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峰+杜磊
【摘要】 目的:整理分析63例艾滋病患者機會性感染的疾病譜,總結(jié)其臨床特點以及高效抗反轉(zhuǎn)錄病毒治療(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valtherapy,HAART)與患者疾病轉(zhuǎn)歸的關(guān)系。方法: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對63例艾滋病合并機會性感染的相關(guān)信息進行臨床分析。結(jié)果:63例患者首發(fā)臨床癥狀前三位依次為發(fā)熱、咳嗽、消瘦。機會性感染以細菌、病毒和真菌感染為主,其中肺結(jié)核31例,卡氏肺孢子菌肺炎25例,細菌性肺炎12例,口腔念珠菌感染16例,細菌性腸炎10例,慢性乙型肝炎14例,慢性丙型肝炎24例,膽囊炎6例,帶狀皰疹3例,藥疹2例,血管閉塞性脈管炎2例,其余感染均為1例。死亡7例,病死率11.11%。結(jié)論:艾滋病機會性感染種類多,臨床表現(xiàn)復雜多樣。高效抗反轉(zhuǎn)錄病毒治療可以使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統(tǒng)得到部分重建,減少機會性感染的發(fā)生。
【關(guān)鍵詞】 艾滋??; 機會性感染; 高效抗反轉(zhuǎn)錄病毒治療
艾滋?。ˋIDS)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簡稱,是人體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體T細胞,使機體免疫功能受損,從而導致機會性感染發(fā)生的一組臨床綜合征[1]。為了能夠全面掌握艾滋病患者機會性感染情況,現(xiàn)選取2011年9月-2012年8月河南省某縣中醫(yī)院艾滋病病區(qū)的78例患者,其中63例并發(fā)機會性感染,現(xiàn)具體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63例AIDS患者,男32例,女31例,年齡16~75歲,平均(47.27±10.99)歲。職業(yè)分布:農(nóng)民60例,工人1例,學生2例。感染途徑:有償獻血57例,性傳播2例,輸血3例,不明途徑1例。63例患者均經(jīng)上蔡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酶聯(lián)免疫吸附(ELISA法)初篩和河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確證試驗(WB,蛋白印跡試驗)檢測證實抗HIV陽性。
1.2 方法 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對63例艾滋病合并機會性感染的相關(guān)信息進行臨床分析。
1.3 診斷標準 依據(jù)2011年制定的艾滋病診療指南的診斷標準[2]。依照患者臨床表現(xiàn)、體征及輔助檢查做出機會性感染臨床診斷。其中具備以下診斷標準中第一項和/或其他三項即可診斷:(1)肺結(jié)核:分泌物、支氣管鏡灌洗液抗酸染色法涂片陽性;有明顯結(jié)核中毒癥狀;影像學檢查可見活動性肺結(jié)核表現(xiàn);抗結(jié)核治療有效。(2)口腔念珠菌感染:口腔黏膜分泌物涂片可找到念珠菌且抗真菌治療有效。(3)病毒性肝炎:診斷依據(jù)為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3]。(4)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具有呼吸系統(tǒng)癥狀,影像學檢查符合間質(zhì)性肺炎改變,病原學檢查確認,SMZ TMP治療有效。(5)肝硬化、腹水、膽囊炎:依據(jù)影像學等檢查結(jié)果證實。
2 結(jié)果
2.1 首發(fā)臨床癥狀 63例AIDS患者中首發(fā)臨床癥狀前三位依次為發(fā)熱、咳嗽、消瘦,見表l。
2.2 機會性感染種類 機會性感染以呼吸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病變?yōu)槎嘁?,皮膚及泌尿系統(tǒng)病變相對較少,偶見其他感染,見表2。
2.3 實驗室檢查結(jié)果
2.3.1 血常規(guī)檢查 63例患者中有58例進行了入院血常規(guī)檢查。結(jié)果顯示:白細胞(WBC)正常者30例,降低者20例,升高者8例。貧血21例,其中輕度貧血(Hb>90 g/L)11例,中度貧血(Hb 60~90 g/L)8例,重度貧血(Hb<60 g/L)2例。
2.3.2 肝功能檢查 63例患者中有42例行入院肝功能檢查,結(jié)果顯示:肝功能異常35例(占83.33%)。其中ALT輕度升高(41~80 U/L)25例,中度升高(81~400 U/L)8例,重度升高(>400 U/L)2例。
