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福香 曾 琨 黎麗嫦
(廣東醫(yī)學院附屬石龍博愛醫(yī)院,523320)
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難患者吸入性肺炎的護理干預
黃福香 曾 琨 黎麗嫦
(廣東醫(yī)學院附屬石龍博愛醫(yī)院,523320)
目的 探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難患者吸入性肺炎的預防護理措施。方法 選取100例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難患者,分為干預組50例及對照組50例。兩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加物理治療(高壓氧、針灸、超短波等);干預組在此基礎上,增加吞咽困難分期訓練方法。結果 干預組患者吞咽困難治療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吸入性肺炎發(fā)生率明顯降低,兩組吸入性肺炎發(fā)生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難患者分期訓練可以有效預防吸入性肺炎的發(fā)生,減少患者的病痛,提高治療效果,值得臨床上推廣應用。
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難;吸入性肺炎;分期訓練
假性球麻痹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常遇到的臨床癥狀。臨床上將因舌肌、軟腭、咽喉肌功能失調(diào)所致的言語及吞咽功能障礙稱為球麻痹,其中由于延髓神經(jīng)核或周圍神經(jīng)病變引起者稱為真性球麻痹,而支配其運動神經(jīng)的上位運動神經(jīng)元病變所致者稱為假性球麻痹[1]。假性球麻痹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吞咽困難、飲水嗆咳和構音障礙。患者出現(xiàn)假性球麻痹直接影響病情的轉(zhuǎn)歸,如出現(xiàn)吸入性肺炎,可增加治療困難,而嚴重誤吸直接引起窒息甚至死亡。現(xiàn)結合臨床經(jīng)驗談談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難患者吸入性肺炎的護理干預措施。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1月—2012年1月住院治療的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難患者100例。納入標準:年齡45~87歲;經(jīng)磁共振(MRI)或CT診斷明確,符合2011年腦血管病診斷標準;采用吞咽功能分級標準[2],分級為重度、中度、輕度,無肺部感染;病情穩(wěn)定。其中2009年1—7月符合納入標準的50例患者為對照組;2010年7月—2012年1月符合納入標準的50例患者為干預組。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見表1。
1.2 方法 兩組患者常規(guī)治療方法相同,均保持口腔清潔,改善營養(yǎng)狀況,對癥治療,消除腦水腫等措施,加物理治療(高壓氧、針灸、超短波等)。
1.2.1 對照組 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待患者不再發(fā)生誤吸時,分階段由少到多、由稀到稠過渡到正常飲食。
1.2.2 干預組 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增加吞咽困難分期訓練。吞咽困難訓練的介入時間為意識清楚、生命體征穩(wěn)定,沒有重度心肺合并癥,呼吸平穩(wěn),痰不多,無發(fā)熱,血壓穩(wěn)定,無惡心嘔吐、腹瀉等,可進行康復訓練。按吞咽功能障礙分級分別給予相應的功能訓練,包括基礎訓練、吞咽訓練和進食訓練,其中基礎訓練每日進行鼓腮、伸舌訓練和雙側(cè)面部按摩;吞咽訓練和進食訓練包括舌的運動、冰塊刺激。如果用以上方法后患者出現(xiàn)吞咽功能,即可開始進食訓練。在每次進食前先用冰塊刺激和誘發(fā)吞咽動作,在訓練中吞咽和空吞咽交互進行。重度患者可行面部肌肉運動、舌肌運動、軟腭及喉肌的訓練等,如口唇、頰肌的運動:囑患者把上下唇緊和放松;上下唇緊合木棒,用手將木棒拉出斗力然后放松;做笑的形狀和放松;做圓的形狀和放松。上下頜運動:把口部張開至最大再放松;把下頜移至左/右邊再放松;將空氣快速地輪流在左右面頰內(nèi)轉(zhuǎn)移,并且下頜骨同步水平移動。舌肌訓練:把舌頭伸出再放松;把舌頭往后縮入再放松;把舌頭伸向上再放松;把舌頭伸向上,然后向后移;把舌頭伸向左(右),然后快速輪流將舌頭伸向左邊及右邊;把舌頭伸出來與壓舌板斗力,分別向前、向上、向左、向右,然后放松;舌運動不靈活的患者,護士協(xié)助或患者被動做舌不同方向的運動。冷刺激:將冰凍的棉簽蘸少許水或用冰冷的喉鏡輕輕刺激患者的軟腭、腭弓、咽后壁及扁桃體。扁桃體角被看作是引起吞咽反射的最佳位置,刺激同時囑患者做吞咽動作。反復冷刺激可以誘發(fā)吞咽反射,抑制唾液分泌,減少患者流涎。以上訓練每項2次/d,20 min/次。構音訓練:囑患者發(fā)“啊”“喔”聲音。中度吞咽困難的患者,可定時囑患者做咀嚼和空吞咽動作。去除咽部殘留食物的吞咽策略:轉(zhuǎn)頭策略,即將頭轉(zhuǎn)向咽肌麻痹的一側(cè);空吞咽和交互吞咽,即每次進食吞咽后飲少量的水;點頭式吞咽,即頸部先后屈,會厭谷會變得狹小,繼之頸部盡量前屈,同時空吞咽。輕度吞咽困難的患者,囑患者張口,將舌頭向前伸出,向口角作左右擺運動,再舔下唇后轉(zhuǎn)舔上唇,并抵壓腭部等。當患者開始進食時,可協(xié)助患者將食物放在口腔健側(cè),一般食團攝入以每次1湯匙大小為宜,放入食團后可將匙背輕壓舌部一下,以刺激患者吞咽。每次進入小食團后,囑患者反復吞咽數(shù)次,以使食物全部通過咽部,每咽下一口應清理口腔一次。在協(xié)助患者進食過程中,可適當給患者喝一口白開水,一般不用吸管,以免液體誤入氣管。為防止吞咽時食物誤吸入氣管,在進食時先囑患者吸足氣,吞咽前及吞咽時憋住氣,這樣可使聲帶閉合封閉喉部后再吞咽,吞咽后咳嗽一下,將肺中氣體排出,以噴出殘留在咽喉部的食物殘渣??芍笇Щ颊哌M行呼吸訓練和咳嗽訓練,建立排出氣管異物的各種防御反射。
