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各種電教媒體越來越多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上來,它為語文教改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恰當?shù)厥褂枚嗝襟w教學手段,能增加課堂教學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然而,在多媒體課件的實際使用過程中,如果缺乏理性思考,簡單模仿、機械照搬,往往會出現(xiàn)一些使用誤區(qū),達不到預期效果。要想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yōu)越性,還應力求三忌,即:忌一炫到底,做到寧炫一點,不炫一片;忌拿來主義,他人的課件可借鑒,但不可全搬,一定要自己動手,根據(jù)自己的教學設計,重新改編;忌求全不精,制作課件應盡量避免多而全的直線結構,多采用樹狀結構加導航的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各種電教媒體越來越多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上來,它為語文教改提供了廣闊的天地。運用多媒體技術使得語文課堂教學過程得到最優(yōu)化。然而,在多媒體課件的實際使用過程中,如果缺乏理性思考,簡單模仿、機械照搬,往往會出現(xiàn)一些使用誤區(qū)。不能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越性,出現(xiàn)“課上熱熱鬧鬧,下課全不知道”的怪現(xiàn)象。為此,筆者以為,使用多媒體教學應做到三忌:
一、忌一炫到底
“炫”就是利用聲音、動畫等手段讓課件動起來,增加趣味性和美感?!耙混诺降住本褪且粋€課件從開始到結束都強調畫面的美麗、動感,聲音的震撼等以期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有幸聽了一位老師上的公開課,課題是《小露珠》,教者面對三年級的小朋友,真的像一位母親一樣,娓娓道來,和藹可親。可是學生并不領情,許多學生并沒有把注意力集中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上。究其原因是課堂上,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精美的課件上了:教者的課件制作得真可謂是煞費苦心,從開頭的兒歌導入,到露珠的形成及像水晶一樣透明的動畫。就連背景圖片上的花兒也在不停地笑著,蝴蝶在不停地煽動著翅膀,引得孩子在不斷地研究這蝴蝶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花兒香不香……學生的注意力根本就不在課堂教學上,難怪學生一堂課下來就只知道小露珠好看,花兒會笑,蝴蝶在飛。
對策:寧炫一點,不炫一片。本人認為,課件應只在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時炫一點,或者是突破教學重難點時炫一點,配以動畫、聲音等效果,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其余的以課本插圖或與本課的重點內容有關的詞、句子或段落為主。這樣,就不會干擾學生的學習活動了。如我在教學《天安門廣場》這篇課文時,只在開頭以兒童歌曲《我愛北京天安門》導入,為了突破“天安門是新中國的象征”這一難點,插播了《開國大典》影片片段(不超過三分鐘),幫助學生理解,其余的則以廣場圖片和有關重點句段的投影片為主。這樣,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抓住了本課的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讓多媒體這一輔助教學手段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二、忌拿來主義
“拿來主義”就是不管自己上課的客觀需要,從網上隨便下載一個課件就到課堂中使用,就像別人專為他設計課件,幫他上課一樣。
一次,我聽了一位老師的課,發(fā)現(xiàn)在上課操作課件時,他一會兒翻到前面,一會兒又翻到后面,有時連翻兩三張投影片,老師出現(xiàn)了手忙腳亂的現(xiàn)象,學生也一會兒情緒高漲,一會兒又不知所措,其中有兩張投影上還出現(xiàn)了錯誤的詞句。整節(jié)課學生沒有對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最后隨著老師的草草收場,結束了本節(jié)課。課后交流得知,該老師為了圖省事,從網上隨便下載了一個課件,課前只大略地瀏覽了一下,就走進課堂用了起來,結果就出現(xiàn)了這種情形。
對策:他人的課件可借鑒,但不可全搬,一定要自己動手,根據(jù)自己的教學設計,重新改編。如,我在教學蘇教國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練習1時,我從網上下載了一個課件,我感覺只有成語的解釋只能幫助學生了解成語的意思,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于是,我在原來的課件中又插入了一張投影片,讓學生在括號中填入適當?shù)某烧Z。
選詞填空
文思敏捷 聰明過人 青出于藍 一鳴驚人 桃李爭妍 后繼有人 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
1.王小芳是個 的孩子。
2.他平時不聲不響的,可在這次聯(lián)歡會上的表現(xiàn)真是 。
3. 班會課上,班主任徐老師自豪地說:“我們班人才濟濟,競爭激烈。 的小作家張雨晴下筆如有神, 的速算能手劉泉敢跟計算機較量……我看到這 的班集體,為建設北上海 而感到高興。但愿那些默默無聞的同學能 ,也讓同學們刮目相看?!甭犃死蠋煹脑挘野迪聸Q心,一定要 而勝于藍。
這樣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并學會運用,突出了練習課的以練代講的特點。同時,我還在課件中設計了導航,這樣,老師在上課時,就可以根據(jù)教學需要自如地進行操作。因此,教師要用好它,用活它,就必須掌握它,要依據(jù)自己的教學設計的相關內容和要求,重新整合,使別人的課件變成符合自己課堂教學需要的個性化課件。這樣使用起來,才能得心應手,事半功倍。
三、忌求全不精
一次,我上校內公開課,為了避免課堂上教學不到位,我將每一環(huán)節(jié)的相關內容都做成了投影片,從課的導入,到教學流程的展開,甚至重點詞語的解釋,課堂提示性的問題等等,無一遺漏(共制作了六十八張投影片)。在課堂上,我胸有成竹地一邊講解,一邊出示課件,學生的學習活動完成在我的掌控之中,就連下課時間的掌控也恰到好處。這樣做,雖說課堂容量大了,也有老師的引導,但授課時間有限。為完成教學內容,我只得快馬加鞭,加快講授速度。而學生接受信息和掌握知識需要一定時間的跨度,速度快將使學生丟失信息,不利于記憶、思考。過多的課件演示只會使一些學生不明白老師安排的意圖,聽得頭昏腦脹,抓不住問題的重點,同時也缺乏學生與學生的交流和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形成了另一種形式的“滿堂灌”,不能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達不到最優(yōu)的教學效果。
對策:制作課件應盡量避免直線結構,多采用樹狀結構加導航的課件。因為直線結構課件只能按程序默認的流程依次運行來教學,使用單擊來進行單項翻頁演示教學內容。而樹狀結構加導航的課件運行程序時,操作者可根據(jù)課件制作者設置的條件靈活地轉向相應的分支展開教學活動,該分支教學內容可按本節(jié)課的教學要點、重點、難點的分布設計。這樣,既可以免受課件的束縛,又能根據(jù)教學需要,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靈活運用課件進行教學。讓課件為課堂教學服務,而不是為了展示課件而進行教學。
總之,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應該以輔為主。在實際教學中,應科學設計課件,靈活運用課件,充分發(fā)揮其輔助教學功能,而不能喧賓奪主,這樣,才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作者簡介:金中寶,男,中學高級教師。1989年參加工作,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二十多年,獨立主持過國家級研究課題“快樂作文”子課題“關注興趣 快樂作文”的研究工作(已結題),有多篇論文在省、市級評比中獲獎,是淮安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小學語文骨干教師。endprint