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桂玲
(江蘇城市職業(yè)學院,江蘇徐州,221006)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的一個有效保證,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全面、客觀、科學的評估體系非常重要[1]。傳統(tǒng)高職英語教學評價方式主要以終結性評價為主,這種評價方式,雖然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從整體上看,片面性比較明顯,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限制了教師教學的創(chuàng)造性。形成性評價是相對終結性評價的一種教學評價方式,它可以有效彌補終結性評價的種種不足。近年來,高職院校生源逐步減少,學生素質逐年下降,而英語學習是高職學生較為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因此在高職英語教學中開展形成性評價顯得尤為重要。
終結性評價是目前英語教學評價采用的主要方式。它是通過考試成績對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評價,雖已被普遍接受,但卻忽視了學生的日常學習行為,無法全面反映學生的整體學習過程。高職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而以應試為目的、以成績?yōu)樵u定標準的終結性評價,導致學生只注重語言知識的記憶與背誦,英語學習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使其在學習中的主體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受到忽視。其主要表現(xiàn)如下。
長期以來,許多人習慣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教學好壞的標準。高職英語教學評價則主要以期末測試和以考級為代表的水平測試為標準。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其學習態(tài)度、習慣和學習轉化能力、成績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xiàn)??荚嚭涂技墝τ诮虒W評價有著重要意義,但若僅以考試成績和考級結果進行評價,則顯得過于片面。
一直以來,我國教學評價體系中,評價主體相對單一。對教師的評價主要由學校完成,對學生的評價主要由教師完成,而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只是一個被評價的對象,這種忽視學生地位的評價既缺少全面性,也不利于調動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當前,高職英語評價方式過分注重學生的選拔功能,常以考試成績和考級結果來甄別好壞,沒有重視考試中反映問題的本質,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及學習態(tài)度等綜合情況,與高職教育中強調以人為本,關注學生應用能力的理念不相符。
教學評價的主要作用,是通過評價促使學生正確認知自我,不斷改進提高,是一個不斷反饋的過程[2]。在終結性評價中,由于過分強調考試結果,學生考試結束后,只關心自己考了多少分、是否及格、是否通過考級,對于在學習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及如何進行加強改進等,沒有一個很好的認識,使得教學評價的作用無法有效發(fā)揮。
形成性評價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日常學習成績及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等方面做出的評價,是通過對學生學習全過程持續(xù)觀察、記錄、反思而做出的發(fā)展性評價[3]。其目的主要是調動激勵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積極性,為學生提供一個不斷自我完善與提高、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培養(yǎng)合作精神。與傳統(tǒng)的終結性評價相比,形成性評價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評價轉變成為評價主體人積極參與。其主要特點有如下。
形成性評價重視師生間的交流與互動,形式和內容相對靈活,并不完全整體劃一,絕對一致。在評價形式上,教師不再是唯一的評價者,老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學生可對評價的方式、內容、標準發(fā)表不同意見,老師不再具有評價中的絕對權威;在評價內容上,通過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綜合考察,教師可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通過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和及時有效的反饋,可不斷調整完善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過程。學生通過對自己和他人的評價,既可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也可不斷提高學習能力;既有利于幫助學生端正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習動力,又能促使學生不斷確立學習目標,合理選擇學習方法,有效調控學習過程,最終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評價主體上,采用多元化評價體系,即傳統(tǒng)的教師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評價內容上,通過對學生的全面考察,對學生的考試成績、情感態(tài)度、合作精神、自主學習能力等內容進行評價。評價標準上,既可以教學大綱為標準,也可以參照學生在一段時期的前后發(fā)展變化,改變了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標準的單一方式。
形成性評價是一個綜合的、系統(tǒng)的、長期的過程[4]。通過多年高職英語教學實踐,實施形成性評價主要有以下方式。