表1 治療前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3 療效評價
1.3.1 療效判定標準 以洼田氏飲水試驗作為吞咽困難的評測標準:1 min能順利地一次咽下;2 min分成≥2次,能不嗆地咽下;3 min能一次咽下,但有嗆咳;4 min分成≥2次咽下,也有嗆咳;5 min屢屢嗆咳,全量咽下困難[3]。評價指標:①痊愈,吞咽困難消失,飲水試驗1 min內(nèi)完成;②顯效,吞咽障礙癥狀基本消失,飲水試驗提高1~2級,營養(yǎng)狀況良好,無并發(fā)癥;③有效,吞咽障礙癥狀明顯改善,飲水試驗提高1級,營養(yǎng)狀況良好;④無效,吞咽障礙癥狀改善不明顯或無變化,飲水試驗無變化或≥3級。
1.3.2 吸入性肺炎發(fā)生率診斷標準 病例有明確的誤吸史,胸部X線出現(xiàn)新的肺浸潤性陰影伴下列表現(xiàn)之二者:①發(fā)熱(體溫>38.3℃),或較前升高>1.0℃。②咳膿痰或痰量明顯增多。③肺部出現(xiàn)新的濕啰音。④白細胞總數(shù)≥10×109或≤4×109,中性粒細胞升高。⑤血氣分析血氧分壓下降,血氧飽和度降低;痰培養(yǎng)可有致病菌生長;胸部X線檢查可見肺紋理增粗,片狀非實變陰影[4]。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資料經(jīng)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進行秩和檢驗。
干預組50例中,發(fā)生吸入性肺炎5例,發(fā)生率為10%;對照組50例中,發(fā)生吸入性肺炎14例,發(fā)生率為28%,兩組吸入性肺炎發(fā)生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263,P=0.022)。
3 討論
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礙主要由舌肌、軟腭、咽喉肌功能失調(diào)引起,患者的進食問題是主要護理問題。通過對50例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礙患者分期訓練護理干預,患者吞咽功能障礙分級訓練誤吸明顯減少。通過對患者進行針對性舌肌訓練、頰肌訓練、冷刺激等吞咽訓練,使患者口、腭、舌、喉肌群得到鍛煉,提高相應肌群的協(xié)調(diào)性和靈活性,冷刺激能有效地強化吞咽反射,反復訓練,可使吞咽有力。盡早建立良好的吞咽反射,減少了誤吸引起的吸入性肺炎發(fā)生。
康復訓練可分為不用食物、針對吞咽功能障礙的間接訓練(基礎訓練)和在進食的同時,通過調(diào)整體位及食物種類,應用輔助吞咽動作練習等的直接訓練(攝食訓練)。間接訓練從預防廢用性功能低下、改善吞咽相關器官的運動及協(xié)調(diào)動作入手,為經(jīng)口腔攝取營養(yǎng)做必要的功能性準備。
選擇合適的進食時機?;颊咭庾R清醒,病情穩(wěn)定,能產(chǎn)生吞咽反射,少量吸入或誤咽能通過隨意咳嗽咳出,能配合工作時即可開始。體位盡量保持坐位,或半臥在床上,身體與床的夾角>60?;單側(cè)咽下肌麻痹時,吞咽訓練應在患者健側(cè)在下的側(cè)臥位進行,使食物不向麻痹側(cè)擴散,以免誤吸。
在進食訓練時,根據(jù)飲食特點及吞咽障礙的程度,選擇易被患者接受的食物,將食物做成凍狀或糊狀以便進食。如果凍、布丁、雞蛋羹、豆腐、糊狀食團等,配以果汁、蔬菜汁,使用能增加味覺、富有營養(yǎng)、密度高而柔軟的食物,也可以選用患者喜愛的飲食。應從小量(1~4 mL)開始,逐步增加,掌握合適的一口量。安全至上,誤吸嚴重者避免試驗,應從少量開始,從容易吞咽的食物開始,避開患者的問題,從涼白開水開始。進食后清潔口腔,被動刷牙,以防殘余食物誤吸。進食后保持坐位1~2 h,防止食物反流,減少吸入性肺炎發(fā)生。
本文結果顯示,患者經(jīng)過吞咽功能分級訓練后,其吞咽障礙程度在訓練前后有明顯差異,吸入性肺炎的發(fā)生率明顯降低,這表明分級訓練方法在患者吞咽障礙恢復方面有確切的效果。
[1] 李秀梅.冰刺激治療腦梗死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難患者的療效觀察[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09,7(12):33-34.
[2] 劉妹華,韓英慧.腦梗死致急性假性球麻痹的早期康復護理64例[J].實用護理雜志,2002,8(8):8.
[3] 大西幸子,孫啟良.攝食、吞咽障礙康復實用技術[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0:43.
[4]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Amwrica Guie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dults with hospital-acquired, Ventilator-associated, and healthcareassociated Pneumonia[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5, 171(14): 388-416.
1672-7185(2014)14-0060-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14.037
2014-05-05)
R74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