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良 孫建剛 李姍姍 崔利富
1大慶油田設計院 2大連民族學院土木建筑工程學院
原油池火災的火焰特性實驗
張寶良1孫建剛2李姍姍2崔利富2
1大慶油田設計院 2大連民族學院土木建筑工程學院
對大慶油田原油池火災在不同池直徑下火焰高度、火焰最高溫度、油層溫度及池壁溫度等火焰特性進行了實驗測試,實驗結果反映了池火災火焰的動態(tài)變化情況,得到池火災火焰如下的變化規(guī)律:穩(wěn)定燃燒時,原油池火災火焰高度及火焰最高溫度均隨著池直徑的增加而增加,原油池池中心的最高溫度高于池壁最高溫度,原油池池壁溫度隨著池直徑增加而減小。
原油池火災;火焰高度;火焰溫度;火災實驗
石油儲運安全直接關系到我國能源戰(zhàn)略安全。在不同類型的火災中,池火災最為常見,雖然池火災的直接影響面積比其他的大型事故(例如沸騰液體膨脹性蒸汽爆炸或氣云爆炸)小,但火焰對生產設備的影響會引起危險性物料的進一步泄漏,并導致更為嚴重的事故;如果火焰直接接觸到設備表面,由于熱流量非常高,會使情況變得更加危險。
由于火災實驗研究受資金、安全、環(huán)保等因素的限制,我國目前開展的火災實驗研究較少,相應的實驗數據較為缺乏。本文的實驗研究結果將揭示池火災火焰特性的變化規(guī)律,并將為后續(xù)計算機數值模擬池火災燃燒過程提供所需的燃燒基本條件,還可驗證理論計算的準確性。
實驗采用大慶油田原油,池直徑分別為1.5、2.0、3.0和5.0 m,深度為0.15 m,為了解決油罐罐底在加工和安裝過程中出現(xiàn)的變形而導致油層厚度不均以及模擬油罐真實情況,在罐底加50 mm的水墊層,油層漂浮在水面高度100 mm,這樣在整個燃燒面積上油層厚度均可保持一致。實驗時將圓盤放于實驗燃燒池中心,為確保安全,在實驗燃燒池外圍設置保護網,保護網采用鋼骨架內焊接2 mm厚沖孔鋼板網,鋼結構骨架采用L70 mm×70 mm× 8 mm角鋼,焊接鏈接,柱下設置C15混凝土基礎,角鋼柱插入基礎。
實驗記錄環(huán)境溫度、風速和風向、油層溫度、池壁溫度、火焰高度與沿高度的火焰最高溫度等。為測量油層溫度,沿圓盤中心布設具有刻度標志的標桿,并從原油液面起從上至下每2 cm布設一個高溫傳感器。實驗方案詳見圖1。圖1中T1~T5為油品溫度測點。為測量池壁溫度,沿池壁豎向每2 cm布設一個高溫傳感器。圖1中T6~T10為池壁溫度測點,其分別與T1~T5測點等高。在底部引出一U型管,在U型管上刻上刻度,并由攝像系統(tǒng)記錄U型管的刻度,由此來計算豎向燃燒速度,該值作為后續(xù)數值模擬池火災的輸入值。本實驗利用紅外成像系統(tǒng)記錄火焰圖像、火焰高度及火焰溫度等。
圖1 圓盤池火災實驗示意
2.1 池火溫度
火焰溫度是油池燃燒的基本熱力參數之一,火焰溫度的測量對了解原油池火燃燒過程、燃燒產物特性,建立合理的熱輻射模型具有重要意義。
利用紅外成像系統(tǒng)測試火焰高度及沿高度上的火焰溫度,從直徑為3 m原油池點火后567 s時攝像系統(tǒng)及紅外成像系統(tǒng)測試圖像可看出,可見光圖像及紅外圖像此時火焰高度為7.693 m,火焰的最高溫度為1 138.038℃。通過上述攝像系統(tǒng)及紅外成像系統(tǒng)可得燃燒過程中火焰的瞬時高度及最高溫度的變化。從池直徑分別為1.5、2、3及5 m原油池火焰在點火后500~540 s時間內火焰最高溫度的變化情況可見,在500~540 s時間內上述4種池直徑下火焰最高溫度均基本穩(wěn)定,只有較小范圍內的跳動,表明直徑為1.5、2、3及5 m池火焰在點火后500~540 s時間內均為穩(wěn)定燃燒。直徑1.5 m池火焰最高溫度830℃左右,直徑2 m池火焰最高溫度920℃左右,直徑3m池火焰最高溫度1 155℃左右,直徑5 m池火焰最高溫度1 238℃左右,原油池火焰最高溫度隨著池直徑的增加而增加。