課堂活動包括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交流與反饋、課堂氣氛等內容。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學習的成效。因此,形成性評價的一個重要形式,就是綜合觀察、搜集和分析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主要方法有:一考勤。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是學好英語的必要前提,出勤是對學生最基本的要求,通過考察學生在一段時期中的遲到、早退、無故曠課等現(xiàn)象,可以量化評價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二提問。課堂提問是教師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思維活動等情況的一個重要方法,是師生間交流互動的一個有效途徑。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多數(shù)學生英語礎薄弱,口語較差,課堂回答問題不積極,會的同學不主動,成績不好或不會的同學不回答,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如果把主動回答正確且口語流利;老師點名回答正確、口語流利;回答錯誤但口語表達正確等不同回答情況在教學評價中進行量化,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和口語表達能力均會有明顯提高,課堂氣氛也會變得活躍。三作業(yè)。作業(yè)是教師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對學生進行形成性評價的重要依據(jù)。布置作業(yè)要有一定的針對性,批改時要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情況,及時寫出評語,以幫助他們分析不足和改進[4]。若作業(yè)完成的質量較高,可給予“Very good”或“Great!”等評價;對于基礎較差,學習上困難較大的學生,如果能獨立完成,可給予“You did well! Work hard!”例如,曾有一個學生,英語基礎很差,上課不認真聽講,學習態(tài)度不積極,作業(yè)完成中錯誤較多,但他英文書寫很漂亮,有次上課,老師特意以他的作業(yè)為榜樣,表揚他的書寫,讓全班同學傳閱,向他學習,此后該學生的上課狀態(tài)發(fā)生了很大改變。
問卷調查是形成性評價重要的形式之一。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問卷調查可及時掌握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等各方面的情況,以便及時改進教學,更好的激勵學生學習。問卷調查能不能起到預期的效果,與問卷設計的科學嚴謹有著直接的關系,在設計調查問卷時,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和技巧。首先主題明確。根據(jù)調查主題,站在被調查者的立場,問題要直截了當,目的明確,避免模棱兩可,含糊其辭。其次邏輯嚴密。問題應有一定的邏輯順序,符合被調查者的思維習慣,通常情況下應該從簡單到復雜,從容易到困難,從客觀具體到主觀抽象等等。再次簡便易答。問題要一目了然,符合被調查者的理解能力和認識能力,避免使用太過專業(yè)性的語言和較敏感性的問題。語氣要親切,使被調查者愿意真誠回答。最后長短適中。一份好的調查問卷,既要把所要調查的問題弄清楚,又不能篇幅過長,在以客觀問題為主導的基礎上,又要給答題者以適當?shù)陌l(fā)揮空間。通過上述技巧擬定問卷,在實施調查的基礎上,再進行一定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就可以達到問卷調查的目的。老師可在學期初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通過讓學生回顧和總結已學過的主要內容和使用的學習方法,對學生的英語基本情況做一個大致的了解,有針對性的制定教學計劃,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shù),因材施教。
通過談話座談等形式,與學生直接進行溝通,是形成性評價中獲取評價信息的一種方式。座談可以彌補問卷調查的不足。根據(jù)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就一些問題與學生進行面對面交流,既便于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又能達到研究和評價學生的目的,從而使教師更好的了解掌握學生的真實想法和實際情況。座談前,老師應根據(jù)不同情況,擬定好座談主題,并在座談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圍繞主題,自由發(fā)表意見,甚至是質疑,給他們以充分發(fā)揮的空間。座談過程中,老師可隨時參與擬定的談話內容,也可即興發(fā)揮,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開學兩周后,老師安排一個由每班10位同學參加的座談會,談話主題可為:“對英語課堂教學的感受和建議”,學生根據(jù)這兩周的上課情況發(fā)表意見:老師上課語速快慢、口語表達是否清晰、進度安排是否合理、語言點講解是否到位、作業(yè)量及批改、學生自主學習情況、對以后的教學有什么建議等等。通過座談,教師對平時觀察和問卷所獲得的信息得到了驗證或補充,更清楚的了解了學生對英語課的看法,更好的掌握了學生的課外學習情況,有利于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這種座談,學生是評價的主體,教師是被評價對象,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形成性評價是一項動態(tài)的過程性評價,需要一個時期積累下來,才能真正了解掌握學生的全面情況。因此建立相應的檔案,在形成性評價中,顯得十分重要和必要。檔案中既可以有學生的作業(yè)、作品及相關資料的匯集,也可以有老師通過平時觀察、問卷調查、座談了解掌握的跟蹤記錄。需要注意的是檔案材料是有目的有意識選擇組織的結果,而不是學生作業(yè)作品的簡單拼湊。在完成檔案內容上學生是一個主動參與者,檔案評價是由老師與學生共同完成的。檔案評價模式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在高職英語教學中使用的檔案材料是建立單元學習記錄卡,記錄學生在各單元的學習過程、學習內容和階段性學習體會。在課程學習結束時學生就會看到他這學期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進步。教師也可通過記錄卡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及對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對于所反映出的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予以提醒和指導,對于個別學生的個別問題給予具有針對性的指點和幫助。
形成性評價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均能起到積極作用。但高職學生多數(shù)已成年,思想比較獨立,部分學生英語基礎又較差,并非所有的學生都愿意積極主動配合,使得形成性評價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充分開展。因此,老師在教學實踐中,要根據(jù)高職學生的心理和行為特點,不斷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不斷創(chuàng)新評價的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師生共同努力,做好評價過程中的各項工作,使形成性評價更好地發(fā)揮作用,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1]龔亞夫,羅少茜.英語教學評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王漢瀾.教育評價學[M].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2001.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教育標準[M].2001.
[4]謝娜.論形成性評價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7):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