2.3.3 乙肝和丙肝檢查 本組患者有45例入院行HBV和HCV檢查,其中HBV陽性14例,HCV陽性24例,其余18例未查。
2.3.4 CD4+T淋巴細胞檢查 CD4+T淋巴細胞<50個/mm3者2例,51~100個/mm3者3例,101~200個/mm3者5例,201~300個/mm3者6例,301~712個/mm3者3例。依照WHO 1993年的分類診斷標準,CD4+T細胞計數(shù)分為:C1期(>500個/mm3)、C2期(200~500個/mm3)、C3期(<200個/mm3);63例患者中有19例首次行CD4+T淋巴細胞檢查,各期例數(shù)依次為3例、6例和10例。
2.4 高效抗反轉(zhuǎn)錄病毒治療(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valtherapy,HAART) 該縣于2003年4月開始HAART,本組中有27例行HAART治療,其中7例服3TC(拉米夫定)+d4T(司他夫定)+EFV(依非韋侖),3例服3TC+NVP(奈韋拉平)+AZT(齊多夫定),13例服3TC+TDF+Lpv/r,4例服EFV+NVP+AZT,其余36例未行HAART。
2.5 患者死亡情況 63例AIDS患者死亡7例,其中2012年3月2例,2012年4月2例,2012年5月1例,2012年6月l例,2012年7月1例。7例死亡的AIDS患者中有2例于入院后1個月內(nèi)死亡;2個月死亡3例;3個月死亡2例。主要死亡原因:3例為PCP,1例為丙肝肝硬化,1例為乙肝肝硬化,1例為肺結(jié)核,1例為弓形蟲腦病。7例死亡者中有5例未行抗病毒治療,另有2例服3TC+d4T+NVP,且服藥依從性較差,病死率為11.11%。
3 討論
該縣為全國艾滋病防治重點縣,其AIDS患者大多是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因有償供血而感染。本組病例中57例為此途徑感染,年齡集中在40~55歲之間,多為農(nóng)民。HIV感染到發(fā)病的潛伏期較長,一般認為是2~10年左右[4]。本組患者現(xiàn)多處于發(fā)病期。endprint
機會性感染主要累及呼吸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口腔、淋巴結(jié)、皮膚以及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分析結(jié)果顯示:最常見的首發(fā)癥狀依次為發(fā)熱、咳嗽、腹瀉、消瘦,口腔病變也很常見;對于發(fā)熱,特別是熱程較長且臨床治療效果不佳,出現(xiàn)不明原因消瘦、口腔多處潰瘍不愈的患者,建議進行HIV抗體篩查。對多處、多個不明原因淋巴結(jié)腫大的患者建議常規(guī)送檢HIV抗體。
由于HIV、HBV、HCV三種病毒擁有共同的傳播途徑,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合并慢性乙型肝炎(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很普遍,本組63例患者查HBV有14例陽性,占22.22%,查HCV有24例陽性,占38.09%,均顯著高于一般人群[5]。劉愛梅等[6]報道,667例HIV/AIDS病例中有34.8%丙型肝炎抗體陽性。因此,建議將HBV、HCV列入AIDS患者常規(guī)檢查。
外周血CD4+T淋巴細胞水平是反映機體免疫功能狀態(tài)的良好指標和預測AIDS患者機會性感染、病死率的重要參數(shù)[7]。本組有8例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200個/mm3,處于免疫系統(tǒng)功能崩潰期,極易并發(fā)各種機會性感染。HAART可抑制HIV復制,促進免疫重建,有利于機會性感染的治療和康復[8]。本組存活患者除無法耐受副作用外均堅持HAART。所以只要條件允許,就應積極給予AIDS患者HAART治療。
綜上所述,艾滋病合并機會性感染累及器官廣泛,被感染的機會較多,且通??赏瑫r存在多種機會性感染[9]。除了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和早治療以降低AIDS合并機會性感染的病死率外,有效的HAART,可以使大多AIDS患者CD4+T淋巴細胞明顯上升,提高其免疫功能,減少機會性感染的發(fā)生率,顯著延長AIDS患者的生存時間并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鮑亞星.成人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蟲肺炎的臨床CT表現(xiàn)分析(附3例報告)[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08,33(5):25.
