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玉飛
(廣西冶金研究院, 廣西 南寧 530023)
吸塵罩是礦山破碎系統(tǒng)通風除塵設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其形狀與安裝的高度、罩口風速及吸塵罩的排風量對通風除塵系統(tǒng)的技術(shù)經(jīng)濟指標及凈化效果有直接影響。性能良好的吸塵罩能有效地將污染源散發(fā)出來的粉塵加以捕集,經(jīng)過管道送至凈化裝置,達到安全環(huán)保的要求。為了有效地捕集污染物,一般將吸塵罩就近設置在污染源的上方或附近,而且罩體應該有足夠的嚴密性,罩內(nèi)應維持一定的負壓,并選擇最佳的抽氣量,保持氣口處足夠的吸氣速度,使污染物從罩內(nèi)經(jīng)抽氣口排出,同時要防止因抽氣量大造成大顆粒粉狀物揚起。
在廣西高峰礦業(yè)有限責任公司的破碎系統(tǒng)中,膠帶輸送機的卸料點均采用了設有擋板的吸塵罩。原有吸塵罩的安裝及尺寸如圖1所示。經(jīng)現(xiàn)場觀察發(fā)現(xiàn),吸塵罩罩口附近有較多礦塵從膠帶進口、吸塵罩擋板與地面間的縫隙向外擴散,導致吸塵罩四周礦塵濃度較大。經(jīng)檢測,吸塵罩四周礦塵平均濃度為3 mg/m3。這是由于吸塵罩的設計不合理,需要重新進行設計,以滿足生產(chǎn)環(huán)境的需要。
吸塵罩需要滿足的要求:
(1) 用盡可能小的吸塵罩收到盡可能好的收塵效果;
(2) 需要根據(jù)礦塵產(chǎn)生的機理,綜合考慮擴散方向和速度;
(3) 需要根據(jù)塵源周圍的環(huán)境狀況,在不影響操作的基礎上把吸塵罩四周圍起來,盡可能減少外部空氣的吸入;
(4) 要有合理的罩口高度和罩口風速。
當?shù)V料從0.8 m的膠帶上落下時,左右部分礦塵主要在0.8 m高度以下產(chǎn)生。在0.6 m高度以下,物料向下運動使礦塵有向下運動的趨勢,礦塵不易向上擴散。因此,控制點應在0.6 m高的平面上,且離罩口中心最遠的點。吸塵罩罩口與控制點的距離為0.94 m;罩口的高度H為0.6 m,為邊長的0.6倍,而最佳的罩口高度應為邊長的0.3倍。
圖1 吸塵罩安裝及尺寸
為了使吸塵罩收塵效果更好,必須掌握礦塵在吸塵罩進口附近的運移規(guī)律。
礦塵顆粒在空氣中是不斷運動的,塵粒受到以下6種力的作用:
(1) 礦塵顆粒自身的重力;
(2) 空氣對礦塵顆粒的阻力;
(3) 空氣對礦塵顆粒的浮力;
(4) 礦塵顆粒受到的靜電力、風力及機械力等外力;
(5) 礦塵顆粒間的相互作用力;
(6) 礦塵顆粒做布朗運動產(chǎn)生的力;
在靜止的空氣中,塵粒主要受到重力、阻力和浮力的作用;當?shù)V塵粒徑小于0.1 μm時,后兩種力才能對塵粒發(fā)生比較明顯的作用。而且后兩種力與前四種力相比是很小的,研究礦塵運動規(guī)律時可以忽略不計。
假設吸塵罩罩口處在一個無限邊界的空間中,此時罩口尺寸遠小于空間尺寸,所以吸塵罩罩口可簡化為一點。則吸塵罩罩口吸氣就類似于點匯吸氣。在半徑為r的球面的表面積為4πr2,每個點的速度(V)大小都相等,這個圓面為一個等速面。風量等于單位面積與通過該面上風速的乘積,即Q=FV=4πr2V。
根據(jù)守恒原理,吸塵罩外某一點的氣流速度與該點到吸氣口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即該點到吸氣口距離越小則氣流速度越大。所以設計吸氣口時應注意要盡量靠近散塵點,同時要設法減少吸氣范圍。速度分布具有以下特點:
(1) 對于點源抽風,可以認為從各方面吸取的空氣量均相同,但實際上由于罩口面積較大,在罩口附近的等速面近似與罩口平行;隨著距離增大在1倍罩口直徑處應該接近球面。
(2) 對于給定的罩子形狀,不管罩口風速大小如何,等速面的形狀大致相同。在膠帶輸送機卸料點處的吸塵罩罩口流線如圖2所示。
