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梅
(淮陰衛(wèi)生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江蘇 淮安 223300)
實習護生常見心理問題分析及應對
孫曉梅
(淮陰衛(wèi)生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江蘇 淮安 223300)
實習護生是護士隊伍的后備力量。進入臨床實習后,由于環(huán)境、社會角色改變,護生要完成生理需求、自我概念、角色功能等的轉變。本文針對實習護生常見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提出加強各種應對技巧指導,引導護生正確對待社會現(xiàn)實,轉變就業(yè)觀念,以減少和消除由于外界環(huán)境、人際關系及學習方式等改變帶來的負面影響。
護生;實習;心理問題
護理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技術型、操作型高級護理人才。對護生加強素質教育是確保教育目標實現(xiàn)的根本。素質包括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素質3個層次,其中心理素質是核心[1],所以應重視護生心理問題。
(1)焦慮、恐懼和困惑心理。護生擔心不能適應醫(yī)院環(huán)境;擔心操作技能欠缺,不能勝任工作;擔心與患者難以溝通;擔心難以和醫(yī)護人員相處;擔心實習中出差錯事故;擔心實習醫(yī)院條件差,不能完成實習任務;在護理人數(shù)較多時,擔心自己能力有限,無法完成護理任務。在和諧、融洽的環(huán)境中,護生容易放下心理負擔和思想包袱,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斷取得進步。相反,嚴肅緊張的環(huán)境,會加重護生的焦慮情緒。在實踐中不知如何下手,新的環(huán)境、新的學習程序使護生感到茫然,變得自卑,甚至逃避各種力所能及的操作。
(2)受挫心理。一方面,護生感覺自己學習3年的知識終于可以應用于臨床,大有一顯身手的架勢,然而由于缺乏穩(wěn)定性和持久性,遇到困難容易走向極端;另一方面,由于之前所學的知識基本為純理論性知識,理論與實踐之間的矛盾讓護生感覺學無所用,空有一腔熱情,產生心理壓力。另外,護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以自我為中心、集體觀念淡漠、過高估計自己、依賴性強,實習中容易受挫,進而產生心理問題。
(3)自卑心理。醫(yī)院管理中置護理從屬于醫(yī)療的思想、生活護理的瑣碎和辛苦、付出與所得不成正比等均會使護生產生失落感、專業(yè)自卑感。有些護生基礎較差,理解和反應較慢,盡管很努力,但成績卻總是很難提高,便認為會被領導看不起,矮人一截,抬不起頭來,寡言少語,學習討論不發(fā)言,甚至不愿和別人一起走。若再遇到家庭困難或身體等方面出現(xiàn)問題,更是悲觀泄氣,認為自己事事不如人,極度自卑[2]。
(4)逃避退縮心理。不能正確處理或調整心態(tài),以逃避消極的態(tài)度面對出現(xiàn)的問題,自我封閉,社交方式多采用一對一或三五成群,說明他們一方面渴望別人了解自己,另一方面又封閉自我,陷入困惑。
(5)人際關系敏感。實習過程中會形成各種關系,如師生關系、護患關系、護生之間的關系等。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認為在滿足基本需要后就會有更高層次的需要。每個護生都有歸屬感、自尊的需要,他們希望能很好地融入科室,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患者的歡迎,同學之間能夠友善地交流。
(6)身心疾病。護理工作具有連續(xù)性、強度高、壓力大的特點,護生在學校生活規(guī)律,而進入臨床后就要隨教師倒班,打亂了以往的作息規(guī)律易出現(xiàn)失眠、頭痛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癥狀,嚴重的還會出現(xiàn)高血壓及胃潰瘍等[3]。如不注意營養(yǎng)、鍛煉和心理調節(jié),就會加重心理負擔,影響身體健康,進而影響實習。
(7)焦慮、抑郁心理。女性性格內向、敏感,尤其當遇到他人不恰當?shù)呐u或發(fā)生某些負面事件時,常會流露出對長者的依賴或本能地使自己處于保護性的封閉狀況,出現(xiàn)緊張、疏遠、敵對等心理,導致焦慮和抑郁。
護生年齡多為17~21歲,可塑性強,在分析矛盾和解決矛盾方面明顯存在不足,應針對不同時期、不同個體,采取相應的心理疏導方式。實習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技術練兵、聯(lián)誼會及座談會有助于護生減輕對實習的恐懼感[4],使其盡快適應環(huán)境,圓滿完成實習任務。
3.1 心理調適