[2]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艾滋病學組.艾滋病診療指南[J].中華傳染病雜志,2011,29(10):629-639.
[3]中華醫(y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肝病學分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華傳染病雜志,2001,19(1):56-62.
[4]楊紹基,任紅,李蘭娟,等.傳染病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12-120.
[5] He N,Chen L,Lin H J,et al.Multiple viral coinfections among HIV/AIDS patients in China[J].Bioscience trends,2010,5(1):1-9.
[6]劉愛梅,許建榮,陳敬捷,等.廣西地區(qū)艾滋病相關(guān)性機會性感染的疾病譜分析[J].中華傳染病雜志,2009,27(3):178-182.
[7]鄧志海,楊華玲.晚期艾滋病患者機會性感染死亡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18(9):128.
[8]張勇,蒙志好,盧瑞朝,等.艾滋病合并新型隱球菌腦膜炎72例臨床分析[J].山東醫(yī)藥,2009,49(19):47.
[9]趙燕,張福杰,劉中夫,等.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療的公共衛(wèi)生意義及策略進展[J].中華傳染病雜志,2011,29(7):442-445.
(收稿日期:2013-07-12) (本文編輯:歐麗)endprint
機會性感染主要累及呼吸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口腔、淋巴結(jié)、皮膚以及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分析結(jié)果顯示:最常見的首發(fā)癥狀依次為發(fā)熱、咳嗽、腹瀉、消瘦,口腔病變也很常見;對于發(fā)熱,特別是熱程較長且臨床治療效果不佳,出現(xiàn)不明原因消瘦、口腔多處潰瘍不愈的患者,建議進行HIV抗體篩查。對多處、多個不明原因淋巴結(jié)腫大的患者建議常規(guī)送檢HIV抗體。
由于HIV、HBV、HCV三種病毒擁有共同的傳播途徑,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合并慢性乙型肝炎(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很普遍,本組63例患者查HBV有14例陽性,占22.22%,查HCV有24例陽性,占38.09%,均顯著高于一般人群[5]。劉愛梅等[6]報道,667例HIV/AIDS病例中有34.8%丙型肝炎抗體陽性。因此,建議將HBV、HCV列入AIDS患者常規(guī)檢查。
外周血CD4+T淋巴細胞水平是反映機體免疫功能狀態(tài)的良好指標和預測AIDS患者機會性感染、病死率的重要參數(shù)[7]。本組有8例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200個/mm3,處于免疫系統(tǒng)功能崩潰期,極易并發(fā)各種機會性感染。HAART可抑制HIV復制,促進免疫重建,有利于機會性感染的治療和康復[8]。本組存活患者除無法耐受副作用外均堅持HAART。所以只要條件允許,就應積極給予AIDS患者HAART治療。
綜上所述,艾滋病合并機會性感染累及器官廣泛,被感染的機會較多,且通常可同時存在多種機會性感染[9]。除了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和早治療以降低AIDS合并機會性感染的病死率外,有效的HAART,可以使大多AIDS患者CD4+T淋巴細胞明顯上升,提高其免疫功能,減少機會性感染的發(fā)生率,顯著延長AIDS患者的生存時間并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鮑亞星.成人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蟲肺炎的臨床CT表現(xiàn)分析(附3例報告)[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08,33(5):25.
[2]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艾滋病學組.艾滋病診療指南[J].中華傳染病雜志,2011,29(10):629-639.
[3]中華醫(y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肝病學分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華傳染病雜志,2001,19(1):56-62.
[4]楊紹基,任紅,李蘭娟,等.傳染病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12-120.
[5] He N,Chen L,Lin H J,et al.Multiple viral coinfections among HIV/AIDS patients in China[J].Bioscience trends,2010,5(1):1-9.
