
通過AMOS對滿意度結構方程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各潛變量之間的關系、標準化路徑系數以及對應的檢驗統(tǒng)計量見表4和表5,其中t值為Z統(tǒng)計量,均在0.01水平上差異顯著,說明從統(tǒng)計學角度來說各觀測變量與潛變量是相關的。
通過上述分析結果可以得出:后期扶持政策實施滿意度對移民滿意度的影響作用最大,同時與生產條件改善滿意度高度相關,相關系數為0.617。一方面,通過后期直補資金的發(fā)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移民的可支配收入以用于農業(yè)生產,監(jiān)測評估統(tǒng)計數據得出,直補資金用于生產支出的移民戶比例為22.22%;另一方面,后期扶持項目實施有效改善了移民村的生產條件,“十一五”期間T市5個縣的項目規(guī)劃中,基本口糧田及配套水利設施占到15.48%,生產開發(fā)項目占到7.95%,通過農田基礎設施項目工程建設,基本解決了移民村及移民安置村的生產條件,基本農田達到旱澇保收穩(wěn)產增收的目標;通過扶持發(fā)展生產開發(fā)項目,充分利用了庫區(qū)的資源優(yōu)勢,拓寬了庫區(qū)和移民安置區(qū)的農業(yè)生產渠道,帶動了庫區(qū)周邊經濟的發(fā)展;移民勞動技能培訓項目提高了勞動力的素質和勞動技能,為確保移民從技術層面提高農業(yè)生產效率提供了保障。因此后期扶持政策的實施為生產條件的改善提供了必要的條件,伴隨著移民生產條件的提升,滿意度也不斷提高。
表4 CFA模型驗證結果
注:“***”代表0.01水平顯著。
表5 潛變量關系的檢驗結果
注:“***”代表0.01水平顯著。
后期扶持政策實施滿意度與生活條件滿意度相關系數為0.584,可見:一方面,直補資金的發(fā)放為移民戶家庭提供了長遠的基本生活保障,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家庭抵御風險的能力,用于生活支出的家庭占68.08%,同時80%的移民戶認為直補資金的作用較大;另一方面,“十一五”期間,后期扶持項目規(guī)劃中飲水安全、沼氣、交通等基礎設施等占47.70%,文化、教育、衛(wèi)生等社會事業(yè)基礎設施12.67%,通過這些項目的實施有效保障了移民安置區(qū)生活條件的改善。因此,后期扶持政策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移民生活條件的改善。
同時,通過上述研究可知,在3個潛變量之中,因子載荷較高的為生產、就業(yè)技能培訓分別為0.791和0.835,用水、用電標準化路徑為0.868,交通條件和電視信號分別達到了0.856和0.845,后期扶持政策落實為0.803,移民申訴與接待處理為0.832。這說明移民對目前最基本的生活條件感到滿意,對技能培訓帶來的效果也予以肯定,同時移民遷入以后對后期扶持政策的落實以及移民干部的工作都感到滿意。
根據標準化路徑系研究發(fā)現,移民對生產條件改善不滿意的地方主要集中于耕地數量和質量方面,主要是由于移民最初安置方式主要以后靠安置、集中遷建為主,這導致了移民遷入之后的耕地質量與數量都較之前標準有所降低,同時受庫區(qū)和安置區(qū)自然資源的限制,通過土地整理等手段很難有效增加資源占有量;對生活條件中醫(yī)療衛(wèi)生和子女上學的路徑系數只有0.674和0.704,這主要是因為部分村位置相對偏遠導致孩子上學交通不便;雖然農村合作醫(yī)療的基本全覆蓋使得移民的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有了基本的保障,但是常年零碎的、較高的藥費花費不予報銷,無疑使得部分移民家庭的負擔變重;后期扶持政策實施中路徑系數較低的為資金發(fā)放,主要是由于移民戶家庭收入的增加以及物價的上漲,使得每人每年600元的發(fā)放方式所起的作用相對變小,部分移民反映集中發(fā)放作用更大。
移民滿意度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提高收入方式的轉變。因此,在庫區(qū)和移民安置區(qū)資源占有限制以及固有收入模式發(fā)展進入瓶頸的同時,如何進一步提供移民生活水平是后續(xù)工作的重點。筆者建議后期扶持政策實施中,進一步多措并舉增加移民群眾收入,進一步加快扶持重點轉變,在鞏固前階段后期扶持政策實施成效的基礎上,加大生產開發(fā)力度,努力實現改善移民生活環(huán)境、拓寬移民就業(yè)渠道、推動庫區(qū)經濟發(fā)展等新目標;同時,完善移民社會管理,進一步提高移民部門的服務工作能力,切實保障農民權益。
參考文獻:
[1] 譚宇, 李忠斌. 巴東縣三峽庫區(qū)移民安置滿意度調查與分析[J]. 當代經濟, 2009(17):109-111.
[2] 唐貴忠, 周恒, 云露. 小浪底工程征地移民心理滿意度的分析[J]. 人民黃河, 2005(04):54-56.
[3] 馬力, 夏立忠, 李運東, 等. 三峽庫首移民安置區(qū)土地資源、移民經濟狀況及移民滿意度的調查與分析[J].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 2011(01):21-27.
[4] 劉成斌, 風笑天. 三峽移民遷移滿意度的轉變及其根源[J]. 人口研究, 2007(01):76-85.
[5] 國務院. 國務院關于完善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見[EB/OL].[2006-05-17]. http://www.sdpc.gov.cn/ncjj/nczc/t20060814_80111.htm.
[6] 王衛(wèi)東. 結構方程模型原理與應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