圖2 吸塵罩罩口流線
足夠的排風量實際上就是要求在罩口附近產(chǎn)生最佳的空氣速度將礦塵帶入風管中,表1為常見的控制風速。
本破碎系統(tǒng)產(chǎn)生的礦塵大部分粒徑在2~20 μm之間。因粒徑大于15 μm的礦塵不易受風流的影響,故取d=15 μm進行計算。g=9.78 m/s2,γ塵=2820 kg/m3;γ氣=1.293 kg/m3。礦塵顆粒為不規(guī)則形顆粒K=2.96,代入:
所以控制風速必須大于0.3795 m/s,碎系統(tǒng)屬于間斷性生產(chǎn),膠帶運輸速度僅為1 m/s,所以礦塵是以較低速度散發(fā)的,沒有其它擾動氣流由表1可知控制風速應在0.25~0.5之間。,綜合實際取V=0.4 m/s。
表1 常見的控制風速
吹風口和吸風口造成的氣流運動特性是完全不同的。吹風口在流體力學中稱為射流,吸風口稱為匯流。研究發(fā)現(xiàn),在離吹風口20倍處,速度仍保持出口速度的10%;而在離吸風口僅1倍處,速度就已經(jīng)降到吸風口速度的10%。這表明,從吹風口吹出的射流可作用到很遠的地方,而吸風口只有在離塵源很近的范圍內(nèi)才有較好的除塵效果。吸塵罩是靠吸風帶走礦塵罩口相當于吸風口。要取得較好的除塵效果,罩口離塵源要近,即罩口高度要盡量低。罩口與塵源的距離在小于或等于罩口長邊尺寸的0.3倍時,容易取得最佳吸塵效果。
當吸塵罩四周無擋板時,罩口風速的分布與罩的擴張角有密切關(guān)系,擴張角(α)越小風速分布就越均勻。當α<60°中心風速非常接近平均風速;當α>60°時,罩口中心風速與平均風速(Vc)相差就越大,即罩口中心軸線風速變大,而罩子邊緣附近風速相對小很多。不同α下的速度比見表2。所以為了達到更好的除塵效果,通常情況下α<60°。當吸塵罩抽風時,吸氣速度的逐漸衰減現(xiàn)象隨著罩口邊長比不同而不同。邊長比較小的速度衰減較快,即罩口形狀越狹長,吸氣速度衰減越慢。
罩口最佳形狀為圓形,其次為方形。在實際應用中,還需要根據(jù)塵源的實際情況選擇,如果塵源為圓形,則罩口形狀應以圓形最佳;如果塵源為方形或近似方形則罩口形狀以方形最佳,具體參數(shù)可按下式選取。
A=a+0.8H
(1)
B=b+0.8H
(2)
D=d+0.8H
(3)
式中:a、b—塵源的長、寬 m;
A、B—罩口的長和寬 m;
H—罩口與塵源的距離 m;
d—圓形塵源直徑 m;
D—圓形罩口直徑 m.
根據(jù)膠帶運輸機卸料點特點及操作要求,確定吸塵罩形狀、罩口調(diào)度和尺寸,并計算罩口面積。所以吸塵罩可設三面擋板留一面作膠帶入口擋板應該設置觀察門。該破碎系統(tǒng)膠帶寬為0.8 m,所以膠帶機卸料點塵源寬為0.8 m;考慮下部溜槽的寬度可以確定塵源為方形,尺寸為0.8 m×0.8 m。
設計吸塵罩罩口時尺寸要大于塵源尺寸,這里考慮礦料下落時可能有飛濺現(xiàn)象,所以吸塵罩要比塵源外擴10 cm,則方形吸塵罩罩口邊長L=1 m,罩口面積為1 m2。確定罩口幾何中心與塵源控制風速點的距離為H=0.3,L=0.3 m。
表2 不同α下的速度比
根據(jù)吸塵罩罩口氣流的運動規(guī)律,在對塵源和實際操作情況進行充分觀察和分析的基礎上,根據(jù)礦塵特性,計算具體塵源要求的控制風速,并根據(jù)膠帶機卸料點特點及操作要求,確定罩口與塵源的相對位置和吸塵罩罩口尺寸,新設計制作的新通風除塵設施滿足了生產(chǎn)環(huán)境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金國淼.除塵設備設計[M].上海:上??萍技夹g(shù)出版社,1985.
[2]范乃和.選廠破碎除塵方法探討[J].金屬礦山,2003(11):52-54.
[3]蘇汝維.工廠防塵技術(shù)問答[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