[6]劉愛梅,許建榮,陳敬捷,等.廣西地區(qū)艾滋病相關(guān)性機會性感染的疾病譜分析[J].中華傳染病雜志,2009,27(3):178-182.
[7]鄧志海,楊華玲.晚期艾滋病患者機會性感染死亡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18(9):128.
[8]張勇,蒙志好,盧瑞朝,等.艾滋病合并新型隱球菌腦膜炎72例臨床分析[J].山東醫(yī)藥,2009,49(19):47.
[9]趙燕,張福杰,劉中夫,等.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療的公共衛(wèi)生意義及策略進展[J].中華傳染病雜志,2011,29(7):442-445.
(收稿日期:2013-07-12) (本文編輯:歐麗)endprint
機會性感染主要累及呼吸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口腔、淋巴結(jié)、皮膚以及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分析結(jié)果顯示:最常見的首發(fā)癥狀依次為發(fā)熱、咳嗽、腹瀉、消瘦,口腔病變也很常見;對于發(fā)熱,特別是熱程較長且臨床治療效果不佳,出現(xiàn)不明原因消瘦、口腔多處潰瘍不愈的患者,建議進行HIV抗體篩查。對多處、多個不明原因淋巴結(jié)腫大的患者建議常規(guī)送檢HIV抗體。
由于HIV、HBV、HCV三種病毒擁有共同的傳播途徑,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合并慢性乙型肝炎(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很普遍,本組63例患者查HBV有14例陽性,占22.22%,查HCV有24例陽性,占38.09%,均顯著高于一般人群[5]。劉愛梅等[6]報道,667例HIV/AIDS病例中有34.8%丙型肝炎抗體陽性。因此,建議將HBV、HCV列入AIDS患者常規(guī)檢查。
外周血CD4+T淋巴細胞水平是反映機體免疫功能狀態(tài)的良好指標和預測AIDS患者機會性感染、病死率的重要參數(shù)[7]。本組有8例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200個/mm3,處于免疫系統(tǒng)功能崩潰期,極易并發(fā)各種機會性感染。HAART可抑制HIV復制,促進免疫重建,有利于機會性感染的治療和康復[8]。本組存活患者除無法耐受副作用外均堅持HAART。所以只要條件允許,就應積極給予AIDS患者HAART治療。
綜上所述,艾滋病合并機會性感染累及器官廣泛,被感染的機會較多,且通??赏瑫r存在多種機會性感染[9]。除了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和早治療以降低AIDS合并機會性感染的病死率外,有效的HAART,可以使大多AIDS患者CD4+T淋巴細胞明顯上升,提高其免疫功能,減少機會性感染的發(fā)生率,顯著延長AIDS患者的生存時間并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鮑亞星.成人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蟲肺炎的臨床CT表現(xiàn)分析(附3例報告)[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08,33(5):25.
[2]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艾滋病學組.艾滋病診療指南[J].中華傳染病雜志,2011,29(10):629-639.
[3]中華醫(y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肝病學分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華傳染病雜志,2001,19(1):56-62.
[4]楊紹基,任紅,李蘭娟,等.傳染病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12-120.
[5] He N,Chen L,Lin H J,et al.Multiple viral coinfections among HIV/AIDS patients in China[J].Bioscience trends,2010,5(1):1-9.
[6]劉愛梅,許建榮,陳敬捷,等.廣西地區(qū)艾滋病相關(guān)性機會性感染的疾病譜分析[J].中華傳染病雜志,2009,27(3):178-182.
[7]鄧志海,楊華玲.晚期艾滋病患者機會性感染死亡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18(9):128.
[8]張勇,蒙志好,盧瑞朝,等.艾滋病合并新型隱球菌腦膜炎72例臨床分析[J].山東醫(yī)藥,2009,49(19):47.
[9]趙燕,張福杰,劉中夫,等.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療的公共衛(wèi)生意義及策略進展[J].中華傳染病雜志,2011,29(7):442-445.
(收稿日期:2013-07-12) (本文編輯:歐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