本實驗同時利用高溫傳感器T1~T5測量油層溫度。在燃燒未開始時,T1~T5高溫傳感器全都在原油中,隨著燃燒的進行,露出油面的高溫傳感器將測量火焰底部的溫度,高溫傳感器T6~T10用于測量池壁的溫度。圖2為直徑2 m的原油池油層溫度與池壁溫度的比較結果。由上述分析可知,直徑2 m原油池火焰在點火500~540 s內為穩(wěn)定燃燒階段,各測點溫度也基本保持穩(wěn)定。因此在此選取各測點在點火后500~540 s內平均溫度作為圖2縱坐標,從結果可見,本實驗所測直徑2 m原油池池中心溫度從上至下逐漸降低,池中心最高溫度高于池壁最高溫度。從不同原油池直徑池壁溫度T6~T10的溫度比較可發(fā)現(xiàn),在同一高度處,池直徑越大,池壁溫度越小。
圖22 m原油池油層溫度與池壁溫度的比較
2.2 火焰高度
火焰高度是描述油池火的一個基本參數,由于火焰高度直接影響池火焰對相鄰物體的熱輻射,從而影響火災的蔓延,因此池火焰高度一直是普遍關注的一個重要參量。根據SFPE中關于側向風作用條件下火焰高度的定義,火焰高度定義為火焰鋒線與燃燒表面之間的垂直距離。利用實驗測量數據,可研究原油池火焰高度與油池直徑之間的關系。
實驗條件為:環(huán)境溫度-4.6℃~-8.2℃,濕度36%~62%,由于本實驗為室外開放實驗,風速不能人為控制,只能盡量在風速相近的時間內進行實驗,4組實驗中最大風速為1.3 m/s,平均風速相對較為接近。圖3是池直徑分別為1.5、2、3和5 m原油池火焰在燃燒后500~540 s內火焰瞬時高度變化情況,從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原油池火燃燒過程中火焰脈動和跳躍現(xiàn)象。由上述分析可知,池直徑分別為1.5、2、3及5 m原油池火焰在點火500~540 s內為穩(wěn)定燃燒階段。因此同樣選取池火焰在點火500~540 s內火焰瞬時高度的平均值進行比較,如圖3中虛線所示,池直徑為1.5 m時火焰高度平均值為2.52 m,池直徑為2 m時火焰高度平均值為2.85 m,池直徑為3 m時火焰高度平均值為7.78 m,池直徑為5 m時火焰高度平均值為9 m。由此可見,池火災火焰高度隨著池直徑的增加而增加。
圖3 不同池直徑下原油池火焰高度的變化
對大慶油田原油池火災在不同池直徑下火焰高度、火焰最高溫度、油層溫度及池壁溫度等火焰特性進行了實驗測試,實驗結果反映了池火災火焰的動態(tài)變化情況,得到池火災火焰如下的變化規(guī)律:穩(wěn)定燃燒時,原油池火災火焰高度及火焰最高溫度均隨著池直徑的增加而增加,原油池池中心的最高溫度高于池壁最高溫度,原油池池壁溫度隨著池直徑增加而減小。
本實驗系統(tǒng)還可測試火焰的燃燒速度,其測試值將作為后續(xù)數值模擬計算的輸入值。實驗結果也將用于與后續(xù)理論計算值進行比較,進一步修正理論模型。
13359603696、zhangbaoliang@petrochina.com.cn
(欄目主持楊軍)
10.3969/j.issn.1006-6896.2014.2.014
張寶良:高級工程師,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應用化學系環(huán)境化學工程專業(yè),現(xiàn)任大慶油田設計院土建與防腐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