3.1.1 保持愉悅的心境 愉悅的心境是心理健康的基礎。要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自尊、自愛、自強。從工作職責出發(fā),客觀評價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的價值,同時對護士這一職業(yè)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有理想、有抱負,對自己有所要求。調整生活目標,客觀地評價事情、評價自己,得意黯然,失意泰然,在積極努力進取的同時,保持一顆坦然面對成功與失敗的平常心,這樣才能使自己心情舒暢。
3.1.2 有效控制和釋放壓力 壓力是一種個人反應。壓力可能產生好的結果也可能帶來壞的影響。因此,要正視壓力、評估壓力,隨后作出正確選擇,抵御壓力而非逆來順受。聽音樂、游覽大自然的美麗景色、看輕松愉快的節(jié)目,都可使精神與情緒得到放松和宣泄。同時,加強營養(yǎng),保證充足的睡眠,可使機體恢復到良好的功能狀態(tài)[5]。
3.1.3 放松訓練 有研究指出,緩解工作壓力的方法為:深呼吸,做適當?shù)纳煺惯\動,調節(jié)潛意識里對自身的評價,再決定做什么事情。覺得不開心時,閉上眼睛,深吸氣,然后把氣慢慢吐出來,再深吸氣……如此持續(xù)幾個循環(huán),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呼吸變得平穩(wěn),整個人也平靜下來了。想象一個積極的場景,比如在腦袋里幻想藍色的大海,金色的海灘,自己赤腳走在沙灘上,熱帶叢林斑駁的樹影被踩在腳下,習習的海風在耳邊低語……每當惱人的情緒出現(xiàn)時,就進行這樣的想象,堅持幾次,情況就會改善很多。
3.1.4 適時宣泄消極情緒 宣泄法是一種將內心的壓力排泄出去,以促使身心免受打擊和破壞的自我調理方法。對不良情緒的疏導與宣泄是自我調節(jié)的好辦法。一位運動員受到教練訓斥后很沮喪,不久引發(fā)了胃病,藥物治療也不見效。心理學家建議他在訓練中把球當教練員的臉狠狠地打,采用此法后胃病果然好多了。這種既不損害他人利益,又有利于排解不良情緒的自我宣泄法,生活中可以借鑒運用,需要注意的是,宣泄應該是合理的。簡單的打砸、吼叫、遷怒于人、找“替罪羊”(家人、同學、朋友)或發(fā)牢騷、說怪話等都是不可取的,宣泄應是文明、高雅、富有人情味的交流。
3.1.5 注意轉移 注意轉移的原理是在大腦皮層產生一個新的興奮中心,以抵消原來的優(yōu)勢興奮中心(即原來的不良情緒中心)。有意識地轉移話題或做點別的事情來分散注意力,也可使不良情緒得到緩解。生活中,與人發(fā)生爭吵時,可以馬上離開這個環(huán)境,去打球或看電視;悲傷、憂愁時,可以先避開某個對象,不去想或忘掉,以消憂解愁;在余怒未消時,可以通過運動、娛樂、散步等活動,使緊張的情緒放松下來。遇到困難、挫折、逆境、厄運的時候,不妨運用反向心理調節(jié)法,從不幸中挖掘出有幸,使情緒由“山窮水盡”轉向“柳暗花明”,從而擺脫煩惱。
3.1.6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培養(yǎng)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運用語言藝術贏得他人好感,利用開朗的性格贏得親近別人的機會,只有真誠、有責任心才能贏得大家的信任,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
3.1.7 個性品質的培養(yǎng)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品格和優(yōu)缺點,對別人的要求越高,自己的不滿情緒就會越大。所以,在生活中,要注意既不苛求自己,也不苛求別人。
總之,實習護生的心理狀況不僅影響自身健康,也會影響護理工作質量,所以護生要保持和形成健康的心理,充滿自信,對他人理解,對事業(yè)和生活充滿信心,對社會抱有主動適應的積極態(tài)度,從而健康發(fā)展。
[1]鐘印勤.倡導人文關懷 創(chuàng)優(yōu)質護理服務[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6,3(5):66-67.
[2]莊以漳.淺談不同時期護生心理與差錯防范[J].宜春醫(yī)專學報,2001,13(1):97-98.
[3]趙巧紅.護生實習期間常見差錯原因調查及防范措施[J].新課程研究,2010(7):156-157.
[4]賴妙玲.淺析臨床實習中護生的心理困惑及其帶教對策[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5,23(1):85-86.
[5]馬愛榮.實習護生的壓力分析研究[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7,25(12):111-112.
G444
B
1671-1246(2014)23-01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